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走?向右走?《讓子彈飛》麻匪七兄弟之間的暗戰

2020-09-05 方大G

《讓子彈飛》裡的麻匪七兄弟,各個身懷絕技。他們出生入死,最後聯手打敗了黃四郎



進鵝城的時候,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槍口是一致對外的。但是,這七兄弟並非真正的一條心,他們之間其實存在著重大的分歧,或者也可以說是路線之爭,這最終導致了在故事的結尾七兄弟的分崩離析


麻匪七兄弟,可以分成三派,一派向左,以大哥張牧之為首,包括他的心腹老二,他的乾兒子老六;另一派向右,以老三為首,包括老三的追隨者老四。老五和老七兩個人是中間派



張牧之是什麼樣的人,在前面的節目裡已經詳細地講過了,他就是一個充滿了浪漫主義情懷的不斷革命者,他要把黃四郎這樣的權貴階級,全部剷除掉。為了這個理想,他其實也算得上心狠手辣。《讓子彈飛》裡,死在張牧之手上的人,實在不少,殺胡萬,殺假麻子,殺假黃四郎,絕不心慈手軟


看起來,張牧之是狠了點,尤其是對黃四郎的替身,當眾斬首,血直接噴了一身。姜文自己解釋過這個問題,他說:


哪一次大行動沒有捲入一些無辜的犧牲品呢?難道這是張牧之的獨創嗎?他只不過是某種類型的人,具有那種類型的人的一切特點。但並不是說那種類型的人就很兇惡,很可怕。我想大伙兒跟曹操在一起的時候,會很喜歡曹操,會很崇拜他的。



那種類型的人,是哪種類型的人呢?是梟雄,是狠人,是幹大事兒的人。為了完成大目標,實現大理想,不惜犧牲無辜。所以那種類型的人,並不是完人,但也絕不是惡人,人們會喜歡他,也會崇拜他。在姜文的價值觀裡,張牧之是那種類型的人,曹操是那種類型的人,M也是那種類型的人。


那種類型的人,太純粹,太浪漫,太理想主義,總之就是一個追求極致的人,認可他的人,就會像虔誠的信徒一樣,死心塌地追隨他。


老六不用多說了,他是張牧之的乾兒子,雖然是第一個死的,但死之前戲份很多,和張牧之之間的對手戲也很多。他是張牧之的粉絲和信徒


老六


老二是《讓子彈飛》裡容易被人誤解的角色。他戴著海盜眼罩,看起來很兇,但老二是張牧之真正的心腹。每當遇到了難題需要解決,張牧之都會安排老二去做。


老二


比如老六死後,兄弟們來六子墓前悼念,每人講了一句話。唯獨老二沒有到場


老四老五說的是一樣的,就是要為老六報仇,沒什麼特色,這也證明在麻匪七兄弟中,他們倆不是核心人物。老七說,老二喝醉了,讓他幫忙帶話,也要為老六報仇。老三緊跟著出場,說了和老七不一樣的版本,說老二不是喝醉了,而是生氣了。


老三


老二為什麼沒來呢?他到底是喝醉了,還是生氣了?其實都不是。這兩個說法都解釋不通。這時候的老二,其實是被張牧之安排,調查黃四郎的真正底細,因為老六死後,張牧之的目標,已經從搜刮黃四郎,變成了硬剛黃四郎,既然要打,必然要了解對方的實力。


後面到了鴻門宴的時候,老三帶隊潛入黃四郎家中,就等張牧之一聲令下,就跟黃四郎正面開戰。這個時候,老二還是不在場。他難道還醉著?絕對不可能。他在按照張牧之的命令,像一個孤獨的上單,自己單抗一路,繼續做著情報工作。


鴻門宴後,黃四郎派人來殺張牧之。張牧之未卜先知,跑到了隔壁屋去睡,躲過一劫,極有可能就是搞情報工作的老二,已經先行一步給張牧之通報了消息。可以發現,在雙方交火的時候,老二重新登場了,和其他兄弟一塊兒幹掉了胡萬一夥假麻匪。



後來,張牧之又安排老二先出城,去青石嶺打接應。為什麼安排老二去呢?還是因為老二是他的心腹,忠心耿耿,能力也強。這場戲,老二接到任務後,有點視死如歸地說:「明白。」是因為老二知道,張牧之要跟黃四郎玩命了,這個時候,他反而派老二離開,一方面是對老二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對老二的保護。如果張牧之沒有鬥過黃四郎,他希望老二能夠保留革命的火種。老二明白張牧之這份用心,所以他意識到,這一次,可能就是生離死別


