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帝國》神預言文明的走向,《三體》更黑暗,文明如何選擇?

2020-09-03 文化新思維


作者 | 陳娟(無限的阿萊夫)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必須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如果他發現了別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開槍消滅。在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獄,就是永恆的威脅,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將很快被消滅,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


讀完這一段,可能很多人心生悲觀。《三體》中的文明的確是這樣,自從葉文潔向宇宙發出信息,地球上的人類一直受到來自三體人的威脅,最終地球和三體兩個文明被更高文明降維攻擊,毀滅於宇宙這片黑暗森林中。


悲觀歸悲觀,大家別忘了,葉文潔為什麼會發出信息,暴露地球位置?是因為她在文革中飽受摧殘,對人類心生失望,另一位三體組織領導伊文斯也一樣,認為人類文明已經不可能靠自身的力量來改善了。


真的是這樣嗎?


黑暗森林法則基於對現有地球文明的理解,基於對所謂人性黑暗面的理解。


縱觀人類的歷史,從來都是文明的歷史。從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四大古文明開端,文明產生、演變、分裂、衰落與消亡著。


文明之間的交往,最讓人注目的就是一個文明戰勝、徵服或消滅另一個文明。比如安第斯文明和中美洲文明被消滅,印度文明和伊斯蘭文明被徵服,奧斯曼帝國被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瓜分,中國文明受到西方文明的滲透……


然而,我們如何界定文明?有語言、歷史、習俗、體制、社會結構,就能稱得上文明?平時相安無事,彼此彬彬有禮,涉及利益的時候相互撕咬,這就是文明?


就像發跡於殖民擴張和種族屠殺的現代西方文明一樣,黑暗森林中的獵人只是會拿獵槍披著文明外衣的動物。


動物們在野外瑟瑟發抖,不知何處會來一頭獅子。動物們相互搶地盤,爭奪交配權,動物不顧及別的動物感受,不會防患於未然,不會深謀遠慮。


它們只有原始的本性。


人類的文明或者更高級的文明,必然高過動物性,否則只是流於淺表的文明。


人類究竟採用什麼樣的文明形式?每一種文明將人類引向何方?


阿西莫夫在《銀河帝國》系列中作出了預言。


在機器人系列中,地球人初步踏向太空,形成了50個太空世界,然而兩萬年之後,這50個太空世界連同人類的起源地球被遺忘得乾乾淨淨,而已然成為銀河帝國中心的川陀,也面臨銀河帝國崩塌的危機。


地球:未來地球科技退化,資源緊張,人口增長至80億,分布在大約800個鋼穴城市中,每個鋼穴城市都是一個封閉的自治體,實行等級森嚴的配給制。由於自幼生活在封閉環境中,這時候的地球人一方面普遍罹患廣場恐懼症,而且喪失了太空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城市中又瀰漫著中古主義思潮,中古主義者嚮往古代生活,排斥機器人,渴望回歸土地。地球陷入混亂邊緣。


地球人第二次向外殖民,擴張至銀河系。


地球具有高放射性,不再適宜居住。


奧羅拉:地球人向太空拓展殖民地的第一個並且是最強大的星球,科技發達,人民壽命長,顏值高。然而,選擇長壽的社會,子女和家庭失去意義,喪失好奇心,沒有雄心壯志,拒絕求變。兩萬年之後,太空世界最強盛的奧羅拉成為野狗的世界。


索拉利:最後一個太空世界索拉利是由2萬人類和2億機器人組成的獨特社會。最初除了兒童、醫生和過夫妻生活的成年人,人與人之間只靠全息影像交流,幾乎從不實際見面。每個人有巨大的住宅和廣闊的田地,生活起居由1萬個機器人照料。


兩萬年後,索拉利只剩下1200人的人口規模,全部居住的地底下。他們的祖先早在一萬年前就利用生物科技改造了基因,使索拉利人變得雌雄同體、自體受精,而且在耳後長出一對被稱為「轉換葉突」(transducer lobes)的器官。這種器官能轉換各種形式的能量,讓人具備發電、隔空移物等能力。這一系列改造使索拉利人徹底免除了互相接觸。


