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整的人生》伯父篇:幻滅的姻緣

2020-09-03 沉沉的蘋果vlog

後來的伯父總是孤身一人,但他的心裡似乎永遠還為那段曾經沒實現的姻緣保留著一個小角落存放著,這也應該算得上他人生為數不多的美好的回憶之一,否則為什麼直到我出生長大以後,他還能把那段小事清清晰晰地講給我聽。

那是他們逃難到湖北之後,伯父漸漸長成了約摸20歲的年紀,熱情的鄉親們幫年輕的小夥子介紹對象是那個時候促成姻緣最常用的方法, 聽伯父說,那個女孩子是石首縣(那時候石首還不是市)裡當女護士的,我想這個職位在那個年代是很不錯的,如果促成了,他們的未來也是無比的美好。但,人生有時候似乎就是有莫名的命運使然,不管這種命運是基於性格、時代、家庭還是等等其他因素造成,但終究就是錯過了,再沒聯繫,於是直到後來也沒娶上親。

再後來,叔叔意外去世後(叔父的章節會在後面單獨更新到),村裡有人建議讓伯父和嬸嬸一起,我心裡是拒絕的,一來是這個嬸嬸確實不是一個良配,沒什麼好留戀和眷念的,有些緣分,散就散了吧,何苦再強求在其他地方,而且,在我心裡伯父值得配一個更好的人,如果沒出現,那麼單身由如何。但最重要還是伯父自己的意願,最後的結局,是沒成,中間的曲折,不甚愉快,但終究是命運。

有時候我這樣安慰自己,任何事情、感情都是存在想通和看開,如果當事人看開了,設想好了他未來的人生和性格,怎麼去過完,那麼他必定有著承受這未來許多「風險」的能力,也做好了這些心理準備。只是我看不開的是,為何我父輩那麼多姊妹,我的堂兄弟姐妹卻寥寥無幾。從小,我便羨慕著有哥哥姐姐的小孩,我也幻想著,如果我的叔叔給我生了個弟弟妹妹,我一定當作親生的弟弟妹妹一樣疼愛,任何時候都會。但,比起真實存在我生活中的親人,他們的感受和是否快樂,越到後來我認為越重要過其他任何東西。

