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刷《琅琊榜》:譽王始終無緣東宮之位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2020-09-07 三七雲

《琅琊榜》開篇就是爭鬥,太子和譽王,從朝堂鬥到江湖,從暗鬥到明鬥,兩人身後都站著無數的死士和家族勢力,兩方勢力相爭多年,早已沒有撤退可言。

早前的太子還不是太子時,二人皆是庶出,都不是中宮所出,譽王之所以敢爭,是因為他是言皇后的養子,身份自然比旁人尊貴許多,即使後來越貴妃寵冠後宮,看似母憑子貴,助力兒子入主東宮,可後期太子倒臺,譽王依然無緣東宮,其中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一方面,譽王自身的原因:

①譽王的滑族血統是原罪

身為皇子,他的血統出身很重要,譽王是梁帝心中一段無法說出口的隱秘往事,為了登基,他利用了滑族的玲瓏公主,利用了她,最後卻又負了她,不僅負了她,甚至還就此倒戈一舉滅了整個滑族,踩著整個滑族的鮮血登上了皇位。

作為從小飽讀聖賢書的梁帝而言,這種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的奸佞小人正是曾經的自己,所以每次在噩夢中看到玲瓏公主向他飛奔而來時,他都從噩夢中驚醒,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他惶恐不已,深埋著這個秘密,始終害怕漏網的滑族人向他復仇。

譽王作為玲瓏公主的兒子,在後宮身世如迷諱莫如深,生性多疑的梁帝對他始終戒備,譽王再能幹,他身上流著一半滑族的血,這就是原罪。

②母親言皇后不得聖心,無外戚助力

養母言皇后雖然出身高貴,言家出過三朝帝師,兩任皇后,兩任宰府,但是到了言侯這一代,豁出命去輔佐梁帝登基後,目睹他奪走所愛之人,又目睹心愛女人被逼自盡,忠臣大多被血洗覆滅。

這些年,看著梁帝背信棄義,殘害忠良;看著當年情同手足的兄弟被滿門抄斬,墜入地獄,滿身冤屈無處訴;看著自己曾經的熱血漸漸被冰涼的現實涼透,甚至差點做出炸死梁帝的舉動,他看不慣胞妹言皇后的狠毒行徑,也冷笑譏諷「譽王是最像梁帝之人」,明確表示不會相幫譽王。

言家明明是顯赫名門,門徒遍布朝野,卻寧願自廢武功也不相幫譽王,言皇后在後宮不得聖心,身後無娘家支撐,空有架空的皇后尊稱,這對於譽王來說,是一個大大的減分項。

③過於賢能,引起梁帝忌憚

梁帝此人,最是涼薄,生性多疑,把權力看得比任何人任何事都重要,對自己的親兒子們,也是猜忌戒備打壓,把制衡之術玩弄到爐火純青,曾經的祁王就是因為過於賢能,功高震主,被梁帝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賢能是好事,但是在梁帝眼中,皇子賢能是他的逆鱗,觸不得!

太子被禁足後,朝中大多默認為這是廢太子的前兆,風向突變,早有人蠢蠢欲動推舉譽王為新太子,這又成為梁帝的憂患,靜嬪正是抓住皇帝問話的機會,「無意間」向皇帝吹風:「臣妾對譽王知之甚少,只是聽人說起,他是個賢王。」

果然,梁帝對此嗤之以鼻:「後宮婦人,懂什麼賢不賢?」腦中卻聞「賢」鈴聲大作,靜嬪立刻知悉聖意,再暗戳戳一棍子:「如今譽王這樣,還不是往日陛下愛重的緣故!」

一棍子敲醒梁帝,是啊,如今太子禁足,被廢是遲早的事,譽王一家獨大已經威脅皇權,得重新扶持新人維持朝堂權力平衡,於是不久後,太子被暫時解除禁足,靜嬪升為靜妃,靖王加封親王,新的制衡局面形成了。

梁帝本人精明陰毒,但是喜歡的兒子卻是太子和靖王這種看似呆呆笨笨的樣子,譽王的賢能與精明太過,對他來說實在是不太好掌控的炸彈,結果可想而知了。

另一方面:譽王的對手強大且人員配備齊全

①後宮:越貴妃一個人就抵得上千軍萬馬,多年來寵冠後宮,頗得聖心,三言兩語撒嬌就能拿捏住皇帝的心,她年紀不輕,卻依然讓皇帝對其疼愛有加,哪怕她算計手握重兵的霓凰郡主,射殺皇子,面對皇帝時卻毫不慌亂,裝無辜扮可憐,一哭二鬧,撒嬌抵賴,天大罪名竟然只是被降了位份禁足,側面反應了梁帝對其的寵愛與偏袒維護;

