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太太絕望出走《黑虹》:中年女人的崩潰,僅自己可見

2020-11-07 瀟瀟愛讀書

「每個暴躁的女人背後,都有無數煩心事等著她,每個焦慮的女人背後,都有一堆超負荷的工作候著她,一個人活成千軍萬馬」

——題記



上周,張桂梅校長用「滾出去」三個字將「全職太太」這個群體再次送上了熱搜。

一石激起千層浪。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全職太太?

一時間成為眾網友熱議的話題,贊同的有之,對此嗤之以鼻的也不在少數。

其實,早在上世紀60年代,著名學者白先勇先生在其小說《黑虹》中就對此有了深入的探討。



《黑虹》收錄在白先勇的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中,在書中,白先勇深入地刻畫了主人公耿素堂作為一名全職太太在底層社會生活的壓力與無奈,從她的憤然出走到盲目踟躇,最後走上一條自我拋棄的命運之路的故事,深刻地揭示出了一個問題:

中年女人的覺醒或許是痛苦的,然而,最痛苦的或許不是覺醒本身,而是夢醒了之後仍然無路可走。因為,中年女人連崩潰,都僅能自己默默忍受!


出走:逃離生活重壓的逃離



臺北三月的傍晚,溼潤悶熱的天氣,讓人莫名地生出一種煩躁。

耿素堂在街上遊走,看著穿梭的車輛,刺眼的燈光,她有種恍然如夢的感覺。

「一定是天氣的關係!」

她抱怨著,漸漸地,市景與心境交織交錯在一層半明半暗的灰黃色中。而她的思緒也回到了幾個小時之前——

「這算什麼?只有幾塊苦瓜!」

吃晚飯時,她的丈夫「冷冷地責問道」,「筷子往桌上一拍」,「臉繃得像塊鼓皮」,耿素堂看見她的眼鏡朝她一閃一閃發著逼人的光。

而兒子大毛也在一旁說:「難吃死了」,將嘴裡的一塊苦瓜吐到桌上;二毛則說:「苦的,咽都咽不下去」,咧起一嘴七瘸八歪的小蛀牙嘀咕道。

抱怨喋喋不休地充斥她的耳膜。

沒人留意過鬥大房裡竟像扯國旗一樣,掛了整整一房間尿布、屎片,整個下午,耿素堂將自己泡在小毛奶餿、尿騷和屎臭中,這就是她的日常生活——

「她忽然奇怪起來,這五六年在那個小雞窩來到底是怎麼混過來的,那一房的尿騷屎臭,一年四季鉛筆上發著綠陰陰的溼黴……」



婚後,她和丈夫一直寄居在這所小如雞窩般的房間裡,每日的生活就是糊裡糊塗的,對她而言每日的生活就是圍繞著丈夫和三個兒子轉,可是她的餵養孩子的辛勞和對家務的操持並沒有受到丈夫和孩子應有的尊重相反,而是丈夫的頤指氣使和孩子的不斷抱怨——

對於丈夫,她的記憶甚至有些模糊,除了一張陌生而可惡的臉之外都是模糊一片,像一團不太真實的影子

「反正他每天回來,餓了,要吃飯,熱了,要洗澡,衣服破了,要她補,鞋子髒了,要她擦,用得著她時,總是平平板板用著一個腔調指使她,好像很應該,很是理所當然的樣子。」

對於孩子,她的辛苦卻沒有任何的回應,永遠洗不完的尿布,永遠幹不完的家務,永遠骯髒的房間和永遠不懂得她辛苦的「搗亂」,仿佛一條永遠沒有盡頭的路,除了晦暗,絲毫看不見一點光明,有時她恨極了,抓起孩子痛打一頓,以此發洩怒氣,卻又在下一秒,後悔到心顫

