《琅琊榜》最佔先機的譽王為什麼最後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2020-10-10 屹立不倒的小雛菊

《琅琊榜》中大梁國太子和譽王是兩股很強大的勢力,雖然皇帝已經立了儲君,但是太子的生母是越貴妃,而譽王的生母是一個很普通的妃嬪,後來生母死後,被皇后撫養。他們幾乎有了長達10年的鬥爭,因為譽王想當太子,太子想打壓譽王。

譽王從一開始什麼都沒有,靠自己的計謀並且身邊有秦般若和季師爺給他出謀劃策,一步一步的獲得皇帝的喜愛,皇帝最會制衡,不會要一家獨大,所以皇帝看見譽王有才幹會辦事,就多加扶持,最終掙得了與太子勢力相當的實力,工部,刑部,吏部,慶國公(兵力),都是譽王的勢力。

譽王對太子之位很痴迷,想把太子推下去,自己當太子做儲君,人心中有了欲望就會想盡方法去得到自己想要的,會多了一些自私,譽王諧音欲望,這個名字真是貼題

譽王知道北燕國立了沒有任何根基的六皇子為太子,是因為麒麟才子梅長蘇幫助了他。譽王知道之後想獲得梅長蘇的幫助,因此多次與梅長蘇表露自己的意向,並且都是以禮相待。

譽王表面是正人君子,但是心裡卻是多疑猜忌,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但是這樣的一個人,為什麼會多次被梅長蘇騙,還坑了自己多年來累積的勢力呢?

上面說到因為梅長蘇幫助北燕沒有背景的六皇子成了太子,被譽王和太子知道後,都想要獲得梅長蘇的幫助,都去江左請梅長蘇,但是梅長蘇都沒有見,而是直接跟蕭景睿(寧國侯府的公子)到了金陵城。等於兩邊都不明確說幫助。

後來正好碰上郡主選駙馬,在選駙馬的第一天,梅長蘇與譽王,太子第一次見面,太子給梅長蘇可以自由出入皇家園林的玉牌,梅長蘇收下了;譽王說自己有儒家大師黎老師的書稿,要送給梅長蘇,梅長蘇也沒有明確拒絕,他們都向梅長蘇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這確定是要人摸不著頭腦,後面發生的事情,更是要人看不透,感覺梅長蘇全憑心情做事情,可以說要人猜,不明確,而譽王最喜歡猜忌和猜人心,而梅長蘇就是這樣給他們這樣的感覺,要人猜不透就容易出錯。因為出其不意,行事古怪,才不會要人往正常上面想。

因為梅長蘇實際上是要暗地裡幫助靖王,明面上幫助譽王,大家都知道梅長蘇是林殊,回來是要給赤焰軍洗刷冤屈,能替自己沉冤的也只有靖王,選靖王是一定的。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是譽王的本性,要我們來看看。

慶國公對譽王是很重要的一個勢力,他代表著軍方,可以和太子的寧國侯府謝玉對等。但慶國公因為濱州侵地案,要折進去了。在這件事上梅長蘇是偏向原告的,對譽王是有害而沒有利。但譽王認為是梅長蘇在試探自己是不是肚量大,反而還跑去問梅長蘇的建議希望他幫助自己。

當譽王來討教梅長蘇如何解自己的困擾,梅長蘇說想要保慶國公是一條死路,為什麼不選擇其他的路走,因為你深受皇帝寵愛,可以和太子爭輝,但是有一個人萬萬不能與之為敵的,那就是皇上。皇上想整治土地兼併之風,不想有人阻礙推行國政。如果這時候從中阻撓,那皇帝一定會惱怒。建議譽王放棄慶國公,支持靖王。這段話確實是實話。

支持靖王其實也就是拉攏靖王,從軍方而言,靖王是四個慶國公。但譽王覺得靖王不會聽從自己的調派,這時梅長蘇說要聽從調派做什麼,難道是想逼宮造反?譽王一下子就著急表明自己沒有這樣想。梅長蘇說得到軍方的支持是立場問題,現在你最主要的是得到皇帝的聖心。

