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再讀《狼圖騰》|簡析「狼群法則」帶來的歷史意義及思考

2020-08-20 上官朝夕

前言:《狼圖騰》是一部史詩般長篇小說

《狼圖騰》是一部以蒙古草原狼為敘事主題的史詩般長篇小說。沒有目錄,每個章節也沒有標題,卻篇篇都是一個「狼故事&34;卻沒人幫。

這個故事給我還是學生時代帶來了第一次對狼的恐懼。以至於後面《小紅帽》《喜羊羊與灰太狼》的動畫都讓我們對狼產生了根深蒂固的執拗偏見。

而作家姜戎的《狼圖騰》或許可以消除我們對狼的怨憎和畏懼。因為這是一部專門給狼寫的書,也是為了消除千百年來中國文化中對狼存在的誤解。

作者姜戎本身就是一名北京知青,在草原,他「鑽過狼洞,掏過狼崽,養過小狼,與狼戰鬥過,也與狼纏綿過。」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講,與其說這是一本寫關於狼圖騰的書,不如說是為狼正名的書。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每一個章節的開頭,都有史書、故事、論著、小說、名人等對狼的前世和今生進行了補充 。

所以,狼圖騰變成一種草原與狼群的「契約」,也是遊牧民族在羊群和狼群之間權衡的法則。

當年十幾萬的蒙古鐵騎是如何橫掃亞歐大陸?狼的精神是否曾激發過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靈感?狼和草原之間又有怎樣的生存約定?成吉思汗曾說:只要有草原在,蒙古人就能生存!

因此,在《狼圖騰》這部小說裡,我們重點分析「狼群法則」帶給歷史的五個積極意義:

1.0 改變國人有史以來對狼根深蒂固的觀念。

狼喜歡團隊作戰。在狼群的身上,潛伏著「勇敢、強悍、智慧、狡猾、兇殘、貪婪、狂妄、野心、雄心、耐性、機敏、警覺、體力、耐力&34;可以發出有不同的聲音。

我相信大家接受「獅子與羚羊」的生存法則同樣可以接受」狼群與羊群「的生存法則。前者已經變成了善意的童話,大家能接受的社會準則,而後者慢慢也會開始變得更具理性的思考,因為什麼都需要時間去積累和沉澱。

狼圖騰》也讓我想起了齊秦的一首歌——《狼》: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走在無垠的曠野中……不為別的,只為那傳說中美麗的草原。

這首歌,曾陪伴我們的青春期,讓我們或許覺得作為一隻草原的狼,畫面也可以那麼美,曾轟動一時的歌曲,再次響起,讓我們重溫了齊秦長發在背,倒背吉他,走在荒漠的孤獨形象。也許,這是一首唯一關於狼的正能量的歌曲了。

