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小寶的英雄主義:「適應環境,講義氣」,努力活下去,還有底線

2020-11-29 南方周末

《鹿鼎記》劇照 (ICphoto/圖)

最近,新拍的《鹿鼎記》被瘋狂吐槽,網絡普遍認為把韋小寶塑造成為一個努力搞怪、使勁幽默,但並不好笑,以至於讓所有觀者都感到尷尬的形象,太失敗了。

那麼,韋小寶是個什麼樣的人物?金庸寫過一篇《韋小寶這小傢伙》,挺長的一篇散文,談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來幫助理解。雖然老爺子聲稱,自己說的,並不就是標準答案,但作者的意見,確實是一把很關鍵的鑰匙。

金庸說:「他性格的主要特徵是適應環境,講義氣。」

適應環境,提升了韋小寶的生存能力;講義氣,保證了韋小寶的道德底線。

有句古話,叫「我優也,言無尤」,我是個搞笑人物,說錯話了,人家也不會見怪。韋小寶未必知道這句古話,但顯然很懂這個道理。他時時以一個搞笑的乃至有點小丑化的形象出現,是因為知道,自己出身卑微,武功差勁,只有把自己擺在這個位置上,才能化解對方的敵意,降低對方的警惕,從而讓人家跟著自己的節奏走。

這常常是他反敗為勝化險為夷的唯一出路,但只能如此,他卻並不快樂。

所以韋小寶搞笑的時候,不會是一副自賞的表情,「你看我有多麼風趣幽默」,而是面具之下,藏著內心的刺痛。也因此,只要有機會搶到強者的身位,搞笑者的角色,也就丟給別人了。如韋小寶吩咐御前侍衛為自己捉弄情敵,於是——

眾侍衛都笑道:「韋副總管的大事,大伙兒赴湯蹈火,豈敢退後?」一名侍衛道:「他媽的,這小子調戲韋副總管的相好,好比調戲我的親娘,老子還不跟他拼命?」眾人一齊大笑。

又譬如在揚州,當地的官員拍韋小寶馬屁,說將來韋小寶建功立業,戲臺上也要搬演他的事跡:「那自然要一個俊雅漂亮的小生來扮韋大人了,還有些白鬍子、黑鬍子、大花臉、白鼻子小丑,就扮我們這些官兒。」韋小寶是俊雅漂亮的小生,小丑的角色,自然只能派給小官。

至於韋小寶重視的義氣,又和所謂家國大義,完全不是一回事。

重義氣,是底層遊民社會的生存之道。因為不論國家的法律,還是主流社會的倫理,對他們保護都很少。他們必須靠「義氣」結合成互助的同盟。這種所謂江湖義氣,一般說來和高遠抽象的理想關係不大,而是建立在非常具體的人際交往上,將心比心,你對我好,我也就對你好。

韋小寶重視的,就是這種義氣。

他跟陳近南講義氣,但與反清復明的理想無關;他跟康熙小玄子也講義氣,但與忠君報國的理想無關。

所以韋小寶不願意幫助反清義士刺殺康熙,而康熙要把反清力量一網打盡時,韋小寶又無論如何要破壞康熙的計劃。救反清群雄這事,道德上本來不妨給以極高評價,是在生死存亡的關頭,保存了反抗的火種,但金庸偏讓韋小寶自己消解這個行為的意義:

韋小寶笑道:「別的朋友也還罷了,大義滅師的事,卻萬萬做不得的。」陳近南道:「甚麼叫做『別的朋友也還罷了』?只要是朋友,那就誰也不能出賣。『大義滅師』這四個字,也用得不對。」

他對陳近南之外的人沒有太深的情感聯結,所以救也只是順手,不救會對反清事業有何影響,他也並不考慮。救陳近南這事在道德上該如何定性,他也並不很清楚,他只是不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敬愛的人遇難罷了。總之,韋小寶重視的義氣,和任何宏大主題無關。

