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洪樹楊村有一個長工,姓李名桂,為人忠厚,手腳也勤快。洪員外相中了他的人品出眾,看上了他的活兒幹得實在,一直留他在家裡當長工,一晃,幹了10年。
離洪樹楊村不遠,有條小河,河上沒橋,來往行人,涉水爬坡,甚是不便。
一日,一個農婦跟隨一少女來到河邊,看看小河水流譁譁,再瞅瞅自己嬌小的三寸金蓮,發愁了。正巧李桂幹完活回家,見狀忙脫鞋綰褲,背農婦過河。再回頭背少女時,小女子年輕害躁,不讓背。李桂就以土坷垃墊路,將至河心,水急,土墊下去又衝跑了。這時,李桂眼一閉索性爬在水中,讓少女踩背而過。從此李桂行善積德的事愈傳愈遠。
小河沒路,人行困難,夏天還好,秋冬水涼,人到渡口,望而生畏,常舍此渡口多轉十幾裡路。多希望能在小河上建一座小橋,以方便來往行人啊!富豪之家雖家大業大,但錢越多越主貴,不肯出錢行善,正應了為富不仁的俗話。李桂想了很久,找到東家,願拿10年的工錢修橋補路。李員外想想,橋修好後,自己對岸的地也好耕種,雖說預支十年工錢,也合算。於是請人寫了字據,雙方畫了押。
李桂找來匠人,運石,開工。橋修一半,李桂抬石頭時不慎砸傷了雙腿,行路憑手著地爬。但他善心不移,坐觀施工。一日,橋上大拱,李桂爬到橋下指揮,又遇怪事:石灰盆子自上落下,砸在李桂頭上,滿臉滿眼儘是石灰。李桂又被石灰燒瞎了雙眼。
李桂行善身殘,矢志不改,終日端坐橋頭,看不見,憑耳朵聽著指揮。工匠們十分感動,日夜壘砌,橋很快建成。來往行人到此,無不敬佩萬分。河南巡撫途經此地,先是鳴鑼,接著靜道,行人紛紛躲開。獨有李桂不動。巡撫大怒,要治李桂之罪。鄉鄰有膽大的上前講明事由,求恕李桂之罪。巡撫聽罷,讚嘆李桂一片好心。又覺如此大善竟遭坎坷,恨天不公,一時心血來潮,用硃砂書字於李桂左手:行善不好作惡好。沒過幾日,李桂病故。
與此同時,京都裡皇家娘娘生一太子,左手有字:行善不好,作惡好。天子不解,召滿朝文武相問。百官搖頭驚嘆,無人能解。這時巡撫還朝,聽說此事,急稟天子:能解此謎。天子立即召見。巡撫奏明在河南西平縣遇李桂之事,並供認,太子左手七個朱紅大字是他所寫。天子讓常侍官呈上紙筆,命巡撫再書「行善不好作惡好」,寫罷一比,果然出自一人之手。天子道:「照此說來,太子是李桂所轉,也是上天造化,善有善報。還是行善好,作惡不好」。言畢,再看太子左手,還是那七個字,只是順序顛倒,變成了:「行善好作惡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