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母民間故事連載(六)雨夜哭慈母 下

2020-08-29 孤陰不生獨陽不長

龍母的棺木抬到青旗山的半山腰時,突然,天昏地暗,行雷閃電,風雨大作,送葬的人寸步難行。風越刮越猛,雨越落越大。還夾帶著冰雹,噼噼啪啪,打的送葬的人頭破血流。

狂風暴雨之中,又飄來令人作嘔的腥臭味,遠處隱隱約約傳來魍魎哭泣之聲,令人毛骨悚然。大家正在猜疑、驚恐,猛然聽見有人大聲驚叫,蛇啊!蛇啊!

彎彎曲曲的山路,兩旁的草叢中,忽然間竄出無數條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蛇。蛇群布滿山路,隨著山上的雨水湧到眾人的腳下,蛇都抬起頭,吱-吱-的吐著血紅的舌信,追咬送葬的人。

專程從鼎湖山趕來執法事的白眉道長站於高處,目睹著這種反常情勢,閉起長眉雙目,捏指一算大叫一聲:「大事不好,蛇妖作崇,大家速速下山。」

但抬著龍母棺木的仵作正在猶豫,老道長奔過來說:「靈柩暫且放下,等暴風雨和冰雹停了,再上山來安葬龍母吧!」仵作們只好聽隨老道長的指令,把靈柩抬到一高墩,輕輕放下,隨著道長急下山而去。蛇妖見眾人逃往山下,便現出人形。原來蛇妖與龍母有結怨,現在趁機前來報復。蛇妖后退一步,擺好一個弓字馬步,氣運丹田,一隻手緩緩抬起,舉過頭頂,合五指成掌,叱喝一聲,施法拍出。它要將龍母的屍體拍扁拍碎。

千鈞一髮之際,有五點耀眼的亮光疾射而至,把將要擊落棺木的綠色掌風「砰」的截住,原來是五顆明晃晃的龍珠,五條人影飄然而至,竟然是五位龍子。蛇妖嚇得三魂不見了七魄,連忙抽手,身子一矮,縱跳而起,想奪路奔逃,五龍子齊刷刷伸出食指,指著那五顆寶珠,同時大喝一聲:「變!」驀地,懸於半空的五顆龍珠,突變成五把大砍刀,飛速旋轉,嘯叫著向蛇妖砍過去,蛇嬌血肉飛濺被攔腰斬為兩截。

五龍嘴巴一張 收回各自的寶珠,又口噴火焰,把地上的蛇群燒死了一大半,餘下燒傷的則四處逃竄,五位龍子撲通一聲並排跪倒在娘親龍母的靈柩前,不住地磕頭痛哭。

無奈下山的鄉親,本想等風雨冰雹停了再上山安裝龍母,可狂風暴雨不但沒停,天地變得更加冥晦不停地行雷閃電,狂風颳起西江的波濤,拍打著江岸,也一直拍打著人們的心。風雷暴雨一直持續到天明,夜晚人們隱約可聽到哭泣聲和鼓樂聲從青岐山傳來。

第二天 人們上到青旗山,發現龍母的靈柩竟不翼而飛,連新築的墳也沒了影蹤。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眾人傷心的分頭去找尋,最後才在龍母廟的左側,驚詫地發現了龍母的墳墓。

一夜之間,龍母的墳墓竟從南岸的青旗山奇蹟般遷移到了北岸的龍母廟側,五個秀才模樣的年輕人身穿孝衣,燃著香燭,跪在龍母的墓前,為龍母弔喪。

眾鄉親知道,乃五龍子不忘龍母掬育之恩,變作秀才前來奔喪。昨晚驅走蛇妖,移墳易地,自然是五龍子行孝所為了。那五個秀才,每天夜幕降臨就來到龍母的墳墓前守靈。東方初露曙光就變回龍的原形,返回江裡,風雨不改,從不間斷,如此守孝,一守便是三年。

金龍憂傷不已,終日在龍母墓前酗酒。一日,醉酒的金龍竟現出原形,在西江河裡搖頭晃尾,舞動四爪撲騰著,翻江倒浪,衝缺了很長的一截堤圍……多個村莊瞬眼之間成了澤國。鄉民怨聲載道。

這事由灶君傳到天庭,讓升了仙的龍母知道了,龍母是仙姬下凡,在凡間積德行善,功德無量,她死後自然回到仙界,歸列仙班。龍母在天庭聞知小金龍如此胡作非為,很是惱火,下到凡間召來五龍子,厲聲喝斥一番。

