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小故事」蘇東坡捕蝗蟲

2020-09-05 黃中通理之針

宋神宗年問的一個夏末秋初,浙江新城、於潛、臨安三縣交界處遭遇蝗災。杭州通判蘇東坡巡視督促屬縣捕蝗,帶著隨從,騎馬沿富春江而上.經富陽來到新城縣衙。

蘇東坡聽了縣令對災情的匯報後,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消滅蟲災的對策。緊接著,馬不停蹄地來到離縣城五十多裡的災區南新。

蘇東坡一看,這裡飛蝗蔽野,有的稻葉已被吃光了,可沒見有人在治蟲。稻禾正在灌漿,再這樣下去,將是顆粒無收。

見一位老人走來.蘇東坡就問:「老人家,這裡怎麼沒有人捕捉蝗蟲 ?」

老人搖晃著頭說:「捕殺不得的,黃員外已曉喻百姓,說這蝗蟲是神蟲,是上天降下來的災禍,越除會越多的,只有求菩薩保佑了。」

就在這時,聽到一陣敲鑼聲,隨著聲音望去.遠遠 地過來 ·隊人 。在一個肥頭大耳的員外指揮下,兩人抬一頂轎子.其餘 的人撐著傘,舉著紅燭,念著經走來。

老人說,這領頭的就是黃崇黃員外。他讓人塑了治蟲菩薩,放在轎子中在田畈中抬遊,求菩薩把蝗蟲收回去。

蘇東坡皺了皺眉說:「真是豈有此理 !」 治蟲隊過來了,黃員外得知新城縣令陪著杭州通判前來,連忙上前,說是請兩位大人前去寒舍歇息。蘇東坡當即拒絕了。黃員外討了個沒趣,寒暄幾句就告辭跟著治蟲菩薩走了。


一旁的新城縣令告訴蘇東坡。黃崇在南新開有最大的米行,幾乎控制了整個南新的糧食進出,他是當地的首富。聽人說,他的糧倉裡積壓了數萬石稻穀,因近幾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百姓 不缺糧。他 的稻米也賣不出去,正為這些稻穀蟲蛀黴變而發愁呢。

蘇東坡了解到,今年夏季的蝗災,只發生在西北面的於潛、臨安等縣,立秋剛過,卻突然來到南新,很快就蔓延開來了。說來也怪,新城縣的其它地方卻未見大批量的蝗蟲。這一帶.他已來過兩次,比較熟悉,從南新到於潛縣要翻越一座浮雲嶺.此嶺 高二百五 卜丈,路極崎嶇,周圍也都是高山峻岭,好似一·座屏障把兩縣隔開,蝗蟲一般是不會翻山越嶺到這裡來的,這是怎麼回事呢?

眼下滅蝗是頭等大事,蘇東坡一時也沒有精力去破譯這個疑團.他 立即命新城縣令發布告示,要南新全鎮百姓不分男女老少農工仕商,一律停下手頭的活計滅蝗三天。蘇東坡還帶來了消滅蝗蟲的新辦法:讓年輕力壯者在田邊地頭掏掘出一一條條深溝,晚上任溝邊放上柴禾。點上火 。蝗蟲見亮蜂擁撲來,飛入火中會被燒死,落於火旁的掃進溝中掩埋。又讓百姓趁清晨蝗蟲翅上有露水,跳躍飛翔能力差時捕捉。三天下來,南新蝗災已被控制住了。


大功告成,蘇東坡要離開南新.翻越浮雲嶺去於潛縣巡視了。一行人來到嶺上,見有石凳,就坐下來稍作休息。蘇東坡還留戀著這剛剛離開的地方,忍不住往山下望去。忽然,看到南新田野上空黑壓壓的一片,把太陽光都遮住了,看來又是飛蝗在作怪。他感到驚訝,蝗蟲基本消滅,剩下的已成不了氣候,再掃掃尾就行了,怎麼一夜之隔,它們又捲土重來,難道是東南方鬧蝗災飛來的?如果這個時候離去,還不前功盡棄,他決定重新返回。

蘇東坡回到南新,看到成批的蝗蟲又在蠶食稻禾了,馬上差人速去告知新城縣令。

蘇東坡回到驛站,脫下官服。換上百姓裝束,到民間察訪去了。他看到一位老翁在田間捕捉,就走過去閒聊起來。當然,說的都是蝗蟲的事情。聊了一會後,老翁摸了把鬍子說:「我已七十多歲了,總覺得今年的蝗蟲有點怪,南新遭蝗災,一般是從新城那邊來的。今年,新城附近並沒有發生這蟲災,而我們這裡卻這麼厲害,要說是從於潛縣飛過來吧.又有點不可思議。」

