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裡的戰國帛書是什麼材質?和博物館有關的故事

2020-08-23 飛翔的春燕

《鬼吹燈》是我最喜歡的小說之一,跌宕起伏的盜墓故事膾炙人口,勾起了人們對文物的好奇,想看出土文物的朋友們可去歷史類博物館,不必如小說中的主人公身歷奇險。小說中戰國帛書的材質就是頂級的蠶絲織品,戰國時期的貴族會把重要的書畫寫在白色絹帛上,又名繒書。我國目前真的有戰國帛書存在嗎?蠶絲織物真能保存千年嗎?先從我最喜歡的博物館和親眼所見說起。

1、 我心中嚮往的博物館

我最嚮往的博物館,當然是古典藝術寶庫了。

俗稱千佛洞的莫高窟,坐落於敦煌。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了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由於善男信女對佛教的信奉,莫高窟裡每個朝代都有佛像,佛經壁畫,建築的興建,他們以此祈求佛祖保佑。2019年我旅居浙江溫州,發現這裡的村民依然保持著這個傳統,據當地村民介紹,溫州的每個村莊,都有廟宇,皆由村民自發集資修建,以此祈求神佛保佑,村子富足村民安康!我問他:「如果不出錢會怎樣呢?」他說:「除非有其它信仰,否則就算不上這個村的人了。」好可愛的村民,廟裡並無出家人,但乾淨整潔有序。

畫家張大千臨摹的敦煌壁畫

莫高窟是一座融繪畫、雕塑和建築藝術於一體,以壁畫為主、塑像為輔的大型石窟寺。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堪稱佛教藝術寶地。莫高窟壁畫內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跡、經變、神怪、供養人、裝飾圖案等七類題材,此外還有很多表現當時狩獵、耕作、紡織、交通、戰爭、建設、舞蹈、婚喪嫁娶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畫作。展現了十六國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風貌,歷史變遷,宏大壯闊,色彩斑斕。在大量的壁畫藝術中,中國古代藝術家們還吸取了其它國家的古代藝術之長,各個朝代的壁畫,都表現出不同的繪畫風格,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狀況,是輝煌的中國古代美術史。 我從小就羨慕張大千,能近距離長久的接觸這些瑰寶,做了大量臨摹。可惜現在壁畫老化嚴重,為了保護這些國寶,早已限制,不允許隨意參觀,拍照。

畫家張大千臨摹的敦煌壁畫

另一個令我嚮往的藏有大量古代繪畫珍品的地方是紫禁城,別人參觀故宮博物院是到處逛,我卻在故宮書畫館呆了整整一天,皇宮藏盡天下財富,奇珍異寶,我獨愛畫。故宮收藏著唐宋元明清的書法名畫,看一天也只能走馬觀花。象我一樣,一幅畫一副畫細細觀賞,揣摩每一筆的大有人在,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放慢腳步,趴在玻璃展柜上,想從畫卷的每一筆感受古人的思想感情,感受他們的生活,學習他們的繪畫技巧……

2、絹本古書畫真能千年不朽嗎?戰國帛書真的能保留到現在嗎?


清明上河圖(部分)


中國古代把書寫在絹帛上的文書稱為帛書,其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時期,長沙子彈庫楚墓出土的楚帛書(所屬年代:戰國中期)為現存最早的實物。此墓還出土了「人物御龍帛畫」,是目前僅見的兩幅戰國帛畫之一。自漢代起,我國書畫家就將書畫繪製在蠶絲織物上,稱之為絹本。國寶《清明上河圖》《簪花仕女圖》《蘭亭序》(唐.褚遂良版)都是絹本書畫。墨的主要成分是碳,而碳的穩定性也使得古畫得以長久保存。那麼絹帛是怎麼成為古董,保存幾千年的呢?(中國絲綢博物館坐落在杭州,是國際最大的集收藏、研究、傳承、展示於一體的紡織服裝類專題博物館,講述了綾羅綢緞的前世今生,可以去那裡尋找答案)絹是平紋蠶絲布料,絹地細密,質量較高的絹,灰塵不易沾汙,加之保存較好,因此有些作品經歷了千年之久,仍然潔白如新。


1942年9月長沙子彈庫楚墓被盜,出土的楚帛書


3、 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綿延不絕,文博工作者功不可沒

北京魯迅博物館是魯迅故居,展示了魯迅及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文物,雖然按國家保護古書的要求,對空氣溼度、溫度、細菌都有控制,工作人員還是會受到傷害,這些文物不過百年,那麼千年的文物呢?豈不是更甚?

