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故事:捕快放棄投胎將相之家寧願做鬼差陰司執法,終改變宿命

2020-09-10 賽半仙

明朝正德年間,鹿邑縣有一個叫孫君的公子,此人頑劣成性,依靠祖輩打下來的基業整日遊手好閒,魚肉鄉裡。

鹿邑縣的百姓看到孫君從府裡出來都躲得遠遠的,生怕被他訛上。就連縣令也會看在他死去老爸的份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其實孫君也有怕的人。

這個人叫曾大力原來是縣裡的捕頭,因為看不慣孫君的惡行曾將他打成重傷,因此被革職。

沒想到革職後的曾大力並沒因此收斂,只要看到孫君欺負人還是會仗義出手。

所以,鹿邑縣有個奇怪的現象,孫君出門時百姓紛紛關門閉戶,曾大力出門時孫君便趕緊回家。


孫君非常恨曾大力但又拿他沒辦法,有一日孫府一個下人找到孫君,告訴他城外西山上有一位散仙,法力高強一定可以收拾曾大力,孫君大喜帶著禮物來到西山去請散仙。

這位散仙自稱胡真人,專管世間不平事。實際上是只要有錢什麼事都幹。胡真人聽了曾大力和孫君的事咧嘴一笑道:小事一樁。

孫君將胡真人請下山,說來奇怪孫君自從見到胡真人之後總能聞到一股狐臊味,似乎這種味道是從胡真人身上散發出來的,胡真人告訴孫君這是仙味,所有仙家都有這種味道。

孫君也沒在意,他現在只想幹一件事——收拾曾大力。

孫君回到縣裡帶著胡真人一起上街縱容下人欺負百姓,很快就有人去向曾大力求助,曾大力正在家裡吃飯丟下碗筷來到街上,看到孫君大喝一聲:孫君,休得猖狂。

孫君不自覺地躲在胡真人身後,胡真人淡淡一笑等著曾大力靠近後,將他摔出數丈遠,曾大力大怒可他壓根不是胡真人的對手,頻頻被胡真人摔在地上,被摔了十幾次後曾大力再也爬不起來。

倒在地上的曾大力受盡了孫君等人的羞辱。從那以後曾大力幾乎不上街,他每次上街都遭到鄉鄰的白眼,還聽到有人在背後議論他。

孫君則時常招搖過市。鹿邑縣百姓是苦不堪言,有一些人把怨氣撒在曾大力身上,去禍害他家的莊稼、砸他家的水缸。


終於有一日,曾大力不堪屈辱自盡身亡。他來到陰司得知幫孫君的道士竟是山中狐妖所化,死後仍無法釋懷。

判官看他怨氣太深,放他還陽了卻前世恩怨之後再下來投胎。

曾大力回到陽間才發現雖然自己已經成了鬼,但完全無法奈何狐妖。為了報仇他來到南山上的靈隱寺,剛踏入寺門便被一道金光擊中,險些魂飛魄散。只見屋裡傳來一個聲音,「何方妖孽,竟敢攪擾佛門聖地。

曾大力強忍巨痛說道:求慈恩大師出來相見,我是鹿邑縣的曾大力有事相求。

屋門打開一個老和尚從房裡走了出來,說道:真是曾捕頭,你為何成了孤魂。

曾大力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慈恩大師,希望慈恩大師能下山除妖,為鹿邑縣的百姓除害。

