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金庸武俠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經典

2020-08-26 小李大俠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提到這幅對聯,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一個人名,沒錯,他就是金庸,作為華語文壇最負盛名的小說家之一,金庸用他的筆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瑰麗多彩的武俠世界。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大鬧一場,悄然離去」,到另一個世界和古龍、梁羽生相會,繼續他們的武俠情緣。

金庸的武俠小說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在於他用獨特的形式和語言引領讀者想像,同時對傳統武俠小說進行升華與超越,作為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了暢銷書之一,金庸的武俠小說篇幅浩蕩,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因此改編成電影的難度極大,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邵氏電影公司就曾將《射鵰英雄傳》、《書劍恩仇錄》等名作搬上大銀幕,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產生很大的反響,直到90年代初,徐克以《笑傲江湖》掀起新派武俠電影浪潮,從而催生出一系列以金庸小說為藍本的武俠電影。

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聊幾部上世紀90年代根據金庸小說改編的武俠電影。

《笑傲江湖》1990

本片以金庸的原著故事作為藍本,加入胡金銓式的東廠太監陷害忠良情節,同時又兼具徐克式冷嘲熱諷的政治批判,以及程小東精彩奪目的武打設計,當時許冠傑儘管已經40多歲,但仍演繹出了令狐衝身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衝勁,因此他被認為是最符合原著精神的令狐衝,此外,張學友和劉洵飾演的東廠太監形象也可用入木三分來形容。

1989年,徐克籌拍《笑傲江湖》時,力邀半退休的胡金銓出山執導,胡、徐合作本是影壇佳話,但影片拍攝不到一半,兩人便因創作理念而鬧僵,胡金銓退出劇組後,剩下的導演工作由徐克、程小東、李惠民三人共同完成。本片被譽為「新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由黃沾創作的《滄海一聲笑》更是伴隨著電影橫空出世,這首主題歌的詞曲貫穿整部電影的始終,為影片平添了幾分經典的魅力。

接下來的兩年裡,徐克聯合程小東陸續炮製出《笑傲江湖2: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兩部續集,在改編過程中,徐克將原書中只出現了4頁的配角人物東方不敗演變成影片的主角,徐克之所以選中林青霞來飾演東方不敗,主要是因為她的美貌和氣質。1992年,金庸專門致電給徐克,明確反對林青霞出演片中的東方不敗,但徐克力排眾議,最終塑造出了一個雌雄難辨的經典梟雄形象。

《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是《笑傲江湖》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脫離金庸原著最徹底的一部,除了視覺效果有所創新,動作場面顯得更加誇張離奇外,情節改得離經叛道結果無法讓觀眾信服。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有林青霞和王祖賢香豔的百合戲碼,兩人的愛恨糾纏展現出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女性美。

《鹿鼎記》1992

在金庸的十五部武俠小說裡,《鹿鼎記》可以說是最特別的一部,特別之處在於它怎麼看都不像是武俠小說,就連金庸自己也評價說「毋寧說是歷史小說」,主人公韋小寶是一個處於食物鏈最低端的市井小混混,在官場上和皇宮裡靠著坑蒙拐騙一路爬到了社會的最頂層。

反英雄,反傳統,反束縛,《鹿鼎記》可以說是一部「反書」,把這樣一部「反書」改編成電影,其難度可想而知。可喜的是,王晶拍出了原著小說的精髓,譬如對貫穿影片始終的「反清復明」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調侃。金庸本人看完本片後,也是讚賞有加,據說他曾經給電影公司發了一份傳真,上書「不作第二人想」,以示對周星馳的肯定,當然也是對電影的肯定。

周星馳把金庸筆下的韋小寶演繹的生動傳神,他撕開了社會上的許多假面具,破壞了許多假道學,摒棄了許多假仁義,一步步將權勢、金錢、美女盡收囊中,完美詮釋了一個小人物的逆襲之路。

繼《鹿鼎記》推出兩個月後,《鹿鼎記2:神龍教》趁熱打鐵在香港上映,上集中張敏飾演假扮太后的神龍教教主龍兒,到了下集則由林青霞飾演,由於保護皇上有功,韋小寶變成了威風八面的韋爵爺,片中還有一段惡搞《東方不敗》的情節,當韋小寶使出繡花針絕技時,周星馳式的無釐頭喜劇實現了一次「金庸電影宇宙」的穿越。

原著中,韋小寶有七位國色天香的老婆,因此續集的另一大看點便是眾多美女影星的加盟,林青霞、邱淑貞、張敏、李嘉欣、袁潔瑩、陳德容等,她們或美豔,或俏皮,或單純無知,或武功高強,王晶電影裡的女性角色真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

