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何要塑造一個韋小寶式的人物?

2020-09-10 大悟龜國學社

透過金庸看社會 鹿鼎記系列

第一篇:金庸為何要塑造一個韋小寶式的人物?

在《鹿鼎記》中,金庸先生塑造了一個反英雄的形象——韋小寶,他的師父天地會總瓢把子陳近南給他的八字評語是:「油腔滑調,狡猾多詐」。而這個評價是起初認識韋小寶的時候的感覺,實際上後面因為種種事情,陳近南對韋小寶更加了解後,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我覺得韋小寶透過全書可以說是:「義利並舉、痞形俠魂」更為貼切。


我看金庸小說,電視已經很多遍了,但是最喜歡的還是鹿鼎記,為何?因為好看,好玩,又能學到很多東西,感悟很多東西。時長想,金庸為何要塑造一個韋小寶這樣的人物呢?在現實中他也不是什麼好人啊,偷奸耍滑,阿諛奉承,狡猾多詐,但是當把這個小說看個七八遍,每個年齡段看的時候,每個階段的感覺確實是不一樣的。

我記得第一次看鹿鼎記看到的是好看,好玩,韋小寶七個老婆,享盡人生奇福,又有大量財富,可謂真正的人生贏家。韋小寶因出生於世俗,妓院、賭場是他每天出入的地方,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聽說書人講書,對三俠五義,關雲長的故事倒背如流,所以他身上既有江湖渾場子身上的痞氣、油氣、阿諛奉承之氣,善於溜須拍屁、察言觀色,笑臉迎人;又有像關羽、三俠五義等豪傑身上的俠氣、豪氣,他重義氣,懂得感恩,有底線。韋小寶身上三份痞氣、三份義氣、兩份豁氣,一份俠氣。


第二次在看韋小寶,看到的是韋小寶身上複雜而多變的性格,時而縱橫捭闔、溜須拍馬、口若懸河,痞裡痞氣,下蒙汗藥、姦淫放火什麼都敢做,什麼也會做。時而又大仁大義,特別講義氣,而且別人有難也會出手相救,不會落井下石,比如對公主的父母,他就有以怨報德,最後厚葬他們。比如對於天地會他不會去殺他們,對於好朋友康熙也不會去動殺心。他儘可能舍利取義,他身上最大的優點就是懂得感恩,對於康熙、陳近南都特別感恩和知恩圖報。更懂得急流勇退,功成身退,這個在歷史上還真沒有幾個人能做到。所以你說他是非常優秀的政治家也不為過。

所以韋小寶第二次看完覺得這個人物不像喬峰哪有大仁大義、義薄雲天。也不像郭靖哪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國士無雙。而韋小寶就是一個小處上痞氣、油氣、阿諛奉承,兩面三刀。大處講又俠氣、豁達,重義氣,懂感恩。所以這就是韋小寶,一個不完美而接地氣的小俠之風,真君子也。所謂小俠者,為己也為人,義利並舉,關鍵時刻也可舍利保義。所謂真君子就是一半小人一半君子。混上是君子,術上是小人。而韋小寶就是這樣的人。這樣的人才是現實中真實的,我們可以成為的人。小俠之風,真君子之所為。


第三次再看鹿鼎記,看到了眾生不易,每個人物背後都有他的邏輯和故事,三分之二的當官的都會看臉色,都會溜須拍馬,都會貪汙腐敗。三分之二的江湖豪俠都會講義氣,重誠信,無論伍六奇的一飯之恩,還是茅十八的講義氣搶法場。三分之二的富二代官二代都是油頭粉面,不經世事,只會算嘴皮子,遇到事都是弱不禁風,不堪重用。三分之二的搞霸道欺凌謀略的小人、奸賊,都是暴風疾雨,猶如流星滑落,比如鰲拜、洪教主等等。所以我想透過故事,金庸想講的人生生存哲學是:以仁心仁義立天下,而可安天下,比如康熙、韋小寶。以誠信不欺瞞立天下,而可得人心,事業長久,比如陳近南。以霸道欺凌權謀立天下,一時風光,而終將滅亡,比如鰲拜、鄭克爽一家。

所以鹿鼎記不但塑造了一個接地氣和現實中的俠的定義,更加透過故事批判和反諷了社會中的不良風氣,也可以說金庸老先生對人性的把握,對社會認知的透徹,對社會生存學研究之深刻。所以這是一部反諷之作,也是一部社會生存發展教科書,更是一部溝通交際百科全書。