蘇東坡接著問:「老人家,昨天這裡的蝗蟲已滅得差不多了,今天怎麼會又死灰復燃呢?」老人沉思了一下說:「這事是有點蹊蹺,這批蝗蟲不會是從別地方來的。」蘇東坡接過他的話問:「那麼,是從哪裡來的呢 ?」老人苦笑了一下說:「那只能是我們南新地裡長出來的 」

南新地裡長出來的?儘管蝗蟲繁殖力強.但也不可能這麼快呀。老人的話使蘇東坡猛地想到了什麼,他彎下身,低下頭,隨手從稻葉上捉起 一隻蝗蟲,仔細地看了又看,把它跌死後又另外捕 了幾隻,終於發覺.這些 蝗蟲特別嬌嫩,好像剛從室內放出來的。


告別老翁,蘇東坡在田野裡轉了起來,他又問了一些在田裡勞作的農夫,終於弄清楚,這 蝗蟲是今天上午從山腳邊圍牆裡面那些茅棚中飛出來的。他還了解到,這圍牆圈著十多畝地,那些草棚是養羊關豬的。門口有兩條高大的惡犬看護著,沒有人敢隨便進去的。這時,新城縣令趕到。蘇東坡回到驛站,換上官服。對縣令說出了自己的猜疑。縣令想想有一定的道理,他們就去那裡看了看。

來到山腳,圍牆只有一扇大門,大門兩邊各有一隻像狼一樣兇狠高大的狗,伸著舌頭,嘴咧到耳根岔,老遠看到有人過來,立即竄了出來,不停地狂吠,要不是頭頸裡有個箍,用長繩吊著,早就撲過來咬人了。聽到狗叫聲,幾個家奴出來了,一看是做官的前來,頓時慌了手腳,喝住了狗,有個家奴一 路快跑去向主人稟報了。

蘇東坡直接往裡而去。家奴們雖然阻攔.但衙役一聲喝,也只得退到了邊上。圍牆內除了一半草棚養豬羊外,另外一些看起來空著。打開門走進空棚,一股尿臊氣讓人難以忍受。蘇東坡憋住氣一看,木盆裡盛著尿液,地上放著剛拋進去的新鮮青草。草上爬著零零星星的蝗蟲。蝗蟲喜歡吃青草,喝人畜尿,這不是在繁殖嗎?真如自己猜測的那樣,南新的飛蝗就是從這裡生長出來的。

這個養殖場正是黃員外的。黃崇被帶到了新城縣衙,在事實面前,只得如實交代。


黃崇預測到今年的年成不壞,看來自己囤積的糧食又賣不出去了。夏 日的 一天,聽到山那邊的於潛縣鬧蝗災,禾苗吃得光禿禿了,秋後將沒有稻穀可收。他想,假如我們南新發生蝗災多好,農夫田裡產不出糧食,我倉庫裡的稻米就會成搶手貨,還可以抬高價格呢。

他突發奇想,南新遠離縣城,天高皇帝遠,我何不把於潛的蝗蟲引進來呢?說幹就幹,派家奴到於潛去提了幾擔蝗蟲,騰空了一些草棚,把它們養殖起來。蝗蟲的繁殖力何等強,一個多月後.成 千上萬的成蟲出來了。第一批是夜裡放出去的。幾天後就使農田遭了殃。滅蝗後,黃崇還不死心,看蘇東坡離去,就迫不及待地放出了第二批。哪裡想到,蘇東坡殺了個回馬槍,把他這個大蝗蟲捕捉住了。

這裡的蝗蟲根源已經剷除.蘇東 坡讓新城縣令繼續發動百姓,在捕捉蝗蟲的同時,趁機把涸澤裡的蝗卵挖除,以斬草除根。第二天一早,蘇東坡離開南新地界,去於潛縣督查捕蝗了 ◇