寫《鹿鼎記》的年代,金庸對自己當年著力渲染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顯然有了很強的幻滅感。所以韋小寶的成功——不光是事功上的,韋小寶也繞過了大多數致命的道德汙點——似乎表達著這樣的觀念:有底線有常識的小聰明,要優於知其不可而為之的高尚情懷。

陳近南奔波一生,直到「兩鬢斑白,神色甚是憔悴」,事業也無所成就,顧炎武、查繼佐、黃梨洲、呂留良等當時第一流的學者的努力亦然,何況隨著清廷統治秩序的穩固,這種事業的正當性也顯得越來越可疑。反而是韋小寶穿梭於諸多重大歷史事件的現場,不斷建立足以彪炳青史的業績。

從這點說,《鹿鼎記》與餘華的《活著》,倒似乎存在某種互文關係:在連續不斷的苦難壓迫之下,活下來本身就是一種英雄主義。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劉勃

相關焦點

  • 韋小寶勸解神龍教,像極了「山雞」替小弟出頭,此江湖非彼江湖
    有反感的,說演的那就不是韋小寶。很多人讀《鹿鼎記》,都難免讀出點韋小寶的猥瑣。但他的猥瑣,是打架躲後面下刀子,是見到美女就要佔點便宜。但這種猥瑣是有區別的,畢竟書中常常寫道:他在皇宮之中見慣了帝王將相,又常與天地會的英雄豪傑混在一起,什麼樣的場面沒見過,什麼樣的英雄沒見過,自然而然養出一股非比常人的氣度。
  • 金庸為何要塑造一個韋小寶式的人物?
    而這個評價是起初認識韋小寶的時候的感覺,實際上後面因為種種事情,陳近南對韋小寶更加了解後,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我覺得韋小寶透過全書可以說是:「義利並舉、痞形俠魂」更為貼切。韋小寶因出生於世俗,妓院、賭場是他每天出入的地方,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聽說書人講書,對三俠五義,關雲長的故事倒背如流,所以他身上既有江湖渾場子身上的痞氣、油氣、阿諛奉承之氣,善於溜須拍屁、察言觀色,笑臉迎人;又有像關羽、三俠五義等豪傑身上的俠氣、豪氣,他重義氣,懂得感恩,有底線。韋小寶身上三份痞氣、三份義氣、兩份豁氣,一份俠氣。
  • 《平凡的榮耀》:逃避不是辦法,努力適應環境,才是真正的成長
    四位新人中,孫弈秋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他為人踏實努力、勤奮好學,很有潛力。說實話,如果換做是我在職場中遇到了跟他們四位一樣的問題,我可能不會太過猶豫直接就會選擇辭職走人,因為外面還有那麼多的公司和工作崗位可以選擇
  • 重刷《鹿鼎記》,才知道康熙和韋小寶為什麼能成為朋友
    一、兩人都從不幸中涅槃 韋小寶是個奇人,他總能活得瀟灑暢快,只要自己覺得對的事,刀山火海也要去拼力闖一闖。初遇茅十八的時候,他被人追殺,一身血汙,小寶將他扶起來,他說,「我要出去了,你別扶我,否則給那些販鹽的見到,連你也殺了。」小寶卻一點也不怕,「殺就殺,我可不怕,咱們好朋友講義氣,我非扶你不可。」
  • 胸無大志的韋小寶為何能成大器?金庸用《鹿鼎記》三個字就點破了
    韋小寶其人,是金庸主角中唯一一個市井之氣的小人物,本身胸無大志、無德無行,靠著活下去這個最基本的信念,遊刃於官場江湖,深諳各種厚黑生存之道。複雜且不入流的成長環境,讓他極盡左右逢迎之能,更懂察言觀色、見風使舵,是命運將他推上人生贏家的位置。
  • 來自弱者的鄙視,韋小寶一口唾沫吐在地上,可悲又可笑
    這是韋小寶愛「講義氣」的萌芽的土壤。也正是因為心中存在義氣行俠的夢想,所以他經常愛鑽到茶館去聽英烈傳,對大英雄充滿著無限嚮往。這是他「講義氣」的成長薰陶。當韋小寶稀裡糊塗地結識了茅十八後,為其豪氣所折服,於是就跟著他混江湖。