老二被殺


可是,張牧之和老二都沒有料到。老二死掉了,死在了假麻子手上。從後面兩撥人的交火可以看到,假麻子的人,和張牧之的人,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按理說,老二絕對不會被假麻子搞定,那只有一種原因,就是老二是被出賣的


被誰出賣呢?最大的可能性,是湯師爺。電影中,在交代任務的時候,單獨給了湯師爺的畫面,證明他聽到了這個消息。湯師爺很可能以此作為籌碼,用來拉攏黃四郎


湯師爺


有的分析說,還有可能是花姐,或者老三。因為花姐是黃四郎安排過來的臥底,老三被黃四郎收買了。


我覺得這兩個可能性都很低。


花姐自己講過,老二是不辭而別,想想看,老二對張牧之很忠心,他接到軍令,出城接應,他會把這麼重要的信息,透露給花姐嗎?老三被黃四郎收買,這也不太成立,如果真是這樣,老三找個機會一槍把張牧之崩了,然後和黃四郎一起撈錢,不就完事兒了嗎?


花姐


老三對張牧之有異心,是真的,但是在對待黃四郎這件事兒上,他們倆的槍口是一致對外的。


為什麼說老三一直對張牧之有異心?電影裡給了多處信息,來證明這件事兒。比如六子的葬禮上,老三說,大哥不想讓大伙兒拼命,不拼命還是麻匪嗎?這是老三直接質疑張牧之的決定


還有劫持兩大家族的時候,老三戴著九筒的面具。在原來的劇本中,是這樣寫的,張牧之一把將九筒的面具撕下。正是老三,三筒也摘下面具,是老四。


不過,有幾句對白,劇本裡有,但電影成片中刪掉了。


張牧之說,你裝模作樣地戴我的九筒幹什麼?相當老大啊?

老三說,你當老大都七年了,我當老大一天不行嗎?

張牧之說,當!當個夠!別把事兒給我辦砸了!


這段對話,其實已經徹底展現出老三想上位的心思了。所以,這也就能解釋,後來老三拐走花姐,背叛張牧之。還有個小細節,老四戴著三筒的面具,證明老四是跟老三一條心的。


老四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張牧之明白這個道理,他也明白老三的野心。所以,從一進鵝城,張牧之就安排老二貼身防守老三。這也才有了老二老三和花姐的三人行。看起來,老二老三是一對好基友,但事實上,這背後是複雜的暗戰:黃四郎安排花姐來刺探情報,張牧之安排老二來盯住老三和花姐,老三想通過花姐和老二,來洞察黃四郎和張牧之的想法。總之,他們是各懷心思,各為其主。


說到這兒,麻匪七兄弟之間的暗戰,就比較清晰了。他們湊在一起,推翻舊的權貴,這是他們的共同目標,但是推翻了舊權貴之後,應該向左走,還是向右走,成為了他們之間無法調和的矛盾


打敗黃四郎以後,張牧之這邊,老二、老六全部慘死,張牧之成了光杆司令;老三不僅帶走了花姐,還把老五和老七拉到自己的陣營裡。等於說,「鵝城大捷」之後,老三壯大了隊伍,和張牧之徹底分道揚鑣,然後帶隊奔赴上海,自己的命,自己要操盤。



有一張《讓子彈飛》的海報特別有意思,張牧之和黃四郎在畫面的後景,虛掉了,而畫面中心,老三一腳飛踹,很有一點開闢新天地的味道。這似乎正應了那句話,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相關焦點

