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從小聰明伶俐,人見人愛,長大後更是一表人才!
但雖然自身條件不差,卻沒有人上門提親,一直耽擱到三十多歲。這在農村來講,基本上就屬於準光棍的行列了。
之所以王成很難找媳婦,關鍵的原因是他的母親是個啞巴!
農村有句俗話:「好人難打啞巴纏」!就是再好的人,由於難以跟啞巴溝通和交流,是很難跟啞巴相處的!
啞巴母親其實很聰明,她似乎也知道兒子之所以找不上媳婦,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每次看兒子的表情都充滿了愧疚和不安。
終於有一天,村裡的老媒婆上門了,啞巴娘又是倒茶、又是遞煙,忙得不亦樂乎。
老媒婆嘆口氣說:「王成這孩子是我看著長大的,那是百裡挑一的好孩子,這個真是沒的說。只是,咱們家裡的這個情況,才耽誤了下來。我保媒保了一輩子了,再怎麼說,也不能不管這孩子的事兒。」
王成的父親一個勁兒地點頭應承,請老太太多多操心。
老太太喝了一口茶,吸了一口煙,說:「倒是有這麼一家的閨女,長得不賴,配咱們家王成也差不到哪裡去,只是人家有個條件,說出來怕是你們不能答應。」
王成的父親連忙說:「您就說吧,沒什麼不能答應的。」
老媒婆笑著說:「其實也不是什麼過分的條件,人家就是要求,你們得先給王成分家,然後訂婚。結婚後各過各的。想一想,這也沒什麼,就算結婚以前不分家,結了婚不是還得分?」
王成氣得大聲說道:「什麼結婚前先分家、結婚後各過各的,那不就是跟老人斷絕關係了嗎?」
王成的父親也悶著頭吸菸,沒有應聲。
啞巴娘見兒子有些激動,拉著兒子「啊啊」地問著,兒子比劃了一陣子,啞巴娘好像是明白了。拉著老媒婆的手,一個勁兒地點頭,臉上笑開了花,這表明她是完全同意的。
第二天,啞巴娘就收拾東西,跟丈夫搬了出去,回到了他們那兩間年久失修的小破屋去住了。為此,王成痛哭了好幾次,但殘酷的現實,讓他不得不低頭。
王成的婚事倒也順利,沒多久,就到了他們結婚的日子。但是,老媒婆傳達了女方家的要求,不能讓王成的父母出現在婚禮上!
王成再一次失聲痛哭,甚至說這個婚不結了!但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鄉鄰們紛紛勸說,婚禮還是如期舉行了。
王成拜託鄉鄰給父母送去了喜糖、喜酒和飯菜,據說,王成的父親只喝了兩杯酒,什麼東西都沒吃,而啞巴娘卻歡天喜地、吃得津津有味!
婚後的生活都是平淡的,媳婦不讓王成到父母那邊兒去,更不允許父母到他們這邊兒來。小日子過得倒也清靜。
但鄉鄰們經常看到,啞巴娘躲在遠處,久久地望著王成的家門,見到人來,就像做了錯事一樣,趕緊跑開。
俗話說:「勺子沒有不碰鍋沿兒的」,小兩口過日子有些矛盾難以避免。這不,王成就因為一點兒小事跟妻子鬧了矛盾,妻子連夜跑回娘家去了。
第二天,人們正在準備吃早飯的時候,王成媳婦帶著一大幫娘家人來到了王成家,先是吵吵鬧鬧,後來幾個年輕人竟然動了手!
王成架不住對方人多,被打得滿院子跑,腳下一滑,摔倒在地上,一頓棍棒狠狠地落在王成身上。
突然,一個身影跑過去,撲倒在王成身上,把王成緊緊地摟在懷裡,替王成擋住了棍棒!
鄉鄰們聽到打鬧聲,紛紛趕來,制止了這場打鬧。
王成掙扎著坐起來,看到緊緊摟著他的竟是自己的啞巴娘!娘的頭上流著血,但她渾然不顧,流著淚為兒子擦拭著臉上的血跡,嘴裡發出「嗚嗚」的哭聲!
王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撲在母親懷裡嚎啕大哭!
這事兒驚動了村幹部,啞巴娘見村幹部來了,拉了拉村幹部的手,就默默地離開了!村幹部明白,在啞巴娘的內心裡,還是要他們處理好糾紛,保住兒子的婚姻,而自己的傷根本不值得一提!
幾年後,王成的兒子已經上幼兒園了。而啞巴娘卻離開了人世。
王成跪倒在母親墳前,泣不成聲:「娘,兒子無能、兒子不孝啊!」
淚眼朦朧中,他似乎看到母親流滿鮮血的臉龐,慈祥的目光告訴他:只要你過得好,娘就高興,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