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一杯「茶」暗藏帝後危機,一聲輕嘆終是「蘭因絮果」

2020-11-09 響品有約

「這什麼茶?!這麼難喝!朕喝不慣!」乾隆皇帝皺眉,擲茶杯,不悅地抿嘴,仿佛全身的每一根毛髮都在抗拒著這杯茶。可笑的是,如今討厭的這杯茶,竟是他曾經最愛的龍井茶。這般的物換情移,皇后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除了震驚,更多的是對曾經那個少年郎的失望……


曾經愛得有多熱烈,如今就能變得有多冷漠。四目相對的兩人,曾經無話不談到可以徹夜長談,如今卻兩兩相望,唯有失望……重溫《如懿傳》,周迅頗具特色的嗓音「你知道什麼是蘭因絮果嗎?」這一問,飽含多少蒼涼……



眾所周知,康、雍、乾這三代皇帝,對茶都頗為痴迷。乾隆帝不但最喜龍井,還頗有研究。六下江南,乾隆都會去實地考察。在他的茶詩中,多次提及「穀雨前」、「臨明朝」採摘的龍井為最好。對龍井的製作更是觀察得細緻入微:炒茶的火候不宜過猛,應「續續添」;炒茶也非隨意揮揮鏟,而應「旋旋炒」,方能將龍井的香炒出來。


龍井茶因深得乾隆帝的喜愛,茶界地位也是水漲船高。豪門望族與後宮嬪妃都可用得到乾隆帝欽賜的龍井茶來顯示身份之尊貴。可就是這樣「芬芳溢齒」的龍井茶,何曾想過也會被「拋棄」,取而代之的「新寵」,竟是名不見經傳的寒部「沙棗茶」。



不可否認,每種茶都有自己特點。「沙棗茶」也有其獨特功效,它所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延緩衰老的特殊功效。然而,乾隆帝從拋棄「龍井茶」到愛上「沙棗茶」,卻非因沙棗茶口感甘甜爽口,或因其具有延緩衰老的特異功效,而是因為一個女子——寒部公主寒香見。


喝到沙棗茶的乾隆帝,難掩自己心中的喜悅,停不下對沙棗茶的讚美。「皇上,您這是愛屋及烏……」如懿的一雙眼睛,看透的實在太多太多:對龍井茶這般鍾愛的乾隆,只因一個寒部公主寒香見,便徹底迷失了自我,甚至對龍井茶發出了「這是什麼茶」的質問。



一杯茶的爭執,一對眼前人的零碎交談。眼前人早已不再是那個少年郎了。變的難道僅僅是茶嗎?曾經緊握雙手深情款款的凝視,還在嗎?曾經兩兩相對句句感人的誓言,還能信嗎?「蘭因絮果」,幾十年的夫妻情分說散就散,曾經的美好終究隨風而逝……厭了,煩了,疲了,倦了,都只是藉口罷了。寒了,冷了,漠了,淡了,人未走,茶已涼了……