因此,再次感謝姜戎《狼圖騰》這本書給我們帶來的心靈洗禮和思想震撼。在無數個狐疑猶豫的夜晚,《狼圖騰》可以讓你變得果敢與堅韌。

如書本的尾頁有關於《狼圖騰》理性探掘的講座與對話,讓我再覺得欣慰。因為不管是哪一種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會讓我們的狼文化,狼群法則,狼圖騰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大業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狼圖騰》:一部充滿爭議的「曠世奇書」
    這種觀念大大顛覆了陳陣以往對於狼的認知,引起了他了解狼的興趣,所以他在掏狼崽的過程中,偷偷養了一條小狼,想作為研究狼的契機,卻不成想這樣的舉動給小狼帶來了十分慘烈的結局。與此同時,一些農區幹部的加入,正在逐漸改變這片土地的固有生態,他們開始大肆地捕殺狼,驅趕狼,以自己的意願改造草原……種種擅作主張的行為,正在一點點吞噬這片土地。
  • 《狼殿下》:美學意義上的悲劇被降格了
    人物設計有新意,卻毀在套路化的「虐戀」上平心而論,說《狼殿下》這部劇一無是處,似也並不符合真相。一般意義上看,狼在人類的想像力裡往往象徵著殘暴與貪婪,其負面指向性較突出。這一點中西方似乎不約而同(如但丁《神曲》開篇,大詩人在森林裡遇到的三種猛獸其一便是母狼,象徵貪婪)。
  • 一起聊一聊《狼圖騰》這本書吧
    《狼圖騰》主要講述了草原上牧民和狼群鬥智鬥勇的故事,故事內容非常的精彩,細節刻畫也非常到位。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情節是冬季食物匱乏,狼群為了生存不得不對牧民的羊群下手,它們懂得策略,懂得團隊分工;還有主人公飼養小浪,小狼表現出的種種不屈從,都使我感到十分震撼。
  • 《狼圖騰》,開啟狼性文化
    書中思想閃光點是作者徹底顛覆了中國人對狼的錯誤認識,作者充滿感情地描述這些被人類所痛恨的野獸居然是保護草原的功臣。作者養了一隻小狼,對狼做了深刻的研究和反省。通過狼來透視中國農耕民族固有的劣根性。從而讓此書跳出了單純小說的範疇,對哲學、歷史、政治、地理、生態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貢獻。
  • 《天鵝圖騰》:《狼圖騰》作者姜戎暌違16年重磅新作
    》作者姜戎 暌違16年 重磅新作 奉上另一塊愛與美的生命拼圖狼圖騰是黑色的,天鵝圖騰是白色的。狼圖騰象徵著自由與剛勇,天鵝圖騰象徵著愛與美,兩個圖騰像太極圖般交融。補上了這個空缺,總算了卻我一生的夢想與追求。——姜戎★一生高傲,一生自由,一生相守,這份追求讓生命閃閃發光。
  • 狼群的分配原則,先強後弱。就像這個社會,你跟不上就掉隊了
    狼群在荒涼的雪地上奔跑,它們已經好幾天沒有吃到食物了。獵物就在前面,狼群拼命地追趕,終於,一隻狼撲向獵物,就在這一瞬間,後面的狼也趕到,獵物被咬死在地。這時,分享獵物的行動開始了,首先,是最強壯的狼,即咬死獵物的狼先吃,然後是強壯的狼吃,最後才是身體瘦弱的狼。如果食物不夠吃,體弱的狼就吃不上食物。獵物一吃完,狼群又開始奔跑起來,向下一獵物追去。
  • 狼!真正野生的狼!小說裡狼群的狼!你見過麼?在野外
    突然迎面駛來的一輛大卡車放慢速度,駕駛室裡的副駕駛搖下車窗,向我喊道:前面有狼!趕緊去!頓時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緊握相機,心跳加速,眼睛瞪大,腦袋飛快運轉:多遠?是不是在我這一側?多少只狼?司機怎麼知道我要拍狼?
  • 《重返狼群》的故事
    城市不是格林的樂土,李微漪無法容忍把它送到動物園關進籠子裡,就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帶格林回草原,回到它出生的地方,讓它重返狼群。她就像母狼一樣陪著格林狩獵,找到它出生時的狼洞,在野外長期露宿,直到糧盡援絕,靠著一點壓縮餅乾苦苦支撐,甚至做好成為狼群一道菜的思想準備,數次面臨死亡威脅。
  • 內蒙古最大的野生狼養殖基地,植被豐茂,土質肥沃,你來過嗎?
    如果不是看到姜戎全新長篇小說《天鵝圖騰》出版的消息,這位《狼圖騰》的作者可能已經被很多人淡忘但《狼圖騰》這本書卻始終不曾被時間湮沒,它給了人們一個全新觀察狼、觀察狼與人類關係的角度。《狼圖騰》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內蒙古最後一塊靠近邊境的原始草原上