  • 韋小寶與鹿鼎記
    不是因為韋小寶被封鹿鼎公。而是因為那句「人為鼎鑊,我為麋鹿。」巧的是小寶和雙兒在遼東被洪教主追殺的時候,是鹿兒救了他們的命。那時的韋小寶是個聽慣了評書裡英雄事跡的孩子,覺得茅十八也是個好漢子,要講義氣。於是在他打不過別人時沒有腳底抹油,而是撒石灰幫他殺了強敵。茅十八帶他去京城的路上,又陷入了危機,這次韋小寶鑽到桌子底下,用刀砍敵人的腳,再次救了他一命。換來的結果是,被茅十八打了很多耳光,說他只會用下三濫手段,不是好漢。
  • 鹿鼎記:韋小寶的江湖,就是一場兒戲,他的義氣是真的嗎
    送巨款,送寶馬,送豪宅,隔三差五地還有人請客吃飯看大戲。韋小寶自己有時候也很得意,王公大臣陪伴左右,好不風光。吃喝玩樂都是很過癮。但是韋小寶並不糊塗,那些朋友都不是真的朋友。沒有真正的朋友的話,還怎麼說義氣呢?韋小寶唯一的「美德」豈不是也要縹緲了!幸虧盯著皇宮的不止是帶著面具的王公大臣們,更有一些江湖好漢,比如天橋上賣糖葫蘆的徐天川,以及徐天川背後的天地會。這才是江湖呀!
  • 男人當如韋小寶!韋小寶的十大人生哲學,助他縱橫江湖
    話說《鹿鼎記》中韋小寶,看似出身妓院不學無術溜須拍馬偷奸耍滑,但一入官場卻如魚得水左右逢源飛黃騰達,可謂羨煞旁人令人拜服!韋小寶雖是小說中的人物,卻又是現實社會中某一類人的縮影。在欣賞精彩小說和搞笑影視之餘,韋小寶為人處世練達人情的人生哲學,值得深究,值得珍藏。
  • 倘若要討論《鹿鼎記》中最愛韋小寶的女人是誰,那必然是韋春花
    書中的韋小寶似乎對親情也看似極淡,他從揚州一別,在北京這麼多年都沒有對韋春花有半分思念,更別說自己的7個老婆。在當今社會,哪兒還有能有這樣的兒子。難道韋春花虐待他了嗎?小說的開篇就寫韋春花追著韋小寶暴揍,有人問為什麼,彼時韋小寶笑道:那不一定,有時是我偷了她的錢,有時是為了我捉弄院中的閔婆,尤叔。韋春花的生活可以說是自顧不暇,但在教育孩子上,可以說是十分有底線。
  • 韋小寶這一路開掛的人生
    由於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韋小寶也就樂得逍遙自在,為所欲為。別說讀書受教育了,就連認字,自己名字中的三個字,也認不全。在這樣一種特殊的環境下長大的韋小寶,按照正常的走向,想要出人頭地,那是痴心妄想,拜相封侯,那更是天方夜譚。然而,很多事情,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韋小寶的人生軌跡,在遇到茅十八這個人之後,便發生了可以說是翻天覆地的變化!
  • 金庸為何偏愛韋小寶?老婆都給他發了那麼多,原因每個人都知道…
    ,會選擇把江湖義氣放在前頭,看上去是蠢,實則是純。官方一千兩白銀懸山殺茅十八,韋小寶的內心獨白恰到好處的說明了這一點。「我如得了這一千兩賞銀,我和媽娘兒倆可有得花了,雞鴨魚肉,賭錢玩樂,幾年也花不光。」隨即,他否定了自我:「操你奶奶! 出賣朋友還講什麼江湖義氣?」
  • 韋小寶,該怎樣演才是對的?
    只論「完整地講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射鵰》其實已經大成。《笑傲》的妙處是各色政喻,以令狐衝一人視角,串聯描繪一整個權謀世界。可挑剔的是人物刻畫尤其是配角,比鹿天差了點,有點臉譜化。《天龍八部》是真正波譎雲詭,波瀾壯闊。每個人都刻畫得好,尤其是「有情皆孽,無人不冤」的宿命感,很有悲劇範兒了。
  • 年少時覺得蕭峰是偉丈夫,年長時發現韋小寶才是真英雄
