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曾經期待著有一天收到貓頭鷹送來的錄取信,在國王十字車站找到九又四分之三站臺,搭上前往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列車,開啟神奇的一生?
轉眼間,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系列引入中國整整20年。可能連作者J.K.羅琳自己都沒有預料到,從圖書到電影,全球掀起了哈利·波特颶風,屢創銷售紀錄。7月31日,恰是羅琳的生日,也被哈迷認作是哈利·波特的生日。人民文學出版社主辦「魔法永存——慶祝『哈利·波特』引進中國20周年暨學院杯爭奪賽」線上活動,在線觀看超80萬人次。
今年還將陸續出版「哈利·波特」系列多部作品,新近推出的格蘭芬多學院版系列,採用了最新修訂譯文,完整收錄了小說內容,還特別增加了大量具有格蘭芬多學院特色的全新內容,如學院創始人、著名學生、知名校友、院長、學院幽靈簡介等。
此外,原創封面多卷版全部20種、英漢對照版全部7種、《哈利·波特:電影角色書》(共四本)、《霍格沃茨學年手冊》以及《神奇動物在哪裡》《神奇的魁地奇球》《詩翁彼豆故事集》三書的全彩繪本、拉文克勞和赫奇帕奇的學院筆記本、《霍格沃茨探秘指南》與《哈利·波特聖誕立體書》,羅琳新作《伊卡狛格》中文版圖書等也將面世。
回顧2000年10月,《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的簡體中文版首次與中國讀者見面。這三部神奇的小說立刻風靡校園。「哈利·波特」的意義已遠遠超越一部小說,特徵鮮明的「哈利·波特」閱讀文化影響了數千萬中國哈迷。
哈利·波特這位帶著閃電疤痕的小巫師,已經成為許多少年偶像。哈利從小受盡苦難,並沒有被苦難壓倒,而有志氣做一名本事高強的巫師。他的善良、上進、毅力與勇氣,都異常可寶貴,他「懲惡揚善」,鬥垮伏地魔,報殺父之仇,除奸佞惡霸,讓人振奮與崇敬。
讀者讀《哈利·波特》,總能感覺到「真實」的一面,「荒誕」就交織在「真實」之中。誰說《哈利·波特》其實不是一部實打實的「成長小說」呢?在魔幻而又現實的世界裡,每個人成長的煩惱,青春期的叛逆與甜美,都在這一系列裡找到了完美的出口。
本次「學院杯爭奪賽」由團隊之戰、精英之戰與天選之子三個環節構成,高難填空、中英文互譯、猜發話者、表白哈利·波特等基於圖書內容的遊戲分布其中。責編王瑞琴講述了「哈利·波特」在引進中國的20年間所經歷的努力與收穫、驚喜與感動;譯者馬愛農就如何將涉及眾多咒語與魔法生物的外文作品翻譯得貼切、生動、易懂,與讀者分享了她的思考與求證;責編馬博結合讀書感想,分享了從中國第一代哈迷成為「哈利·波特」系列圖書編輯的成長體驗。
不少讀者好奇的是,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裡,有許多咒語,該如何翻譯成中文呢?「所有的咒語都是拉丁語的詞根加上後綴組成一個新的詞,我們沒有章法可循,就開動想像力,看念出來後產生怎樣的魔法效果,後來普遍選擇四個字的,念起來短促有力。」中譯者馬愛農說過,翻譯哈利·波特系列的最大難點在於,很多字詞是現有字典上查不到的,翻譯者會經常到專門組建的全球哈利·波特譯者群裡交流,遇到一些難點時,各國譯者互相交流出主意,儘可能用中文形象表達出來。
為什麼一本外國童話體小說能夠贏得如此全球眾多讀者?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看來,不光是神奇的情節激發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像,還因為它切合少年成長的生活實際,是「懂」他們的作品。
他評價,這一系列魔幻小說儘管寫了許多匪夷所思的神怪故事,但始終未曾脫離實際生活——常見的擁堵的車流、晚間新聞報導、書店、超市、漢堡店、電影院、高爾夫球、穿校服的少年、家庭作業等,也有巫師、蛇怪、度角獸、火龍、飛天的摩託、貓頭鷹信使等,而這一切傳奇,不是發生在遙遠的古代,就在身邊的日常生活中,格外引發年輕一代的情感共鳴。
圖片:出版方、電影劇照
編輯:許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