慈恩大師嘆息道:曾捕頭真是以民為本,都這個時候了還為百姓著想,剛才要不是貧僧留手曾捕頭恐怕早已魂飛魄散了,你一孤魂怎敢踏入佛門聖地。

「一想到狐妖和孫君就難平心中的怒火,想著只有慈恩大師能除此禍,只要能除掉狐妖就算魂飛魄散也值得。」

慈恩大師搖了搖頭,不知是對世道的不公,還是可惜曾大力的悲慘遭遇。


慈恩大師來到鹿邑縣正巧碰到孫君和胡真人招搖過市。

慈恩大師笑著對胡真人說:這位道友,看到有人行兇卻視而不見是何道理。

胡真人看到慈恩大師轉身就走。慈恩大師正想跟上去遭到孫君的阻攔,慈恩大師笑著說:這位施主,你已經死到臨頭了還不知悔改。

孫君大笑道:你們這些出家人就喜歡故弄玄虛,我身強力壯的怎麼會死到臨頭。

「你的胸口每晚子時是不是都會隱隱作痛,胸口是否多了一顆黑痣而且越來越大?」

慈恩大師說完,孫君的笑容僵住,看著慈恩大師從身邊走過。

慈恩大師追上胡真人,兩人在街上打了起來,大家頭一次看到和尚和道士打架都紛紛出來看熱鬧,一時間吸引了很多看客。

沒幾個回合胡真人便被打倒在地,慈恩大師從身上拿出一個缽盂扔向空中,只見胡真人在地上掙扎幾下然後變成了一隻狐狸,被慈恩大師收到缽盂之內。

慈恩大師正準備離開,孫君趕到攔住慈恩大師詢問胸口發痛的原因。

慈恩將缽盂拿給孫君看,只見一隻狐狸在缽盂裡上躥下跳,慈恩大師說:這就是胡真人,他其實是一隻狐妖,你之所以會痛都是拜他所賜,要不了多久你就會暴斃而亡。

孫君嚇了一跳沒想到自己請來的散仙竟然要謀害自己,趕緊跪下求慈恩大師救命。

慈恩大師小聲對孫君說:只有被你害死的曾捕頭能救你。他此刻正在廟中,你今夜來廟裡求他,如果他原諒你則相安無事,如果他不原諒你那我也幫不了你。


到了晚上,孫君來到靈隱寺見到了身為鬼魂的曾大力,孫君連忙跪下磕頭:求曾捕頭饒命,以前是我不對,我已經誠心悔過以後一定好好做人。

曾大力看到孫君時顯得很平靜,他確實恨他但在靈隱寺呆了一夜之後他釋懷了,他並不想讓孫君賠命,他說出兩個條件如果孫君能做到便留他一命。

一是讓孫君把欠老百姓的錢都還給百姓,另外再修一座橋方便百姓上山。

孫君次日一早便來到集市上給了些銀子給平時受過他欺負的人,還說自己受了曾大力的教誨以後要重新做人。

接著又自己拿錢出來修了一座橋,取名為曾大力橋以紀念曾大力的再造之恩。

自從孫君開始從善身上的黑痣便開始縮小,胸口也不再疼痛,他來到靈隱寺找到慈恩大師。

慈恩大師告訴他其實從降伏狐妖之後他的生命就已無大礙,之所以那樣說只是希望能棄惡從善,理解曾大力的一片苦心。


孫君經過此事就像變了一個人,他不再仗勢欺人。還開始親自主持自家的生意,將賺到的大部分錢都用來做善事。

曾大力回到陰司,閻王給了他一個投胎到將相之家的機會,不料遭到曾大力的拒絕。

曾大力願放棄投胎的機會呆在陰司成為一名鬼差,他只希望可以繼續執法。

閻王答應了他的請求,賦予曾大力自由來往陰陽兩界的權利,將陽間的遊魂抓回地府。

曾大力又幹起了他在人間的老本行,不同的是原來是抓人,現在是抓鬼,但凡遇到有冤情而逗留人間的怨鬼,曾大力都會替他們伸冤。

幾年後曾大力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鹿邑縣的城隍。


秉承聊齋之志,用故事說道理,所有故事均為虛構,只為給無聊的生活加點料,給幸福的生活添些調,請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我是賽半仙,您的點讚和轉發是我前行的動力,喜歡這類文章的朋友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賽半仙精品故事

