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生中,總會因為一個重要的人突然離開,而忽然成長

2020-08-21 呦呦路銘

《蘋果酒屋的規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規則,如同我們自己生而為人,總有自己的原則。

讀完餘華的《兄弟》,十分心疼宋鋼,他一生堅持自己的原則(努力工作,照顧兄弟,關心妻子),然而,作為小說中唯一一個好人卻沒有獲得好的歸宿。

不務正業卻富有、隨心所欲的李光頭和善良正直卻貧病交加宋鋼強烈的對比讓我難以接受。那些按自己原則生存的人沒能得到善報。那些沒有原則的人卻意外地收穫命運的垂青。

那麼蘋果酒屋中奉行的又是什麼一種規則呢?人們又是怎樣對待規則的呢?

一、陰翳小鎮:新生兒丟棄地,新生命扼殺處

故事從緬因州的聖克勞茲鎮展開。這是一個籠罩著一層悲傷和陰翳氣氛的小鎮。在這個小鎮裡有一個孤兒院,女子墮胎和生產都可以在這裡進行,當然如果已經錯過墮胎的黃金期,女性可以拋棄這個孩子,讓他們成為孤兒。

孤兒院裡的拉齊醫生是一個有良知和醫術高明的醫生,因為年輕時去妓院染上了淋病讓他選擇一生未娶。那個服侍他的妓女的女兒懷孕,因為沒有幫助她墮胎,慘死在沒有良知高價墮胎的庸醫手中。從此他決定實施這一惡魔的工作——替那些不想要孩子的人免費墮胎。

本文的主人公荷馬是一個一出生就被拋棄的孤兒,三次失敗的寄養經歷,讓他成為孤兒院一名幫手,和拉奇醫生一起學習接生和墮胎。接觸多了,他慢慢厭倦了墮胎,他認為這是不人道的,只有上帝才能做這種決定。

二、不被祝福的孩子:孤兒的祖先難免遭人懷疑

一對年輕男女(坎蒂和華力)的到來打破了荷馬平靜的生活。荷馬喜歡了到此墮胎的坎蒂,他違背了對孤兒美洛蒂的諾言,離開了這裡,跟隨這對男女的腳步,來到了觀海蘋果莊園。荷馬與坎蒂相愛,坎蒂也喜歡華力,同時坎蒂與自己的朋友華力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荷馬和坎蒂不願意傷害華力,他們選擇順其自然,一切隨緣。

華力參加二戰,在一次任務中失蹤,失去了消息,二人默認華力已經去世了。他們瞞著家人艱難的進行地下戀情,但沒有想到坎蒂懷孕了。因為華力的母親對荷馬很好,他們為了不傷害他們,選擇了隱瞞,荷馬打算帶著坎蒂回孤兒院產下自己的兒子安琪爾。

孩子出世後不久,他們收到消息才知道華力沒有死,坎蒂選擇了與華力一起,對外宣稱安琪爾是荷馬的養子。安琪爾長大後,喜歡了摘蘋果臨時工工頭羅斯先生的女兒羅斯小姐,了解之後才得知她懷上了自己父親的孩子,當時拉奇醫生已經去世了,荷馬違背了自己的規則選擇了幫助羅斯小姐墮胎,並且默默地告訴自己將根據她們的意願,為她們提供服務,接生或者墮胎都行。

經歷這件事後,荷馬恍然大悟,他以拉奇醫生虛構的醫生身份回到了聖克勞茲鎮接管了拉奇醫生的工作。

故事情節環環相扣人物相互影響,讓人總覺得捨去了這個故事或者人物,好像後面的故事就沒有辦法闡述了。當然這也得益於作者細緻的描寫,從孤兒院中孤兒的心理活動到墮胎的細節描述,讓我一次次懷疑作者的身份,仿佛他是這本書中的每個人物。同時,作者也能從其中跳躍出來,通過添加括號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一件事情的看法,通常一種幽默和開玩笑的口吻寫出來。

孤兒的祖先總是難免遭人懷疑的。

三、有些理解,源於經歷

為什麼作者對人物的心理把握的如此準確?《蘋果酒屋的規則》的作者約翰·歐文(1942-)是當代美國最知名的小說家之一,被美國文壇泰鬥馮尼古特譽為「美國最重要的幽默作家」。