「要是他懂得聽我的話,我恨不得想哭給他聽:仔仔,媽媽不是想打你,媽媽實在是洗屎片洗得心寒了!」

可是,沒有人願意聽懂她的話,她的悲哀與無奈,於是她「感到一陣莫名其妙的孤獨,孤獨的心裡發慌。」



家庭的日常瑣事、養育兒女的煩累和夫妻之間的冷漠,一個個、一件件像一座座大山紛至沓來,絲毫不給她喘息的餘地。

直到這時,耿素堂才發現,人到中年的女人,連崩潰都必須是悄無聲的

因為,她是妻子,是母親,所以,她不能抱怨,不能崩潰,連哭都得捂上嘴巴

可是,耿素堂不想這樣,她決定要反擊——

「十塊錢的菜錢要買山珍海味嗎?不吃算了,餓死你們活該!」

突然「血管要炸了似的,全身發脹」,耿素堂就那麼「突如其來」的崩潰了,她用力推開桌子大喝道,絲毫不顧及丈夫鐵青的、幾乎「冷得刮下霜來」的臉色,一摔門走了。



這是耿素堂的第一次反抗,也是她拼盡全力的覺醒。

在如死水般的婚姻和家庭壓制到極限後的抗拒,於是,她抱怨、不滿、爆發乃至逃離,可是,然後呢?


迷茫:自我價值的錯位


上世紀20年代,一部名為《玩偶之家》的話劇在中國上演。女主角娜拉毅然與舊式家庭決裂,出走離家,成為一時受人追捧的偶像。

但一貫言辭的冷峻的魯迅先生卻給當時還在興頭的新型女性兜頭澆了一盆冷水:

「出走的娜拉怎麼辦?她們似乎只有兩條路:要麼墮落,要麼回來。因為她沒有錢!」

魯迅的話雖然聽起來有幾分刺耳,卻也真實地揭示了一個中年女人們不忍面對的現實:

對於那些不滿於婚姻和家庭現狀的中年女人而言,逃離只是女性成長的第一步。

而逃離之後,去向何方,走哪一條路,自己的人生規劃和目標又在何方才是成為獨立的、成熟的女性的關鍵一環。

而這一步,顯然比我們現象中難很多,特別是對於全職太太們而言,更是難上加難。

「日子過得糊裡糊塗的,難得記,難得想……長得無窮無盡,天天這樣,日日這樣,好像一世也過不完似的,可是仔細想想,空的、白的、什麼也有沒有……」



這些女人大多數時候因為婚姻和家庭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學業乃至於自己的理想,很多時候她將原本的人生價值轉嫁到丈夫、家庭和孩子身上,長期圍繞著三尺鍋臺和方寸之地,一旦出走家庭,她們在短暫的自由之後,很快便陷入了茫然,耿素堂這樣形容——

「怎麼周身都有點不對勁了……」

這種不對勁,不僅僅是出走後的身心釋放,更多的是自我世界與外面世界的格格不入,是自我價值與社會生活的疏離感。

「耿素堂覺得迷惘起來,這晚好像還是她頭一次進到臺北市來似的,她走在這條路上,竟覺得陌生得很,一切都走了樣。」

所以,走在臺北市的街頭,滿目的霓虹燈光、酒吧、飯館的燈光,帶給耿素堂的感覺是陌生的,她想去融入,想去追尋,但是又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一團霧,她怎麼也抓不到,尋不得,隨之而來是更大的空虛和失落。



魯迅先生曾說過:「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

對於耿素堂為代表的一批中年全職太太們來說,這恰恰是她們既心酸又無奈的真實寫照。

她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和婚姻出現了問題,但是「覺醒」之後,哪怕是憤然逃離家庭,走向社會,她們的內心依然是迷茫的、彷徨的。

耿素堂沒有答案。

所以,她只能在臺北的夜晚徘徊流浪,靠心底的對初戀的回憶和對現實的背叛來彌補內心的空虛。

「她覺得迷惘得很,一股男人髮油的濃香,從她下巴底,從她領子裡,從她的胸口上,幽幽地發出來,刺得她很不舒服。」

從出走的那一刻開始,她似乎都在反叛,她到飯店喝白幹,來反抗丈夫曾經「一個會喝酒的女人一定不是好貨」,用酒精去麻醉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她在歌聲中尋找愛的溫存,用近乎離經叛道的方式去找尋一絲溫暖。



