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紫依
《三十而已》裡最令人觸動的,還是三個性格迥然、年近三十、不同階段的女人之間,看似無比堅貞的友情。
一個單身、一個已婚未育、一個已婚已育;
一個月光族、一個小康家庭、一個中產階級;
現實中看似不太可能組合在一起的三個女人,機緣巧合成為朋友。
在彼此遇到問題時,互相幫助、相互扶持,各自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
這就是編劇想要給我們營造的氛圍,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整部劇裡,真正的姐妹情,應該就是顧佳和鍾曉芹。而王漫妮事實上一直游離在外。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她們原本的圈層不同、價值觀相差甚遠、生活也無甚交集,甚至起點也是大不相同的。王漫妮與她們終究是會漸行漸遠,所謂三姐妹,不過是電視劇吹起的粉紅泡泡而已。
還記得顧佳剛剛得知丈夫出軌,實錘現場之後。她情緒崩潰,把自己鎖在浴室裡不肯出來
她整個人泡在浴缸裡,邊喝酒邊哭,一副萬念俱灰的模樣。
此時,鍾曉芹和王漫妮焦急地敲著門,等在門口。
等到顧佳終於出來,在房間裡睡著後。
這時,霸道總裁女兒,王漫妮的潛在大客戶打電話叫她到場。
王漫妮接完電話說,那顧佳就交給你了,我先去忙了。
看到這一幕,我其實有點觸動,有些寒心。
好朋友情緒崩潰鎖在房間裡,遇上這樣的大事,隨時可能出現問題,她這時候怎麼可以離開?
而王漫妮失戀的時候,她們兩個是怎麼做?
兩人連續幾天鞍前馬後一直陪同,顧佳甚至故意透露信息給她的前男友姜辰,讓他來家裡安慰她、照顧她。
而且當天晚上,顧佳還讓陳旭開著梁正賢的車送回去,還現場搞破壞,狠狠地報復了一把,這才洩洩憤。
這才是真閨蜜,真仗義。
可是王漫妮卻選擇在那個時候走,怎麼能走?
工作為大,確實也是那一次,她用實際行動贏得了最大的客戶,帶來工作上的大轉機,可是顧佳呢?
可能有人會說,王漫妮和鍾曉芹不一樣,她不需要為生活擔心,可以留下來陪著顧佳;
可是王漫妮那會兒工作面臨著極大的考驗,如果她不出去見這個客戶,沒有拿下她,幾乎會斷了生路的。
是的,這一點我絕對不否認,所以我也可以理解。
只不過,這個細節就充分說明了王漫妮與她們二人的不同,註定是游離在外的。
她是一個普通的小鎮女青年,獨自在上海這個大城市裡打拼,在一家名為米希爾(M店)的高級奢侈品店裡工作。
奮鬥8年,僅僅作為金牌銷售,好不容易遇到一個大單,終於混成銷售主管。
她沒房沒車,月光族,每天為了柴米油鹽不斷奮鬥。
作為一個典型的滬漂,她在這座城市裡是沒有歸屬感的。
鍾曉芹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被爸媽照顧得非常好。
她完全不懂做家務,也沒什麼主見,不愁吃穿,看似不食人間煙火。
年紀到了,相親遇到了陳嶼,有房有車,當地電視臺編輯,看著各方面都合適,談著也還行,就結婚了。
在鍾曉芹的眼裡,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努力奮鬥,快三十歲了,還在辦公室裡充當便利貼女孩的角色。領導好不容易想提拔她,讓她去銷售部,結果她想想馬上要生孩子,就給拒絕了。
那麼顧佳呢?
更是不必說了,不但是上海人,還是名校畢業的高材生。
她有主見、有能力,情商智商雙高。她一步步推著自己當煙花設計師的老公,從工薪階層邁向中產階級,然後還想著往更高的方向去。
在她的眼裡,一切皆有可能,她也清楚明白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在屬於自己的圈層裡生活,結交同圈層的朋友。
一般的,本地人有著先天的優勢,她們有一個從小到大的朋友圈。這個朋友圈要麼是鄰居圈,要麼是同學圈,總之都是跟自己相類似的人。
所以,顧佳和鍾曉芹儘管結婚後,在階層上有所差別,但說到底還是一類人。可是王漫妮一個妥妥的滬漂,她們兩個本地人為什麼會帶她玩呢?