書刊資料文獻……攜帶細菌,危害皮膚、呼吸道,長時間接觸還引起血小板減少和癌變等諸多疾病。古籍存放給害蟲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條件。這些害蟲以啃咬、舔吸、排便等方式攜帶病毒。但正是這些浩繁的歷史資料,傳承了中華文明。

北京魯迅博物館

北京那 年的夏天很炎熱,北京魯迅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坐在老舊的平房裡,狹小房間的書架上,放滿了發黃的舊書,她坐在一張低矮脫漆的小几旁,几上放著一本泛黃的書,她那因長期與古籍打交道,長滿疙瘩的雙臂就放在泛黃書籍兩旁,雖然得了職業病,但她還在堅持工作。她和很多文博工作者一樣,一生都在保護文物,研究文物,修復文物,隨時可能付出健康的代價

經歷了1600年的莫高窟,保護工作更是全方位的與大自然做鬥爭,不限於空氣、溫度,溼度,還有樹木、風沙雨雪、鳥蟲、細菌、病毒……國家雖全力以赴的保護和修復,但也只能延緩其衰老的速度。參觀要趁早,很多文物的存在,不是人力可以挽留的,它們隨著時間的流逝在逐漸消失。故宮博物院的一位專家也曾對我感嘆,現在市場上流通的古董99%都是假貨,可見古董的珍稀與保存之艱難。

在人們的印象裡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工作輕鬆、福利待遇優厚,博物館更是高大上的文化場所,我們的參觀環境也乾淨整潔、美觀,能愉悅我們的心情,增長我們的見識,學習知識。但有誰知道,這背後的艱辛?君不見,很多博物館都有軍隊把守嗎?不僅要防病毒……還要防強盜!