撐著油紙傘,回頭望向宮牆瓦,明白逝去的終將逝去,不論是茶還是情分。跨過一道道宮門,漫漫長路上,清瘦的身影,一聲輕嘆,極盡「蘭因絮果」的蒼涼……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從青櫻弘曆到如懿乾隆,蘭因絮果,終究是錯付了
    &34; 這是《如懿傳》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是在乾隆遇見香見後,如懿看到皇上如此對香見付出後說出的一句話,話語中透露著如懿的心灰意冷和絕望,怎麼原來彼此相愛的兩個人就走到了如今的樣子呢。在香見出現後,他們的感情出現了破裂。皇上對如懿說:我從來沒有對一個人一見傾心。如懿聽了之後就開始有些難受,但還是勸說皇上不要這樣。乾隆為寒香見建寶月樓,祈福寺,還穿著寒部的衣服,把寒部的百姓接到京城祈福寺居住。這時什麼年少情深,青梅竹馬,都一忘記了,乾隆這時已經幾近瘋魔了,眼裡只有寒香見,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
  • 如懿:終其一生,蘭因絮果,曾經的少年郎,曾經的牆頭馬上皆是空
    望明月一重重繡圓缺,看世間一幕幕復離別。如果說《甄嬛傳》是硃砂痣了,那《如懿傳》就是白月光。前者是一部讓觀眾叫好的宮鬥巔峰,那後者就是賺足了觀眾眼淚的婚姻現實。她雖改名為如懿,卻一生都沒有如意,用一句歌詞來形容就是「早知驚鴻一場,何必情深一往」。
  • 如懿傳和甄嬛傳同為流瀲紫的大作,為什麼如懿傳不如甄嬛傳叫好
    講一下如懿傳最不討觀眾緣的地方吧:女主的性格:我相信如懿處理事情的方式是大部分人無法感到共鳴的主要原因。如懿可以為了別人搞一石三鳥之類的計劃,到了自己頭上就是各种放棄各種忍讓,到了絕境才知道反撲;和後期復仇的甄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如懿傳》中那些漸行漸遠的三段愛情,像極了現實中的我們
    題記:《如懿傳》中那些漸行漸遠的三段愛情,像極了現實中的我們!如懿與弘曆是青梅竹馬,從兒時的青櫻妹妹到最後的冷宮棄婦,如懿的一生,真實的詮釋了「蘭因絮果」這個詞。,說服寒香見順從自己的時候,如懿看皇帝的眼神,就開始漸漸冷卻了。
  • 從如懿的蘭因絮果說起
    她逝世後皇上很久不進後宮,多年後仍常自魂牽夢縈,憂思難忘,宛宛類卿,亦除卻巫山非雲也。瘋狂收集純元周邊,只要和純元沾上邊的人和物件都是宮鬥利器​。太后雖然不喜歡宜修,卻也說純元性子溫和不宜為後。如果有純元傳,那麼大抵就是《延禧攻略》裡的富察容音吧。一生都困在皇后鳳冠霞帔的枷鎖裡最後抑鬱而終。
  • 如懿傳:弘曆跟青櫻根本不是什麼青梅竹馬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如懿和弘曆的愛情,終是被後宮生活磨沒了。很多觀眾看到這裡,表示心痛不已。很多死忠粉則表示要去看看原著,重溫字版如懿的愛情故事。而原著《如懿傳》,跟電視劇版則有很大不同。首先呢,在原著裡皇帝跟青櫻根本不是什麼青梅竹馬。
  • 《如懿傳》——如懿的人物分析
    烏拉那拉·如懿(繼後):出身大族,少時天真爛漫,家道中落後日漸沉穩。一生與和珂裡葉特·海蘭交好,入宮屢受磋磨,更習得謀略與手段,但始終不改倔強與真情。明知後宮難得一人心,仍渴望夫妻間的尊重與信任。也得乾隆珍重扶持,一路由冷宮走至繼後。
  • 甄嬛與如懿,到底是蘭因絮果苦?還是宛宛類卿苦?
    說起看過的清宮劇,《甄嬛傳》和《如懿傳》都深得大家的喜歡,在清朝那個年代,甄嬛和如懿都演繹出了她們的深情和故事。有人說,《甄嬛傳》講得更多是宮鬥;而《如懿傳》更多歌頌了女性對於愛情和家庭的嚮往和珍惜,也透著許多悲劇色彩。所以網上常常有人議論,到底是甄嬛的「莞莞類卿」更苦一些,還是如懿的「蘭因絮果」更讓人心痛呢?
  • 《如懿傳》:因這11件事,青櫻與弘曆從牆頭馬上到蘭因絮果
    如懿封后入宮後,皇帝為保護如懿,恩寵淡泊。但這始終絕不了後宮女子對如懿的嫉妒。當如懿勸諫並阻止皇帝在永壽宮和炩妃等人喝鹿酒尋歡作樂時,被皇帝呵斥。後如懿暈倒被診斷後得知有孕,皇帝才有愧疚之感。儘管皇帝仍怕如懿不開心而盡去酒味,但皇帝待如懿之心以不如前。如懿所愛,弘曆也。而乾隆所愛,早已時移事異,變得享樂而自愛。
  • 如懿傳:凌雲徹對如懿的感情是愛情
    在電視劇《如懿傳》中,侍衛凌雲徹一直對如懿忠心耿耿,保護著如懿,愛護著如懿。凌雲徹對如懿的感情是愛情,而如懿對凌雲徹的感情是從知己轉變為愛的。凌雲徹從一開始只是因為命令保護如懿,如懿不知道,但是凌雲徹自己是知道的,他這個時候喜歡的還是魏嬿婉,後來在和如懿的相處中,他漸漸對如懿有了好感,此時他仍然覺得自己喜歡的魏嬿婉。
  • 《如懿傳》中的愛情觀:明知相愛,卻不能走到一起
