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這是在真實與幻想中跌宕的故事。
他好不容易謀到一個肥差----進出口貿易公司駐國外的代理,不料卻是在鄰國原始森林裡登記進口木材,後被該國軍方追捕,逃命過程中經歷種種磨難,還差點當了小毒販,上過戰場,死裡逃生。最後在好心人幫助下跑到泰國,正準備向大使館求助以便回家時,又莫名其妙地參加了撣族的尋寶之旅,得到天價寶藏,但又捲入各方衝突,他發揮網絡特長,導演了一場大戲,給鄰國營造了一個和平環境。正在各方都感到滿意時,他自認為勞苦功高,想成為稱霸一方的新軍閥,最終為幕後的真正王者收服,滔天野心化為南柯一夢。
第19章 探險的隊員們
艾相心裡默默念著:一切就靠這個神秘的貝葉路線圖了。他不知道是靠高科技製作還是真的有種不可知的力量搞出來,只堅信一點,佛爺們不會閒著沒事幹用這麼幾張圖把他們十三人騙進原始森林裡送死。那樣對他們又有什麼好處?
不管怎麼樣還有怪老頭布載遠陪自己死活,不用再多想。
傍晚他們來到一個適合宿營的地方----地勢較高,旁邊有股小小的山泉。於是按照裝備和事先的演練安排帳篷,十三頂小帳篷圍成一個圓形,間隔三米,既要避免電擊襯衫互相傷到同伴,又要能互相聊天。微型衝鋒鎗一律槍口朝外擺放,圓圈當中放著各種物資,在宿營區四周噴上高效防蟲劑,各種毒蟲毒蟻就不會再靠近,樹上掛好紅外線報警器,只要老鼠大的動物進入帳篷十米內,就會發出警報,只要在十秒之內有人能開槍就能應對危險。
艾相靠在充氣枕上,看著中間那堆高效實用又不很重的物資,輕輕呼出一口氣:看來一切安排都很穩妥,幾乎可以說萬無一失。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人們不用靠莽撞的勇氣去冒險啦。想起在同盟軍的情形,又有點迷糊,說不清楚哪邊是真實。
布載遠也沒有睡,他小心地又把三張貝葉地圖掏出來端詳,心裡默念著:就靠這神秘的寶貝找到寶藏,再安全運回泰國啦。
「老師,走了三天了,你體力還不錯哦。」載亮在旁邊帳篷伸出頭來聊天,打斷了布載遠的思緒。
十一人裡他年齡最大,二十六歲,社會經驗也比其他人豐富,但是因為布載遠和昭賀蓋已對未來隊伍的組織形式有了想法,所以不設隊長,就算打過仗的艾相也不擔任什麼職務,有事大家商量,最後按「神的旨意來執行」。
這就是從一開始就要把爭功的路給堵死!
「我這幾年經常鍛鍊,身體還行,關鍵是我們吃得好睡得好,如果沒有危險,簡直和野遊差不多哩。」布載遠希望用輕鬆話題給他們減輕精神負擔。
「昨天經過的一個形狀像水牛的山頭,你們不覺得熟悉嗎?肯定在哪裡見過。」精瘦但結實得像輕量級拳王的載隨在另一個帳篷裡冒出一句。
「電視劇裡呀。那部尋寶敢死隊就是在這裡拍的,我看到一本雜誌介紹過。」黑得像高棉人的載勐答腔:「我用手機拍了不少,這一路景色以後可以傳給朋友,讓他們羨慕。」
粗眉毛的載列搭腔:「是的,這裡就是泰國經常來拍電影電視的外景地,我們現在已進入我們撣邦啦,這是我們第一次踏入祖宗的地盤哩。」說到後面聲音低沉下來。
「你們都是在泰國長大和讀書的,對我們撣邦的這片森林了解嗎?」布載遠問大家,隊員七嘴八舌議論起來,卻都是書上看來的,還有是從泰國所拍的恐怖片裡看到的內容。
「這片森林很少有人進來,象北部那片野人山,還有往東邊去的那些森林,簡單講,過去全世界生產的毒品三分之一都在那裡,發生過多少衝突,死了多少人,誰也沒有辦法準確統計;二戰時炎黃國十萬遠徵軍來莽國打日本,撤退時有五萬人死在森林裡。日本兵敗退時,其中有一個聯隊五百人誤入一片森林沼澤地,全部被鱷魚咬死,吃光……」布載遠的口氣平靜得像在講遠古故事,他要把這些講透,免得大家在心裡嘀咕。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森林裡還有吃人的妖怪部落哩。」載罕聲音有點乾澀地補充。