而靖王一再加封,母親靜妃對他的助力也是顯而易見的,靜妃沒有言皇后尊貴的身份和顯赫的娘家外戚,也沒有越貴妃的嬌美容顏和撒嬌魅惑力,她用她高超的話術,出眾的情商智商,在後宮穩穩地站住腳跟,成功塑造出不爭不搶的溫柔體貼形象,所有恩典都是皇帝主動施恩,且一再表明「不許推辭」,對靖王的「不開竅」,主動幫其操心,教「傻乎乎」的兒子禮待謀士籠絡人心。

而譽王他娘,一見梁帝就冷著臉要整他的寵妃小可愛,夫妻倆一同框就像烏雞眼似的——話不投機半句多,她倒是想吹枕邊風,可是奈何沒機會呀!

②前朝:說完太子的後宮主力,再說他的前朝主力——謝玉。謝玉老謀深算,一直深藏不露,卻讓次子謝弼投靠譽王來蒙蔽迷惑譽王。謝玉不僅自身足智多謀,有御賜的「護國柱石」,欽封一等公,節制巡防營,朝堂明面上手握兵權,暗地裡有江湖勢力天泉山莊差遣跑腿,替他做那些殺人放火見不得人的勾當,而他卻兩袖清風,毫不沾染泥水汙濁。

靖王剛開始在前朝一無所有,對朝中之事一竅不通,梅長蘇為其細細籌謀,慢慢聯絡,漸漸結交聚集有志之士,蒙摯和霓凰姐弟(強大忠誠的軍方勢力),中書令柳橙(靖王未來嶽父)「恰好閒聊中」推薦戶部尚書沈追上位,刑部涉案倒塌一大片,蔡荃正好出淤泥而不染,救下言侯動之以情請其相幫靖王。至於江湖勢力,梅長蘇更霸氣表示「既然要動用江湖勢力,就讓他們看看,這個江湖到底誰做主」,霓凰郡主也曾說「江左盟的勢力真是深不可測」,江左盟在各個角落都安插著人員,甚至各國朝廷都禮讓三分。

譽王的家底就寒酸多了,一出場,唯一軍方支持慶國公就因為「侵地案」對抗國策,動搖國本被梁帝親自整下臺,江湖爪牙紅袖招又被江左盟的妙音坊壓制,實在是不得不敗啊!

小結:

其實歸根到底,譽王始終無緣東宮之位的真正原因不在於他前期的折騰以及後期的謀反,而是梁帝對譽王的定位從未改變。

從開始到結束,他只是一枚棋子,用來制衡太子和朝堂的一枚棋子,他從來不是執子之人,連上位的機會都沒有,又何談成功失敗,不管太子換誰做,可譽王註定是無緣東宮之位,不是因為豬隊友太多,而是因他滑族的血統才是原罪,且永遠無解,這才是他一生悲劇的根源!