    終於,在隱忍多次後,如懿爆發了,她在皇上面前,一番唇槍舌劍弘曆也曾經試圖要挽回如懿,可如懿只有幽幽的一句:「情起情滅不由人,花開花落自有時!」況且,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像如懿這樣,果斷而決絕?經歷了如此痛徹心扉的痴愛,如懿卻從未後悔過,她無悔一生愛過一人,哪怕到最後遍體鱗傷,年少輕狂也好,醉生夢死也罷,她一直在為自己所熱愛的東西堅持著,她的信仰從未被世俗所玷汙,她歷盡千帆,歸來依舊是最初的模樣。她帶著最初的夢想,撐著一葉孤舟,雖然沒有駛向幸福的彼岸,但也雖敗猶榮。
  • 看錯了《如懿傳》,封建王朝第一個敢休夫的女人,誰敢說她弱
    因為皇上從一開始便沒有想過一生只愛如懿一人皇上高高在上,命令如懿給他遞瓷器,如懿小心謹慎,用手帕遮住手才拿起瓷器遞上去,恭恭敬敬。其實,這才是皇上與嬪妃之間日常的相處模式,即使如懿是皇上心愛的女人,他們之間也隔著尊卑,不得不恪守禮教與三綱五常。皇上多次對如懿強調,你與他人是不同的,咱們的情分不一樣,你我始終心意相通。
  • 《如懿傳》:如懿的一生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如果說《甄嬛傳》是在談「愛戀」,那麼《如懿傳》是在談「婚姻」。《如懿傳》的整體格調是灰暗的,如懿的一生都顯得有些「不合時宜」。她沒有甄嬛那麼幸福的出身(我們先不談高貴與否),家道中落,雖是貴門嫡女,朝中無權貴,家族的所有榮耀都依賴於一朝國母的皇后姑母,在姑母去了後,這一點更為明顯。
  • 如懿傳:巴林.湄若如懿的最強輔助之一
    巴林·湄若,流瀲紫所著小說《後宮如懿傳》電視劇版中貫穿中、後期的主要人物之一,出身高貴、性格單純、活潑爛漫,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穎貴妃巴林氏及忻貴妃戴佳氏。原著小說中為分開的兩個角色:忻妃戴湄若(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忻貴妃戴佳氏)及穎妃巴林·豔拂(原型為清高宗乾隆帝的穎貴妃巴林氏),電劇版中把兩者合併。
  • 《如懿傳》:如懿愛得最深,為何最終卻草草收場
    《如懿傳》是根據流瀲紫的小說改編而來的。它講述的是風華正茂的弘曆正式登基,定年號為乾隆。與此同時,自幼與弘曆青梅竹馬相知相親的側福晉如懿也隨駕入宮冊封嫻妃。如懿升為皇后後,看似一切美好,但是在坎坷荊棘之路上,成熟老練的帝王已經和人生舊愛貌合神離,最終如懿心灰意冷,與世長辭,沒有留下一丁點信息。
  • 重看《如懿傳》,發現我們都錯怪了如懿,她才是大獲全勝
    第一次看《如懿傳》,總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看慣了甄嬛那類大女主一路升級打怪,怎麼忍受得了如懿的不爭不搶。然而再次看《如懿傳》,竟有了些不同的體悟。在與帝王的婚姻圍城裡,她展現了一個女子最好的樣子。後宮更是這樣一個地方,但如懿的身邊總有一群真心真意的人。
  • 如懿傳:凌雲徹去世後,如懿為何一直戴向日葵簪子?果真別有深意
    凌雲徹在整部《如懿傳》當中無異於是最讓人心疼的一個角色,一輩子都在為愛活著,但結局卻讓所有人惋惜。凌雲徹和如懿二人在冷宮中相知相識,互相扶持著度過了彼此最艱難的三年時間,也結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後來如懿成功的走出了深宮,而他也跟著沾光成為了御前侍衛。
  • 如懿傳:甄嬛和如懿離開時的機關算盡令人嘆服
    《甄嬛傳》和《如懿傳》這兩部作品的作者是同一個人,而且它們所講的故事也是有銜接的,所以在很多細節處理上就會有相似的地方。比如,兩部劇的女主角都曾被迫離開過,如懿被打進了冷宮,甄嬛自請出宮去了甘露寺。這兩次離開是女主心性發生變化的轉折點,而她們離開時的心態也有相同的地方,很打動我!
  • 《如懿傳》原著之女兒的使命——待我歸來,為你討還
    璟瑟看著改名如懿的青櫻在後宮百般收斂,還是被皇阿瑪打入冷宮;看著闔族抬旗的慧貴妃囂張跋扈不可一世,可她到了額娘面前卻溫順得象一隻貓兒。妾室就是妾室。雖然璟瑟並不太討厭這個慧娘娘,但她小小的心裡已經懂得妾室只配奉灑掃之責,在皇阿瑪和額娘面前,在她這位尊貴的嫡公主面前,奴婢而已!
  • 簡談情感|重溫《如懿傳》太痴情的女人往往都沒有好下場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白居易《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如懿傳》電視劇的開篇講述了青櫻與弘曆之間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那時的弘曆,深深地喜歡著青櫻。青櫻得到了甄嬛賜的新名字,於是改名為如懿,開啟了她新的人生。兩人在前期相互信任,例如如懿遭到了阿箬等人的陷害,乾隆還是相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