下篇預告,《不完整的人生》伯父章節第三篇:親人的離去。

感謝閱覽,每天將定時更新。

相關焦點

  • 《不完整的人生》序(下):主角人物簡介
    上篇序(引言)已簡單介紹我的寫實人物小說《不完整的人生》的寫作初衷,此篇為序的後半部分,將簡單簡單帶過我的主角人物們性格特點和人生動態。 我的伯父,暫且給他取代名詞「荊棘」,他這一生,孤獨且充滿坎坷,算得上是荊棘叢生,無妻無兒無女,多病多難,我獨希望他有個好的結局,等他不能再老了,魂魄自然歸去。
  • 小說《不完整的人生》序
    然而,想寫《不完整的人生》這本小說,於我有限的人生卻有著重大意義,很堅決地說,這是我在進行所有其他創作前,勢必要投入我最多心思、情感、眼淚、經歷、時間去完成的一份心血。後面我會定期更新給各位關注小說的讀者,能讀到這篇小說哪怕一兩篇的人,即使未經歷過相同的環境,也會對人生更加珍惜,經歷過類似小說篇幅裡環境和苦難的人,更會回想起曾經難以忘懷的歲月,因為,那是人生,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說的主角人物,都是作者無法癒合的痛。
  • 小說《不完整的人生》序(上):寫作初衷
    然而,想寫《不完整的人生》這本小說,於我有限的人生卻有著重大意義,很堅決地說,這是我在進行所有其他創作前,勢必要投入我最多心思、情感、眼淚、經歷、時間去完成的一份心血。後面我會定期更新給各位關注小說的讀者,能讀到這篇小說哪怕一兩篇的人,即使未經歷過相同的環境,也會對人生更加珍惜,經歷過類似小說篇幅裡環境和苦難的人,更會回想起曾經難以忘懷的歲月,因為,那是人生,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小說的主角人物,都是作者無法癒合的痛。
  • 懷念我的伯父芳雲大爹
    家裡親戚不多,聽取堂妹的建議,那天在金航酒店五樓擺了兩桌酒席,兩桌子親友滿滿的。只是伯父芳雲大爹沒來。不就是一杯酒嘛!一仰脖子,一杯杯小酒豪情萬丈地下肚了。他在眾人的捧喝聲裡暫時忘了大媽的殷殷囑咐。酒桌上的豪氣英雄成功勝出,可是回家後的大門緊閉卻讓他一籌莫展,無可奈何。任憑伯父多麼輕聲細語的呼喚,大媽卻絲毫不為所動。直到他硬著頭皮喚個一二十遍,煙抽了四五根,才緩緩披衣起床,開門後,大媽不聲不響,伯父也自覺地輕手輕腳去打水洗漱,不敢過多言語,好在他酒後不是太亂。
  • 因為彩禮,斷送一場好姻緣!
    由於家中有陸陸續續添了幾個弟弟妹妹,開銷一下大了起來,常常上頓接不住下頓,五伯父便向堂哥提出讓他輟學。當時堂哥正在讀初中成績特別好,聽說不讓他上學,難過的哭了好幾回。但看到家中那麼困難,有時連學費也交不起,自己又是殘疾人,就是考上大學又如何,想想算了不讀啦,不上學能夠減輕家庭中的負擔,便忍住自己的傷心回到了家。
  • 二伯父與妻子的真愛
    二伯父去世已經二年了,享年92歲,當初我還不信,三年前見他的時候,他還有說有笑,興頭上來了還能搓盤麻將,娛樂娛樂。怎麼說走就走了?提起二大爺,他本身就是故事堆成的,特別是與二伯母相親相愛,是哪個年代少有的。
  • 伯父的500萬「頭獎」夢
    伯父是一個地道的農民,長得也不好看,黝黑的臉上一個胎記「引人注目」。不一會兒,就撈到幾條大魚。伯父把魚放到我的桶子裡,憨憨地笑了:「過年了,伯伯沒什麼給你的,魚還是可以給你撈幾條的。」年年有魚,意頭很好。帶著滿心的歡喜,我慢悠悠地往家裡走。鄰居阿姨見我提著魚,不無羨慕地問:「你伯伯給的魚麼?」「是呀!特意下塘撈的,正宗的塘魚喲!」
  • 《了不起的蓋茨比》:分析蓋茨比的美國夢的幻滅原因
    ,悲劇的人生更能引起人們深深的思考。他每天舉辦盛大的聚會,燈火輝煌,夜夜笙歌,極盡奢華,勞斯萊斯成了他接送客人的公共汽車,許多人都不請自來,那些受到邀請而來的客人則是倍感殊榮。這些聚會持續了整整一個夏天,為蓋茨比先比帶來了聲譽和名氣,也是那個「爵士時代」美國人及時行樂、醉生夢死的生活的縮影。
  • 哈金《等待》|18年等待的愛情,終究成了一場幻滅
    與無數大作相比,它既無宏大的內容,也無史詩般的宣言,但它樸實的筆法,託起了一個平凡但揪心的故事,幾個小人物的悲喜人生。故事很簡單,出場人物也不複雜,它雖以文革時期為背景,卻抽離了暴力、瘋狂與血腥,講述了一場足足等待了18年的愛情,卻最終幻滅的現實。三個人因感情糾葛,都成了時間的囚徒,被動接受著命運的奴役。
  • 消失的伯父,來自農村一線報告
    前二天,偶然在抖音上發現一個熟悉的名字 ,視頻畫面的女子也象我多年沒有聯繫的伯父,於是加好友,果然是我的堂妹,我問他,伯父近況如何,她說,已經在七月五號去世了,我說我們家族都不知道,她說是伯父生病接到重慶後去世的,沒有通知其他人 ,我的心非常沉重和悲痛,一個親人就這樣沒了,消失得無影無蹤。