四龍兄都為金龍求情,說明他只是一時之間接受不了娘親離開的事實而做出這等傻事。但龍母還是用長袖幻化成劍,斬去了金龍的尾巴,以示懲戒,讓他永遠記住這個教訓。

小金龍痛得大吼一聲騰空而去,四個兄長擔心五弟性命安危,亦尾隨追趕。龍母見它們五兄弟如此的情深意篤,禁不住淚流滿面。傳說龍母的五位龍子之中,有一條是禿尾龍就是由此而來。

受了傷的小金龍一直飛到鼎湖山的天池,撲通一聲跳進池中,隨後而至的四龍亦相繼跳進水裡,圍住小金龍為他舔療尾巴的傷口。日復一日,很快小金龍的傷便痊癒了。

五龍認為鼎湖山天池的池水清澈,四周青山環抱,幽靜蒼綠,不願離去便住了下來。

他們早晚出來,在空中噴霧噓雲,普降甘霖,滋潤萬物生長;西江洪水泛濫,他們又及時驅逐水妖,吸水引流。使西江流域解除旱澇之患,連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老百姓都交口稱讚五龍子功德。

龍母回到天庭後,不忘民間疾苦,經常附身龍母廟的塑像。聆聽百姓的苦難,有求必應。她常常顯靈,造福人間,保護西江的舟船商旅平安,叱令五龍子和九洲洋的龍王四時耕雲播雨,保民問風調雨順,黎民百姓安居樂業。

秦始皇知道龍母羽化升仙,就御賜一塊「秦龍母墓碑」,派人送到悅城。後來,歷朝歷代的皇帝對龍母都有敕封,你只要親身到龍母廟一行,仍可看到那些被千百年風雨侵蝕仍清晰可辯的碑記御文。

平日到龍母廟焚香許願的善男信女,絡繹不絕。尤其每年的農曆五月初八是龍母的誕期,這期間的前後十天,方圓數百裡的老百姓及港澳華僑,專程前來龍母廟焚香許願,港灣船桅如林,街上摩肩接踵,盛況空前。此後,千百年來,龍母廟煙火鼎盛,經久不衰。人們把龍母當作是濟世扶危的神明來頂禮膜拜。有關龍母靈驗的各種各樣的故事,鄉村及坊間流傳頗多……

