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行善不如作惡好」

2020-09-04 民間小談家

很久以前,洪樹楊村有一個長工,姓李名桂,為人忠厚,手腳也勤快。洪員外相中了他的人品出眾,看上了他的活兒幹得實在,一直留他在家裡當長工,一晃,幹了10年。

離洪樹楊村不遠,有條小河,河上沒橋,來往行人,涉水爬坡,甚是不便。

一日,一個農婦跟隨一少女來到河邊,看看小河水流譁譁,再瞅瞅自己嬌小的三寸金蓮,發愁了。正巧李桂幹完活回家,見狀忙脫鞋綰褲,背農婦過河。再回頭背少女時,小女子年輕害躁,不讓背。李桂就以土坷垃墊路,將至河心,水急,土墊下去又衝跑了。這時,李桂眼一閉索性爬在水中,讓少女踩背而過。從此李桂行善積德的事愈傳愈遠。

小河沒路,人行困難,夏天還好,秋冬水涼,人到渡口,望而生畏,常舍此渡口多轉十幾裡路。多希望能在小河上建一座小橋,以方便來往行人啊!富豪之家雖家大業大,但錢越多越主貴,不肯出錢行善,正應了為富不仁的俗話。李桂想了很久,找到東家,願拿10年的工錢修橋補路。李員外想想,橋修好後,自己對岸的地也好耕種,雖說預支十年工錢,也合算。於是請人寫了字據,雙方畫了押。

李桂找來匠人,運石,開工。橋修一半,李桂抬石頭時不慎砸傷了雙腿,行路憑手著地爬。但他善心不移,坐觀施工。一日,橋上大拱,李桂爬到橋下指揮,又遇怪事:石灰盆子自上落下,砸在李桂頭上,滿臉滿眼儘是石灰。李桂又被石灰燒瞎了雙眼。

李桂行善身殘,矢志不改,終日端坐橋頭,看不見,憑耳朵聽著指揮。工匠們十分感動,日夜壘砌,橋很快建成。來往行人到此,無不敬佩萬分。河南巡撫途經此地,先是鳴鑼,接著靜道,行人紛紛躲開。獨有李桂不動。巡撫大怒,要治李桂之罪。鄉鄰有膽大的上前講明事由,求恕李桂之罪。巡撫聽罷,讚嘆李桂一片好心。又覺如此大善竟遭坎坷,恨天不公,一時心血來潮,用硃砂書字於李桂左手:行善不好作惡好。沒過幾日,李桂病故。

與此同時,京都裡皇家娘娘生一太子,左手有字:行善不好,作惡好。天子不解,召滿朝文武相問。百官搖頭驚嘆,無人能解。這時巡撫還朝,聽說此事,急稟天子:能解此謎。天子立即召見。巡撫奏明在河南西平縣遇李桂之事,並供認,太子左手七個朱紅大字是他所寫。天子讓常侍官呈上紙筆,命巡撫再書「行善不好作惡好」,寫罷一比,果然出自一人之手。天子道:「照此說來,太子是李桂所轉,也是上天造化,善有善報。還是行善好,作惡不好」。言畢,再看太子左手,還是那七個字,只是順序顛倒,變成了:「行善好作惡不好。」