銀河帝國:銀河帝國的公民放棄了太空族依賴的機器人,視機器人為禁忌,認為機器人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最終會導致人類的滅亡。就像我們現代人依賴電腦、手機一樣,人們會把人與人之間拒絕溝通歸咎於電腦手機,然而殘酷的事實是,砸了電腦手機,一樣無法溝通。


屹立了一萬兩千年的銀河帝國,也面臨崩塌的危險,人類即將進入三萬年的黑暗時期,即使縮短,也要千年的過渡時間。


由於人類文明一直都是在打打殺殺中度過的,很多時候,一旦有外敵入侵的風吹草動,自我就已經開始分化,不戰而敗。《三體》中就講到了這些,得知三體人入侵,地球上一部分人積極應戰,一部分準備逃亡,大部分民眾只能隨波逐流。


人與人避免接觸,文明的走向又會怎樣呢?孤獨如索拉利人,自顧自發展,科技水平已經遠遠超越了銀河帝國,但是,人口從最初的兩萬人到一千兩百人可以說明一個問題,再發展下去終將滅亡,不知不覺中學習索拉利的人類,值得警醒。


衝突不斷的文明,統一的銀河帝國文明,老死不相往來的文明都不可取。


針對這些文明狀況,機器人丹尼爾理想的文明狀態是建立行星級生命體蓋婭,蓋婭的所有生物、有機物、無機物都是生命共同體,可以同時分享自己體內的資料和記憶。也可以同時共享記憶以及感情的喜怒哀樂,同時蓋婭行星上所有的生物都可以互相互換,你變成我我變成你,因為蓋婭上的生物思想都是互聯的,所以蓋婭人都以我/我們/蓋婭來自詡。


蓋婭上的生物死亡後記憶仍然保存,生物死後只是轉換了一種存在方式,「自我」仍未消亡。


蓋婭上的生物(主要是人類)都有心靈控制能力,可以隨意調整他人的情感,因為蓋婭人都有很強的腦電波,可以在很長的距離內接受以及改變他人的大腦運作方式。


有了這些優勢的蓋婭,丹尼爾認為如果河外星系的生物前來進犯,人類將無法從內部分化,因為所有人的思維都是一體的,我就是我們,背叛之類的事情永遠不可能發生。如果把範圍縮小,人類在銀河系中遇到了智慧生命並與之交戰時,蓋婭是一種很有力的武器。


這只是丹尼爾的理想。


實際上,如果智慧文明都處於同一個維度,可能也就是科技水平的差異,三體人只用一個探測器水滴就能把地球艦隊抹得乾乾淨淨,而在更高維度的神級文明眼中,三維世界中的任何一個星球連蟲子都算不上,被暴露坐標的三體星系,瞬間死於黑暗森林,地球毀滅於一個二向箔。


所有生物非生物融為一體的蓋婭呢?如何抵擋?


即使沒有更高維度的智慧,受到攻擊時,一個人痛,所有人都痛,一個人可獲取所有蓋婭信息,只要其中一個或幾個「我」被抓住,那麼問題就大了。


似乎這些文明的發展都有那麼些缺憾,說到底,科幻作品作者甚至包括專家學者似乎都有那麼一個共識,就是科學的昌明能夠帶來文明的發展,然後細品之後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比如現代西方的發展,比如三體人,比如太空族。


許多人都在謀求文明的天之道。


回到地球文明,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文明幾千年延續不斷,而其他文明分裂,融合,消亡,難以長存。


中國人幾千年只做一件事,注重人文,向更高,更大發展,注重合;而西方注重科學,向下,向更深處探尋,注重分。


科技的發展讓人們掌控物的能力增強,千萬年來的饑荒,疾病都被人戰勝,似乎人們無往不利。科學向下向更深發展,發展到極致,必然分化,因為每個人專注於物而不是人。而人文的發展才能真正起到撫慰心靈的作用,是人與人的粘合劑。


中國古代有一套成熟的人文思想,就是倫理道德的建設,在現代科技發展的浪潮中被忽視,被拋棄,而這些是「人」真正需要的東西。現代西方人求助於心理學,而心理學作為單一學科無法做到與文化相提並論。