並且梅長蘇會替譽王走一趟靖王府,要靖王知道譽王在配合他查案,要靖王知道譽王的一個人情,其實。譽王最後很是感激。

從這段對話中,譽王屢屢疑問,多次覺得梅長蘇說的和自己想的不一樣,譽王想什麼事情都拿捏在自己手裡,也就是聽話,同時他也很在意皇帝對自己的看法,總想如何獲得皇帝的寵愛。梅長蘇也是想到譽王對皇帝的喜愛和讚許是最看重的。而且梅長蘇這時候已經明確說支持譽王,再拋出替譽王跟靖王說譽王在配合靖王辦案,要靖王知道在受譽王的人情。

梅長蘇在這裡面一個是拿捏到了譽王軟肋,另一個顯示自己幫助譽王的心意,還主動替譽王找人情,足以顯示自己的誠心,但譽王從此失去了軍方勢力。

之後梅長蘇要十三先生和宮羽準備對譽王的吏部動手,首先從吏部尚書的兒子何文新入手,何文新與文遠伯兒子邱澤有過節,在妓館眾目睽睽之下,何文新把邱澤打死了。吏部尚書到譽王面前求救自己的兒子。

因為吏部是自己的臂膀,所以會努力救人,就找季師爺一起商量。季師爺先要何文新承認殺人,然後在證詞和證據裡面寫的模糊和紕漏,這樣上報到刑部覆核時刑部會進行重審,這樣豈不是更容易了,因為刑部是譽王的人。

就這樣案子到了刑部,刑部遲遲不處置,這時譽王知道了紀王爺是證人親眼看見了何文新殺了邱澤,感覺是保不住何文新了。這時候何尚書因為兒子的事情,做不了工作,病在床上了。

但在年終尾季都需要吏部去做,必須要何尚書振作精神,這時秦般若出了一個換囚的方法,但是梅長蘇知道了他們這個計劃,把口風透露給了謝玉(太子的人),由此譽王的吏部和刑部都被拔除了。這個消息出來之後,言豫津感覺梅長蘇不是真的輔佐譽王,要不譽王勢力怎麼越來越弱了呢?但是譽王卻還沒怎麼察覺到。

這個事情表面上譽王沒有與梅長蘇討教,自己給事情辦砸了,多多少少譽王也會怪自己怎麼不找梅長蘇請教,也許就不會有這麼大的損失了。

梅長蘇給譽王挖坑,還不忘給一個甜棗。因為年終尾祭,禮部奏請越貴妃能夠在典禮上祭拜,因為是太子的生母。但按照禮節太子是有嫡母的也就是皇后,這樣與禮不和。譽王聽了梅長蘇的建議,於是給皇帝提建議要求朝堂辯禮,這樣做皇帝自然是不高興,雖然皇帝不高興,但是日後可以慢慢彌補挽回,這樣做可以大大提高皇后的尊貴,告訴朝廷大臣太子非嫡非長,也就是庶出,如果哪天廢了太子,大家也不用大驚小怪。

梅長蘇這樣做看著像是替譽王謀劃,但是更深一層是要譽王替靖王掃除一些障礙,皇帝的兒子們都是庶出,不管將來立誰為太子都不會有很大的阻攔。

太子也不會示弱,請的宿儒大家都很厲害,而譽王是一定要贏的,因為是自己挑的頭,還打了皇帝的面子。這時梅長蘇說請周玄清老先生,譽王說這位老先生不好請,但梅長蘇把周老先生請來。最後譽王勝利了。

這就把太子的禮部打壓了,可以算是幫譽王把太子的勢力削弱了。從形式上看譽王失去了吏部,刑部,慶國公,太子失去了戶部,禮部。數量上譽王比太子勢力變弱了,但是太子最主要的勢力是寧國侯謝玉,如果除去謝玉,那太子也就沒什麼勢力了。

謝玉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人,想把他剷除還是比較難的。而梅長蘇幫助譽王除去謝玉,這就大大的加深了譽王對梅長蘇的信任。