《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993

和《鹿鼎記》一樣,本片也是在惡搞的外衣下揭開江湖武林的真面目,為謀得稱霸武林的屠龍寶刀,一眾武林人士不惜陷害忠良,幹起見不得光的勾當,《倚天屠龍記》裡的武林其實是一個藏汙納垢的聚集地,所謂的名門正派也只不過是一幫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在原著中周芷若和趙敏雖然各有心機,但都被金庸有意無意地淡化了,而在電影中,王晶直接把周芷若刻畫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反面角色,開頭勾結宋青書色誘張無忌,在光明頂上又出其不意地刺傷張無忌,黎姿塑造了一個心如蛇蠍,狠毒得令人生厭的周芷若。

顛覆最大的角色當屬張無忌,原著中的張無忌雖背負血海深仇,但性格心慈手軟,優柔寡斷,而片中的張無忌則被塑造成了一個復仇心切、城府極深的野心家

本片無論是酣暢淋漓的動作場面,還是葷素搭配的搞笑橋段,都可算得上娛樂效果突出,王晶甚至還為續集留下伏筆,但本片在香港上映後卻遭遇滑鐵盧,僅僅收穫100多萬港幣票房,這一虧損直接導致了續集的流產。片中結尾時趙敏離去的最後一句話「張無忌,要救六大派,來大都找我吧」,如今過了二十多年,我們仍然遺憾的未能見到張無忌去大都找趙敏。

《新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1994

本片由向氏兄弟的永盛電影公司出品,由於整部《天龍八部》的故事情節紛繁複雜,一部電影的長度根本無法容納其要表達的內容,因此,《天山童姥》只是節選出其中的一段進行拍攝。

林青霞一人分飾兩角,李滄海端莊秀麗,李秋水氣場強大,角色差異之大,讓人覺得不像是同一個人演的,而鞏俐的巫行雲則仙氣飄飄,氣度不凡,張敏也演出了阿紫的機靈可愛和刁蠻任性,三大美女各有風採,給觀眾帶來極大的視覺享受。

金庸的原著中並沒有提到天山童姥的真實姓名,「巫行雲」這個名字是編劇專門為鞏俐取的,正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本片大篇幅展現了李滄海和巫行雲的同性戀情節,營造出了一種脫離原著的審美趣味。

除了風華絕代的女主角,王菲演唱的《只有我自己》也是影片的亮點之一,「曾經歡天喜地,以為就這樣過一輩子,走過千山萬水,回去卻已來不及,曾經惺惺相惜,以為一生總有一知己,不爭朝夕不棄不離,原來只有我自己」,林夕的詞很好的凸顯出主人公對愛情捕風捉影后的落寞與空寂。

《新碧血劍》1993

《碧血劍》是金庸的第二部武俠小說,這部作品政治環境濃厚,通過袁承志的關係,使當時爭奪天下的明朝、滿清、闖王三個統治者都在書中出現。而影片《新碧血劍》則把這些政治環境弱化甚至避而不談,以武林糾紛,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為主要情節,整體故事將金蛇郎君與溫家的家仇,與袁承志的殺父之恨貫穿成一線,破壞了原著精巧的跨時空雙線結構,但收穫了更順滑的主線。

本片人物對話吸收了很多古龍的風格,意味深長。元彪飾演的袁承志沒有表明是華山派神劍仙猿的得意弟子,而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捕快,張敏飾演的阿九更多的是機靈搞怪,活潑可愛,也不似原著中那個身逢國破家亡的苦命公主。

全片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金蛇郎君和溫儀的感情戲,兩人從「羅密歐朱麗葉」式的悲情仇家身份設定,改為了相愛卻分別十年的昔日愛侶。雖然與原著有出入,但不變的是二人悲情收場的結局,以及溫儀一個柔弱女子,在男人血雨江湖的仇恨恩怨中,所遭受的牽連與苦難。

另外,片中武打設計場面腦洞奇大,新穎獨特,無論是金蛇劍「見月反光,劍光殺人,千軍萬馬,無可匹敵」,還是碧血劍以血解封印,都堪稱玄幻大膽,氣魄超然!

