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從孩子成長為大人的過程中,總有一種孩子,叫別人家的孩子,在我們的父母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啥都好,啥都比咱強。而顧佳,是在我們長大成年後,類似小時候別人家孩子的那種人,咱們不妨稱呼她為「別人家的老婆」。
漂亮得體,業務能力強,理性上進,顧家愛孩子,這些素質單一來說很多女人都能做到,但疊加在同一個人身上,就比較不尋常了。如果只看這些因素,這樣的老婆估計是99的男人都想要的。BUT,看完《三十而已》整劇之後,這個99%估計得銳減好幾十個百分點。
為什麼?因為這個女人,雖然看起來萬般好,但和她在一起,其實是很辛苦的。她總是很理解你,體諒你,幫助你,就好像是一個愛護的驢子的老農,拿著心愛的小皮鞭輕輕的鞭打你的屁股。時不時還會下車來,跟你一起拉車。甚至有時候直接能把驢和車都背在身上,帶你走一段路。
從外人的角度上說,這樣的老農也太好了,甚至從其它驢的角度上說,這個也是最好的老農了。可是身為一頭驢,有時候也想賴著不走的。顧佳好像什麼都沒錯,都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好,為了未來好。她就像那個追殺你的蝸牛,讓你要永遠的努力,不然就對不起她。
面對這樣的老婆,你只能無比的優秀,隨時隨地都要足夠優秀才行。可大多數男人並不是這樣的(許幻山也不想這樣),男人除了當丈夫之外,有時候還想小任性一把。這種任性有可能是打打小麻將、和哥們兒出去嗨、也有可能是尋找點別的刺激,所以,林有有這個什麼都比不上顧佳的女人,反而可以輕而易舉霸佔了她的男人。
其實顧佳這個人設,如果放在十多年前,應該是很受男人追捧的。但現在是什麼時候?現在是男性群體群情激憤抵制」奮鬥B「,都想拒絕當社畜的年代(雖然拒絕不了),老闆們各種畫餅,你要努力,你要上進,你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你才能升職加薪走上人生巔峰(我才能在明年又買一輛蘭博基尼)。
奮鬥文化放十多年前還是挺吃香的,當年不也有熱播劇就叫《奮鬥》麼?可現在,男人們在職場996的高壓下,已經吃不消了,老闆們畫的餅太大,胃不好的人已經消化不良了。回到家,看到顧佳這樣的伴侶……得,別歇了,早給你安排得滿滿當當的。
許幻山這種人,就是沒有什麼遠大理想,一個把藝術看得比金錢重得多的人。在他這裡,人生價值的實現不是房子買多大,公司掙了多少錢,而是別人對他作品的認可。他跟顧佳走到一起,是因為顧佳對他才華的認可。他跟顧佳走到最後這一步,卻也是因為顧佳認可的東西不再是他的才華了。
現實中這種情況,肯定是隔三差五地吵架(三觀差異太大了),劇裡面為了製造熱度,非得把許幻山整出軌,因為出軌沒得洗,這是人品問題。但從男性視角看,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做人上人的,被這種奮鬥向上的文化裹挾著向前,簡直不要太痛苦。
所以,「別人家的老婆」也只是看起來美好而已,之所以那麼美好,是因為你沒有深層次的接觸和了解。等到你真的足夠了解了,估計躲還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