而且劇中每段故事都有大的時代背景和時代洪流,韋小寶、康熙、索額圖、陳近南、鄭克爽、天地會,都有它的存在的意義,都有它的道,眾生皆苦。

相關焦點

  • 以俠義著稱的金庸小說,為何塑造了韋小寶這樣一個痞性十足之人?
    總的來說,藉助於歷史這個載體,然後將人物與武俠、江湖、愛情、友情以及家國情仇等相結合的金庸小說,塑造了無數的經典人物形象可反觀《鹿鼎記》的主人公韋小寶呢?韋小寶出身於妓院,由於其母親乃一名妓女,所以他從小也就在妓院這樣一個環境中長大。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環境,所以造就了後來目不識丁、賄賂官員、貪汙、法場換人、蔑視法律以及用各種手段娶了七個妻子的韋小寶。這樣的一個人物,怎麼看都難以與人們心目中的大俠相掛鈎!
  • 張無忌為何不學韋小寶,把小昭、周芷若都娶了?金庸:他不配
    讓眾位男性同胞遺憾的是,張無忌最後只選了一個趙敏,並沒有學習到韋小寶「通吃」的招數,這又是什麼原因呢?要知道除了趙敏之外,張無忌對周芷若、小昭、殷離三個可都動了真情,讓他挑了趙敏,的確是難以割捨。要知道周芷若楚楚可憐的模樣以及小昭那清澈無邪的眼睛,甭說張公子本人,就連我們這些讀者都覺得虎軀一震。
  • 胸無大志的韋小寶為何能成大器?金庸用《鹿鼎記》三個字就點破了
    金庸說韋小寶是「文明社會中的野蠻人」,也正因為這種市井之氣,把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融會貫通,所以他對待愛情上也更加包容。不計較一些常規的道德禮法,書中建寧公主曾當面影射阿珂的孩子「來路不明」,韋小寶卻只是斥責了建寧,在很多傳統男性在意的問題上,韋小寶有一份天然的「難得糊塗」。寫慣了大俠豪傑的金庸先生,為何塑造出韋小寶這麼一個混不吝的小人物來呢?
  • 你心目中金庸筆下塑造的最成功的角色?你會選擇誰呢?
    金庸的武俠作品無論從文筆還是故事的情節上來看都是「絕頂高手」,特別是人物的刻畫上面,往往都很貼近現實生活當中的形形色色的人。在金庸筆下創造出來的角色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郭靖、楊過、張無忌,小龍女等等。如果從中選擇出一個最成功的的角色你會選擇誰呢?
  • 嫁人要嫁韋小寶
    有一個服務生正好給我們上果盤聽到我們談話,她插了一句「我想找個韋小寶那樣的人做男朋友。」韋小寶,是金庸小說《鹿鼎記》裡的主角《鹿鼎記》是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金庸寫了那麼多小說想塑造他理想中的人格可是人家金庸大師說了
  • 建寧公主身份尊貴,為何離不開韋小寶?只因韋小寶有一個妙用
    建寧公主是金庸在《鹿鼎記》中虛構的人物,因此在人物的塑造上自不必遵循歷史的原型。從書中的形容來看,建寧公主雖然是毛東珠與瘦頭陀的女兒,但容貌和氣質還是不差的:「一張瓜子臉兒,薄薄的嘴唇,眉目靈動,頗有英氣」。
  • 蘇荃為了韋小寶背叛洪教主,還願意改嫁韋小寶?究竟是為何?
    說到「鹿鼎記」,就不得不說裡面的主角了,裡面的主角給我們展示了一個人不學習,不會武術,也能成功,這樣的人物也是韋小寶了。韋小寶能稱為金庸小說的主人公,可謂是奇蹟,我必須欣賞金庸先生的想像力,如果我們的普通人肯定不會想到這個美妙的人的環境。
  • 鹿鼎記:讓韋小寶調教索菲亞,玩轉羅剎國,這是金庸在自嗨嗎
    為何一寫到俄國就有些畫風一變呢?羅剎國這個稱謂已經很彰顯敵視了,讓韋小寶成為那裡的JJ圖騰更是對之的一種嘲諷加蔑視。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看一下《鹿鼎記》的創作時間。這部小說起筆於1969年10月,完結於1972年9月。這個時間很重要,當時的歷史是什麼情況呢?
  • 《鹿鼎記》後金庸封筆,金庸說了一個原因,另外兩個原因難以明言
    現在老先生還健在,為何封筆,他老人家也曾經給出過解釋,他寫到後來感到人物情節的重複,本來他力保每部小說人物形象,情節故事儘量不同,寫完《鹿鼎記》,他無法保證下部新作能較以前有所突破,而長期以來,讀者對於金庸給予厚望,他擔心讀者失望,倒不如激流勇退。對於老先生的解釋倒是有幾分道理,在最巔峰的時期退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形象,日後大家提起金庸的作品,都會豎起大拇指,稱道個個精品。
  • ——試談《鹿鼎記》中的粗口與韋小寶的形象塑造
    《鹿鼎記》中的韋小寶武功三流,侃功和應變能力一流。小寶生長於揚州的妓院,自幼耳濡目染,加上絕佳的資質,所習侃功,屬市井粗口一類,雖不登大雅之堂,卻極生動傳神,對營構故事氣氛,塑造人物性格,關係甚大,不可或缺。小說中人物身分背景的定位,情節的推進,氣氛的調節,都常有賴於精心構思的粗口和插科打諢。
