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東吳娶親,為什麼要帶上趙雲?諸葛亮一清二楚卻不敢說

2020-08-10 顛覆歷史

《三國演義》中沉迷於女色的人有很多,例如,王允就是利用呂布和董卓對女色的追求和貂蟬聯手使了一出美人計,才將手握重權的董卓殺死;魏國一代梟雄曹操得勢後立刻就鑄造了銅雀臺,想要把大小喬兩個人鎖起來;還有劉備,周瑜之所以想要利用孫權的妹妹孫尚香使用美人計,就是因為他看出來了劉備在本質上也是一個貪圖美色的人物。諸葛亮也明白其中的道理,於是讓趙雲跟著劉備,並且給了趙雲三個錦囊,必要時打開這錦囊,才能安全歸來。那麼為什麼諸葛亮會選擇趙雲,讓他跟著劉備一起去吳國呢?原因有兩點。

趙雲名氣不是很大

其一,趙雲雖然是一名武將,但是他也有自己的謀略與想法,張飛和關羽對於劉備來說不僅僅是臣子,還是他的兄弟,而張飛和關羽都是完全的武將,很少會用到計謀,而趙雲也不是,他雖然是完全忠心於劉備的,但是也不會所有的事情都聽從劉備的安排,因為有的時候劉備的安排與想法不一定準確,而趙雲就會提出自己的意見,而不會完全的順從於劉備。

諸葛亮計謀能夠實現的原因也有趙雲的配合,他打開錦囊的時間是恰到好處的,這樣才能夠和諸葛亮所想的完全吻合,如果是張飛和關羽,他們肯定早就忘記了諸葛亮的安排,早早的就把三個錦囊全部打開。而且趙雲那個時候相比於張飛和關羽來說,他的名氣不是很大,很容易讓人放鬆,所以諸葛亮就是將所有的事情都考慮好了,才會派趙雲陪同劉備前去東吳。

趙雲與諸葛亮走的更近

其二,趙雲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更為親密一些,趙雲雖然有自己的傲氣,但是他的傲氣和張飛關羽的傲氣卻不同,張飛關羽的傲氣是不將他人放在眼裡,不將他人當作自己的對手,而趙雲則比較圓滑,他的傲氣是對自己的能力的認可與自信,和他人沒有任何關係。

他也比較佩服諸葛亮,對諸葛亮的想法和計謀是很聽從的,然而張飛和關羽則不同,他們雖然對諸葛亮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僅僅是改觀,在內心深處他們是不願意臣服的,所以諸葛亮就派了趙雲去,比較好掌控。