相關焦點

  • 聊齋故事:閻王放亡婦還陽,卻得到陰司眾官員讚許
    易母來到陰司,由於心願未了,整日向判官哭訴,判官念在易母生前多行善事的份上,將此事稟告閻王老爺。易母將三年前易方圓為了照顧自己耽誤了鄉試的事情稟告閻王,希望閻王能放她還陽,等易方圓考中進士之後再來陰司報導。
  • 聊齋故事:員外遭嬌妻下毒怨氣難消,終放下仇怨通過閻王考驗
    海盜便將夏員外還給了明朝,夏員外輾轉多次終於回到了家。便用冥幣賄賂判官和鬼差,判官收到錢財,同意放夏員外回陽間了卻平生未了之事。夏員外的鬼魂返回陽間,徑直回到夏府,只見那陳美和夏春正在房中行男女之事。夏員外大怒本想衝進去將二人殺死,可轉念一想如果殺死二人自己名譽掃地,夏府的下人也將無家可歸,他克制住自己的殺念返回了陰間。返回陰司後,鬼差告訴夏員外判官放他私自返陽報仇的事情敗露,閻王正派人四處捉拿夏員外。
  • 聊齋故事:妻子為丈夫放棄重生感動陰司,閻王開恩夫妻再續前緣
    還告訴張生無需如此苦惱,他命中該有此劫,只要熬過去將再次大富大貴。張生看到陳氏痛哭流涕,希望她能留下來陪自己,可陳氏說:人鬼殊途,我留下來只能是害了你,你一定要好好活著,我會在陰司看著你,你我以後必有重見之日。陳氏離開了,張生重拾信心去找陳母那裡要來了本錢,開始學做生意。
  • 聊齋故事:男子悔婚後災難不斷,竟是因為言而無信惹來鬼差報復
    當袁天看到地上的髮釵之時,確認剛才並不是夢境。這隻髮釵是王氏最喜歡的一支,王氏下葬時髮釵就戴在她的頭上。袁天相信王氏真的來過,為了救子袁天將廬江縣昔日所有的好友和親戚都求遍了,其中不乏很多曾受過袁天大恩的親友,一聽是他兒子的事全都狠心拒絕,大家都害怕得罪陰司之人。
  • 聊齋故事:陰差去陰司辦事將肉身託付於朋友,不料所託非人惹大禍
    他總想幫閆東做點事,可閆東家境富裕人脈廣根本不需要李春相助。有一日,閆東來找李春讓他幫自己一個忙,李春很高興沒問是什麼事便答應了下來。閆東告訴了李春一個秘密,其實閆東一直在做陰差,每日夜間都會奉命將已死之人的魂魄拉到陰司。閆東還特意囑咐李春千萬不能跟其他人說,這屬於天機不能隨意洩露。
  • 故事:貓狗告狀,陰司索命
    兩位鬼差極力推辭,李和子還挺會來事的,不住的懇求,並拉著兩位鬼差往酒店而去。剛開始,李和子拉著鬼差要進一家賣包子饅頭的店裡,鬼差捂著鼻子不肯進去,最後兩鬼差跟隨李和子一起進了一家酒樓。李和子一邊勸酒一邊求倆鬼差大哥行個方便,能不能別讓自己去陰司地府報導了,那裡挺冷的不是。當然,李和子的這些舉動在店裡人看來甚是奇怪,跟看神·經·病似的,因為對面根本空無一人嘛。
  • 聊齋故事:陰差幫員外改命,被陰司發現,導致自己一同殞命
    其實鄧林並不會法術,他只是一直在陰司當差夜裡,鄧林來到陰司向判官打聽了周員外的陽壽,得知周員外還剩下最後三日。第二天一早,周平便來到鄧林家,鄧林告訴周平他的父親還剩下最後三日,讓他趕緊準備後事。周平大哭,求鄧林一定要想辦法救自己的父親,可惜生死有命鄧林也沒有辦法。
  • 聊齋故事:鬼母私返陽間救子觸犯天條,卻因此解決家中大事