相關焦點

  • 金庸眼中的《神鵰》:黃曉明浮誇,古天樂不是最經典,華仔完勝
    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觀眾對金庸武俠劇情有獨鍾,在眾多劇種裡,唯獨偏愛武俠劇,這也是武俠劇經久不衰的秘密所在,有觀眾喜歡看武俠劇,那麼武俠劇就會一直被翻拍下去,有市場就會有作品出現,而且武俠劇也不會隨著時代變遷而衰退。
  • 金庸去世2周年,武俠苟延殘喘,仙俠「笑傲」江湖?
    江湖傳言,「每一個導演都有一個武俠夢」;「每一個中國導演,最終要以一部武俠片來檢驗。」據不完全統計,50年代末有《射鵰英雄傳》和《碧血劍》兩部電影問世。六十年代有6部電影作品上映。;80年代的黃日華、翁美玲;90年代的林青霞、古天樂到世紀初的李亞鵬、蘇有朋、高圓圓等無一不是出自武俠小說。
  • 《倚天屠龍記》被翻拍了14次,為何金庸的一部小說36年卻無人翻拍
    其實金庸老爺子一生寫過很多的武俠小說,只是整理出來比較出名的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武俠小說,還有一部越女劍肯能熱愛武俠的朋友也知道。武俠小說被拍成電視劇,尤其是想要創作出經典是需要很多的前期工作的,從導演到演員,從拍攝到服裝,個個環節處理不好都肯能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
  • 《越女劍》一部金庸沒有正常發揮的武俠經典
    不得不說,《越女劍》這樣一個非常好的題材沒能在金庸筆下成為長篇經典,實在是有些浪費。金庸在武俠的創作上明顯區別於臺灣的大部分武俠作家,包括因為金庸本身即是海寧望族,家底豐厚,基本沒有為五鬥米折過腰。後來到了香港又自創《明報》,更是收入頗豐,再加上通過寫武俠帶來的額外收益,讓金庸名利雙收。因此,金庸寫武俠會以不朽為目標,不是單純的為了錢。而臺灣的大部分武俠小說家,全都是以寫武俠為生,包括前期的古龍、陳青雲、臥龍生、東方玉等名家。
  • 《九陰九陽》姊妹篇《大俠風清揚》,金庸新的又一部傳世經典
    ,它是許多小夥伴童年的武俠回憶,一部曾經風靡大陸的武俠神作。《九陰九陽》之後,又一部傳世瑰寶。活躍於90年代初期的大陸,與令狐庸、龍驤子合稱「三劍客」,代表作《九陰九陽》、《大俠風清揚》、《劍聖風清揚》等。
  • 經典回顧:《倚天屠龍記》多版本對比
    金庸老先生作為武俠小說屆的大拿,綜其一生共留下了14部文學作品,無數次被搬入大熒幕。據統計金庸先生的作品,共被改編拍攝36部電影,67部電視劇。本劇作為早期上映的金庸先生武俠電影作品之一,在眾多版本《倚天屠龍記》中的知名度並不是很高,但是確實最忠於原著的一部。
  • 為什麼總有人去翻拍金庸武俠?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金庸先生創造了一個武俠的世界,帶給了太多人太多的快樂。這些作品橫空出世後很快就被改編搬上了熒幕,有許多版本更是成為了不少人心目中的經典,被一遍遍翻看。下面的截圖就是金庸先生主要作品被被改編成電影,電視的統計情況,可以發現一個問題,金庸武俠真的太受歡迎了,隔一段時間總有人去翻拍金庸武俠。那麼為什麼總有人熱衷於翻拍呢,之前有許多版本都已經被公認為經典,不是那麼容易被超越的,就像西遊記,最經典的還是86版,拍不好還容易被罵,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盤點經典的金庸武俠電視劇
    小編也是一個金庸迷,從小喜歡看金庸的武俠小說和電視劇。也看過好幾個版本,以下是根據個人愛好整理的幾部認為比較經典的版本,僅供參考!黃日華版天龍八部一提到喬幫主,那就不得不提黃日華。這個版本也是最為經典的版本,無論是喬幫主還是其他的角色,都堪稱經典。
  • 這幾個版本的《倚天屠龍記》你都看過嗎?哪一版是你心中的經典?
    而《倚天屠龍記》是金庸先生作品中可讀性最強的一部小說,「武林至尊,寶刀屠龍,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倚天不出,誰與爭鋒」這句經典的臺詞,正是出自於金庸的這部武俠小說。而這部小說也被翻拍成了各種影視劇版,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盤點一下各版本的《倚天屠龍記》。
  • 武俠故事:對金庸、古龍兩人小說的理解
    論起當代武俠小說的成就,當屬金庸、古龍兩位大師,他們經典作品無數,老少皆喜歡,多數作品都被拍成影視。從兩人的作品,就會看出他們的性格、人生經歷各有不同。他博覽群書,借鑑東西文化,這些都在他作品裡體現出來。金庸,出身書香門第,博士學位,香港四大才子,他博學多才,研究涉及法律、歷史和佛學諸領域。31歲開始了第一部《書劍恩仇錄》小說的創作,一生共寫了14部小說,各個都是經典。金庸起初是個歷史學者,他的書更多的是承載中國傳統文化。
