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柳宗元,35歲被貶永州,今天碰到個捉蛇的,跟我比起了苦

2020-10-15 國學讀書匯

柳宗元/口述


杜帥/撰文


我叫柳宗元,26歲就當官了

我叫柳宗元,是個官二代,我爸是御史。但有一說一,不吹牛皮,我可是憑自己本事考上「公務員」的,我21歲那年就進士及第了。那一天,可把我爸媽高興壞了,他們在長安有名的飯店「河底撈」擺了好幾桌,親戚朋友都來了。你是不知道,當場就有人想給我介紹對象,說我前途無量。


當時就是在這就飯店吃的飯

要不說呀,這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6歲那年,我被任命為正六品,工資也漲了、福利待遇也漲了,可把我高興壞了。那一年,我還買了一輛「包馬牌」驢車,在長安城開著天天上下班,而且下班了還能寫寫詩,那小日子過得,簡直不要太舒服。

也怪我多管閒事,後來我們「主管」王叔文非要搞什麼改革創新,天天拉著我跟CEO唐憲宗講改革的好處,結果悲劇了,被我老大唐憲宗惦記上了。沒過多久,王叔文被「辭退」了,我也被下放基層了,讓我到永州去當刺史。


碰到一個捉蛇的,跟我比苦,我會怕他嗎?

沒辦法,既然老大發話了,那就去吧。路途太遠,就讓司機駕駛我買的「包馬牌」驢車,就一起去永州了。走了幾天,才到永州,沒想到到了那山路太窄過不去,沒辦法就下車走過去,在半道上看到一個穿的邋裡邋遢的年輕人,鬍子也好久沒颳了,手裡拿著一根棍子在那草叢裡敲敲打打。

沒想到我第一天上任就碰到這稀罕事兒,我喊住了他:「老鄉,休息一會,你在那弄啥嘞?」這年輕人聽到我喊他,就拽著他的破棍子走到我這邊來了。我估計他還沒吃中午飯,平常吃的也不好,面黃肌肉的。

這年輕人瞧了我兩眼,躬身施禮,估計是看出我身份了,畢竟我穿著制服呢。


這年輕人向我走來,躬身施禮。

這年輕人說:「我姓蔣,現在在這裡捕蛇呢」。捕蛇幹啥?我好奇他問他,這一問不打緊,沒想到還勾起了這年輕人的傷心事兒。

這年輕人拱了拱手,繼續往下說道,在咱們永州的地盤,有一種非常稀罕的蛇,你看著是黑色,但身上帶著一圈一圈白,這蛇非常厲害,別說咬著人了,就是碰到草木,這草木就得枯萎,您別覺得我是在吹牛,這蛇還就真的這麼厲害。

但是,這蛇也是個寶貝。你捉到它之後風乾入藥,能治好麻風、身體僵硬,非常神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玩意兒比人參都金貴。最重要的是,咱們的老大皇帝說了,用這玩意可以抵稅,咱們永州人都知道。


我讓司機搬了把椅子,繼續聽他講。

還有這好事?我不禁感嘆道。好事兒?大人你是不知道啊,我爺爺捕這蛇被這玩意兒咬死了,我老爸也被這玩意咬死了,我幹這一行12年了,有好幾次是死裡逃生,差點被它咬到。說到這,這年輕人臉上露出一絲後怕的神色。

年輕人說:「您上任正好路過俺們村,您到俺村瞧瞧就知道了。」我跟他一起去了他們那個村,簡直破敗不堪,而且剩了沒幾戶人家了。

我對年輕人說:「這樣吧,咱們今天也算是緣分了,我把捉蛇的任務給你免掉吧。」


年輕人的那個村

年輕人一聽急了,連忙擺手說:「別別別」。我捉個蛇,種個地,還能養活自己,如果不讓我捉蛇了,我種地產的糧食都得交上去,捉蛇這活雖然危險,但鄉親們還羨慕我呢,他們種地產的糧食都交上去了,有很多街坊都餓死了。

聽完我心裡挺不是滋味的,本來我覺得我已經夠苦了,沒想到這年輕人比我還苦。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今天我把這事分享給你們,記得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本圖文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嚴禁轉載】以上是原創文章,如果你有更好玩的事兒,歡迎告訴我,我會寫出來分享給大家。