    沒過多久吳氏便撒手人寰,到了陰司閻王看吳氏為人正直且生前做過很多好事,欲留她在陰司任職,吳氏也不願意再經歷輪迴之苦便答應在陰司任職。吳氏時常關注曲員外和兒子曲正峰在陽間的生活,看到他們過得好自己心裡也高興。
  • 聊齋故事:哥哥死而復生,弟弟殞命當場,全因鬼差一時貪念
    「李武,你陽壽已盡,快快隨本官下陰司受審。」白衣鬼差冷冷地說。李武看出來對方正是陰司鎖魂的無常鬼,李武不甘就這樣死去,便懇求鬼差饒命。李文看了看熟睡的妻子和女兒,便隨鬼差離開。鬼差帶著李文去了陰司,李武則死而復生。第二日一早,李文家便聚滿了人,李武被妻子叫醒,「兄長昨夜離世,莫非與你有關?」李武大喊道:「與我何幹?」盧氏勸李武趕緊起床,去兄長家裡幫忙,李武不情不願地穿好衣服,來到李文家中,上了三柱香,磕了幾個頭便離開了。
  • 聊齋故事:書生科考落榜卻獲陰差之職,徇私受罰卻被委以重任
    讓潘毅放棄仕途的原因來源於一段奇特的遭遇。有一天夜裡潘毅睡得正香,一個白鬍子老者來到他的房間,將他喚醒。「潘毅,你命中注定與仕途無緣,再考多少次也無法得償所願。你在陰司卻有一番機遇,如果你願意就隨老夫走。」潘毅迷迷糊糊跟著老者離開了家,老者將他帶到了一個陰森恐怖,時不時還伴有幾聲哀嚎的地方。
  • 聊齋故事:男子生來一雙陰陽眼,專替怨鬼勸架,幾年後命運大變
    陳安和妻子胡氏不管如何努力,胡氏的肚子始終沒有任何反應,夫妻倆從未放棄,每天夜裡都會很努力,只希望有一日能得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很多尋短見之人,由於怨氣難消寧願受陰司的重罰,也要躲過鬼差,去向仇人尋仇,導致活人家破人亡,怨鬼在陰司接受重罰永世不得超生。陳思聰看到過很多這樣的情景,長大以後便幹起了幫鬼勸架的事情,他會勸說死去的怨鬼,摒棄心中的仇怨,好好下陰死投胎,也會替那些來不及交代身後事的鬼魂告訴他們的家人自己心中的遺願。
  • 聊齋故事:皇帝秉公執法替平民討回公道,閻王酌情處理放冤者還陽
    胡大人收信之後,趕緊派出捕快調查是何人將鄧懷打傷。很快就有了線索,得知傷鄧懷之人是河西村的趙勝,胡大人立即派捕快前往河西村抓人。捕快來到河西村抓住趙勝便走,趙勝娘看到有人來抓兒子忙上前阻攔,被捕快一腳踹倒,趙勝娘的哭喊聲驚動了村裡的村民,大夥紛紛出來看發生了什麼事。
  • 聊齋故事:男子受陰司三十年的酷刑,全因多年前的一箭之仇
    很多年前,武安縣有一個叫丁扁的人,他本是縣裡的一名捕快,為人跋扈,常仗著自己的身份吃飯不給錢。有一日,武安縣來了一位採花大盜,接連有數位女子遇害,縣令限時破案,由於限期之內沒有將採花大盜捉拿歸案,從捕頭到捕快全部受罰挨了板子。丁扁懷恨在心,誓要將採花大盜捉拿歸案,一天夜裡丁扁在路上巡邏,看到一個陌生男子在街上閒逛,不遠處的胡同裡隱約能聽到女子的哭聲。
  • 聊齋故事:夫妻每日爭吵引來鬼差,道士略施小計化解夫妻矛盾
    劉氏抱著兒子痛哭道:「我是不會讓鬼差把你帶走的。」「對,我們不會讓鬼差來帶你走。」魏文也在一旁附和。魏軍笑著說:「爹娘不用擔心,就算我死了也是你們的孩兒,只是不能替爹娘盡孝了。你們是鬥不過鬼差的,只能是自討苦吃。」不管魏軍如何安慰,夫妻倆都堅決不放棄。魏文聽說牛眼淚可以看到鬼,柳枝可以打鬼,便開始著手準備。