歐文作品的題材多涉及失蹤的孩子或缺席的父母,這顯然與他自身的經歷有關。歐文1942年生於美國新罕布夏州的艾克斯特。早在他出世之前,他的父母即已離異,當他6歲時,他的母親再婚,其丈夫領養了歐文。

於是,歐文跟著母親和當歷史教師的養父長大成人。他從未見過自己的親生父親,也不曾萌發過尋找父親的念頭。 歐文母親給予的信件和剪報中了解到,二戰期間,他的父親曾經服役於美國陸軍航空部隊,奔赴亞洲戰場作戰,可不幸的是,他駕駛的飛機在日軍佔領下的緬甸上空被擊落,他和其他的機組成員下落不明,直到四十天之後,他們才奇蹟般地徒步抵達中國。而這段經歷正是華力的失蹤後的經歷。

我們的人生該遵循怎樣的規則

小說中339頁給出了一些蘋果酒屋的具體規則。因為這部小說的書名我下意識的認為這個就是重點,它一定是一個起到貫穿全文的物件。後來我發現自己錯的太離譜。其實規則就是每個人的生存的原則。

蘋果酒屋的規則雖然列舉的清清楚楚,供那些黑人臨時工人來閱讀,但是確實名存實亡,因為那些黑人根本就不識字,而且也沒有人遵守這些條條框框的規則。

縱觀主要人物的人生,發現他們的規則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不斷隨著人生閱歷而改變的。拉奇醫生從拒絕給別人墮胎到後面違背法律的要求執行墮胎手術;羅斯先生喜歡上自己的女兒選擇了亂倫,破壞了自己的規則;坎蒂和荷馬產下了安琪爾也是破壞了規則;荷馬到最後選擇墮胎也是違背了自己的規則。我們一生中,那麼多不確定,那麼多人會影響我們的決定和規則,恰恰對應了小說的金句。