相關焦點

  • 柳宗元智除蟒蛇精的傳說
    永州本來經濟不發達,人口不多,經過「天橋成仙」的事情後,人口更是稀少,田地也更加荒蕪,經濟也一直發展不起來。永州司馬青衫溼柳宗元被貶永州擔任司馬後,看到永州經濟蕭條,人口稀疏,感到很是擔心,決心幫助永州人民發展經濟。但從許多百姓的口中,聽到八月十五「天橋成仙」的傳聞,心裡很是懷疑,覺得其中有很大的貓膩,逐決定到現場探個究竟。
  • 柳宗元 |一個人的寂寞,兩個人的錯
    二十六歲,心若在夢就在,博學宏詞考試第二次失敗。二十七歲,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第三次應考,還是沒考上……放棄留京,轉戰三線城市……三十四歲,殺回長安,闔家北漂,窮困潦倒……在唐代,進士考試錄取率極低,五十歲生娃叫老蚌生珠,五十歲中進士,卻可以說是年輕有為。至於博學宏詞科考試,更是頂級學霸之間的王者對決,考上的堪稱學霸中的王霸。
  • 永州古產異蛇,今生異事。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瘻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當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柳宗元之《捕蛇者說》。使世人盡知永州。然永州沉寂幾百年餘,今又聞名於世。有青春少年男女一對,六一閒遊商場。偶遇一猥瑣男雷某,此雷某禿頭鼠目,面目猥瑣,本就是一潑皮無賴。猥瑣雷故意襲女生胸。二人雖年少,然嫉惡如仇,不畏強權。據理力爭。
  • 回不去的故鄉之:蛇
    對蛇這種動物,有好感的估計不多。蛇既醜且兇,咬起人來,輕則傷,重則死,讓人聞風喪膽,望而生畏,聽起來身上起雞皮疙瘩。在《農夫與蛇》故事教育下,我們從小對蛇這種生物深惡痛絕,認為蛇與人類很難和諧相處。小時候,村人和夥伴,看到蛇,怕歸怕,最後還是非打死不可的,擔心今天不打死它,明天就要遭它咬似的。家鄉湖南祁東那地方,與永州毗鄰,同山共水。
  • 捉蛇佬(民間故事)
    無人知曉他姓甚名誰,在太湖西岸的羅溪鎮上,認得他的人都叫他捉蛇佬。捉蛇佬是個孤兒,老家在另一個貧窮偏僻的小鄉鎮上,歲近天命仍孑然一身,且居無定所,平素棲身於橋洞內。矮小、黝黑的他,醜陋而邋遢,整天蓬頭垢面的,一雙日夜睡不醒的小眼睛總是眯成一條縫隙,鬍子拉碴的嘴裡不停地悄然喃喃,仿佛在念經,但誰也沒聽清楚過,他究竟說了些什麼。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部國漫告訴你,情從何來
    皇帝痴迷修道成仙,國師驅使百姓捕蛇。「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齧人,無御之者。」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捕蛇者說》中,就以蛇之毒,類比苛政之毒。毒,在於人心,在於苛政,在於當權者。臨危受命的小白刺殺國師失敗,失去記憶,落入瀑布,被救回捕蛇村。
  • 永州野廟蛇精伏誅
    元朝大德年間,一位叫畢應祥的書生,有事到衡州去,途經這座神廟,只因囊中無錢,不能設祭,只得到殿下行了致敬禮,就繼續趕路了。沒走幾裡地,果然狂風陣陣,飛沙走石,陰雲黑霧,鋪天蓋地。畢應祥回頭一看,只見千乘萬騎,甲兵無數,追殺而來,心中想到:今日必死無疑,沒有辦法,因平日能誦道藏《玉樞經》,既然事態危急,就邊走邊誦,始終不停。
  • 原創微型小說《捉蛇記》
    某乙驚魂未定對某甲說:我進廁所,一眼就看見一條眼鏡蛇盤在地上,足有茶杯口粗,看我進來,它的脖子立馬扁平起來,兇眼瞪著,頭往前一拱,張嘴朝我噴氣。嚇得我把老婆孩子都叫了出去。某甲回家掂來一條布袋子進了廁所,廁所裡傳來一陣哼唱,像催眠曲般纏綿柔軟。圍觀的一位年輕人好奇,跑進去看。某甲把布袋扔在地上,蹲下身子,雙手合十對著蛇哼唱。
  • 小說:自出生起,父親就不讓我接觸陽光,35歲這天我明白了他苦心
    今天我35歲了,這35年我過著不是正常人的生活。我一直生活在黑暗中,我的父親常常讓我蒙眼生活,教我在黑暗中生活。我是一個正常人,不瞎不聾,但是我的父親卻一直教我在黑暗中生活。我對此很是厭惡很是抗拒,但那是我的父親,我又能怎麼辦呢?父親說要我好好辦一下我的35歲生日,我對這類事情都是不感興趣的,全憑父親決定。