相關焦點

  • 龍母民間故事連載(六)雨夜哭慈母 上
    龍母樂善好施,有求必應,最終勞累過度,羽化升仙。霎時,江河嗚咽,天地變容。龍母廟的上空,電閃雷鳴,烏雲如蓋,滾滾翻湧。倏地,一團七色虹光驀現,籠罩住龍母的身體,把整個大殿都照亮了。鄉親們知道惡噩耗後,想起龍母的恩澤,無不傷心痛哭。
  • 龍母民間傳說連載(五)秦始皇敕封 下
    龍母縴手指著下跪的五位龍子,責備道:「你們又怎可傷害他們呢?」五龍子道:「娘親,他們奉秦始皇之命而來,強召你進京!」龍母神色冷凜:「那是暴君秦皇的事,他們也是奉命行事罷了,焉能混為一談?你們不該對他們下如此重手!」五位龍子面露愧色,並對龍母坦然自己的錯誤。
  • 龍母民間傳說連載(四)育成龍母 下
    龍姬手捧用肥鵝換來的五彩巨蛋,心裡擔憂回到財主家同樣逃不過巨蛋被煮熟吃的結果,決定把巨蛋藏到五龍山下的蒿草從裡,撿了一些樹葉把蛋遮蓋好,捧著空盆返回梁府。梁府裡各種貢品已擺放在神臺上,梁仁傑站在大門口,焦急地等待著兩隻肥鵝,結果看到龍姬手中空空如也的木盆,便詢問肥鵝去向。龍姬為人老實,便把事情經過告訴了他。同時告訴財主自己願意在他家多做一年的工作為補償。
  • 龍母民間傳說連載(五)秦始皇敕封 上
    龍姬育龍成為龍母的事跡,越傳越遠,很快就傳到京城。京城的說書人把龍母傳說編成了故事,廣為傳誦:嶺南程溪女子龍姬,用身體孵出五條神龍,成為龍母,回復了前世仙身。她與五龍子扶危濟困,庇蔭桑梓;卜吉問兇,醫治頑疾,求子祈福,無所不能……龍母與五龍子的故事傳到皇宮裡,連秦始皇也知道了。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不但殘暴荒淫,還想長生不老。
  • 廣東著名民間歷史故事
    當地故老相傳,青旗山是一座非常神聖的祖山,該山既是程溪龍母的歸葬地,亦是龍母坐騎三足鹿的棲息地。或許有人會疑惑:龍母是何許人也?她的坐騎為什麼只有三足?其實,這源於當地一個古老的傳說故事,在當地民間世代相傳。相傳先秦時期,青旗山下的程溪水口誕生了一位傑出的女子溫氏,她因在程溪豢龍而被時人尊為龍母,而在人們傳說中,龍母是一位法力無邊而樂善好施的女神。
  • 威海老故事《「禿尾巴」老李的故事(十一)》
    Hi威海新聞客戶端的新老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威海老故事》,我是老王。上回咱們說到,李龍王在東北打敗白蛟之後,名聲大振。其中文登宋村回龍山龍王廟古建築群長達五華裡,皇帝為其題下「溥惠佑民」的金匾,就掛在上面,時為天下之最。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大多數人對於天文氣象,都有了基本的了解。龍的祭祀儀式更多的是寄託著人們對於風調雨順的渴望。那麼,現如今,人們又是用什麼方式祭祀咱們這位平民龍王的呢?
  • 溫州佛教傳奇故事~~龍母
    有個老人來找周縣令,說:「把龍母請到城裡,就來雨了。」原來城外十裡有個懸崖,下面是一個深潭。人在懸崖中間雕刻了龍宮,放上尊一尺多高的塑像,稱作龍母。周縣令派小吏跟老人去迎龍母,回來途中空中出現一條龍,吐出無數冰雹。老人讓小吏們趴到河裡躲避。冰雹停了,到了城門,護城河外下起雨來。老人說:「官員不出來迎接,雨不過河。」小吏先進城稟報,縣裡的官員都出來迎接,城裡果然下了雨,但是不大。
  • 故事:古代志怪故事——羅江神祠,龍母,瞻波異果,牛眠地
    龍母嘉靖甲午年,溫州大旱,求雨也沒成功。有個老人來找周縣令,說:「把龍母請到城裡,就來雨了。」原來城外十裡有個懸崖,下面是一個深潭。人在懸崖中間雕刻了龍宮,放上尊一尺多高的塑像,稱作龍母。周縣令派小吏跟老人去迎龍母,回來途中空中出現一條龍,吐出無數冰雹。老人讓小吏們趴到河裡躲避。
  • 龍母的傳說
    龍母剛出生遭遇水災,因家貧無法撫養,父母將她放在一個大木盆裡,放在西江上任其順江漂流,一直來到德慶縣悅城,被打魚人梁三發現。 沒過幾天,這裡本來風調雨順的地方,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捲起了掀屋倒樹的大風。原來平靜的江面,怒濤澎湃。西江兩岸,一片汪洋。不少農田、房屋、市鎮都被洪水淹沒了,許多人驚慌失措地爬到高坡上、屋頂上避難。大家都說這準是「掘尾龍」發怒了。溫女聽到人們的議論,心裡非常痛苦,連續幾天,面對滔天的洪水流著眼淚禱告說:「我心愛的五小子呀,你們真是能興雲布雨的龍嗎?
  • Hi視頻丨威海老故事《「禿尾巴」老李的故事(一)》
    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威海老故事》,我是老王。話說咱中國的節日那叫一個多, 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等。可在文登宋村,除了過這些節外,還有兩個節一定要過——那就是每年農曆三月初二的龍母壽誕節和六月初八的回龍山山會。每年這兩天,文登宋村回龍山都要舉行盛大的廟會。廟會上人山人海,光是對臺大戲,就能連唱三天。廟會興旺到什麼程度?說是四面八方的來客,能把個回龍山擠得是水洩不通。