可是,酒再醉,終究會醒;情再熱,終究會走。烈酒的刺激,酒吧的荒誕以及旅社的墮落都不能給耿素堂指明未來的方向,沒能讓她找到自己的理想,找到可以依靠的港灣,反而將她帶入了更深層次的迷茫與虛無。

就像那縈繞在她身上的濃香,熾烈卻並不屬於她,所有的一切都是鏡中花、月中水,那不是耿素堂要的生活,可是她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呢?

或許連她自己都並不清楚。

「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夢境的,因此只得走。」魯迅先生話也預示了耿素堂的結局。

對於一個中年女人而言,出走換來的自由已經讓回頭變得困難,她無法回到自己的家中,可是在外流浪與墮落更不是內心所願,現實的壓力與殘酷將自己對未來所有的想像化作泡影,當所有的掙扎都變得毫無意義,耿素堂的內心又一次崩潰了,於是,她以死亡作為自己的最後一次反叛,向家庭、向社會,也向自己。

耿素堂的故事講完了,一個被生活逼迫的一次次崩潰的中年女人,最終決定以死亡作為抗爭,可是她的死亡真的有意義嗎?



白先勇並沒有給我們答案。

一個女人死去了,可是在生命的消失的最後時刻,她想的是「小毛的奶還沒有餵過」、「丈夫的臉不知道板成什麼樣子了」、「床底下那桶尿片不知道臭成什麼樣子了」,這些念頭無一不再表明,家庭對女人的束縛和異化,即使臨近死亡仍然無法擺脫!

這是一種可悲的人生,但也足夠令我們感到驚醒。

對於一個中年女人來說,想要獨立,想要成長,想要擺脫男人和家庭的控制與束縛,僅僅有意識的覺醒和逃離的行為是遠遠不夠的。正如魯迅所說:

「她除了覺醒的心以外,還帶了什麼去?……她還需更富有,提包裡有準備,直白地說,就是要有錢。」

女人可以做賢妻良母,但是請不要放棄工作的能力和賺錢的本領,女人可以為家庭犧牲,但是請別將自己的人生寄托在別人身上,不要從他人的身上找尋存在感,要有愛的孤勇,也要有走的能力,這或許才是支撐一個中年女人走過絕望、熬過崩潰的關鍵所在。

