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人對世界了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麼,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靜地對待歡樂和幸福。」這是我第三次寫關於《平凡的世界》的書評了,對於這本書,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感嘆,每一次看的時候,都會有不同的感覺,看到不一樣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講述了在陝北農村一代人奮鬥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下不同的人對待生活的態度,有的人選擇等待屈服,有的人則選擇賭一把,孫少安等來了機會,孫少平卻賭輸了生活,最終遊蕩在命運的不確定下。
正如作者路遙在這本書中所說:把不幸當作生活的挑戰,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於我們且只有一次所以去奮鬥吧,去愛吧,去生活吧,如同從來沒有受過傷害一樣。這句話像是作者道盡了孫少平的一生,他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可他開始就開啟了自己的不平凡之路。
1、現實的骨感,自尊的本能
普通並不等於庸俗,他也許一輩子就是個普通人,但他要做一個不平庸的人。在孫少平的世界裡,他最美好又最難熬的日子,也許是中學時代吧,那個時候,他是個連最差的丙菜都吃不起的人,每次吃飯,他都會等別人打好,自己再去拿飯菜,看著手中黑灰的饃饃,他只能躲在角落裡,生怕被別人發現。
這是人的一種本能,在青春期,對自尊是尤為看重的,即使現在也不例外,孫少平的懂事與卑微讓人心疼,在角落裡的他,決定要走出這個地方,擺脫農民窮人的身份,他努力學習最終考上了最好的高中,遇到了自己喜歡的人,也成為了工人,但命運並沒有善待他,從卑微的學生時代到最終黑暗的煤礦工人,孫少平似乎已經看淡了人生,卻又不願意返回農村與哥哥一起創業。
很多人看到結尾,都覺得孫少平是個很固執的人,但我覺得,他的思想更趨於現代化,有時候,我似乎覺得他與現在的年輕人很像,莫大的城市,擁擠的人群,那些北漂、海漂,寧願擠在狹小的屋簷下,吃著麵包喝著一元的礦泉水,只是想要更好的人生嗎?如果能奮鬥那麼幾年就能享受好的生活,相信很多人都會願意的,可那只是少數,更多的現實是迷茫、失敗。
羅曼羅蘭曾經說過:人生是艱苦的,對於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夜的戰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寂靜中展開的鬥爭。孫少平的一生過得很充實,相較於平淡無奇,我更喜歡那種每天都有目標的生活。
想想現在,很多年輕人愛面子,在內心裡暗自發誓,要擁有最好的生活,於是背井離鄉,追求質量、追求愛情,擺脫平凡,大概是很多年輕人的現狀,這種自尊仿佛是這個年紀與生俱來的,可面對現實,夢想又顯得太渺小。
2、生活需要儀式感,但人生不需要
對於孫少平的結局,很多人都會感到惋惜,而對於書中的另一個人,孫少平的哥哥孫少安,卻像是最後的贏家,他與弟弟孫少平的性格相反,從一開始,他就認清了現實,接受農民窮人的身份,也沒有想過去改變,放棄了愛情,甘於現狀,他的生活大概就是過一天是一天的樣子,可就是這樣無欲無求的生活,讓他在農村闖出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其實要說生活,孫少安的大半生都是在平庸中度過的,後期的轉折點才讓他懂得了生活的儀式感,但活在平庸的時間太久,他把這些儀式都給了家人,他在平庸中默默做著本能的事,盡好老大的本分,孫少安的人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或許很平淡,卻在最後成了人們嚮往的一切。
在看孫少安的人生時,我有一種感嘆,其實他在年輕時也是個有著追求的少年,曾經為愛情痴迷過,為生活困惱過,又不得不選擇承受,他就像現在的一些打工族一樣,沒有明確的目標,又不敢擁有太大的夢想,接受家裡的一切,放棄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樣的人生太過平淡,沒有在最好的年紀擁有最好的選擇,打工族雖然很平凡,沒有人去在意他們,但他們卻有著生活的儀式感,就像孫少安後期的生活一樣,有體貼的妻子,可愛的孩子,不求在眾人中突出,只盼望這種生活能夠延續下去。
這便是兩兄弟面對生活的不同,一個選擇屈服,一個選擇改變,結局雖然不盡人意,讓我們看到奮鬥的少年輸在了現實中,但我覺得,孫少平再次站在煤礦廠上的時候,他或許過完了自己的青春,開始面對現實了,他的眼神是凝固,再也不是期盼。
3、選對了是人生,選錯了是青春
有人說,青春仿佛是朵素潔的曇花,來不及鋪張、來不及遐思,甚至來不及彌補欠缺和瑕疵,就那麼匆匆地謝了。我佩服孫少平那種對青春激昂向上的決心,我也為孫少安的機遇感到欣慰,但書中有一位不起眼卻活得比誰都明白的人,便是孫少平的好兄弟金波。
路遙的筆下,他是一個眉清目秀的男孩,他與孫少平兄弟二人相同卻又不同,金波的出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不平凡的人生,相較於孫少平,他的家境稍好些,但這並不能讓他擺脫農民的身份,仍舊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底層人民。
而他的放蕩不羈,是那段從軍的日子裡與藏族牧馬姑娘的愛情故事,他與孫少平相同,嚮往外面的自由,不願意留在這個小地方,高中畢業後,義無反顧選擇了到青海從軍,在自己的才藝下,他成了軍隊的文藝兵擔當,也正是這個機會,他認識了讓他心動的女孩,也讓他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被軍隊開除,離開了這裡,離開了那個女孩。
金波回到家鄉後,在父母的催促下,沒有選擇將就生活,他沒有辦法忘記與那個女孩相擁的感覺,忘不掉那雙動人的眼睛,即使在絕望中,他也給自己希望,踏上尋找女孩的道路。
不知道為什麼,金波的人生給我的感覺才是那個最不平凡的,卻又是最真實的,他是個平凡的人,對朋友對愛情有一種獨特的堅貞,他比孫少平等人看得清現實,他的青春時光,或許是更多人想要追隨的,堅定內心所需,追求自己想要,淡然生活。
我們每天在生活中遊蕩著,有目標的人眼裡有著更多的光芒,甘於平凡的人只是在過好每一天,這次,我選擇書中的幾個人物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孫少安一直過著平凡的生活,在機遇下改變了這種貧苦、平凡;孫少平不甘於平凡的生活,讓自己的一生都在跌宕起伏,這是他不平凡的過程;金波在最好的年紀選擇堅定內心,即使結局不盡人意,卻也活得很自在。
回頭望望,其實我們看到最多的還是孫少安一類的人,我們無法去猜測接下來的一切,選擇承受才是最好的等待吧,人生苦短,孫少平是我們的青春,孫少安或許才是現實吧,你如果甘於自己的平凡,那你會甘於命運的平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