  • 當讀懂《狼圖騰》真正含義時,我們已不再是那個少年
    同樣有這麼一本書也有著似曾相識的體會和感覺,那就是《狼圖騰》!不管你是嚮往自由獨立還是要保持意志和尊嚴,無論在哪,不論何時,都需要這種精神做約束和鼓舞,這也是一個人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和意義的基石。回報和感恩要時刻謹記每個人都懂得努力和堅持,那麼在每個奮進的路上都會有不同的回報。當然,在給予自己鼓勵和幫助的別人,一定要懂得知恩圖報。
  • 故事:男子救了一隻狼,半夜被強盜打劫,狼群替他報了仇
    有一次大壯上山上砍柴,回來的路上遇到了一隻狼。這隻狼傷的很重,楊大壯把砍好的柴扔到了一邊,背起狼就往家裡走,村裡的人還以為大壯要吃狼,但是其實大壯把狼背到家裡,給狼治好了傷,然後放到院子裡養傷。晚上的時候,山上的強盜又開始下山來搶劫了,到了大壯家裡的時候,大壯說什麼也不給錢,被幾個強盜打了一頓受傷了,就在這個時候,院子裡的狼一陣狂叫,從山上下來了狼群。
  • 故事:狼的故事,看完淚流滿面
    就在這個小村,我見證了一場偉大的狼愛。獵手阿拉圖在草原上捕到了一隻公狼,其實阿拉圖不是真正的蒙古人,蒙古人把狼當作圖騰的阿拉圖把狼放在一個焊的很結實的大籠子裡。嘴上綁上了很結實的鐵絲;是為了防止半夜狼嚎把狼群招來,那樣會很難處理的。弄不好還有生命危險。
  • 豆瓣評分最高《肖申克的救贖》‖關於現實意義的三點思考
    文:張沐子《肖申克的救贖》是豆瓣最高評分的電影,歷經幾十年而不衰。它講述了一個銀行家的妻子出軌,銀行家也就是安迪被冤枉抓進了肖申克監獄,用一把鶴嘴鋤成功越獄的故事。不過是金子總有發光的時候,它在歷史的巨濤中終究煥發出了光彩,被評為神作。
  • 機器人法則的故事
    定律二:一個人必須善於組合資訊,並且能夠分析各種組合的意義,也就是必須夠聰明,才有可能發明前所未有的創見。除了博學和聰明外,艾西莫夫更提出直覺、勇氣和運氣三項作為創見的五大要素。用這五大要素來分析艾西莫夫自己,再貼切不過,艾西莫夫博覽群書,聯想力豐富,擅長運用直覺,所以永遠有新鮮點子。
  • 狼來了,狼來了!小學生能念懂的故事,學霸苟晶是怎麼念「歪」的
    苟晶:「狼來了,狼來了……」老鄉:「狼多嗎?」苟晶:「好多狼,數不清……」老鄉:「先別顧你的羊了,先躲起來吧。」苟晶:「不行啊,不行啊!我的羊很多啊,而且個個又肥又壯的,我捨不得啊!」於是老鄉們放下手中的活計,拿著鐮刀、鋤頭、棍子等工具往山上趕。
  • 狼群「光顧」(險境迷蹤)
    他猛地一驚,遇上狼群了!周大膽是個老獵人,年輕時與狼打過交道,太熟悉狼性了,像這種偶遇的情況,不能跑,得穩住,慢慢地退開,然後拐個彎繞著走。只要不驚動狼群,一般是不會遭到攻擊的。繞開狼群,周大膽酒也醒了,急匆匆地趕回家,進門就把門閂上,衝莫名其妙看著他的老伴嚷道:「好險,碰上狼群了!」老伴很是奇怪,「村子離大洪山好幾裡路遠,狼群怎麼會跑到這裡來了?」
  • 對話《進化》作者何濤:科幻的意義在於對未知的思考
    「科幻的意義在於對未知的思考。每一天我們都在走向未來,而未來有無數種可能,科幻能夠把各種可能盡情展示給大家。」他表示。那麼,《進化》這本書的背後有哪些創作故事?作者何濤是如何看待科幻小說和中國科幻市場的?近期,百道網網對何濤進行了一次專訪。百道網:你看過的第一本科幻小說是什麼?你是怎麼產生創作科幻文學的念頭的,以至於成為一個科幻小說作家?
  • 被狼群包圍
    路途迎見兩三匹狼,敲鑼也許能嚇阻狼早早撲上來,可是狼非不認識村人的野狗,狼性毒且韌,必得尾隨跟蹤目標百八十裡不鬆口,狼眼冒著寒光盯住人,單等人累得拎著土鑼敲不出聲響,便從不同方向撲上來撕咬。進到山林裡若撞進狼群,狼王根本就不吃敲鑼擊鐵這一套,呼啦布開陣勢令你寸步難行。狼一般先圍死獵物,待太陽落山就群起撕碎皮肉筋骨,吃得一點不剩。
  • 賈說 | 喊狼來的人走了
    李文亮醫生千古我們從小都聽說過狼來了的故事「狼來了」裡的小孩只是一個討人厭的熊孩子,為了引起大人的關注而誇大莫須有的信息引起恐慌,結果大人們發現小孩撒謊,根本就沒有狼來,三番五次之後,喊狼來了的小孩失去了信用,當狼真的來了的時候,小孩再喊叫,大家也都不相信他,於是小孩被吃,村子受到了嚴重的經濟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