最後,我將華坪女子中學每周必宣誓的一段誓詞分享給大家,也作為本文的結尾: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願每一個處於崩潰邊緣的中年女人的悲傷,都有人看得見,而不是僅自己可見……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引熱議:那些婚後做全職太太的人最後都怎樣了?
    三個生活在上海大都市女人在面對自己三十歲的生活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顧佳,讓人羨慕又讓人心疼的角色。全職太太實屬不易。《我們都要好好的》劉濤扮演的尋找是一位全職太太,老公在外忙事業,自己一個人帶孩子,沒請保姆也不依賴老人,凡是親歷親為,她所有的生活都圍繞著孩子,漸漸與社會、朋友失去聯繫,逐漸迷失自己直到抑鬱。
  • 18歲少女離奇失蹤,一條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曝光駭人真相
    18歲少女離奇失蹤,一條僅自己可見的朋友圈,曝光駭人真相泥濘的鄉間小路上,許麗拎著編織袋急匆匆朝著村裡某個方向移動。她離了婚,和女兒住在這個偏僻的小山村裡。這五年來,為了養家餬口,許麗迫不得已離開女兒前往大城市擺地攤掙錢。現在終於攢夠錢了。想著能立刻見到女兒,許麗心裡越發的激動,腳步也越來越快。
  • 《三十而已》:顧佳告訴你,全職太太不是那麼好當的
    她是一個全職媽媽,卻勝似全職媽媽,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我的理解當中,全職媽媽主要管的是家庭這塊,也就是主內,但顧佳明顯不是,她是她老公許幻山的煙花公司的幕後指揮者,很多事需要她出面解決。在這個家庭當中,明顯是女強男弱,從開始就存在許多矛盾,不知道是電視劇還是怎麼了,總覺得他們之間太做作。
  • 「全職太太」顧佳的穿搭,也太適合上班族模仿了吧
    以至於她這個人設太完美太迷人了,打破了很多人對傳統全職太太的定義。連漫妮、曉芹都說:在米希亞上班時見到的全職太太,沒有一個比你優秀。你練最難的瑜伽,吃減肥餐,任何時候都穿戴整齊,還看那麼多的商業知識。大家以為全職太太都很relaxed,實際上不亞於上班族
  • 《三十而已》:30歲女人,崩潰後還得笑著堅強?
    王漫妮,顧佳,鍾曉芹三個女人,三十而立,有著各自不同的心酸。顧佳似乎是被大家討論最多的一個角色。她是一個全職太太,每天早晚操持家務,照顧老公照顧兒子。她並非無腦,相反她有著很高的情商,懂得剛柔並濟,能擺平糟糕的事,為老公排憂解難。
  • 《三十而已》|同樣是做全職太太,顧佳在天堂,我在地獄
    劇中的顧佳,聲稱自己是一名全職太太。她對家庭的付出、犧牲和遠見卓識,滿足了所有男人對全職太太的要求;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對生活的精緻追求、以及聰明、格局和勇氣,滿足了所有女人對家庭主婦的幻想。可現實生活中,「同樣是全職太太,顧佳在天堂,我在地獄。」是看過《三十而已》後,很多家庭主婦的控訴。
  • 王夫人:中年婦人的隱痛,總會在某個時候撕開
    她平素好像什麼皆不在意,什麼都能看得過,可是總會有個時刻,她的情緒會爆發,或者崩潰,也許這才是內心最真實的她。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而人到中年的王夫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她已經歷得太多,也失去了不少珍貴的東西,可是她選擇了淡漠,選擇了遺忘,選擇了隱忍,做一個清閒的太太,但這並不代表過去的,就真的如雲煙消散,也不代表她真的能得到心安。
  • 《三十而已》之顧佳:一個「不稱職」的全職媽媽
    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全職媽媽往往是只能在家裡帶帶孩子,做做家務,什麼事情都要依賴老公,但顧佳的表現可謂驚豔,甚至有網友提議顧佳的老公許幻山應該回家做「全職爸爸」。,尋找共同話題,四處打聽王太太的出行規律,當電梯壞了的時候爬樓梯來幫助王太太,下樓時候把自己的鞋給王太太,自己則赤腳走下樓梯,王太太對她的評價是很中肯的認為她是「豁得出去的人」,只要能達成目標她可以忍耐常人難以接受的苦難。
  • 《三十而已》:女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擁有決定自己人生的自由