「嘿嘿,真真假假的故事還很多了,有的是瞎編的,什麼鬼呀,怪呀的,等我慢慢給你們講。我要給大家提醒的是,我們要去的地方確實很危險,但是那些恐怖的神怪傳說不用怕,因為我們這次有佛爺給的秘訣!還有足夠的裝備可以應付惡劣的條件。」布載遠說完,拍了拍床邊的微型衝鋒鎗:「不要看它小,30米之內擊中大象頭部的話,三槍就可以讓它倒地!還有大家穿在身上的電擊襯衫,哪怕馬熊和老虎這樣的大傢伙撲到跟前,電流也能把它擊倒。」
大家聞言屁股都一緊,感覺樹林裡有股風襲來,都情不自禁看了看周圍。
布載遠又哈哈一笑:「不用怕,我們有神保佑,這次我就是要讓大家消除對森林的恐懼,因為以後我們做大事就是要靠森林。另外我們雖然背了30天的食品,還是要想到會碰到最壞的情況,我看從明天開始我們把走的路程縮短一點,早早宿營,然後多找野菜和獵物來吃,也就是我們帶來的糧食一定要儘量少吃,能留在最後關頭。你們看好不好?」
「對對,我最喜歡打獵。」
「我們學校去野營,菜都是我在山上找的哩,很好吃。還是找到有溪水的地方宿營,好抓魚。」
「兄弟們,都不準用槍哦,就用刀和弓箭,還有繩套,看誰能打到獵物」
……
黑暗中看著這些活潑又樣子精幹的青年, 布載遠從內心裡喜歡他們。
十二,這是撣族的一個吉利數字,布載遠的家鄉,小時候就聽到一種叫「十二馬」的古童謠,用來傳唱十二個月的變化,內容貼切,語調押韻,十二個月裡,有陽光明媚草茂花香的時候,也有陰雨綿綿,食物緊張的季節,還有金子般的稻穀被收進糧倉時的喜悅,更有霜如白雲,涼風抽臉的冷天。這十二個人,都是一種神秘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特別像艾相這個小老鄉,死裡逃生莫名其妙到了這裡,還必須參加到這個尋寶組,和自己一樣必須保證他的安全。今後各人的性格和命運會給這個小團體帶來什麼?誰也說不清楚,連佛爺們都不清楚。某種程度上,布載遠只能聽天由命。
第二天他們果然只走了八個小時,就在一個小溪邊宿營,在一個乾燥的石巖下,把行李放好,布載遠趕緊找了些幹樹枝,把火點著,他把周圍掃一掃,再看石巖上沒有野蜂窩,也沒有暗洞,這裡就是不錯的宿營地啦。
其他人分散去找吃的,結果收穫頗豐,有山雞,魚,野兔,竹鼠,野菜和菌類,用小行軍鍋做出了豐盛的晚餐。
布載遠先把那些動物的頭,還有一點米飯都放在一片芭蕉葉上,拿到不遠處的一棵樹下,擺放好,叫大家都過來,跪著,雙手合十對著莽莽森林。布載遠大聲用撣族話念誦:「至高無上的坤西迦神,尊敬的森林之神,土地之神,百獸千鳥之神,管理江河和樹木花草的神呀,我們受命闖進你們的寶貴家園,無意冒犯你們的尊嚴,一切的行為都只為了維持我們的生命,完成我們的使命,保佑我們平安,賜給我們一點食物呀!」
天地寂靜,只有微風在森林裡輕輕穿行!
虔誠地對著大地和蒼天磕了三個頭,大家慢慢起身來到放食物的地方。
艾相默默看著他,想到家鄉的許多習慣,祭神時念的也和布載一樣,看來他家和自己家鄉相隔不遠,有機會再問這個老頭吧。
今天負責做飯的載罕把東西整治好,十三份食物擺在芭蕉葉上。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大家拿吧,開飯了。」布載遠平靜地坐在旁邊。
幾個隊員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最後還是載亮發話:「老師,我們撣族的規矩是敬老,你不先拿,我們不好意思動手。」
艾相第一次主動發言,他笑了笑:「這次尋寶之旅有許多不解之處,可能傳統規矩都不能太講究了。我是從網上看到一個小故事受啟發,也想試驗一下。說的是幾個人在荒島上落難,食物很少,為了分得稀飯的多少每次都差點打起來,由於人性的自私,怎麼分都有矛盾。最後他們想出一個辦法,每天輪流煮飯,由做飯的人來分飯,而他必須是最後一個端碗,也就是只能吃大家挑剩的那碗稀飯。這樣一來分得就比較公平了,因為假如你分得不公平,你有可能吃到最少的那碗。所以我們是不是也這樣做?」
布載遠馬上回應:「好!煮飯的人和我是最後端碗者。」
載罕很認真地把飯分好。
大家不好再說什麼,都很快地隨手拿了一份。最後兩份擺在那裡,布載遠微笑著向載罕點點頭,載罕就趕緊拿了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