由此可見看起來是天災,有可能是人禍啊。

相關焦點

  • 《海的女兒》啟示:別讓寒門貴子成為「蘇明哲」
    」的典型,他去除了傳統童話中的民間傳說味道。這個寓意並不難懂,如果得不到想要的就毀滅,這是典型的「巨嬰」思維,小美人魚可以毀掉王子,但是同時自己就要變成「巨嬰」,回到美人魚的狀態,但她寧願選擇變成海裡的泡沫,也不願成為「巨嬰」,這在任何一個國家裡都是一種「高貴」,而這種高貴就是人的成長,故事的結尾,也並不是一個悲劇,小美人魚並沒有變成泡沫,實際上她成了「天空的女兒」,而且擁有了「不滅的靈魂」。
  • 「日本民間故事」河童巖
    ある日ひのこと、子こどもたちが大勢たいせい集あつまって、川かわの中なかに白しろい小石こいしを設げ込こんでは拾ひろってくるという遊あそびをしていました。很久很久以前,有條河裡住著一個河童。有一天,很多孩子聚在一起玩往河中扔白色的小石子、再去撿回來接著扔的遊戲。すると、そこへ、川かわから顔かおを出だした河童かっぱが言いました。
  • 「日本民間故事」裝滿金子的米袋
    「年寄としよりの和尚おしょうさんから馬鹿ばかにされるなんて、くやしいなあ。」「居然被和尚老頭看扁可真是不爽啊。」「そうだ。「いくら和尚おしょうさんだって、お金入かねいりの米こめだわらは擔かつげまい」「何なに?お金入かねいりの米こめだわらだって?」みんな、首くびをかしげました。這時,有一個年輕人說道「這和尚再怎麼厲害,也肯定扛不動裝了金子的米袋啊。」「什麼?裝金子的米袋?」
  • 「未解之謎」本江戶時代的虛舟空心船事件~解析
    在馬琴他收錄各地民間奇聞軼事的「兔園小説」(全14卷)虛舟の蠻女」裡面(插畫如下圖)。有段敘述一艘來歷不明、圓錐形謎樣般的空心船,漂流至日本茨城縣海岸邊,該船裡面出現一位貌美女性,講述沒人聽懂的異國語言、手持神秘盒子的傳說。
  • 與蘇東坡有關的中醫小故事
    為了把黎民百姓從痛苦的病魔中解脫出來,蘇東坡拿出一部分自己的俸祿,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診房,專門為人看病,三年中治癒了近千人。傳說在杭州城西有個龐家莊,莊主姓龐名安時,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濟貧,好善樂施,是遠近聞名的一位老中醫。他喜歡交際,也愛好吟詩作對。
  • HBO+克蘇魯,這新作要「爆」
    但在美國的恐怖小說界,還有這樣一位聲名不顯卻也如雷貫耳的「恐怖大師」。 他創造的「克蘇魯神話」堪稱20世紀最偉大、最具影響力的恐怖小說體系。 馬特·拉夫的《惡魔之地》就是「反洛主義」其中的一個非常著名的代表作。
  • 中醫養生故事——蘇東坡與生薑
    關於生薑的養生從古戰國時期已有記載,後來的宋朝蘇東坡也頗為偏愛食姜, 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曾與生薑結緣。他在《東坡雜記》一書中記載了靠生薑而延年益壽的一樁奇聞。一天,蘇東坡便要去淨慈寺拜訪壽高體健的住持——聰藥王。
  • 汕頭「跑偏創作者」故事會
    「我們最近在開發小遊戲。」他說。「呃?小、小遊戲?」「對,就是那種,怎麼說呢,就是很好玩,然後很簡單,還有點養成,然後就……反正就很牛逼。」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想著趕緊奉承一下,然後說回文字創作的事,於是我隨口說了一句:「哇!這也太棒啦!」沒想到這成了跑偏的開始,他立馬說:「那這麼棒的話,我就來分享遊戲創作吧。」
  • 「日本民間故事」給龍公主接生的老婆婆
    外そとには、使つかいの男おとこがいて、「こんなに遅おそくにすまんが、一緒いっしょに來きて下ください」と、言いいました。門口站著一個使者,說道「這麼晚打擾實在不好意思,麻煩跟我走一趟吧」。「それは良よいが、どこの家いえかいの?」「這倒是沒關係,請問是哪家?」おばあさんが尋たずねると男おとこは、「ずっと遠とおくです。
  • 「日本民間故事」哪個才是真的呢
    「これは?」顔かおも著きている著物きものもそっくりで、どっちが本當ほんとうのおかみさんか見分みわけがつきません。「這是?」長相和穿著一模一樣,哪個看上去都像是真的,完全分不出來。おまけに二人ふたりとも赤あかちゃんを抱だいていて、赤あかちゃんの顔かおと著物きものもそっくりです。(ははーん。
  • 「日本民間故事」被金錢迷惑的負心漢