相關焦點

  • 琅琊榜:言皇后不受寵,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琅琊榜》中的言皇后出身名門,國色天香,既有一等一的容貌,又有一等一的教養,關鍵是還有一種天生的母儀天下的氣質。這和言氏家族出過三任帝師,兩位皇后不無關係。這樣人物品格,成為六宮之主,理所應當。梁帝是一個非常理性的人,當初立後必然也是深思熟慮,但是為何梁帝並不寵愛言皇后呢?
  • 《琅琊榜》第六集,一舉四得,譽王成人生大贏家
    問: 你喜歡看琅琊榜嗎?答:當然喜歡,好劇當然每年都要再看一遍。喜歡看可以點個關注,持續更新琅琊榜劇情講解哦!譽王的出現,使靖王免去了梁帝的疑心和責罰,譽王封賞。皇后趁機絆倒了越貴妃,譽王也因此事受賞,現在是霓凰的大恩人,靖王又承受了譽王的大恩情,儘管譽王什麼也沒做,卻是一舉四得。
  • 琅琊榜:譽王為了奪嫡算計皇后,為何比太子和靖王更加心狠手辣?
    蒙摯雖然深得梁帝蕭選信任,但譽王蕭景桓的求情事件發生之後,梁帝蕭選還是對他產生了懷疑,在電視劇《琅琊榜》裡梁帝蕭選的試探至少有以下兩處:第一次,太子蕭景宣因私炮坊事件被禁足圭甲宮反省,禁止參與朝政,朝中以譽王蕭景桓為尊,有傳言太子馬上要被廢除,另立譽王蕭景桓。
  • 《琅琊榜》第一集,梅長蘇重回金陵 譽王太子爭奪麒麟之才
    問: 你喜歡看琅琊榜嗎?答:當然喜歡,好劇當然每年都要再看一遍。喜歡看可以點個關注,持續更新琅琊榜劇情講解哦!,但卻是病弱之軀。為不辜負其父意願,匡扶正義,讓沉冤得以昭告天下,林殊以江左盟盟主梅長蘇的身份,重出江湖,再回金陵。
  • 重刷《琅琊榜》才發現,不被皇帝寵愛的不是靖王,而是譽王
    ,讓太子被幽禁東宮,譽王勢力眼見強大,所以梁王也就立刻扶持靖王與之對立。梅長蘇利用譽王,讓靖王逐漸走到了朝堂中心。靖王逐漸掌握了六部的權力,譽王卻失去了六部的控制權。如今再看梅長蘇看似真心地勸說譽王,指點他去做這做那的時候,真覺得他很可憐。
  • 琅琊榜:林殊化名梅長蘇,譽王太子得知麒麟才子,得者可得天下
    譽王蕭景桓巡視江左第一時間得到了消息,北燕六皇子全無背景,實力最弱,卻成功拿下東宮之位,是親上琅琊閣,得到了一個錦囊。梁帝得到譽王巡視江左的奏報。甚是歡喜,譽王養母皇后也趁機在梁帝面前為譽王邀功,太子生母貴妃越氏也不甘示弱,為太子辯解,梁帝想趁此機會再次加封譽王王珠兩顆。
  • 《琅琊榜》中太子被封禁,高湛引皇上看桂花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那麼,太子被封禁東宮,高湛引皇上看桂花,高公公是想幫太子還是譽王呢?這一些怨言,作為東宮太子,即便心有委屈,原本也是不該隨意發洩的。只是,太子可能壓抑太久,資質不高,所以不會去找根本原因。一個不會找自己失敗原因的人,註定是要失敗的。在太子覺得對皇上各種不滿的時候,也就放縱自己。太皇太后喪期不滿一年,太子就在宮中奏樂,看歌舞,喝酒玩樂。
  • 《琅琊榜》三位皇子的落敗:祁王可惜、譽王無奈,唯獨太子還不賴
    《琅琊榜》作為一部宮廷古裝劇,既表現出了朝堂的暗潮洶湧,又展現出了江湖的風起雲湧,可謂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劇作。今天,咱們要聊的就是這部劇中,朝堂裡的暗潮洶湧!看看在這短短的一部劇中,三位皇子是如何一步步從輝煌走向落敗的。
  • 《琅琊榜》高湛引梁帝看桂花,太子被廢,究竟真正原因在於什麼?
    但因譽王的出身,梁帝實際上從未想過將譽王扶持上皇位。可梅長蘇的出現,則讓譽王的聲勢直接壓過了太子。扶持太子的人,一步步地被梅長蘇扳倒。當謝玉,這個太子最大的支持者,被流放之後,太子這邊的勢力已經基本被剷除。
  • 《琅琊榜》:秦般若對譽王是否真愛,她的身上究竟有什麼秘密?
    秦般若在整部《琅琊榜》中,是出場時間最久的女性角色,而這位理論上的女一號,卻成了多數人都不喜的角色之一,原因是在於秦般若為人過於狠辣和歹毒,那句:「卿本佳人,奈何為賊」或許便是送給她的最好定位!在譽王身世未破之前,秦般若眼裡,譽王真的是啥也不是,更別談愛意!
  • 《琅琊榜》:譽王九安山以多打少為何仍會失敗!這又是主角光環?