相關焦點

  • 三國:為什麼趙雲死了諸葛亮只是哭,而張苞死了,諸葛亮卻吐血?
    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三國之中,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名將眾多,為逐鹿天下,戰爭頻發。而戰爭避無可避的便是流血和犧牲,經歷過太多的戰爭和死亡,即便是面對將才的隕落,也就不那麼悲痛了。
  • 《三國演義》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非要伐吳?只為了給關羽報仇?
    電視劇《三國演義》劉備興兵伐吳這一段,劉備不顧諸葛亮勸阻,非要興兵伐吳,哭著說要給關羽報仇。結果兵敗夷陵,病逝在白帝城。那麼劉備為什麼不聽群臣和諸葛亮的勸阻,非要興兵伐吳?真的僅僅是為了給關羽報仇嗎?那麼劉備為什麼不顧群臣反對,甚至連一向言聽計從的諸葛亮的話他也不聽了,堅決要伐吳,為什麼呢?
  • 三國演義之虎威將軍趙雲人物分析
    ,冒著九死一生救回來阿鬥讓劉備深受感動;劉備奪取益州後,不少人勸其將房舍、田地分於諸將,趙雲勸劉備說:「益州剛經歷戰亂,當地百姓都受苦了,應該將房舍田地分給他們,然後讓他們服兵役納賦稅,主公以得民心」,劉備採納了他的建議;劉備稱帝後要東徵東吳報仇,趙雲進諫到「國賊是曹丕,不是孫權也,陛下應該先攻佔關中以討伐逆賊,關中人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
  • 劉備:我就要選擇諸葛亮
    少年時代讀《三國演義》,有一個疑惑:劉備為什麼選擇諸葛亮?這個疑惑,困擾了我很多年,到現在,才有些許明悟。當然以上,是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上說的,換個位置,站在劉備的角度上看。劉備有梟雄之姿,眼光自然是卓越的,不會任人三言兩語就能打動內心,就託付軍政大權,也不會憑內部人徐庶的推薦,就欣然採納,還是要一番考察的。
  • 截江救阿鬥:趙雲不敢輕舉妄動,為何張飛敢斬將殺人,怒斥孫姬?
    」雲曰:「夫人要去便去,只留下小主人。」夫人喝曰:「汝半路輒入船中,必有反意!」雲曰:「若不留下小主人,縱然萬死,亦不敢放夫人去。」趙雲不急不慢說出了一番道理,孫尚香很明顯理虧,所以她馬上就不講理了:「量汝只是帳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家事!」這是我們的家事,你一個屬下根本管不著。
  • 趙雲的地位,為什麼還不如《三國演義》中,未入選五虎將的魏延
    那麼有人可能會問,魏延、黃忠、馬超也不比趙雲投奔劉備的早啊,為什麼反而壓了趙雲一頭呢?這就是我要說的第二個原因。第二,趙雲的資歷不足。我們先說黃忠,黃忠在跟隨劉備之前,就是劉表手下的知名大將,後來他跟隨劉備以後,在戰場上表現得異常活躍,有「勇冠三軍」之稱,並且為劉備攻下益州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也折在了他的手裡,功勞不可謂不大。
  • 《三國演義》中的完美戰將趙雲,在真實歷史中表現如何呢?
    ,諸葛亮一生也未經歷,不過是作者藝術加工,為了豐富人物所加。因孫夫人驕橫,與劉備產生矛盾,趁劉備出軍益陽,將劉禪帶走,孫權派船隊接應。趙雲此時主管內事,得知後與張飛一同帶兵攔截東吳船隊,將劉禪救出,這就是著名的截江救阿鬥。
  • 《三國演義》與《水滸傳》的演員串戲,趙雲和石秀是同一人
    漢中之戰後趙雲到了大名府,遇見了討伐董卓的假死的鮑信,鮑信先是在東吳群英會扮演了一次太史慈,然後脫掉衣服與馬超大戰、之後穿上衣服服幫著關羽北伐,後來化身禁軍王教頭,揍了高俅,然後逃到大名府,改名楊雄娶了個美貌老婆,就是趙雲總在耳邊呱噪,說這老婆不如殺了吧。
  • 央視《三國》五虎大將死亡片段,關羽看哭觀眾,趙雲讓諸葛神傷
    在《三國演義》中,除了各位謀臣的陽計陰謀,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莫過於各位三國武將在戰場上廝殺的片刻了,而這其中,尤以劉備手下的「五虎大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而當這些熟悉的面孔一個個離我們而去的時候,我們不禁感嘆:一個時代離我們遠去了。那麼在央視版《三國演義》中,對於這些五虎大將的死亡片段又是如何刻畫的呢?
  • 為什麼小時候看《三國》覺得劉備是明君,現在感覺劉備是偽君子?
    趙雲、諸葛亮等人,亦是如此,不再詳細評述。我主要想重點說說劉備,因為其他幾人最多就是被人質疑不是「神設崩塌」,但還不至於「人設垮掉」。而劉備,則是兩極分化的評價,瞬間從仁義明君,被質疑成偽君子。這,似乎值得討論一番。對於持「偽君子」一說觀點的人,實在是有太多素材拿來證明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劉備的「哭」了吧。
  • 《三國演義》喬國老為什麼那麼幫劉備?貪財好面子,坑女婿誤國
    縱觀喬國老在招親中的積極性,我差點以為他是劉備的人。可是呢,這個喬國老卻是孫策,周瑜的嶽父。在東吳被尊為國老,跟吳國太差不多一個級別了。這樣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級幹部,為什麼會那麼幫助本國敵人劉備呢?
  • 深度分析:三國演義登場人物1191人,為何趙雲最受歡迎
    如果今天做一個投票:三國時代最喜歡的人物,那麼第1名大概就是趙雲了。《三國演義》登場人物有1191個,為什麼趙雲最受歡迎呢?今天就要來聊聊趙雲這麼受歡迎的原因。當然以前沒有照片流傳,也不知道趙雲的真面目。但我們可以從小說和正史的人物設定去一窺究竟。《三國志·趙雲別傳》記載:雲身高八尺,姿顏雄偉。換算成現在大概是1米85。女人是一白遮三醜,男人是一高遮十醜,趙雲則是又高又帥。除了高以外,顏值也是很重要的。
  • 《三國演義》趙雲年齡BUG之謎,羅貫中:我把自己都搞不明白
    瓚部下救軍到,醜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漢中之戰後,劉備集團各方麵條件都已經處在了巔峰,不出意外的劉備稱王了,劉備稱王之後敕封手下關、張、馬、黃、趙五人為「五虎上將」。
  • 《三國演義》蜀漢夷陵慘敗後,為什麼還能拿出50萬兵力打孟獲?
    最近看到知乎上有人提問,《三國演義》裡面蜀漢遭遇夷陵慘敗之後,為什麼又能拿出50萬兵力去打又撥一枝兵,教趙云為先鋒,溯江而上,會於雒城。當日孔明引兵一萬五千,與張飛同日起行。馬超投降,帶了2萬:張魯大喜,先遣黃權從小路而回,隨即點兵二萬與馬超。
  • 呂蒙偷襲荊州,劉備因何不增兵救援關羽?原因與《隆中對》有關
    劉備取益州後,關羽留守荊州,全面負責荊州的軍政事務,身為前將軍、假節鉞、荊州刺史的他,雖可以獨當一面,不必事事上報劉備,但在像進攻曹魏這樣重大的軍事行動上他絕對是無權自作主張的。也就是說,沒有得到劉備的首肯,關羽無論如何也不敢擅自發起對曹戰爭的。況且,「東和孫權,北拒曹操」 的基本國策在劉備拒絕交還荊州的情況下,根本就是一廂情願,無從談起。
  • 三國演義小人書連載(504)劉備急欲報仇,不聽諸葛亮的話
    獻帝只得依從,派官到繁陽去築受禪臺。說罷,扶了獻帝跪在階下聽旨。曹丕封他為山陽公,即日便走。今主上仁慈,不忍加害,即日就走,非宣詔不許入朝!"獻帝只得含淚拜謝,上馬而去。並說關羽平日太驕傲,沒有照著「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決策去做,因此才有今天的失敗。
  • 東吳陸遜連殺關羽、劉備二人,諸葛亮為何讓老丈人救他出八卦陣?
    ,好在見到了孔明的弟弟—孔老二,不對,諸葛均。後來,黃承彥拉著劉備的手,一個勁地猛誇諸葛亮,什麼長得帥啊,身材好啊,有學問啊,還做了一首《梁父吟》,我吟給你聽聽……黃承彥這次出馬,是專門來給女婿宣傳造勢的,他這一陣吹捧,吊足了劉備的胃口,劉備恨不能肋生雙翅,立刻飛到孔明的身旁。黃承彥第二次出馬,是來給諸葛亮搗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