  • 金庸引領的武俠小說算得上文學嗎?
    ,下面我從主題,人物塑造,故事情節等幾方面來評論金庸小說作品。金庸對政治、權力的理解相當幼稚,與奧威爾的《1984》、《動物農場》對整個政治組織的運行與機制的理解、描述,差距相去遠甚。《鹿鼎記》通過描述一個幾無原則詭計多端的阿Q式混混在官場與江湖的奇遇記,試圖體現明顯的反英雄主義與更寬的國家民族主義。這與金庸努力想要模仿的魯迅《阿Q正傳》所揭示的中國人的劣根性的深刻相比,差距不言而喻。
  • 90年代金庸武俠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提到這幅對聯,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一個人名,沒錯,他就是金庸,作為華語文壇最負盛名的小說家之一,金庸用他的筆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瑰麗多彩的武俠世界。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大鬧一場,悄然離去」,到另一個世界和古龍、梁羽生相會,繼續他們的武俠情緣。
  • 在金庸的《鹿鼎記》中,韋小寶歷史上是否有此人?揭秘歷史真相
    金庸是我國現代著名的小說家,他所寫的書深受人們喜愛。而《鹿鼎記》中韋小寶一角更是深受人們喜愛。但在歷史中是否真的有韋小寶此人或是其歷史原型呢?接下來我們來分析一下。 金庸曾在一次訪談中親口承認歷史上並沒有韋小寶這位人物,他只是金庸老先生自己虛構的,在《鹿鼎記
  • 韋小寶生命中的男性「貴人」
    韋小寶是金庸武俠經典《鹿鼎記》當中的第一男主角。韋小寶小小年紀就得到過一些(男性)」貴人」的相助。一,康熙皇帝。《鹿鼎記》中的康熙,是金庸塑造出來的堪稱完美的人設。茅十八原本是江北泰州五虎斷門刀門下,江洋大盜,揚州府下重金懸賞追捕,帶韋小寶來到北京,後因誤以為韋小寶殺了陳近南,欲行刺之,被捕後康熙命韋小寶監斬,韋小寶以偷梁換柱之計將其放掉。茅十八,是小說《鹿鼎記》中人物,此人的名字是金庸先生為紀念明史一案中,被株連的茅元銘等十八個因修訂明史而被殺的江南士人而取。其最敬重陳近南。
  • 金庸為何偏愛韋小寶?老婆都給他發了那麼多,原因每個人都知道…
    金庸的寫過很多主角,但他偏愛痞子韋小寶這一點,令很多人不解。首先韋小寶本身被貼上了很多負面標籤,出身於妓院,薰染於市井,不僅圓滑貪婪,而且狡獪憊懶,不學無術,文不能吟,武不能打,反而靠著石灰、蒙汗藥等方法多次化險為夷。
  • 當年韋小寶在揚州,度過1挑6的夜晚,為何只有蘇荃和阿珂懷孕?
    《鹿鼎記》是金庸名下的長篇武俠小說,經歷三年才寫完這本小說,這也是金庸封筆之作,可想而知這部作品對於金庸和影迷來說,意義是多麼重大,果不其然小說改編成電視劇之後,不僅收穫了超高的收視,還得到了觀眾的高度評價!
  • 金庸封筆之作《鹿鼎記》:究竟是創新,還是「淪喪」?
    《鹿鼎記》不太像武俠小說,更像是歷史小說,他的重點不是人物,而是時代,正所謂「物是人非,似是而非。」這本來是作者的初衷,只可惜天不遂人願,作者不僅成功描寫出了康熙盛世、明清交替時的歷史藍圖,也成功了塑造了一個武俠史上的奇蹟、更為貼近歷史現實的奇人——韋小寶。
  • 韋小寶何德何能,竟讓教主夫人委身於他?原因很現實
    說到金庸小說,我們腦海中有著太多動人的武俠回憶,比如《射鵰英雄傳》中義薄雲天、為國為民的大俠郭靖,還有《神鵰俠侶》中快意恩仇、情深至極的神鵰俠楊過……在金庸小說中有著太多令人讚嘆不已的英雄人物了。然而,我們也知道,除了這些英雄人物外,金庸小說中也有著一個十分特殊的例外
  • 韋小寶這一路開掛的人生
    金庸武俠作品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韋小寶是最為另類,也是最特別的一個。他出生低賤,卻好運連連;他油腔滑調,卻連遇貴人;他不學無術,卻平步青雲。這樣一個在大多數人看來一生毫無前途可言的傢伙,卻最終被皇帝封為一等鹿鼎公,娶了七房太太。
  • 金庸小說中鼎鼎有名的四大渣男,如果非要嫁一個,你會選誰?
    2、楊過楊過其實也算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渣男。金庸為他的渣男行為美其名曰尋找姑姑的替代品?所以就可以肆無忌憚的非禮輕薄陸無雙,完顏萍,公孫綠萼?新秀版連程英都不放過?結果造成陸無雙,程英孤苦一生,公孫綠萼殉情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