老子講,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反者道之動。科學越細分,越發展,人文的發展越要跟得上,越需要回到那個「無」的狀態,這正是現代文明所欠缺的地方。太空世界從奧羅拉到索拉利,尤其是索拉利,是物化到極致的文明,人與人之間普遍疏離,是再也回不去的世界。


葉文潔背叛地球,有她深刻的特殊的時代背景,伊文斯痛恨人類,是因為他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認為我做了努力,這個世界就應該按照我的意願來。


不管遭受任何痛苦,我們都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正向積極,一種是負向消極。一家人慘死於納粹集中營,自己也飽受折磨的維克多·弗蘭克說,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 不能被剝奪。


弗蘭克在心理學上做出了巨大貢獻,主要在於他靠自身體驗所創的意義治療,他協助患者從生活中領悟自己生命的意義,藉以改變其人生觀,進而面對現實,積極樂觀的活下去,努力追求生命的意義。


《三體》、《銀河帝國》中人類的發展主要來源於對自身的不滿,又無法改變現狀,寄希望於摧毀舊文明,創造文明的新形式。然而,菩提本身心覓,何勞對外求玄,一切都需要先從人類的自身出發,先搞懂自身,建設文化,明白了這一點,文明的發展才能安全無虞。


真正的文明兼容並包,既無我,又有我;既有我,又有我們。

相關焦點

  • 《三體》:三體文明與地球文明、生存與毀滅的鬥爭
    星芒如劍,漆黑的夜裡,墳墓比星辰更密集。時空不過是荒野,生存與希望都是奢侈。當末日來臨時,人類該何去何從?2015年,劉慈欣憑藉《三體》獲得了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雨果獎,成為了獲此殊榮的亞洲第一人。
  • 《銀河帝國·基地》:這本科幻大概是人類想像力的巔峰了
    《銀河帝國》的歷史地位「人類想像力的極限!」——在兩百餘年的科幻史上,或許只有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基地》系列得到過這般俾睨眾生、目空一切的評價。02.基地的三次危機《基地》系列的故事梗概很簡單——歷時一萬多年的銀河帝國即將滅亡。數學家哈裡·謝頓開創了「心理史學」,預言未來銀河將經歷一段三萬年的黑暗時期。謝頓通過建立基地等一系列基於「心理史學」推演出的關鍵舉措,目標將黑暗時期大大縮短為一千年。
  • 《三體》:為何所有的文明都懼怕黑暗森林法則,劉慈欣揭開了真相
    據《三體》概述,出現在宇宙內的大多數文明都是懼怕黑暗《森林法》則的,可有種強大的文明,他們直接無視黑暗森林法則,更不介意暴露自身信息,他們到底是何方神聖呢?》的朋友,相信大家都對黑暗森林法則不陌生,黑暗森林法則是指,宇宙好比一座被籠罩在黑暗之中的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所有文明務必要小心謹慎,儘量隱藏自己的位置信息,否則文明暴露之時很可能就是他們毀滅之時,看完這一理論許多人都心生害怕,這意思是人類需將自己的文明隱藏起來,千萬不要被其他文明發現,更不要去貿然行動聯繫外星文明。
  • 《三體》文明也許是分等級的,但是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但三體文明發展快速且高於地球文明很多層次,於是三體人在宇宙中迫切的尋找新的生存之地。這就應證了三體中的那句話:"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這是《三體》中葉文潔對羅輯說的一句話,之所以要提這句話,不是因為這句話真的是所謂的"宇宙公理",而是作者所描寫的"黑暗森林法則"是建立在這句話的基礎上。
  • 「人類想像力的極限」:《銀河帝國·基地七部曲》的9大靈魂拷問