但除去謝玉的時候譽王犯了一些錯,是這樣的,除夕夜皇帝給朝臣送菜,有一隊沒回來,被謝玉派的人殺了,這下皇帝把保衛皇城的蒙大統領給處罰了,譽王進宮給蒙大統領求情。去求情固然是增人情,但是也會要皇帝認為譽王在拉近蒙大統領,皇帝對譽王又是不滿意了。

梅長蘇這時候告訴譽王要開始準備對付謝玉了,就在蕭景睿生日那天,要揭開謝玉指使卓鼎風刺殺很多無辜人的罪證,要卓鼎風指證謝玉,謝玉自然不會坐以待斃,帶領軍隊要把他們全部殺了,在寧國府外譽王也帶領軍隊,過來接應。這件事情譽王又撿了一個便宜,把謝玉除去了,太子的勢力自然也就沒什麼了。

從上面可以看到,吏部,戶部,刑部,謝玉的巡防營都有了空缺,太子和譽王都推薦自己的人,皇帝面對兩個吵鬧的兒子,很是頭疼。皇帝最後選擇了兩邊不站隊的人來填補空缺,巡防營給了靖王,這時候譽王才發現梅長蘇不是自己的人,靖王悄悄的就這樣崛起,走進皇帝的眼中。

造成這樣的局面一個是因為譽王太看重皇帝對自己的認可,有了在乎的東西思緒就會分亂理不清,其次是譽王身邊的人太多,但他看不清誰對自己是真的好,他只看自己的利益,誰說的對自己最有利,便聽誰的,是一個自私的人。而梅長蘇也是看準了譽王這幾點給他設套,每次給譽王出主意總會說譽王在乎的地方,另一個是直接剷除對自己威脅的人和事,說到底都是太以自我為中心了