兩個在上海都有房、有車、已婚的女人,為什麼要突然間接納一個沒房沒車沒存款的外地人呢?
所以,圈層不同,不必強融。
王漫妮原本就不屬於她們的圈層,她一開始的加入,就是帶著一點諂媚性質的。
王漫妮沒有優渥的家境,學歷普通,為了工作能站18個小時憋出急性腎炎。
她每個月花一半的工資租單身公寓,只為了能夠生活在市中心,感覺自己屬於上海;
她會在公司獎勵的遊輪遊上,花一萬八,用信用卡分期,升艙享受;
會花錢去收費的餐廳吃飯,只為了感受一下跨越樓層的消費水準;
她會等員工內部折扣的時候,花幾千塊買打折的奢侈品;因為二十歲才追求便宜,三十歲該追求品質了。
年近三十,單身多年,但是長得年輕漂亮,對擇偶有著天真浪漫的想法。
她喜歡有錢、有貌、風趣的男人,喜歡能夠站在她前面引領她的男人;但她不做小三,不接受與別人共享男友,不願意找年紀大的有錢人。
精緻窮和月光族的標籤牢牢地打在她的身上,拜金和虛榮更是被狠狠甩到她臉上,觀眾邊看邊批判。
可是,鍾曉芹這個乖乖女,幾乎每天都是回家吃飯的。為了避免自己亂花錢,她每個月工資都上交,微信裡連錢都沒有,還要問不認識的王漫妮套近乎借200塊錢急用。
而顧佳呢,她和老公許幻山都是草根階層出身的,兩個人一路打拼,才有了如今的面貌;面對煙花公司最大的客戶伸出的鹹豬手,她是驕傲地拒絕的。
所以,本質上,鍾曉芹和顧佳跟拜金沒太大的關係,擇偶上也並不要求對方太多,她們會選擇同類型的人。
劇中我最納悶的一個場景是:
王漫妮面不改色地跟她們兩個說,當初自己年輕,覺得姜辰沒什麼上進心,也沒錢,就跟他分開了。
聽到她如此坦蕩直白的分手理由時,她們兩個的表情居然沒有半點變化。
王漫妮遇到的那5個男人:相親男宋東湖,前男友姜辰,海王梁正賢,小鎮相親男張志,以及金主魏老闆。
如果是顧佳的性格,她一定會選擇前男友姜辰,因為感情深,未來可以一起奮鬥;
如果是鍾曉芹的性格,她一定會選擇小鎮青年張志,反正爸媽在身邊,又沒什麼奮鬥想法,又有個靠譜顧家的公務員丈夫,都挺好。
只是這兩個人,恰恰是王漫妮最最不可能選擇的。
這就是王漫妮與她們兩個價值觀和擇偶觀的極大不同。
現實中,王漫妮可能會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嘗試,遇到一些類似梁正賢的渣男,然後失戀;或者甚至一時間沒把住誘惑,做了有錢人的小三,貌似實現了圏層的跨越,可是卻與自己原來的朋友越來越遠。
鍾曉芹這樣一個看似沒心沒肺的人,對於朋友那是兩肋插刀,真心疼。
顧佳有需要,她第一時間就出現,不管有沒有在上班;甚至顧佳買房子這事兒上,她也出力不少。
她給顧佳提供王太太的重要信息,甚至幫顧佳約好了第一次的見面。
為了王漫妮的工作,她豁出自己的工作前途不要,寧可得罪主管,也要為她作證,還她清白。
她這樣的人,看起來有點傻,可是她的真心付出,卻為自己換來鐵一般的友情。
顧佳在她與陳嶼吵架時,安慰她;在她遭遇網暴被人肉時,收留她住下來;
王漫妮更是覺得自己必須儘可能地回報她。
所以一開始王漫妮對顧佳的任何需求,自己都竭盡所能滿足,因為顧佳是鍾曉芹很重要的朋友。
因此,她拿自己名下的奢侈品配額,為顧佳換取愛馬仕限量包包的購買名額,提供奢侈品方面的專業建議,買限量款品牌手鐲,等等。
在鍾曉芹流產時,王漫妮利用假期跟顧佳一起去陪她,拉她去校園散心。
而顧佳呢?自不必說,簡直是男友力max。
又有家可以收容傷心失望的朋友,又能出謀劃策,又能幫忙惡作劇洩憤。甚至還能隨便一出手,就租下一個大公寓,供姐妹三人一起夜話。
可是,友情在王漫妮這邊,顯然還是麵包更重要。
所以,這才有了顧佳情感遭到背叛時,她會放心地去接待大客戶的一舉。
我不是道德綁架,不是說王漫妮非要放下工作不管,必須圍著顧佳轉才算真朋友。
而是那個時刻真的非常重要。
顧佳剛剛遭遇了老公的背叛,小三上門宣誓主權,在她身心無比脆弱的時候,真的很有可能一個想不開就自我了斷了。
顧佳身邊非常需要朋友陪著,雖然她已經睡著了,可誰能知道會不會出意外呢?