我們一生中,總會因為一個重要的人突然離開,而忽然成長。

而違背自己制定的規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會讓人發現有所不同。

孩子們在目睹父母違反自己所定的規則時,往往會明白這是某種重要時刻,並對此留下深刻印象。

規則的存在自有其道理。

不管如何,願你能發現自己的規則(希望是對國家和人們有利的規則),執行並且不斷修正它們!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教會了我:成長中不僅僅有孤獨,也有陪伴一生的朋友
    第四次,是我在高中的一個寒假將所有7本全部讀完,我從哈利波特的身上學到了很多,哈利波特本身是最救世主而生,卻很坎坷,姨媽的不待見,食死徒到處尋找他的蹤跡想毀滅他。直到後來,遇到了一群好朋友,這才讓哈利波特意識到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僅有孤獨還有可以陪伴一生的朋友。
  • 《螢火蟲小巷》:人生總會有殘缺,而這殘缺,讓我們完整
    ,但是最終發現,人生總會有殘缺,而這殘缺,讓我們完整。01 我們的相遇,註定是一場美麗的意外兩個根本不可能有交集的人,在一個叫螢火蟲小巷實際卻沒有螢火蟲的地方相遇,那年我們都十四歲。02你的選擇,或許並不是我想要的凱蒂,一個看起來中規中矩的乖乖女,有著幸福溫馨的家庭,性格溫順可愛,只是乖巧的外表之下,也充斥著無法消解的束縛感,偶爾渴望掙脫
  • 豆瓣評分9.1《活著》:解析福貴人生中的三個成長階段
    在最初讀《活著》的時候,唯一的感覺是福貴作為倖存者,親人陸續離開,一生充滿坎坷,似乎他的人生除了苦難再無其他。而今年再讀的時候,忽然意識到這是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是對福貴一生的記述,從他自己的角度來看,這是生活,卻不是倖存。雖有苦難,但他在苦難中生存,在夾縫中成長。
  • 一個鄰居,一個女傭,一個臨死老人,教會兩個孩子受用一生的智慧
    在一系列事件發生的當下,孩子們在父親的引導下尋找真知和真相,經歷世事之後收穫了成長、愛、和溫暖。在這本小說中,兩個孩子斯庫特和傑姆受律師父親阿迪克斯的影響很大,但是不得不說,在他們身邊,還存在著一些不顯眼但是擁有大智慧的小人物,一直陪伴著他們的成長。
  • 一生坎坷的福貴,從電影《活著》我們能看出哪些儒家思想
    我們中國人的思想受到儒家、道家、佛家的影響,尤其是儒家思想,儒家對待人的生與死有著怎樣的一種態度呢?主人公福貴是一個賭徒,並且嗜賭成性,雖然他出生在一個地主家裡,但是很快就被他敗光了,他的父親被氣死。福貴一家成了貧困戶,後來由於時局動蕩,他被國軍抓去當了壯丁,捲入了國共兩黨的內戰,又來有糊裡糊塗的成了共產黨的戰俘。
  • 故事:辛勞忙碌一生的父親,在53歲那年離開了我們
    文:吳歡圖:來自網絡作為一個80後,原本就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但是我的父親卻不在六年了。每當我想起父親,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因為,父親的一生,貫穿在辛勞忙碌中,對我做兒子的而言,沒能好好的盡孝,讓讓他享福,是我最大的遺憾。
  • 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課
    讓孩子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後果,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一課 因為問題的重心已經從事情本身轉移到了你的情緒上。而這對孩子來說,是跟她關係並不太大的一件事情。可是,遲到後,站立在同學面前的尷尬,老師的批評卻是需要她自己面對、自己承擔的,這是她自己的事情。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犯了錯誤的人應該承擔後果,讓他們承擔後果可以更好地讓他們不犯這個錯誤。
  • 《一寸相思》:家國情懷下的離情愁腸,天下大義中的愛與成長
    年少失去保護,還要肩負重擔,讓她對人非常防備,不敢輕易信任交託,從不跟人親近。她的生命中唯一重要的只有曾經收養教導自己的師父。 而左卿辭是侯府公子,年少時,父親選擇家國重任放棄了他,母親為救他慘死,他自己身中劇毒萬念俱灰,被母親的故人方外穀神醫救了一命,精心培養長大。成年後他腹黑涼薄,對世事冷眼旁觀,惟有記憶中一個執著要救師父的小女孩,對生命的堅持和熱忱,讓他念念不忘。
  • 故事:孩子成長的路上,是不是父母陪伴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無條件愛她
    再加上很不湊巧,跟他一塊帶班的那個人,家裡父親突然之間得了重病,所以早在兩天前就請假回了家。因此跟老闆說了想請假的想法之後,不是老闆不近人情, 而是真的沒有人能替,所以最後只能決定不回來了。而姐姐開早餐店,本來自己當老闆,隨便休假幾天那也沒什麼。可是有人眼紅姐姐生意好,就在她旁邊新開了個早餐店,而開業時間就在雪怡單招面試的前一天。
  • 豆瓣8.5《簡愛》:暢銷千萬的世界名著背後,藏著女性成長的秘密