  • 金庸完勝古龍,僅憑3個角色就無人超越,作品堪稱絕世經典
    金庸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梁羽生、古龍、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金庸武俠特點:「俠義大者,為國為民。」在金庸武俠中,無處不體現了對歷史意義及價值探尋,武林門派之間、人與人之間、宗教與世俗之間、國家民族之間以及朝代之間的恩恩怨怨,圍繞這個主題思想,弘揚正面價值的效果。金庸一生創作作品無數,其中《書劍恩仇錄》、《鹿鼎記》、《神鵰俠侶》、都被奉為經典之作。觀看他小說的同時,會讓人聯想到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
  • 古裝武俠電影《劍破龍門》今日優酷視頻上映,再現武俠經典
    古裝武俠電影《劍破龍門》今日優酷視頻獨家上線!影片講述了土木堡之變後,楊善找來鏢師周不同一行人,偽裝成鏢隊秘密護送太上皇朱祁鎮回京,必經之地龍門鎮成了關鍵的轉折點,卻不料鎮上早已危機四伏,看似劫財奪命的殺局之下隱藏著令人不寒而慄的權謀殺伐,再現了一場有熱血、有爭鬥、有愛情的武俠經典!
  • 武俠劇中的5大戰力天花板,完虐反派卻不出手
    武俠,一代人的回憶!如今提起武俠題材的電影,第一個想起的就是90年代的港影,提起電視劇,一般都是金庸與古龍系列。金庸武俠主角大多有奇遇,最終成為頂級高手之一,但是舉世無敵者,少之又少。比如《天龍八部》的段譽虛竹,雖然一路奇遇不斷,最終也成為了最頂級的高手,但卻只能說是頂級高手,算不得無敵。
  • 武俠江湖(3):漫談篇|我和武俠二十年
    先說說馬榮成,馬榮成是著名漫畫家,他的漫畫《風雲》風靡一時,《風雲》也先後拍成了電影、電視劇,都廣受好評。《風雲》的電視、電影我都看過,但沒有看過漫畫。當年看電視劇《風雲》的時候可以說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但在大學我看了小說《風雲》後則驚呆了。小說《風雲》比電視劇《風雲》要精彩十倍,其中的許多情節是電視劇沒有的也是拍不出來的。
  • 華人江湖90年,如今空悲一群小奶狗
    但擱那時候,堪稱民國《阿凡達》。上海引爆後,南京、天津、北平、廣州等地爭先上映,破國產電影賣座紀錄。此後連拍18集,帶動武俠片第一個創作高潮。 《火燒紅蓮寺》劇照武俠電影和武俠小說,是雙胞胎。在民國,寫武俠小說是賤行。體面是屬於魯迅、胡適、王國維、李叔同、沈從文他們的。
  • 27年過去了,它仍然是金庸武俠影視中最受歡迎的作品
    也許是當年上映的武俠片太多,香港本土觀眾對武俠產生了審美疲勞,電影最終票房慘敗。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部飽受爭議的電影,在今天看來已經成為武俠片中的經典。張無忌的角色脫離原著太多,以今天的眼光來看,不得不承認,王晶才是最懂張無忌的人。
  • 古龍小說在電影領域遠超金庸,說說金庸作品的局限性
    在邵氏電影公司發展的過程當中,四大導演功不可沒。他們依次是以黃梅調起家後以風月片聞名的李翰祥,開啟了香港武俠片輝煌時代的張徹和胡金銓,以古龍小說為劇本開創了奇情武俠世界的楚原。武俠導演大亨張徹在行內被稱為「張百萬」,而楚原則被稱作「楚千萬」,足見他的電影作品產量之大,票房之高。
  • 解讀經典《笑傲江湖》三部曲,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
    王晶導演說:「《笑傲江湖Ⅱ:東方不敗》是一部唯美的電影。武打設計在寫實中加入了唯美與浪漫元素,金庸原著的意境被刻畫得美不勝收。該片摒棄了傳統武俠片中舞臺程式化的武打動作設計,鏡頭角度多變,快剪輯的運用使得片中每個動作都呈現出了運動中的節奏感。
  • 為什麼武俠電影離不開竹林?
    不僅是國寶熊貓和文人愛竹子,武俠電影也離不開竹林……如果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麼有武俠的電影必定少不了竹林。《俠女》中的竹林大戰,光影交錯、霧氣森森,把中國古典文學意象中原本象徵幽靜和高雅的竹林轉變為生死殺場,堪稱「最經典的竹林之戰」。
  • 金庸唯一沒有被翻拍的武俠劇?男主不會任何武功,卻叱吒武林
    每個人年輕的時候肯定都有一個武俠夢,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但是很多人都喜歡去看武俠小說。而說到武俠小說就不得不提金庸先生。金庸先生雖然已經去世,但是他的經典武俠作品一直都是大家翻拍的重點,除了《倚天屠龍記》,還有《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等等到現在都被翻拍了無數個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