    這篇文章的出處,是來源於前幾天發的另一篇關於《琅琊榜》的文章中,一位讀者朋友的留言,留言的內容大致如下:「《琅琊榜》極其粗製濫造,比如九安山事變,霓凰僅憑千把人馬便可以打敗譽王的幾萬人馬,太過瞎扯!」,一直想要的那個至尊之位幾乎就在他的腳下,然而這個幾乎卻終究沒有成真。
  • 琅琊榜:譽王聰慧英武,為何沒發現梅長蘇扶持靖王呢?其多虧梁王
    《琅琊榜》中,三王奪嫡,好不精彩,誰都沒想到梅長蘇扶持的竟然是靖王,就連聰明的譽王也被狠狠擺了一道,難怪他如此恨梅長蘇。其實譽王是所有皇子中最聰明的一個,但為何連他都被蒙在鼓裡,沒有發現梅長蘇的真實意圖呢?
  • 《琅琊榜》最佔先機的譽王為什麼最後與太子之位失之交臂
    《琅琊榜》中大梁國太子和譽王是兩股很強大的勢力,雖然皇帝已經立了儲君,但是太子的生母是越貴妃,而譽王的生母是一個很普通的妃嬪,後來生母死後,被皇后撫養。他們幾乎有了長達10年的鬥爭,因為譽王想當太子,太子想打壓譽王。
  • 《琅琊榜》:實事求是,最適合做皇帝的皇子,其實是譽王
    ,真正意義上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地位尊崇無比。那麼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依舊有位置極高的人支持譽王,這說明什麼?無疑,他們認可譽王的能力,對譽王抱有期望。可更加重要的原因還是,譽王有能力。同時譽王並不自大,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自己欠缺什麼。
  • 譽王:琅琊榜中最可憐的皇子
    大概也是那時,他才真正相信了什麼叫,最是無情帝王家了吧。譽王之所以對待皇權的欲望那般強烈,奪嫡的之年那般瘋狂,一心只在意權謀之術還有利益得失,何嘗不是和他這些少年經歷息息相關?可人世間大多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如願以償卻無一二三。你越想得到的,他就越會折磨你。譽王二字,又何嘗不是欲望二字呢?倘若他知進退,又怎會落得一個人死燈滅,釘死在亂臣賊子的恥辱柱上不得翻身的下場。其實一開始,我很看好譽王。
  • 琅琊榜:太子被封禁,高湛引梁帝看桂花的真正原因,是扶靖王上位
    那麼,太子被封禁東宮,高湛引皇上看桂花,高公公是想幫太子還是譽王呢?這一些怨言,作為東宮太子,即便心有委屈,原本也是不該隨意發洩的。只是,太子可能壓抑太久,資質不高,所以不會去找根本原因。一個不會找自己失敗原因的人,註定是要失敗的。
  • 高公公,《琅琊榜》隱藏的高手,他是什麼時候成為的靖王人
    琅琊榜中的高湛—高公公,是活到最後一集的人物。《琅琊榜》劇末,庭生、小太子在一起玩耍,高公公的一句「這風從未停止過」一語雙關結束了琅琊榜第一部。高公公佔據深宮內的太監C位,在皇宮生活幾十年,皇宮內發生的一切大小事務高公公都一清二楚。東宮的太子每天在幹什麼,高公公非常明白,這一次高公公是故意引梁帝去太子東宮的。
  • 琅琊榜:即使沒有太子,譽王也不可能上位
    《琅琊榜》裡,太子是一個軟弱無能的人。甚至可以說是很蠢,可是這樣的人居然成為了當朝太子、未來的儲君。相對於蠢萌的太子,譽王在朝廷內外都有賢王的美稱,身邊更是有很多人輔佐。梁帝自己也說譽王最像他了,即使有滑族身份,但是未嘗不能把皇位給他。
  • 譽王那麼聰明,為何沒有發現梅長蘇扶持靖王,其實多虧了皇帝
    《琅琊榜》中,三王奪嫡,好不精彩,誰都沒想到梅長蘇扶持的竟然是靖王,就連聰明的譽王也被狠狠擺了一道,難怪他如此恨梅長蘇。其實譽王是所有皇子中最聰明的一個,但為何連他都被蒙在鼓裡,沒有發現梅長蘇的真實意圖呢?
  • 《琅琊榜》:謝玉為何選擇太子而不是譽王,三個理由你支持哪個?
    畢竟從另一個角度梁帝又抬出了譽王,對於譽王陣營的人來說,他們也可以從他們的那個角度去套用這個大義。所以我們再說第二個理由,大道!而如果謝玉去了譽王那邊,皇后的姿色著實差了一些,咳咳…上面這句雖然是玩笑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