相關焦點

  • 他一生行善,為什麼卻沒好下場?
    他的子孫也都像他那樣對待來求助的人,橫眉立目,心狠口惡。所以世人也送他一個外號「惡先生」。這一年的夏天,「好先生」壽終去世了,大戶人家講排場,老人去世得停放七天。由於「惡先生」死在三九天,他的兒孫們把他足足停放了七天才大吹大擂的出了殯。而且放出風來:都說我家不好,說我家姓惡,我家老人為什麼去世在冬天,身上乾乾淨淨,老天就是對我家好。
  • 相關連結(二) 行善道,得善報(上)
    問:「那麼,行善是不是可以得善報?作惡,是不是就要遭惡報?你能不能用具體的實例給大家分享一下?」「好,我給大家陸續分享幾個行善道得善報的和作惡得惡報的故事。」第一個故事:宋朝有一個品學兼優的好青年,叫做蕭藹堂,他以教書為職業,同時他還懂醫術,也常常替人家醫病,有時碰到一些貧苦的人來求他看病,他不但不收診金,並且又出錢給人家買藥;因此,附近的人除了稱讚他是一位「好教師」以外,又叫他做「好醫生」。 有一年鬧饑荒,百姓的生活非常困難,蕭藹堂的學費收入,也大大地受到了影響。
  • 故事:男子本大難臨頭,卻機緣巧合避過,原來當初對女子做了此事
    前言:世上有很多超乎人們想像的事情,比如今天跟大家講的「男子本大難臨頭,卻機緣巧合避過,原來當初對女子做了此事」的故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男子本來會遇到什麼災難?發生了什麼機緣巧合的事,而避過災難?男子對女子做了什麼?
  • 故事:女子投水被救,邀請到家感謝,士兵去了一念間避過殺身災難
    如果我們如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我們也可以趨吉避兇,災消福來。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奴婢哭著說:「我家娘子性情急躁嚴厲,剛才命我把金釵還給親戚家,誰知道在路上墜失了,這下必定要遭毒打,不如先死了好呀!」李毅聽後,急忙把金釵拿出來還給她,奴婢看後大為感動,連聲感謝「救命恩人」。
  • 故事:商人善舉反被惡僧加害,佛神現身懲治惡僧
    僧人說:你不知道,這地方就沒有行善之人。李森就痛心地說道:我願意出錢修復一下寺廟大門吧。僧人見李森這麼慷慨大方,就趕緊把他請到方丈的屋裡殷勤款待,李森喝完了一杯僧人遞給他的茶水,就請求僧人給他找一房間休息,他奔波了一天覺得非常的勞累。僧寺卻又對他說:既然你能出資把廟門修復了,不如順便把大殿閣也一起修復了吧。
  • 故事:行善得福報的李公
    世人常說一句老話,叫「積德行善,必有福報。」好事做得多了,自己或者後世終將會得到善報,這便是福澤綿長的道理呀!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一樣,故事中的行腳商人李公,在一次外出做買賣時,半路上救了一位老嫗。不想多年後,在他危難之時,老嫗的兒子挺身而出,救了他一命。
  • 故事:仙人和惡王子
    惡王子聽了卻暴跳如雷,掄起馬鞭對侍從們劈頭蓋臉地一陣猛打,嘴裡還不停辱罵:「你們這些混蛋,還敢和本王子作對,別說讓你們陪我下河,就是讓你們上刀山、下火海,你們也得給我去!」惡王子越罵越生氣,「噌」地拔出腰刀,逼著侍從:「你們都給我站到河中間去保護我,要不然我就殺死你們!」侍從們深知惡王子殺人如草芥的個性,不得不向河中間走去。
  • 故事:善丐修木橋
    那男子聞言後搖了搖頭:「怎行善落了個如此下場?真是可笑之極!看來,這行善不得好,還是作惡好!」言罷,那男子遂拿出筆硯,在乞丐手心之中寫下「行善不得好,還是作惡好」的字後,拿出幾錠銀子,交給鄉民,吩咐鄉民好生將乞丐安葬。言罷上了轎子,一行人繼續前行。
  • 《關於行善》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故事:有個善人,每天都會給自家門外的一個乞丐十塊錢。乞丐非常高興,所以每天都會去善人門外,接受對方的十塊錢,但從來沒說過一句「謝謝」。儘管這樣,善人還是默默地堅持了兩年。後來,善人結婚成家了,一大家子人生活,開銷變大了,就毎天只給乞丐五塊錢。這一次,乞丐說話了:「以前給我十塊,怎麼現在只給五塊?」
  • 行善反遭惡報 奇事有奇因 聖曾道玄機
    現在,我當著你們的面兒,把這桿秤砸了,決心從此改惡行善!」三個兒子聽了,都說:「爹爹早該如此。」當下,趙老員外就把空心秤砸了,真的從此改惡行善,樂善好施。但是,誰也沒有想到,趙員外自從砸了那秤,樂行善事以後,家裡卻連遭不幸!不到一個月,大兒子得暴病死了,大兒媳婦改嫁他人。趙員外剛把大兒子的喪事料理完,二兒子又得暴病死了,二兒媳婦也改嫁了。
  • 小區老保安與流浪狗小的故事後