文博工作者用生命照亮了歷史,保護了文物。

感恩。

相關焦點

  • 《龍嶺迷窟》:西周古墓中,摸金校尉屍骨下的戰國玉佩什麼來歷?
    前言:《龍嶺迷窟》正在熱映中,相信很多「鬼吹燈」的影迷也在追劇,其中劇情跌宕起伏,引人入勝。胡八一和王胖子兩人通過對魚骨廟下的古墓裡器物的分析,基本判斷這個墓是西周早期的墓葬。這個戰國時期的龍形玉佩是怎麼出現在西周墓裡的?帶著這幾個問題,簡單看著戰國玉佩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發展,看能不能解答這幾個問題。
  • 《鬼吹燈》和《盜墓筆記》上榜百部優秀網文,誰更勝一籌惹爭議!
    那就是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和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作品:《鬼吹燈》遠古的文明,失落的寶藏,神秘莫測的古墓。一本主人公家中傳下來的秘書殘卷為引,三位當代摸金校尉,在離奇詭異的地下世界中揭開一層層遠古的神秘面紗。這本書是通過幾個故事,串聯出了一個完整的故事,三個摸金校尉在一系列的探險中,引出了摸金校尉,發丘將軍,搬山道人,卸嶺力士四個源遠流長的盜墓門派千年興衰。
  • 鬼吹燈系列之巫峽棺山
    《鬼吹燈之巫峽棺山》是《鬼吹燈之怒晴湘西》的續集,也是《鬼吹燈》系列小說的大結局,摸金校尉的故事在本章完結。講述了考古學家孫教授深夜潛入博物館,被胡八一發現。無可奈何之下,孫教授逐漸表露心跡:他多年研究發現,四川的確有明代關山太保修築的地仙墓。觀山太保靠盜墓發家,將所盜之異寶悉數埋藏於地仙墓中,此墓就好比是一座「古墓葬博物館」。
  • 四本極致經典的盜墓小說,盜墓筆記、鬼吹燈上榜,精彩有趣別錯過
    南派三叔 143萬字50年前由長沙土夫子(盜墓賊)出土的戰國帛書,記載了一個奇特戰國古墓的位置,50年後,其中一個土夫子的孫子在他的筆記中發現這個秘密,糾集了一批經驗豐富的盜墓賊前去尋寶,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古墓竟然有著這麼多詭異的事情:七星疑棺,青眼狐屍,九頭蛇柏。
  • 《鬼吹燈》最後一部《巫峽棺山》,到底講的是什麼故事呢?
    《巫峽棺山》是《鬼吹燈》系列的最後一部,也是羽菱君個人認為是最晦澀難懂的一個故事篇章,羽菱君是看了好幾遍,才稍微看懂一個大概。在《鬼吹燈》系列的前七個故事篇章中所展現的盜墓江湖,主要是倒鬥四大門派相關聯的故事,分別是發丘、摸金、搬山和卸嶺。這四派中由於主角乃是摸金一門的傳人摸金校尉,因而摸金一派的表現最為搶眼。但在這系列故事的大結局,作者卻著重講了盜墓江湖的第五大。
  • 《鬼吹燈》系列
    《鬼吹燈》是天下霸唱的系列小說,《鬼吹燈》是一部極為經典的懸疑盜墓題材類小說。一共有8部,按照出版順序是《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鬼吹燈之龍嶺迷窟》、《鬼吹燈之雲南蟲谷》、《鬼吹燈之崑崙神宮》、《鬼吹燈2黃皮子墳》、《鬼吹燈2南海歸墟》、《鬼吹燈2再起風雲》、《鬼吹燈2怒晴湘西》。
  • 《鬼吹燈》的最後一部《鬼吹燈之巫峽棺山》,究竟講的是什麼?
    《巫峽棺山》是《鬼吹燈》系列的最後一部,也是個人認為是最晦澀難懂的一個故事篇章,看了好幾遍才稍微看懂一個大概。怒晴湘西》中涉及到的「觀山太保」一門,不但講述了盜墓江湖曾經的歷史,也以此門派的後裔傳人為引子,鋪展了整個篇章的故事。
  • 《盜墓筆記》七星魯王宮張起靈掐死和下跪的血屍都是誰?
    故事得五十年前講起,那時吳邪的爺爺吳老狗在長沙鏢子嶺盜血屍墓,獲得了戰國帛書,雖然帛書最後被美國人襲德考騙走了,但吳老狗拓下了帛書中的其中一篇,並傳給了吳邪。吳邪與三叔吳三省幾天後,吳三省和吳邪叫上了兩個夥計阿奎和潘子,以及張起靈一起按照帛書地圖的指引,來到了山東瓜子廟戰國古墓
  • 3分鐘看完《鬼吹燈》系列8部作品的故事梗概和先後順序
    《鬼吹燈》系列,是以一本家傳的秘書殘卷為引,講述了盜墓尋寶的故事。有諺為證:發丘印,摸金符,搬山卸嶺尋龍訣;人點燭,鬼吹燈,勘輿倒鬥覓星峰;水銀斑,養明器,龍樓寶殿去無數;窨沉棺,青銅槨,八字不硬莫近前。豎葬坑,匣子墳,搬山卸嶺繞著走;赤衣兇,笑面屍,鬼笑莫如聽鬼哭。
  • 又有奇香又能驅毒,鬼吹燈裡的聞香玉到底有什麼神奇的來歷?
    最近,鬼吹燈系列改編的又一力作《龍嶺迷窟》,一經播出就引起觀眾熱捧和好評。劇中胡八一等人組團點燈、打怪,讓人看得驚奇、刺激又好笑。小編敢說,只要後面劇情節奏保持現有水準,這部劇已提前預定年度最佳網劇之一。
  • 《鬼吹燈》系列詳解,對於鬼吹燈有什麼期待
    鬼吹燈系列電視劇及電影均是改編自天下霸唱的《鬼吹燈》,這部小說相信大家都看過,而是對其評價也不低,那麼對於這部小說的衍生劇來說呢,電視劇部分是忠實原著值得肯定的,只是電影部分由於時間篇幅問題背離原著,只是名字與摸金三人組等的名字與書內相同,讓人不敢苟同。先來說說這本書,《鬼吹燈》屬於懸疑盜墓類小說,此書共分為八冊八個情景,每冊都可以看做一個單獨的故事。
  • 《鬼吹燈》是個什麼鬼?
    《鬼吹燈》系列小說結構宏大,故事情節複雜,沒有看過原著的觀眾,直接看改編過的某一部電影、電視劇,難免會看得雲裡霧裡、不知所以。本文通過介紹盜墓專用名詞以及主要故事線索,幫你快速了解《鬼吹燈》是個什麼鬼。
  • 故事:博物館展櫃裡的蓑衣下,藏著一樁命案
    那麼大幾張A4紙,找起來不算很難,不過半個小時,就有人匯報說東西找著了,是在環衛工人的垃圾車裡找著的,環衛阿姨不知道這是什麼,一簸箕給鏟到垃圾車裡了。「環衛阿姨說,她是在博物館門口那邊那棵香樟下邊掃到的。」葉景榮往樹那邊看了一眼,看到了一塊碎裂突出的地磚,似乎明白了什麼。
  • 視頻|達州鋼琴博物館:大巴山區引來「世界樂器之王」
    是全國面積最大、藏品數量最多的「鋼琴博物館」。這其中不少鋼琴來自百年前的王公貴族家庭,背後流淌著時光留下的故事,如今達州區達川區的老百姓走出家門,就能邂逅「樂器之王」鋼琴的前世今生。葉浩沒有步步緊逼,只是先後花了5年時間,三顧巴黎與其「談心」,期間還打了不少國際長途電話,真誠地說:「與其讓古鋼琴在家中閒置,可惜地蒙上灰塵,不如把它放在博物館,接受專業的保養,讓更多人感受到音樂永恆的魅力。」最終這個理由和他的誠意打動了鋼琴主人,他才得以高價將這架鋼琴「收入囊中」。
  • 由《鬼吹燈》開創的新網文流派
    ,就是與鬼、盜墓和茅山道術有關的網文流派,自《鬼吹燈》之後,與鬼、盜墓、茅山有關的網文就層出不窮。所以這類書大多以此為引,講述一些與鬼、墓和法術相關的奇異故事。我按照小說的內容與手法將其分成三類:走馬觀花型、機關消息型和茅山道術型。一、走馬觀花型 《鬼吹燈》當初吸引我的是我以為書中會有大量介紹有關風水、茅山道術的內容,可是一路看下去,也就只有半本《尋龍訣》、一盞燈和黑驢蹄子,感覺這主角的理論水平和技術水平也太差了一些。
  • 曲靖市博物館成功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經過材料申報、書面審查、現場評估、數據比對和綜合評定,並報請國家文物局備案,中國博物館協會核定中國印刷博物館等74家博物館為國家一級博物館,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館等221家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中華世紀壇藝術館等225家博物館為國家三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