    二、生命中遇到的朋友,教我們學會愛和忍耐童年的虐待生活,在舅媽的家裡,簡·愛一直不受待見。為了打發她走,瑞德太太將她送進了孤兒學校。在洛伍德學校裡,簡·愛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位師友,海倫同學和坦普老師,而她們卻幾乎改變了簡·愛的一生,讓她學會愛和忍耐。
  • 《知否》:墨蘭悲情一生的背後,留給女性成長的三個思考
    墨蘭悲情的一生已過,仔細想想,作為一個女人,活成這般模樣,的確悲哀,在她悲情的背後,給了我們關於女性成長的三個思考:【1】母親的言傳身教對女兒的影響一個女人最初接觸的同性就是自己的媽媽,不只是血肉相連,而在成長的過程中,媽媽的言行舉止,平常對一件件小事的態度潛移默化的會在孩子的大腦裡種下種子。待時機成熟,一天天發芽,生根,直至開花結果。
  • 《知否》盛明蘭一生教會我們一個道理
    導語:《知否》盛明蘭一生教會我們一個道理說實話,這部片子是拍出了80年代的精神最喜歡明蘭對他父親說的那一段話,我從來沒有因為你的薄待而怨恨,也從來沒有因為你的生疏而冷漠。光從臺詞就可以看出她的成長,演員的用心無法抹殺掉的。
  • 《愛在午夜降臨前》:我們對某些人很重要,但終究只是過客
    在這些「話癆電影」背後,其實也是對真實交流的尋求,是不斷地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探討與研究。我有兩個非常清晰的想法,一直在腦子裡迴旋:「這很奇怪,仿佛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只屬於我們,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就像我在你夢裡,你在我夢裡。」 —— Celine看到這句,我總會懷疑那些相遇是不是真的只是巧合,亦或是由我們決定。
  • 人到中年失業、失婚、失朋友:別讓得不到和怕失去糾纏我們一生
    這部劇其實是一個關於得不到和怕失去的故事。而我們大多數人,被這兩個詞,糾纏一生。01 失父母陪伴: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劇中是因為弟弟重病住院需要治療,她從福利院和嚴良一起逃出來籌錢。但是小說裡寫的是,普普因為媽媽生了弟弟,不喜歡她了,所以她懷恨在心。三個孩子雖然家庭和經歷各不相同,但是卻有超乎同齡人的成熟,究其原因,是因為各自家庭的變故。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 《遮天》葉凡一生最重要的3位護道人,狠人排第2,最看重的是他
    葉凡跟辰東筆下的其他主角比起來,個人主義並不是太鮮豔,沒有特別厲害的主角光環,在他那個世界中,有很多人各方面都要超過葉凡,哪怕是到了大結局,能跟葉凡一戰的人也有不少。葉凡一生中遇到過很多好朋友,也遇到過很多保護著他的長輩,今天就來說一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
  • 一生好運的人,因為善良
    小船行駛在湖上,突然大風起,船翻了,只有他一人倖免於難,遊到了岸上。往前走不久,他發現湖上有一隻船翻了,船底朝上,還有人喊救命。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故事裡「蠍子」一般的人,被誤解,被誹謗、被傷害,但那一句話、一件事、一個人,都不該成為我們忘卻慈悲和善良的理由。
  • 我們喜歡流朱,是因為我們也幻想生活中出現這樣一個人為我們付出
    我們都知道,流朱的性情就好似小孩一般,剛烈而純粹,但再有勇氣的人,面對生死抉擇,總會有些躊躇的,所以流朱看著鋒利的刀刃我們表示激烈反對,因為流朱這麼一個美好,簡單的小姑娘,我們不希望她有那種所謂的追求------宮裡那些身居婢位,一心攀爬的女子,都沒有什麼好結果。既然流朱願意為了甄嬛而死,認為這才是她做的最有意義的事,就讓她懷著這種信念安息,這麼一個忠義的好丫鬟,她為忠義的犧牲被冠以「奴」而蔑視,何其不公。我們不忍心!
  • 《在細雨中呼喊》:從「苦難式」的黑色幽默中重讀成長
    一個家庭三兄弟不同的命運,孫光明是第一個走向死亡的人,作者對孫光明的回憶是斷斷續續的,聽信哥哥的謊言,導致「我」身體上的屈辱。被孫光平揪住衣領時,孫光明那受傷害的自尊心,以及後來模仿哥哥成為孩子王的「責任」與擔當,孫光明一步步的在成長,也一步步的在走向死亡。
  • 《奇蹟男孩》:每個人的成長,都不能離開社會獨立存在
    ,更溫暖了世俗群體中的大多數人。 她渴望父母的關愛,所以在萬聖節那天,原本母親答應要和她談心,結果弟弟因為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朋友的背叛,回到家中不斷發脾氣,母親匆匆離開之後,讓她感到委屈和不公平,並且生氣得扔掉了手裡的遙控器。 可即便如此,她依然選擇了包容與寬待,走到弟弟房間並且開導他說:你注意米蘭達好久沒來我們家了嗎?上學就是這樣,人也是會變的。
  • 豆瓣8.7《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束縛成長的愛情,要不得
    作品表面在寫一個女人的愛情悲劇,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主題,那就是孩子與成人,作者始終在以兒童的視角來表現成人世界,女主人公沉浸在這段愛情中,自我封閉,脫離了成長的軌道。這部愛情小說為什麼能夠獲得8.7的豆瓣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