    面對愛狗住戶的吵與鬧,我能理解公司這個息事寧人的處理方法,始終我也有錯在先,沒有理性地處理好它的問題,正如他們所說的惡有惡報吧。但始終讓我無法理解的是,那些指責我的人,他們的同理心究竟是缺失了,還是投放在錯誤的事物上?他們竟然可以完全了解,它為何會怕人?為何會怕再受傷害?什麼時候會攻擊人?甚至認同它對我的攻擊和傷害!
  • 故事:道士在山洞修行,一老鼠偷學成人形,師徒行善雙雙飛升成仙
    本故事原創 作者:潘悔昔 未經同意請勿轉載!神話小說,古往今來一直都受世人的喜愛,其來源於生活,創作高於生活。最初的神話由人類對自然現象的不懂而尋得一種合理的解釋,由人類口頭創作,再由人類口口相傳而流傳下來,具有寶貴的歷史文化價值。神話素材,成了千百年來文學創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源泉,一個個神話小說故事百年流傳。
  • 《隱秘的角落》:作惡的不是小孩,是有毒的父母
    其實,孩子的世界從來都是純淨的,真正作惡的是掐死孩子好的父母不僅可以給到孩子足夠多的愛,還可以有效促進孩子健全獨立人格的發展。當張東升在課堂上津津樂道數學家笛卡爾的童話故事時,朱朝陽睜著發亮的眼睛,聽得津津有味。
  • 故事:老漢一次善舉,讓他渡過劫難,行善終有福報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66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今天給大家講一篇「行善得福報」的民間小故事,故事大體講的是:一個退休老漢清掃完衛生準備回家,在半路上遇到一個怪姑娘。通過這則民間小故事,小編覺得:人活一世,還是多行善事才好,傷天害理之事可千萬不要做呀!閒言少敘,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老張,家住鎮子邊上。
  • 《羊脂球》:一場逃亡之旅,帶你看盡人的善與惡
    《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之作,不足三萬字的篇幅,把人和階級矛盾這兩個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這篇小說讓人明白,階級、出身並不能代表人的品性。有一些小人物即使深陷生活的泥潭,也善良溫暖;一些上流社會的人士,卻以尊貴高雅的形象,做著惡事。這個故事的背景是普魯士軍隊攻佔了法國魯昂城,綽號為「羊脂球」的女子和其餘九人一起坐馬車出逃。
  • 做好事卻被雷劈 好人沒有好報嗎
    質問相爺:好人為何不得好報?今後好人何以做得?食人間煙火的包相爺被村民情緒所帶動,揮毫疾書,寫下了「寧行惡勿行善」六個字後拂袖而去。三世惡業一世還 好還是不好?回到京城,老包將公幹之事連同路上見聞奏明皇上,卻隱去了自己題字一事。因為儘管心中為那孩子行善事得惡報之事十二分不解,但三思之後還是為題那樣六個字覺得不妥。
  • 故事:秀才定親後未婚妻生病瘋了,父親退親母親不讓,結果令人嘆
    前言:古時候兩家人關係好,定娃娃親的有很多,大都能正常舉行婚禮,成為一家人。但今天的故事,父親給兒子定親後,兒媳婦卻因為生病發瘋了!想給兒子退親,母親卻來阻止,最終因為他們的決定,而因禍得福。到底母親為什麼阻止呢?他們的兒子娶了瘋「兒媳婦兒」了嗎?發生了什麼,而讓他們因禍得福呢?
  • 《壞小孩》|人之初,性本惡?
    書中有一個細節,朱晶晶墜樓後,朱朝陽一度惶恐不安,但當他想到政治課上學過「未滿十四歲不承擔刑事責任」後,如同看到了一個新世界,不僅為自己不用因此坐牢甚至償命而釋然,甚至有了在十四歲之前加緊作惡,報復社會的計劃,所以才有了後來一系列——殺父滅友的行為。 這,真的是印證了荀子的那句話「人之初,性本惡」嗎?
  • 給那些對地府懷有恐懼的朋友分享個故事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不一樣的地府,以下內容僅做故事閱讀,請謹慎觀看,切勿沉迷。但是卻不如電視裡那麼誇張。陰司也被人們習慣性的稱為鬼差,其實人家並不是鬼,而是在地府工作的體制內的正式員工相當於人間的公務員,陰司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地府的,另一種則是行於陰陽活人陰司。
  • 到底是社會的惡摧殘了人的善,還是人的惡滅絕了社會的善
    餓死好還是做強盜?到底是社會的惡摧殘了人的善,還是人的惡滅絕了社會的善?要知,人的善惡只在一念之間,中間只隔著一扇羅生門。1.「這是一個人還不如狗的世界,誰要不自顧就活不成。」書中說由於各種自然災害,京城已經一片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