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說古今奇聞趣事,傳遞世間真情善意。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6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文/小田
很多古代民間小故事都曾講過,善心救助小動物,最後那些好心人都得了福報。
這些民間小故事都是在教育世人:做人要有一顆善心,關愛、保護小動物。
今天筆者講的這則小故事也與此有關。閒言少敘,這就開講故事了:
古時候,有一個李老翁。家裡很是清貧,除了種地,他經常去山上採藥,拿到鎮子上去賣,賺些銀子餬口。不過,上山採藥這行當很是危險,一不留神就會墜入谷底。
老翁採了半輩子草藥,有幾次險些出事故,好在他心善、命大才轉危為安。
不過老翁的一次善舉卻讓他從此發了家,家中糧倉總是滿著。
有一日,這老翁如同往日一樣,去到山裡採藥。臨近午時老翁背著竹簍走下山來。正當他低頭走路的時候,卻瞧見旁邊不遠處的草叢裡蜷縮著一條白蛇。
老翁看見那條蛇時,那條蛇開始躲閃。但不知為何,那條蛇爬起來卻非常緩慢。老翁看情況不對勁便走了過去。
他走進一瞧,原來那條白蛇的尾巴處受了傷,此時正在流血。
老翁對那條白蛇說道:「小傢伙,你這是怎麼弄的呀?你尾巴都流血了,你別動了,我是個採藥人,不會害你的。」
那條蛇怯怯地看著他老翁,想動身子卻動彈不得。
「你別動,我幫你止血。」說著老翁便從竹簍裡拿出了草藥,嚼碎後給那條白蛇敷上,又扯下來一塊布,將蛇的尾巴包紮好。
那條白蛇不能動彈,瞧著老翁吐著信子,似乎正在感謝老翁。
「你去吧,下次可要注意啊!」老翁說完就要離開,但轉念一想:「這條蛇尾巴被包紮了,很難動彈,如果遇到意外那它豈不是會遭遇不測?唉!算了,送佛送到西,將它帶回家裡養傷吧!」
善良的老翁便將那條白蛇拿了起來,之後回了家。老翁將那條受傷的白蛇特意放在廂房糧倉邊上的米缸裡養傷。
接下來的幾天裡,老翁上山專門採止血的草藥,經過老翁的精細照顧,這條白蛇的傷慢慢好了。
有一日,老翁仔細看了下那白蛇的傷,已經完全好了,便將白蛇從米缸裡拿了出來,老翁就對那白蛇說:「如今你的傷已經好了,我就不關著你了。一會兒我去山裡採藥,順便把你放了,你快回去找家人吧!」
老翁說完就將白蛇放進了竹簍裡,之後朝著山上走了去。到了第一次發現白蛇的地方後,老翁將白蛇取出,就此放生了:「快走吧,下次注意不要再弄傷自己了。」
老翁說完扭身就走了,那條白蛇遠遠地看著老翁,嘴裡不停地吐著信子。快到午時,老翁回到了家,他整理完剛採的草藥後,就去廂房裡取米準備做飯。
可他看了一眼即將空空如也的米缸後,老翁嘆了一口氣:「米馬上就沒了,這些草藥還得抓緊去賣,不然吃飯都成問題了,唉!」吃過飯後,老翁便去鎮子裡賣草藥去了。
黃昏時候,老翁回到了家。他拎著剛買來的米,走到廂房糧倉邊,可眼前的糧倉卻讓他大吃一驚:本是空蕩蕩的糧倉,現在卻已經填滿了!
老翁不敢相信,他使勁揉了揉眼睛,再看時,那些米還在。老翁不明所以,跪在地上不住地磕頭:「感謝各路神仙幫忙啊!」
就在老翁磕頭的時候,從糧倉裡爬出來一條白蛇。老翁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救過的那條白蛇。此時白蛇翹著頭,嘴裡吐著信子看著老翁。
「原來是你啊!多謝你的幫助呀!」老翁雙手合十,不住地感謝那條白蛇。那白蛇忽然鑽進糧倉不見了。
此後,這個糧倉的糧食只要用了一半後,轉天就會自動填滿。老翁再也不用為了吃喝發愁了,他常常拿著糧食去鎮子上賣,換了銀子後,他蓋起了新房,還經常救濟附近窮困的鄉民,鄉民們都成老翁是「活菩薩」。
老翁一如既往,經常幫助他人、救治受傷的動物。而那條白蛇也經常會出現,老翁每每見到它,就會和它聊上一會兒。
那條白蛇一直住在糧倉裡,守護著善良的老翁。
本故事完結!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侵刪。文中故事來源於民間傳說,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還望各位讀者不要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
如果喜歡我的民間小故事,還請大家點讚、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