  • 聊齋故事:書生放棄仕途,為活人造福,為死人還願,卻遭到誤解
    樵夫妻子半信半疑,急忙回到家拿起鋤頭刨地,果然在院子裡挖到一個罈子,樵夫妻子打開罈子看到裡面都是這些年夫妻倆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樵夫妻子拿著這些錢去縣裡買了間房,再幫狗娃找了一間私塾。沒想到陳員外就是昨晚自己遇見的白衣人,而那兩個抓捕他的衙役其實是陰司的鬼差,李霸嚇的事也不辦直接回到家裡。妻子趙氏看到李霸這麼快就回來了,便詢問其原因,李霸將昨晚之事告訴了妻子,結果沒多久李霸就病了,時常用頭撞牆,嘴裡還常說些「言而無信,遲早有報應」的胡話,偶爾還會打自己幾巴掌。
  • 鬼神之說從何起?疑心生暗鬼
    對於吳知縣的貪婪嘴臉廖志興一臉不屑,堅決不肯賄賂,而劉慶則表示只要吳知縣能「秉公執法」,事成之後一定會表示感謝。於是吳知縣當場就將羊判給了劉慶,氣急的廖志興當場大罵吳知縣貪贓枉法,此時的吳知縣默默掏出記仇小本本好好記了廖志興一筆。
  • 聊齋故事:女鬼願長留人間,為解陰差之圍,才不得已含淚離開
    有一天夜裡,曲冷從陰司返回,看到路邊有一個女子正在路邊哭泣,曲冷看出女子是剛死之人,便上前問道:「你為何在此哭泣,不去陰司投胎?」曲冷為了防止秋菊害人,便將秋菊的屍身抱到自家院裡,準備將她葬在院中。曲冷對秋菊說:「一人在山上怕你寂寞,將你葬在此處,你我還能做個伴。」
  • 聊齋故事:男子早亡希望妻子守節,結果大出所料,閻王:她沒錯
    黑衣鬼差對白衣鬼差說:「你就別做好人了,把他交給閻王了事,他們這些讀書人迂腐不堪,雖然活了一輩子卻從未看穿過人間之事,自以為為他人而活就是奉獻,殊不知少了誰日子還是一樣過。」「是呀!為他人而活首先是要照顧好自己,只有自己好了身邊的人才會更好,多少人一生看不透這些道理,當他們學會之時,已經悔之晚矣!」白衣鬼差嘆息道。
  • 聊齋故事:崔生娶女鬼遇不測,妻子一個舉動讓崔生鍾愛一生
    公子們並不介意崔衍的身份發生改變,可崔衍心裡卻耿耿於懷。他拿出家裡的積蓄買了一些絲綢給自己做了一身衣服。老道士無奈地搖搖頭道:貧道只能降妖捉鬼,不懂起死回生之術。不過崔施主陽壽未盡,我可以送你去陰司向閻羅王求情,只要他願網開一面或許崔施主還有活下來的機會。只是陰司路途兇險很有可能連你也回不來,願不願意去就需施主自己決定了。吳氏拉住老道士請他速速送自己去陰司。
  • 故事:他品行不端,閻王罰他投胎牲畜,心生怨恨,便不斷尋死重生
    說第一世是一紳士,家裡面有妻有妾,但他還在外面拈花惹草,品行不端,他只活到了六十二歲。死了以後就去閻王那報到,閻王看他面容慈善,以為他是正人君子,以鄉裡長者相待,並賜座請他喝茶。他瞥見閻王杯子的茶水清澈,再看看自己杯中茶水汙濁如膠。暗自思忖道:我這杯茶水莫非是迷魂湯?但這迷魂湯也不歸閻王管呀,也許閻王懷疑自己沒有喝迷魂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