鍾曉芹又是少一根筋的人,萬一出事,她根本拿不定主意,王漫妮不是更應該呆著嗎?
或者她至少等事情辦完後,再回來顧佳家裡看看,或者打個電話問一下。
無論怎麼樣,都至少要再留個心眼關心一下。
再退一萬步說,這部劇裡,王漫妮一開頭,因為憋尿得了急性腎炎住院的時候,除了她媽媽遠程電話關心之外,王漫妮是否有任何一個朋友,在那種關鍵時刻到場照顧她?
這個場景是很有觸動感,可多半發生在剛工作時,人生地不熟,又沒什麼親人朋友在身邊,又不小心生病了。
我們看的是感同身受,可是恰恰忽略了她當時的年齡,那時候她都已經工作8年了。
也就是說,王漫妮在遇到顧佳和鍾曉芹前,並沒有閨蜜,甚至連一個朋友都沒有。可想而知...
一個30歲的女人,如果為人處事沒問題,怎麼會到那時候還沒有朋友?
在朋友需要你的關鍵時刻,你選擇去拼工作;無數次錯過對方最需要的時間點,久而久之,兩人的關係也就淡了。等到你自己需要的時候,人家也不一定會掏心掏肺地付出了。
說到底,王漫妮本來就是顧佳和鍾曉芹的半路閨蜜,關係自然沒有她們倆的深。而且任何一個三角關係中,一定會有兩個人的關係是更好的,尤其是對於女人這種複雜的動物而言。
顧佳和鍾曉芹是同學兼閨蜜,而且都是本地人,原本感情就比較深厚。
她倆之間多年的感情基礎形成了一個閉環,無形之中有一種排外效應。也就是說,任何一個外人要強行融入,都是比較困難的。
王漫妮是因為鍾曉芹的無私之舉,這才得以認識,成為工作後認識的朋友。而顧佳又是因為鍾曉芹的緣故,才會與她結識。
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個弱連結,也就是說,鍾曉芹才是三人之間紐帶的關鍵。
王漫妮因為機緣巧合,得以進入這個小圈子。
但是現實中,可能在她辭掉工作,賣掉奢侈品,選擇回小鎮奮鬥一段時間的時候,她就已經出圈了。至少是慢慢淡出彼此的生活。
這就像我們讀書時的大學舍友,哪怕彼此之間曾經有著很深的感情,一旦各自回家,到不同的城市落腳工作。
一開始大家可能還會頻繁聯絡,交流工作生活上的新變化,久而久之,就會慢慢淡下來,退出彼此的生活。
而真正會繼續延續的,是那些原本就是同學兼朋友,工作後又繼續在同一座城市裡生活的人。就像顧佳和鍾曉芹這種,只要沒有出現大的變動,彼此的情分一定是最深的。
關於《三十而已》裡這段三姐妹的感情,我一直持質疑的態度。雖然有機緣巧合,但也僅僅是把她們聯繫在一起,要想真正發展成為堅貞的友情,其實很難。
尤其是王漫妮,她實際上就一直是游離在外的那一個。她隨時因為放棄上海回小鎮,或者是放棄一切出國留學的決定,而出圈。只不過,編劇強行將她們放在一起而已。
我是紫依,一個80後職場寶媽,歡迎關注我,與你共享《三十而已》的深度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