    筆者此文旨在梳理《基地系列》七部曲的主要脈絡,介紹作者在其中所拋出的懸疑性問題,類似於《三體》中「地球文明如何發布安全聲明」這樣的重大議題。至於對每個問題的深入解讀,需留待後續書評。在介紹中會儘量避免劇透,將反轉的關鍵部分作為問題,留待讀者朋友們自行感受閱讀的快感。
  • 三體中的四個強大文明,三體文明和他們差距太大了。
    ,同他們比起來,無論是地球文明,亦或是三體文明,似乎都顯得有些不夠看啊!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四個三體中已知的超級文明,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但也只是這一筆卻帶出了三體書中最為牛逼,最為壯觀,最匪夷所思的文明。所謂的質子文明,應該是一個質子中所包含的宇宙的全部文明或者說是唯一的文明的稱號。它們出現在三體星人製造封鎖地球科技的智子過程中,它們在發現三體的企圖後立即展開了攻擊,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當時也著實把三體元首嚇的驚慌失措。
  • 三體:生存是最原始的本能,詭道兵者與地球文明碰撞,孰是孰非?
    劉慈欣被譽為&34;,其代表作《三體》更是被很多人喜歡,而且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不僅在國內贏得眾多讚譽,而且成功走出國門,在海外也圈粉無數。並贏有&34;之稱的雨果獎。其中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更是一位狂熱的&34;。歐巴馬曾說&34;。在讀完《三體I》後,歐巴馬更是藉助自己的職位之便,向劉慈欣催更《三體》。在國內,騰訊馬化騰、小米雷軍、360周鴻禕等商界大佬更是《三體》的忠實粉絲。
  • 《三體1:地球往事》:一個文明的系統是如何被打斷的
    但最終地球人這一方被坑得更慘一點,直接引發了第二部,第三部的故事情節。>要打斷一個文明就要打它的科技,再準確一點就是要打斷他的基礎科學。由此,我就想到科技不是在原有的科學上精益求精,而是要讓科學走向本質的飛躍,過去在石頭上做文章,現在就得在合金上有突破,否則在美輪美奐的石頭,也敵不過一顆看似笨拙可笑的合金。所謂文明的進展,就是這個文明發現了物質裡有何種新的構造。
  • 「有文明吾毀滅之」,這樣的黑暗森林真的存在嗎?
    毫無疑問,劉慈欣的黑暗森林法雖是科幻理論,卻並非完全的高中樓閣,它不僅具有一定自恰性,對外星人的存在與否給出了有力的解釋,更具有對深層的人性或者生命性的哲學性探究。毋庸置疑,黑暗森林必須有個隱藏前提,那就是整個宇宙產生智慧文明的概率是極高的,譬如像三體星球如此惡劣環境都可以誕生高於地球的文明,否則整個法則就毫無意義。探究黑暗森林法則自恰與否的關鍵,就在於溝通還是攻擊的二選一的抉擇之上。
  • 《三體》裡的五大超級文明,人類文明排第幾?第一名可重啟宇宙
    《三體》這部神作相信有很多讀者朋友都看過。除了宏大的故事背景以外,裡面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後期出現的一個個超級文明和超級武器了,一句「毀滅你,與你何幹!」讓讀者真正見識到了這個黑暗森林宇宙的冰冷殘酷。那在《三體》裡出現過的幾大文明裡,哪一個又是最強大的呢?
  • 三體文明好慘,沒有之一
    導語:三體文明好慘,沒有之一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從人類的角度去看三體,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從三體人的角度出發,在來看看這個故事。首先肯定會偏離原著的劇情,但設定上還是一樣的。通過設想,逸世君發現三體文明果然是那個最慘的文明,對,沒有之一。
  • 剖析「黑暗森林法則」在現實宇宙文明中的「不真」
    -----【致敬大劉 致敬三體】-----《三體》廣泛流傳以後,這麼多人對「黑暗森林法則」提出過懷疑,我也看到很多的解答,如果你想解釋這個問題,就不能以《三體》小說內部的理論來判斷,因為大劉的小說會採取各種方式來證明「