  • 全州人在永州的故事
    全州和永州是鄰居,兩地人經常來往,很多全州人都去隔壁的永州東安縣做生意,關係比較融洽。在永州冷水灘,也有許多全州人生活,他們都在永州買了房安了家。我認識全州四姐妹,在永州從事著各種工作。老大有50多歲了,夫妻倆開了個早餐店,生意還不錯,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嫁在了當地,兒子買了房買了車,生活都不錯。
  • 永州這個老人,60歲老伴去世,63歲再找了個,卻被兒子趕出了家門
    這個老人姓李,永州冷水灘人,3年前老伴得了癌症去世,留下老李一個人孤獨地生活著…老李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婚生子,小車洋房都有,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但老李沒和他們一起生活,說自己生活好些,飲食上和年輕人有差別。
  • 康震講:柳宗元篇----動物開口要說話(三)
    第二個就是麋鹿。對於麋鹿而言,並不是錯在跟狗交朋友,而且錯在不明白在什麼條件下跟狗交朋友。一隻聰明的麋鹿只有在主人在場的情況下才能跟狗交朋友,或者只跟家狗玩耍,因為主人的監管是它跟狗交朋友的必要條件,失去了這個條件,它跟狗的關係就只能是敵人,跟敵人交朋友是要倒大黴的,是要丟掉性命的!
  • 男子上山捉蛇,不慎掉進井裡,做夢妻子,醫院送二十萬
    我叫李小白,今年30歲,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裡跟丈夫開酒廠,經濟條件一般,近年來,酒廠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我跟丈夫的怨言也越來越多,眼看著白酒的銷量越來越差,我們夫妻兩人都著急了。聽人說,蛇酒越來越被大家認可,並且蛇酒營養價值高,成本也不高,於是我跟丈夫商量著,要不上山捉蛇
  • 捕蛇高手收山,原來是碰到奇異事件
    嘉陵區大通鎮蘇夾溝有一個身懷絕技的捕蛇高手,是我鄰居:名叫蘇賠有,年方二十七,外號叫蛇毛子!其貌不揚,但捕蛇技術一流,捕蛇就像在地上撿柴火一樣簡單。於是他一門心思幹起了抓蛇專業戶,不到一年就在村裡蓋上了小陽樓,日子是過得越來越滋潤。這天中午:蘇賠有剛抓了十幾條蛇回到家,準備吃了午飯休息,突然酒樓李老闆打來電話,說明天有貴客來、想吃眼鏡蛇、出了大價錢,讓蘇賠有一定要抓條眼鏡蛇,並承諾給可觀的價格!蘇賠有頓時精神大振、匆匆吃了幾口飯、抓起平時裝蛇的牛皮袋奔出了門。
  • 蛇到底有沒有腳的,說說我的經歷
    說起蛇,總會讓人有點恐懼。想起我4歲的時候,那時候河邊還沒開荒。野草叢生。鄰居的大哥經常在河邊捉到蛇,回家煲蛇湯。有一次,他捉到條母蛇,說有蛇蛋問我吃不吃。我5歲的小堂哥說,蛇蛋吃到肚子裡會長小蛇出來的。然後我就不敢吃了。那時候自己真的好單純,都不會去懷疑,別人說啥都信。然後直到現在都沒吃過蛇。
  • 故事:農村故事:捕蛇人的江湖
    土壁虎蛇多,每年夏天都有幾個被土壁虎咬傷的。處理不當,死在它嘴上的也有。在我十一二歲的時候,村裡來了一位捕蛇人。此人五六十歲的樣子,濃眉而大眼,高鼻梁,厚嘴唇,四方臉。短頭髮顯得很精神,根根豎立,頭髮已經半黑半白了。一身自己家裡做的黑布衣,一雙黃軍鞋,衣服上有幾個補丁,但全身上下乾淨整齊。
  • 那個來我家擋磚頭的男人,後來我叫他「爸」
    我叫廖小雨,家在安徽阜陽的一個小農村,今年35歲。我們家不再是個普通的家庭,而是「殺人犯」的家屬,被人追打唾棄。父親是怎麼被抓走的,我已經沒什麼印象了,只記得母親帶著我和弟弟吃了很多苦,從小受盡白眼,被人欺負。
  •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寫的寓言三則,千百年來仗勢無良文痞寫照。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寫下鹿、驢、鼠的寓言:一個獵人捉回一隻幼鹿,讓狗陪伴著長大,狗、鹿仿佛是「好兄弟」。有一天,已經長大了的鹿兒在外面遇見一群餓狗,卻「坦然面對」狗群,最後成了狗的一頓美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