相關焦點

  • 《琅琊榜》三位皇子的落敗:祁王可惜、譽王無奈,唯獨太子還不賴
    《琅琊榜》作為一部宮廷古裝劇,既表現出了朝堂的暗潮洶湧,又展現出了江湖的風起雲湧,可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劇作。今天,咱們要聊的就是這部劇中,朝堂裡的暗潮洶湧!看看在這短短的一部劇中,三位皇子是如何一步步從輝煌走向落敗的。
  • 琅琊榜:即使沒有太子,譽王也不可能上位
    《琅琊榜》裡,太子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很蠢,可是這樣的人居然成為了當朝太子、未來的儲君。相對於蠢萌的太子,譽王在朝廷內外都有賢王的美稱,身邊更是有很多人輔佐。梁帝自己也說譽王最像他了,即使有滑族身份,但是未嘗不能把皇位給他。
  • 《琅琊榜》第一集,梅長蘇重回金陵 譽王太子爭奪麒麟之才
    問: 你喜歡看琅琊榜嗎?答:當然喜歡,好劇當然每年都要再看一遍。喜歡看可以點個關注,持續更新琅琊榜劇情講解哦!,但卻是病弱之軀。眾人不解沒有背景、實力又最弱的北燕六皇子為何會拿下東宮之位,謀士進言,北燕六皇子得到「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的錦囊。
  • 《琅琊榜》如果沒有梅長蘇,譽王和太子最後誰能成為皇帝?
    如果把《琅琊榜》當作一部權謀劇來看,梅長蘇是個典型的BUG,但人家是主角,所以這個BUG就成了主角光環。主要勢力有:七珠親王(能與太子掰手腕)、養母言皇后(後宮之主)、慶國公柏業(軍方勢力),江湖勢力則有秦般若的紅袖招(也滲透後宮和朝堂),然後吏部、刑部、大理寺。從實力上來說,對比太子,譽王在軍方勢力方面弱了點,但是秦般若的紅袖招耳目遍布後宮和朝堂,挽回不少劣勢。
  • 琅琊榜:譽王為了奪嫡算計皇后,為何比太子和靖王更加心狠手辣?
    蒙摯雖然深得梁帝蕭選信任,但譽王蕭景桓的求情事件發生之後,梁帝蕭選還是對他產生了懷疑,在電視劇《琅琊榜》裡梁帝蕭選的試探至少有以下兩處:第一次,太子蕭景宣因私炮坊事件被禁足圭甲宮反省,禁止參與朝政,朝中以譽王蕭景桓為尊,有傳言太子馬上要被廢除,另立譽王蕭景桓。
  • 琅琊榜:為什麼梁帝不立譽王為太子,源自梁帝的小心思
    《琅琊榜》裡,太子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很蠢,可是這樣的人居然成為了當朝太子、未來的儲君。相對蠢萌的太子,譽王在朝廷內外都有賢王的美稱,身邊更是有很多人輔佐。梁帝自己也說譽王最像他了,即使有滑族身份,但是未嘗不能把皇位給他。
  • 《琅琊榜》中如果梅長蘇不插手,譽王和太子最後誰能成功登基?
    如果把《琅琊榜》當作一部權謀劇來看,梅長蘇是個典型的BUG,但人家是主角,所以這個BUG就成了主角光環。主要勢力有:七珠親王(能與太子掰手腕)、養母言皇后(後宮之主)、慶國公柏業(軍方勢力),江湖勢力則有秦般若的紅袖招(也滲透後宮和朝堂),然後吏部、刑部、大理寺。從實力上來說,對比太子,譽王在軍方勢力方面弱了點,但是秦般若的紅袖招耳目遍布後宮和朝堂,挽回不少劣勢。
  • 再刷《琅琊榜》:譽王始終無緣東宮之位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琅琊榜》開篇就是爭鬥,太子和譽王,從朝堂鬥到江湖,從暗鬥到明鬥,兩人身後都站著無數的死士和家族勢力,兩方勢力相爭多年,早已沒有撤退可言。這些年,看著梁帝背信棄義,殘害忠良;看著當年情同手足的兄弟被滿門抄斬,墜入地獄,滿身冤屈無處訴;看著自己曾經的熱血漸漸被冰涼的現實涼透,甚至差點做出炸死梁帝的舉動,他看不慣胞妹言皇后的狠毒行徑,也冷笑譏諷「譽王是最像梁帝之人」,明確表示不會相幫譽王。
  • 琅琊榜:林殊化名梅長蘇,譽王太子得知麒麟才子,得者可得天下
    譽王蕭景桓巡視江左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北燕六皇子全無背景,實力最弱,卻成功拿下東宮之位,是親上琅琊閣,得到了一個錦囊。梁帝得到譽王巡視江左的奏報。甚是歡喜,譽王養母皇后也趁機在梁帝面前為譽王邀功,太子生母貴妃越氏也不甘示弱,為太子辯解,梁帝想趁此機會再次加封譽王王珠兩顆。
  • 《琅琊榜》:謝玉為何選擇太子而不是譽王,三個理由你支持哪個?
    畢竟從另一個角度梁帝又抬出了譽王,對於譽王陣營的人來說,他們也可以從他們的那個角度去套用這個大義。所以我們再說第二個理由,大道!而如果謝玉去了譽王那邊,皇后的姿色著實差了一些,咳咳…上面這句雖然是玩笑之語