    但在屏幕外的我們,卻無比羨慕這三個女人的生活。雖說,這四個女人有各自的困境,可是在人生的每一個選擇上,她們清楚的認識到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從而乾淨利落的做出了「斷舍離」。 可是,在現實中,又有多少女人可以這麼清晰的認識自我,做出決定呢?如同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所寫的:「城裡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 但是中年女性的安全感與幸福感就是來自於錢
    全職在家後,唐唐有了大把時間。可是她卻一刻不得閒。除了帶娃,她還要把家裡安排得井井有條。知道丈夫工作辛苦,她更是費盡心思地將丈夫的衣食住行照顧得妥妥帖帖。但是,人到中年,你必須認清婚姻的真相,你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是來自錢。要麼你娘家有錢,要麼你自己有錢娘家有錢戀愛是兩個人的事,但是婚姻是兩個家族的事情。娘家的實力決定著你在婆家的地位。現實中有多少女人因為娘家「不給力」,而在婚姻中委曲求全。有人說談婚論嫁時在金錢上斤斤計較的,真得很世俗。但現實就是這麼俗到令人感到殘酷。
  • 《我的前半生》:嘿,這些全職媽媽,多了不起
    >裡面的女主羅子君,33歲,是一位全職太太「全職太太,不就是一個沒有理想、沒有素質,主動選擇依賴男人,沒有絲毫獨立意識的討厭鬼嗎?」「最高危的職業就是全職媽媽,女人要警惕,不可以當全職媽媽!」作為一個從大學起就迷戀亦舒的女人,我曾經也一度認為,女人一定要獨立,要有自己的事業和愛好,不能依附於別人,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 《三十而已》顧佳處理完小三後失聯,婚姻中女人最大的底氣是自己
    而相應的,顧佳也成為了全網心疼的女人。但我很羨慕顧佳。不為別的,只為了她可以受傷後在機場跟工作人員說:「我要一張馬上就能飛的機票,飛哪裡都可以。」也為了她可以在外失聯一星期 ,家人好友擔心她卻又不擔心她。擔心的是她在外面會不會照顧好自己,會不會遇到什麼危險。不擔心的是她不會做一些所謂失戀後的傻事。
  • 《小婦人》馬奇太太:一個女人的溫和,在婚姻裡到底有多重要
    經典名著《小婦人》中的馬奇太太,給了我們完美的詮釋。 馬奇家原本是富裕的,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家道中落,一家人的生活日漸窘迫。 時值戰亂,馬奇先生帶著對妻女的不舍,奔赴戰場。面對丈夫的選擇,馬奇太太表示理解和支持,而後以一己之力撐起了整個家。
  • 《親愛的自己》給了已婚女人一個忠告:別把自己活成張芝芝
    是禁錮自己的牢籠,還是遮風擋雨的避風港?婚姻變成什麼樣子,其實是女人自己決定的。女人把自己困在家裡,放棄了夢想,放棄了自我,婚姻就只是牢籠。女人逐夢翱翔,敢闖敢拼,婚姻就會是避風港。婚姻只是給了女人一個固定的身份,讓女人的角色更加多面,並不是為了束縛女人。如果女人甘願把自己困在家裡,那就只能等著被歲月侵蝕,被瑣碎掩埋了。
  • 故事:中年女生李玉桃的苦
    在一紅綠燈路口,竟然碰見了「全副武裝」騎著電動車去買菜的中年女人李玉桃,若不是她主動和我打招呼,根本沒有認出她來。李玉桃是我的老朋友了,在工業園一公司做行政主管,因為掛點聯繫企業的緣故我們相識了。中年女人李玉桃的苦李玉桃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幹練,
  • 《三十而已》大熱:女人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
    顧佳、王漫妮、鍾小芹三個女人,不同的性格,過著不一樣的生活,也都為了愛情、家庭、工作煩惱著!但是這或許也是現代社會大多數女性的真實寫照吧!身為全職太太的顧佳,有些高學歷,高情商,高智商,把家裡、公司都打理的井井有條,為了兒子上幼兒園買大房子,為了公司努力的融入太太圈,不動聲色地清退丈夫身邊的花花草草。然而在面對丈夫出軌的石錘之後,依然瀟灑的轉身,不哭不鬧地提出了離婚!
  • 一個中年女人患癌又離婚,終於掙扎出了自信的光芒
    最終功夫沒負有心人,僅三年便一路升遷。打麻將、吃飯等這一類聯繫感情的事,隔三差五總避免不了,李子嶽倒也能應付得遊刃有餘,只是回家的時間就不能像以前那麼按時了。陳露對於這一點不能理解,李子嶽的工資獎金甚至外水越拿越多,可拿回家給她的錢卻越來越少。李子嶽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靈活,可陪伴她的時間卻越來越短,也越來越不再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