  • 驚豔的雨夜隨筆(二則)
    (一)俺在泉州開個小店謀生,已有十餘載了,昨晚的雨夜有一女子來買煙。昨晚雨下綿綿女子微微一笑」,輕甩下長發,在燈光下身姿楚楚動人;然後她轉過身走出了店門站在走廊裡,看著雨輕輕哼起了歌曲,一會兒人也隨歌聲遠去……外面,天空的雨在靜靜的飄。
  • 龍母民間傳說連載(四)育成龍母 上
    又有一艘木船靠泊了,船上的老漢手捧著一個巨蛋下了跳板。龍姬頓覺眼前躍起一道五彩霞光,定晴細看,這巨蛋的外殼五彩斑斕。龍姬走上前問:「姜伯,你從什麼地方得到這巨蛋的?」姜伯道:「大清早我到江裡捕魚,魚沒撈著忽見江邊石巖下的水中射出五道彩光,我便一網下去,撈了上來。眼看姜伯捧著巨蛋朝沙灘那堆人走過去,龍姬的心如被針刺,腦袋嗡嗡作響。便快步追了上去。
  • 白沙耀夜月,龍母賜姻緣
    月光下,白沙龍母廟巍峨聳立,靈光籠罩。早有耳聞龍母靈驗非常,便步入廟中跪在龍母塑像下,虔誠地叩拜並默默傾訴心中苦楚,立志就算繼續行乞,哪怕餓死路上,也要上京赴考,並祈求龍母保佑他蟾宮折桂,揚眉吐氣。拜完龍母后,他走出廟來,只見銀色的月光照在白色的沙灘上,有如撒落了遍地碎銀,四周一片明亮。來到江邊,坐在細軟的白沙上拿出隨身攜帶的書籍,餓著肚子借著皎潔的月光,開卷用誦讀。
  • 故事:民間故事:母親過生日,只有小兒一人來探望,背後原因令慈母淚奔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鬼孝子探母》,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71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孝子與慈母題材的小故事,希望通過此故事,各位看官都能有所收穫!
  • 小說連載 | 古黃河的女兒(六) | 作者:孟悟
    歡迎各位作者登錄大河文學網(www.dahewenue.cn)註冊駐站作者。需轉載原創文章的可申請授權(編輯微信:dahewenxue2017)。那是合歡樹,我祖母曾在樹下祭奠過她的父母,於是我記住了中國的清明節。林城後來對沙葦說,那房子我看著難受,但是嶽母卻一臉平靜什麼都能接受。沙葦說,她都90多了,鄉愁縈繞了大半輩子,能找到童年的記憶就很知足了。
  • 曹振峰《中師生》連載(7):宋春明受傷,女生心疼,林翠翠哭了
    經曹老師同意,我們連載他的作品。全書近30萬字。長篇小說《中師生》在公眾號《中師生》連載 ,更多中師生體裁作品,一代中師生的家園。 明娃:來信和照片早以(已)收到,只是秋忙,沒固(顧)的回信。今年糧食分(豐)收了,咱家打了30包穀子,10包黑豆,包(刨)了110袋洋芋。論糧食收入,今年是農業社最好年分(份)的三倍。豬娃全賣了,收入98塊,這是你媽一個人的工(功)勞。我外出做木活也爭(掙)了100多塊。你哥又偷你嫂給了你媽100塊——你千萬不敢說出去。
  • 夜幕下的紅村長(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選刊·下 2018年10期■王鈞 姜鳳清雙重身份氣得他們到處抓壯丁,我找鄰村一個姓李的(他會說點日本話,跟偽軍有點關係)去活動,把被抓的人保出來。我當保長是應付差事,當村長卻是盡心盡力。兩項任務我經常接到的任務是掩護八路軍、遊擊隊過溝。日本人為了加強封鎖,強迫中國人挖掘警戒溝,寬二丈、深一丈、長二三十裡,溝裡積水深淺不一。
  • 微故事丨雨夜狂歡
    第49篇《微故事外面下起了暴雨,車只停在往常固定的地點。下車後易文鎖還需要走一段路。沒帶傘的他只好在站點等待雨停了或者小一點再走。雖然步行只有十五分鐘不到的路。雨下的很大,似乎沒有停的跡象。等了將近20分鐘了。夜風吹拂,除了雨聲便是四周寂寥。站點路燈微弱;似乎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陰霾和黑暗在周圍盤旋。沒有過路人,那是晚上九點二十分。
  •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石母峪(民間傳說故事) 黎青屏顏萍搜集整理王母娘娘派九女下凡,管理人間,交待:風颳到山裡,雨下到川裡。九女聽成了:風颳到川裡,雨下到山裡。王母娘娘親自下凡察看,風颳在川裡,雨下在山裡。擰住九女耳朵,一擰,用勁大了點。一隻耳朵擰掉了。
  • 熱的故事(六)
    熱的故事(六) 上文咱們說到,我們用手摸鐵感覺到涼,摸木頭會感覺到熱,其原因是因為鐵是熱的良導體,導熱能力優良,當我們摸鐵塊時,熱量會快速的傳導出去,手將失去大量的熱量,體溫會快速降低,所以我們感覺到鐵塊很涼。而木頭是熱的不良導體,很難傳導熱量,當我們用手摸木頭時,木頭不能把熱量傳導出去,而使得我們的體溫不會降低,我們就會感覺溫暖很多,這樣的解釋你能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