  • 《讓子彈飛》:南國一霸—黃麻子
    喜歡讓子彈飛一會兒的那個麻匪啊。哦…瞭然!原來是說黃麻子比張麻子還像麻匪。對,黃麻子,張四郎。可你怎麼知道他比張麻子還像麻子呢?噓…你聽!「砰、砰…」 一陣槍響。「這就是當麻匪的下場,就算是我親爹也得死!」這是哪裡來的英雄好漢?如此大義凜然!
  • 《讓子彈飛》中,充沛的「遊戲」精神
    充沛的「遊戲」精神電影《讓子彈飛》是姜文北洋三部曲的第一部,影片改編自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故事發生在北洋時期的一個南方小鎮,鵝城,崇山峻岭中八匹白馬拉著一輛行駛中的火車,呼嘯而過,火車裡買官上任的馬邦德以及他的夫人、
  • 《讓子彈飛》究竟在隱喻什麼!你真的看懂這些細節了嗎?
    《讓子彈飛》中,陳坤扮演的人物叫胡萬,而電影中麻匪叫筒子和條子,堂子上都是條子筒子,你去胡個萬子結果兄弟們帶著穿著師爺衣服的黃四郎往右邊轉彎離開了。還往山裡去?您腿腳都不利索了!之後麻子說了句,讓子彈飛一會,隨後扛著替身回城。子彈沒打到黃,黃卻被打死了,可能他是想說,流言才是子彈,打死了人心中的黃四爺,流言傳播需要時間,卻說成子彈飛的時間。子彈打的是人,流言打的是人心。所以,子彈等於留言也等於留言。
  • 興安:向左走,向右走
  • 《讓子彈飛》;一眾兄弟中誰叛變了張麻子?另類解讀
    {全文約5200字,大約需要20分鐘}本文是續接上篇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我的同名gzh閱讀上一篇文章{《讓子彈飛》翻譯翻譯..........}再讀此篇。導讀;湯師爺和老三叛變了?線索有哪些。 張麻子的兄弟中又有誰仍舊保持初心?
  • 讓子彈飛解析,深度好文 看完豁然開朗
    雖然坐上了西洋人的經濟火車,走在市場經濟的鐵軌上,可是實際上跟以前的馬車並沒有本質區別,依然是靠一群無腦的勞動力在前面拉著,暗諷現在雖然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日本,可是經濟結構卻和真正的西洋火車有著天壤之別。 一旦子彈打穿了馬和車之間的連結,一旦失去了在前面勤勤懇懇拉車的廉價勞動力,過不了多久火車,就將摔得灰飛煙滅。這是姜文的第一個隱喻,也正是點中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和最主要的問題所在。
  • 我向左,他向右,註定要各走各路
    小雨的父親是天門人,兄弟三人,他父親排行老大,那兩位兄弟都留在了天門,唯獨小雨的父親到了省城,進了國企,頂著全民職工的光環,走在家鄉的道路上,腳底板都要咔咔作響。小雨的爺爺過世的很早,小雨父親撐起了這個家。本來小雨的兩位叔叔都有著不錯的工作,但總是抱怨上班累,羨慕別人做生意當老闆賺了大錢,好好的工作愣是丟了,非要下海做生意。
  • 荊無命初戰阿飛:世上最相像的兩個人,命運卻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小李飛刀》中的荊無命與阿飛,是世上最相似、最像兄弟的兩個人一個人的劍,插在腰中央,劍柄向右;另一個的劍,卻插在腰帶右邊,劍柄向左。兩個劍柄,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仿佛正預示了:兩個人的命運,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一個有情,一個無情。一個重視情意,只有在萬不得已時,才會選擇殺人;一個無視生命,只是為了殺人,而殺人。
  • 站在現實邊上被欲望吞噬的女人:周芷若向左,化梅向右
    最終,周芷若敏感黑化向左,化梅綠茶到底向右。不管是哪一種的迫不得已,周芷若和化梅所代表的小人物上位血淚史,都曾或多或少地戳中過我們內心深處的柔軟;而二人一左一右的結局,在唏噓過後也讓人有所沉思。小城鎮裡走出來的姑娘,拼了命地掩飾自己與大城市的格格不入。
  • 阿飛決戰荊無命:無論生命向左向右,宿命使他們終將再度交鋒
    「風雨雙流星」向松奉上官金虹的命來殺林仙兒,虛弱的阿飛自身難保,在向松面前不堪一擊,更遑談保護林仙兒。林仙兒勾引向松不成的時候,荊無命出現了。因為荊無命要向上官金虹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上官金虹對他看走了眼,沒有看出他荊無命的真正價值和存在的意義。所以,上官金虹既然派向松殺林仙兒,他就殺向松,救林仙兒。