  • 《琅琊榜》第六集,一舉四得,譽王成人生大贏家
    譽王的出現,使靖王免去了梁帝的疑心和責罰,譽王封賞。靖王很生氣梅長蘇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竟然讓忠良之輩涉險,他不允許梅長蘇把郡主這樣的忠良之輩作為棋子。原來,靖王之所以反感梅長蘇的善謀劃,是因為自己兄長和朋友都死於陰謀,他不想讓自己變成不擇手段的人。
  • 譽王:琅琊榜中最可憐的皇子
    當梅長蘇站在牢獄中看著這位昔日榮耀萬丈不可一世的譽王面前時,譽王說:兵攻九安山,是他這輩子最痛快的一件事。我認為他說的是真的。倘若說整部琅琊榜裡誰最可憐?六十九條人命,在他眼裡不過是一群螻蟻,成了他眼中扳倒太子的籌碼。這一點猶如管中窺豹一般,足以看出譽王太過計較一時得失,手段陰狠,而更重要的是,他這樣的雲端之人看不到民間疾苦,那勢必也做不到為國為民。
  • 重刷《琅琊榜》才發現,不被皇帝寵愛的不是靖王,而是譽王
    每當劇荒的時候,就會重刷《琅琊榜》,不知道多少人跟我一樣?每次重刷,都會有新的感受。當然,每次重刷,你也會看到彈幕上有新的驚喜。這次重刷,最吸引我的彈幕是找穿幫。梅長蘇第一次去靖王府拜訪,飛流在校武場跟戚猛他們較量,此次彈幕上最多的是:你看有一男一女打傘過去了。
  • 《琅琊榜》:實事求是,最適合做皇帝的皇子,其實是譽王
    為什麼這樣說呢?譽王在得勢的時候,對手是誰?對,是太子。我們都知道,古代帝王為什麼要立太子?原因很簡單,給自己選一個接班人,若是自己在戰爭中出現意外,或者突然駕崩,那麼太子立即登基,馬上穩定局勢。這樣一來,太子位列眾皇子之首,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尊崇無比。
  • 琅琊榜:梅長蘇是如何將毫無背景的北燕六皇子推上太子之位?
    一個江湖幫派,再大再聲名顯赫,太子、譽王也未必看在眼中。 一捲風雲琅琊榜,囊盡天下奇英才。 縱然有了琅琊閣的斷言「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對於譽王那等心機深沉之徒,恐怕也有所疑慮。 強化太子、譽王延攬之心,最好的強心劑,便是有一個明證,一個赤裸裸的成功案例。那會如罌粟一般,一旦沾染,權勢的毒癮發作之時,非要得到不可。
  • 琅琊榜:同為頂級謀士,為什麼秦般若鬥不過梅長蘇,譽王一語道破
    整部琅琊榜中最核心最精彩的情節就是奪嫡了。在這場爭鬥中,我們不僅能看到刀光劍影,更能領略到謀士之間的智慧爭鬥,堪比神仙打架。其中秦般若、梅長蘇就是頂級謀士的代表。但是在與梅長蘇的較量中,秦般若為什麼還是輸得一敗塗地呢?甚至在同一件事情的處理上,秦般若作為頂級謀士,為什麼會和梅長蘇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斷呢?而關於這一點,秦般若的主子譽王曾曖昧的輕點秦般若的鼻尖說:「你呀,這般聰明,只需再把格局放開一些,本王便沒有什麼可以提點你之處啦」。
  • 琅琊榜:譽王聰慧英武,為何沒發現梅長蘇扶持靖王呢?其多虧梁王
    《琅琊榜》中,三王奪嫡,好不精彩,誰都沒想到梅長蘇扶持的竟然是靖王,就連聰明的譽王也被狠狠擺了一道,難怪他如此恨梅長蘇。其實譽王是所有皇子中最聰明的一個,但為何連他都被蒙在鼓裡,沒有發現梅長蘇的真實意圖呢?
  • 《琅琊榜》:譽王九安山以多打少為何仍會失敗!這又是主角光環?
    這篇文章的出處,是來源於前幾天發的另一篇關於《琅琊榜》的文章中,一位讀者朋友的留言,留言的內容大致如下:「《琅琊榜》極其粗製濫造,比如九安山事變,霓凰僅憑千把人馬便可以打敗譽王的幾萬人馬,太過瞎扯!」,但譽王自己卻明白,他這個最像父皇的兒子註定要成為一個最不像父皇的普通王爺了。
  • 琅琊榜中,太子屢屢在皇帝面前作死,只因他才是最了解皇帝的人
    就說在日常的朝堂之爭中,太子是唯一一個敢在皇帝面前耍脾氣的人。若和譽王意見不和,經常大吼大叫的直呼譽王的名字,而且還敢在皇帝面前致氣,用一些冷喝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且,太子也是唯一一個敢在皇帝面前頤顧氣指的人,當著皇帝的面打壓朝臣,甚至是皇子。
  • 譽王那麼聰明,為何沒有發現梅長蘇扶持靖王,其實多虧了皇帝
    《琅琊榜》中,三王奪嫡,好不精彩,誰都沒想到梅長蘇扶持的竟然是靖王,就連聰明的譽王也被狠狠擺了一道,難怪他如此恨梅長蘇。其實譽王是所有皇子中最聰明的一個,但為何連他都被蒙在鼓裡,沒有發現梅長蘇的真實意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