  • 書薦|《三體Ⅱ:黑暗森林》:嚴酷的法則,生存的希望
    這就是宇宙文明的圖景,這就是對費米悖論的解釋。」推薦導語《三體Ⅱ:黑暗森林》是一部極具開拓與探索價值的科幻佳作,榮獲2006年度第十八屆中國科幻文學銀河獎科幻特別獎。小說想像豐富、邏輯嚴密,深受讀者喜愛。
  • 《三體》:博弈生存空間的爭奪之外,還有思考「道德的人類文明」
    《三體》最初名為《地球往事》,劉慈欣創作的初衷是,除了講述未來科技的博弈和生存空間的爭奪以外,思考「道德的人類文明如何在零道德的宇宙中生存」。受到吳巖在《中國軌道》裡描寫人類不顧一切探索太空的啟發,劉慈欣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展開了關於「三顆無規則運行恆星的恆星系」的構思,將時代背景設定為20世紀60年代到500年後人類的一段特殊歷程,以恢宏的筆觸描述了人類文明與三體文明之間的衝突和戰爭。
  • 在硬科幻《三體》電影出現前,帶你深入了它的原著
    《三體》三部曲就是講未來幾百年,人類如何對付這場侵略的故事。科幻大師阿西莫夫很厲害,被稱為神一樣的男人,他的作品裡成功預言了現在很多科技,但劉慈欣是活在阿西莫夫所預言的世界,在阿西莫夫的書中預言了人工智慧,但劉慈欣已經活在出現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在起跑線上領先阿西莫夫,因此《三體》的科技感遠遠勝於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劉慈欣曾說過,他的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的粗劣模仿;但阿瑟克拉克所寫的作品,還是輸在「起跑線」上,他的作品很多都是幾十年前寫的,因此論科技感,《三體》勝於它們;他最後一部獨立創作的作品
  • 骰月帝國——遙遠的文明
    骰月帝國——遙遠的文明主要人物:達奧古斯重要事物:化石設計時空:202011222239,平行世界達奧古斯:根據化石中的元素衰變考證,如果骰月帝國確實存在,距離我們相當遙遠。他應該存在於顯生宙的遠古代,與利莫裡亞,亞特蘭蒂斯屬於同一時期的文明,只是遺留在地球上的文明痕跡不多,讓更多的人以為他是個傳說,極其神秘。
  • 《三體2:黑暗森林》:宇宙社會學中蘊藏的「黑暗森林生存法則」
    《三體》的第一部是序幕式的開場,它主要的作用在於介紹宇宙中的兩方陣營,以及整本書的哲學思想,與其說我看到的是葉文潔苦難後叛逆的故事,不如說我讀了《三體》背景設定集更準確些。此時,羅輯預言的那個恆星系被毀滅了,羅輯成為了人類最後的希望,面壁者計劃重啟了。
  • 真正打敗人類的,從來不是外星文明,而是人類自己
    真正打敗人類的,從來不是外星文明,而是人類自己!今天用一篇文章帶你了解《三體》。主要講述的是地球人類文明和三體文明的信息交流、生死搏殺及兩個文明在宇宙中的興衰歷程。此時,四位面壁者中唯一的倖存者羅輯發現了黑暗森林法則:&34;並由此威脅三體人,使其撤離太陽系。
  • 《三體Ⅱ黑暗森林》|一個「騙子」如何改變這個世界?
    如果說紅岸計劃是《三體Ⅰ地球往事》的結構中心,那麼面壁者計劃則是三體小說第二本《黑暗森林》的結構中心。選擇他的原因就是三體人害怕他,想殺他。三體人幾次聯合地球三體叛軍要殺死他,但都失敗了。既然敵人都覺得他重要,那我們對著幹就完事了。和商業世界的規則一樣,你的競爭對手都很重視的東西,你怎麼敢不重視!
  • 太陽系並非歌者文明摧毀的,歌者這樣的文明,在現實中是何等級?
    喜歡《三體》的人很多,但各種彩蛋並非所有人都能夠發現,比如在劉老師所寫就的時間線之中就蘊含著一個彩蛋。原書中,歌者文明發現了地球文明的存在,並預見到通過質量點無法徹底清除地球文明,於是向地球發射了一片二向箔,二向箔在到達太陽系之後,解除了力場封存,對太陽系實施了降維打擊,整個太陽系逐漸二維化,也就是變成了一個平面,從此人類文明徹底滅絕了。歌者文明摧毀了太陽系,這是很多人對三體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