  • 從寶玉生辰夜宴,看超越世俗的情分與繁華幻滅的宿命
    《紅樓夢》中沒有廢話,細微之處,不注意就溜過去了,細品方能體會其中深意。 02 繁華後的幻滅作者每一回裡都有強烈的反差對比,或許是要時刻提醒我們什麼是人生。這次生日狂歡,是全書最熱鬧的高潮,但熱鬧過後作者一筆蕩開,書寫下宿命的悲涼。從這一回往後,賈府就日漸衰敗了。
  • 《紫玉釵》:名妓霍小玉的愛情理想為何幻滅
    高陽在這個故事中緊緊抓住了時代的脈搏,把那個時代女性對於愛情的追求刻畫的淋漓盡致,霍小玉悲劇的愛情和不幸的人生遭遇觸動人們心靈,引起人們深深的思考。今天,我就從當時的時代背景、霍小玉過高的愛情期待、李益的權勢欲望和性格缺陷來分析霍小玉愛情理想幻滅的原因。
  • 《長長的迴廊》:姐弟戀驟然幻滅引發的復仇
    東野圭吾 著 《長長的迴廊》簡而言之,《長長的迴廊》講述了一段甜蜜姐弟戀驟然幻滅引發的復仇故事真正看完整個故事,讀者才會明白桐生有多麼珍視那段愛情,同時又有多麼痛恨毀掉她愛情的罪魁禍首。從她參加完高顯的葬禮後,決定查出真相背後隱藏的共犯時起,她就是抱著和主犯玉石俱焚的決心。因為自從火災後得知二郎喪生火海訊息的那一刻,她就已經明白一個殘酷的事實。她怎麼能允許有人破壞她對愛情的美好回憶?因此她寧可和對方死在一起,也不想面對自己愛情的徹底幻滅。
  • 伯父快不行了,我該不該去探望!可是,我們幾乎沒見過
    從昨天早上,到現在,我一直有些糾結,我該不該去探望這位我幾乎沒見過的遠房伯父!伯父是我父親的堂哥,在四九年全國解放時離開了家鄉,印象中八幾年我十來歲的時候見過一面,但對我來說,這也沒什麼驚喜,因為不是我的親伯父,也沒留下特別的感覺。九幾年我來廣東的第一年,和伯父通過一次電話,然後時間就飄過了二十多年。昨天清晨,有一個人加我的微信,說是伯伯。
  • 我的伯父是烈士
    說起我的伯父,其實我們未曾謀面。他於1947年冬犧牲在戰場上,而我生於1965年,他的事情都是聽老人們告訴的一些碎片,現在把它整理成文以示紀念。我的伯父大號叫傅龍,小名叫泰山。他中等個子,腿還有點羅圈,可是膽子很大,有一次夏天,下雷陣雨,別人都往家跑,可他還要去下地,他的一個叔叔問他,;泰山,你幹嘛去,眼看下雨了,又響著這麼大的雷,?他說,我去地裡看看水口改了沒有。
  • 伯父外出務工,當了上門女婿,村裡人說他不孝,爺爺:真爺們
    三伯父帶回來一個姑娘我的爺爺奶奶都是農民,膝下有三兄弟,我父親是老大,80年代初,父親和二伯父陸續結婚了,蓋了房子,另起了小家庭,三伯父當時20歲出頭,和爺爺奶奶一塊住,因為窮,蓋不起房子,娶不了媳婦。
  • 故事:躲不掉的姻緣
    意思就是說,該是你的東西就是你的,躲也躲不掉。不該是你的東西你想盡辦法,即便到手了,也終將會失去。這便是命數使然。今天筆者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之有關。故事講的是:一個打柴年輕人,因不滿自己命裡的姻緣,便親手毀了。
  • 看了《父母愛情》原著後,安傑和江德福的神仙愛情在我心裡幻滅了
    因為她不愛,所以不在乎。那時候你是什麼,你不也跟那個人一樣是個農村人嗎?農村人怎麼啦?農村人就不是人,農村人就不該也不配娶個城市女人做老婆嗎?」,甚至開始不適應髒亂一點的環境。愛還在不在,誰都難確定,但對彼此的關懷和習慣,是早已深入骨髓。
  • 毛姆《人生的枷鎖》:人生是一場多重枷鎖裹挾得艱難前行
    ——《人生的枷鎖》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一直在糾結要不要用盧梭的這句作為標題:「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Philip從小被養在伯父家,深受宗教的薰陶。因此,當他從《聖經》上讀到耶穌基督的那句:「你們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使無花果樹上所行的事,就是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裡,也必成就。」。他覺得自己的跛足有救了。他虔誠地向上帝祈禱上帝,讓那隻畸形腳完好無缺。冒著嚴寒、一遍一遍、一天一天地。這件事,成了他突破宗教枷鎖的導火索,因為,奇蹟根本不可能發生。
  • 《陳情令》:不趁年輕轟轟烈烈與人「幹」幾場,你的人生就不完整
    你這個年紀不轟轟烈烈跟別人幹幾場,你的人生就不完整。」這段話不僅讓金凌一臉嚮往,更讓電視機前的我們嚮往。因為我們都已經到了「不得不跟想打的人好好相處」的年紀,而還沒到這個年紀的人,又一直被教育「要好好跟別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