    「これが、わしの家いえだろうか?」と、男おとこは門もんの前まえに立たちすくみました。「這是我的家嗎?」男子呆呆得站在門前。「女房にょうぼうの奴やつ、わしを恨うらんで出でて行いきおったに違ちがいない。いや、悪わるいのはわしだ。
  • Netflix 接手「三體」
    近日,Netflix 宣布將拍攝「三體」三部曲劇集,由「權力的遊戲」主創等人打造,劉慈欣和英文翻譯者劉宇昆任顧問製作人,本劇已預訂整季。該劇涵蓋了「三體」三部曲的所有三本書——「三體:地球往事」「三體:黑暗森林」和「三體:死神永生」。Netflix 已與三體宇宙和遊族達成協議,獲得製作該系列的英文改編權。
  • 「日本民間故事」扛馬
    但是,一個老婆婆見到父子倆這般情形,突然大聲地斥責道:婆ばあさんが言いうには、「親おやに馬うまをひかせて若わかい息子むすこがそれに乗のるなどと、親孝行おやこうこうも何なにもあったもんじゃねえ!それに、若わかい時ときに楽らくをすると年としをとった時ときに役に立たん人間にんげんになってしまうぞ!」と言いうのでした。「現如今怎麼一點孝道也沒有了,兒子年紀輕輕,居然讓父親牽著馬,自己卻騎在上面!
  • 「原創首發」尋找失落的嶺南武林故事:金山寺的尋訪洪家拳鐵橋三
    在廣州西北郊約20公裡外的裏水鎮瑤頭村邊,官窯水道江心的小金山島上(又名靈洲島),島上有一座小金山寺,始建於1600年前的東晉年間,原名普陀禪院。後改院為寺,元、清兩代入選「羊城八景」,楊萬裡、倫文敘、康有為、孫中山、廖仲愷等歷史名人到此登臨,小金山寺被譽為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中最負盛名的遺產之一。
  • 日本離奇民間傳說—浦島太郎
    很多日語老師會講這個故事,日本也有很多民間歌謠和繪本。日本明治政府把這個故事放在教科書上是想傳達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告誡孩子們不要貪圖享樂,同時要信守約定。完整版大家可以直接往下翻譯文。 這是一個「天上一日,人間萬年」的故事。主人公因為善心救了一個神龜而被邀請去龍宮享樂。想起母親後,他帶著龍女交代不能打開的盒子回到村子,一切都消失了。然後他打開盒子,青春散去,迅速變老。
  • 「日本民間故事」青蛙報恩
    「これこれ、何なにをする。許ゆるしてやれ。欲ほしい物ものがあれば、わしがやるから」おばあさんが蛙かえるを可愛かわいそうに思おもって言いうと、蛇へびは「それなら、娘むすめをわじの嫁よめにくれるか?」と言いました。「喂喂,你在幹什麼。快放了青蛙。你想要什麼,我給你。」老奶奶覺得青蛙很可憐,就對蛇這樣說道。蛇問道:「這樣的話,那能把你女兒嫁給我嗎?
  • 「淫亂」與「驕傲」,下地獄的都由此而來
    無意中有個聲音向我說:「摘下來吃吧!」賈禮樂神父看見了這些美好的葡萄,不禁嘆道:「多麼美麗的葡萄呀!」說罷,走上前去摘下幾粒放在嘴裡嚼,可是見他眉頭一皺,連續吐了兩三次說道:「阿真糟!酸得要命!」個個神父們只望著不講話。正當此時,從祭花空門,走出一位道貌岸然的陌生人來到我身邊,我問他說:「這有什麼意義?那麼美麗的葡萄卻有那麼壞?!」
  • 求求「三觀黨」,放過國產片吧
    更出現了一群來勢洶洶的「三觀黨」,隨時對主人公做道德審判。多情善感的賈寶玉,被指「中央空調」「媽寶男」。性情乖張的林黛玉,被批「婊」「作精」。賢淑明達的薛寶釵被罵得最多,「綠茶」「心機婊」都用上了。同理,安娜·卡列尼娜被貼上了「綠茶婊」標籤,《紅與黑》成了「鳳凰男」上位的故事,《洛麗塔》則是在宣揚戀童癖。很多人心目中的愛情神作《
  • 魔改劇背後,一個網文作者的「恰飯」夢
    這種群在網文作者圈中很常見,小則十幾個人,多可達400多人。「網文大大」們在群裡給自己立下目標:今天至少更新一萬字。有群主負責監督,沒完成的人,必須在群裡給大家發200塊紅包。小蘇在群裡沒發過紅包,還搶到過不少紅包,但她最終還是退了群,「感覺自己就像牲口一樣,被鞭子抽著碼字。」
  • 《何以為家》:「童年」是現代文明最大的仁慈
    聽起來這只是一個「什麼都需要考試,只有做父母不需要考試」的故事,父母只管生,不管養,將孩子當做搖錢樹和免費勞動力,在這種敘述裡「父母皆禍害」,你可以學著營銷號們一樣,把一切繁殖癌之類的帽子扣在父母頭上,也可以盡情地控訴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