    選擇做韋小寶,從表面上來看,當然在小說裡,他升官發財恰好滿足了很多人對生活的追求,而且他娶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更加是所有現代有賊心沒賊膽的男人們的終極夢想。但是從深層次的原因來看,其實還有一份共情的意味在裡面。他更像是我們周圍生活中的人,甚至大多數人還能夠從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幾分影子。很多時候,對於自己的人生,蕭峰有得選,而韋小寶沒得選。
  • 韋小寶:你看到我臉上的笑,看不到我心裡的哀傷
    於是韋小寶反客為主,強逼對方表態,終讓自己避免背鍋,立於不敗之地。韋小寶的最大人生成就,是避免了替別人背黑鍋。所以他說出的話,始終是模稜兩可,從不肯為與己無關的事務正面表態。第三個,無底線。我們常說,做人要有底線。底線是什麼呢?是說我們資源雄厚,輸得起,賠不光。我們相互告誡,做事不可不擇手段。這種告誡是基於我們有太多的手段可以動用,可以和對方比背景,可以和對方比能力,可以和對方比拼資源,就算是拼不過別人,還可以哭著回家找媽媽。
  • 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有七個老婆,那麼他最愛的人到底是哪一個?
    韋小寶能言善辯,在女孩子身上有股死纏爛打,不棄不舍的精神。這一點從她對阿珂的身上充分體現了出來。2. 韋小寶有權有勢,財富無數,還有一套「伯爵府」!3. 韋小寶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4. 韋小寶對女人確實很好,不管他喜歡的女人如何傷害他,他總會不計前嫌。
  • ——試談《鹿鼎記》中的粗口與韋小寶的形象塑造
    韋小寶的形象雖然依稀有舊日上海小癟三小流氓的影子,但鴻運當頭之外,身具異稟,也可算是市井中的傑出人才。他的性格豐富多面,精細謹慎有心計,反應敏捷記性極佳,頭腦和手腳都異常靈活,講義氣也又講實惠。愛面子、愛佔便宜,但不忘給人留下三分餘地。看似膽小怕死,但遭遇強敵時又死豬不怕燙,有一股狠勁、潑皮勁。常以豪言壯語、粗口穢語充好漢、自我壯膽,但又會倚小賣小,表現出憊懶狡黠兼具童真的一面。
  • 擁有7個貌美如花的老婆,可她偏偏被韋小寶愛到骨子裡
    所謂奴性,是被動、消極、沒有原則和底線的,雙兒顯然不是這樣。她並非逆來順受,在她心裡有一桿秤,有自己堅持的東西。發現韋小寶是朝中大官後,雙兒慌了神:「韃子皇帝是大壞人,相公你……怎麼做他們的官?而且還做了大官。」說著眼淚就流了下來。
  • 每個男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韋小寶
    《鹿鼎記》是金庸先生的最後一部作品,也是我認為最富現實主義的一部作品,一改以往的果勇俠客和浪漫愛情套路,在荒誕武俠的外殼下,他大膽地給我們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在金庸的筆下,韋小寶實現了大多數男人的夢想,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投機。韋小寶沒有固定的社會身份和生活保障,不得不掙扎著為生存而奮鬥,對他而言,人生就是個大賭場,他像嗅覺靈敏的狐狸,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唯唯諾諾,任形勢擺布的軟弱,而是膽大妄為,大膽投機;二是現實。不管是在皇帝面前還是在天地會,韋小寶心裡最在意的只是頭上的官帽、兜裡的銀子、回返揚州時衣錦還鄉的為所欲為和威風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