  • 影射暗喻撒謊數不勝數,回看《讓子彈飛》隱藏的細節
    他們可能先去了康城,之後才找到鵝城來接上了頭,得知情況微妙,本來要走,卻被張麻子堵住,於是靈機一動說是來要錢的(其實也沒騙人)。不想張麻子不在於錢財也不在乎這位夫人的真假,直接把鑽石轉送,讓他們意外撈了一筆。
  • 《讓子彈飛》究竟隱藏了多少細節?你真的看懂了嗎?
    而正因為老二對張麻子的感情和他的扭曲心理導致他跟其他兄弟格格不入,所以他不得不死。六張委任狀,七個人,老二死了,正好一人一張。麻匪們死了六筒老三和花姐將結婚,兄弟們都將去上海(浦東)。
  • 《讓子彈飛》裡的一段看上去很扯的對話
    毛澤東為維護人民幣獨立不惜與蘇交惡   《讓子彈飛》裡有這麼一段看上去很扯的對話。黃四郎:三天之後,一定給縣長一個驚喜張麻子:湯師爺,他是胡萬的恩人,現在又成了你的恩人。你給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翻譯翻譯,什麼叫驚喜?湯師爺:這還用翻譯,都說了。張麻子:我讓你翻譯給我聽,什麼叫驚喜?湯師爺:不用翻譯,這就是驚喜啊。黃四郎:難道你聽不懂什麼叫驚喜?
  • 《讓子彈飛》;翻譯翻譯「驚喜」背後那個孤獨的身影
    而姜文不同,他恰恰相反,正是因為他是姜文,所以會有《讓子彈飛》所以人們才會知道《邪不壓正》.......向欲望屈服,勇士也會變成惡龍。這也是一個屠龍少年變成惡龍的故事。他失去了他的兒子,師爺,兄弟老二最終取得了勝利,然而他身邊的兄弟們卻因為他「腿腳都不利索,不願和他回山裡了」離開他去了上海。
  • 讓子彈飛真實結局———鵝城黃四郎死了,新版黃四郎又產生了
    讓子彈飛的結局———黃四郎帶著老三老四老五花姐他們去第六個縣上任上海浦東縣…鵝城黃四郎死了,新版黃四郎又活了!師爺臨死時候勸張麻子不要回鵝城,因為他知道,張麻子真的鬥不過黃四郎,兄弟都被收買了…黃四郎藉機重生…人性險惡,思之恐怖至極!!!
  • 《讓子彈飛》中的張麻子能做為黃四郎的一條狗活下去嗎?
    在讓子彈飛的末尾中,跟黃四郎鬥爭的張麻子已是孤身一人,義子六子被人下局慘死,二弟被人高掛山崖,師爺夫婦慘死黃四郎之手,一眾兄弟最後棄麻子而去。夕陽之下,張麻子已是孤家寡人,不禁讓人為之不值。那麼當初張麻子要是選擇跟黃四郎一起分贓,讓他收下當狗,跪著掙錢,結局會更好嗎?其實不然,只會更糟糕,因為黃四郎不需要那麼多狗,更不要一隻能夠宰了他的狗。
  • 一部令人拍案叫絕的諷刺電影——《讓子彈飛》
    它就是姜文導演根據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所改編的黑色幽默電影——《讓子彈飛》。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世界上本沒有路,有了腿便有了路他要是體面,你就讓他體面,他要是不體面,你就幫他體面俗話說得好:「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克」。
  • 天堂向左,愛尚向右——那些年關於通宵的記憶
    好吧,我們向右。 穿過晚修放學時還熱鬧的校門,一片正在開發的住宅區立在街旁,房子的主體已經建好了,但只有水泥牆和漆黑的門洞在望著我們,原本出來通宵的激動情緒受此也安靜下來 ,護士長沒說話,我在慢慢數著門洞,這是我的習慣,如果沒事情做的時候,就數數周圍的東西。
  •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你往哪邊走?什麼?走那裡了?你那是往東走了!往回走!」「怎麼往回走?!!你是往東走的,往回走就是往西走!往西走!」「哎呀!往西知道嗎?往西走,你沒看見嗎?西邊那個大門那麼明顯!」……我猜想電話那頭一定是個真的分不清東南西北的人,不由想起剛來北京那會,去一個出版社找人,也分不清東南西北。
  • 《讓子彈飛》其實是一個三國時代《易經》稱為天地人三才
    李達源文《讓子彈飛》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道理,所有矛盾其實都是溝通不到位所致。《讓子彈飛》這部劇中沒有溝通,其實就是說話,往沒往心裡去先不說,聽不聽得進去也是一回事。不服就幹,管它是領導還是小兵還是老百姓?這麼看起來還不如歐美的喪屍片情節好理順,不管怎樣就是奔著生肉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