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緣》原著曼楨的母親有多愛錢?她說一番話,暴露人性的貪婪

2020-09-09 深情解讀

本文由【深情解讀】原創出品,抄襲必究!

張愛玲長篇小說《半生緣》,寫了兩姐妹的悲劇命運。總有人問,到底是曼楨的命運比較悲慘還是曼璐比較慘。

在我看來,各有各的慘,她們都是時代的悲劇,被原生家庭坑害的結果。

曼璐是長姐,父親去世後,一家八口人等著吃飯,還有弟弟妹妹要上學,作為長姐,她的責任心非常重,不得已挑起家庭的重擔,選擇當舞女。

曼璐的悲劇,是原生家庭逼的,如果說父親的死亡,是無可奈何,可來自母親的壓榨,卻透露著人性的貪婪。

她的母親,在年富力強的年紀,並未出去謀過生活,卻指望大女兒來承擔起養家的重擔,作為父母,她很失職。

她一邊壓榨曼璐,一邊又嫌棄她的錢髒,一邊指望女兒養家,一邊又指望女兒嫁個有錢人,好承擔起娘家的所有花銷。

也不想想,曼璐是什麼樣的條件,在那個視貞操為寶貝的年代,曼璐能嫁出去就已經很不錯了。

有一個拎不清的母親,作為兒女,也有著說不出的痛苦。

曼璐年紀漸漸大了,逐漸退居二線,沒怎麼出去陪人跳舞,想著找個合適的男人過下半生,她本來是看不上祝鴻才的,但祝鴻才對她死纏爛打,天天粘著她,再加上,考慮到妹妹曼楨的名聲,自己到底是做舞女,名聲不大好,怕影響到曼楨的前程,所以,曼璐才考慮跟祝鴻才結婚。

她母親首先考慮到的不是女兒能夠嫁出去,能不能幸福,是否減少負擔,而是考慮女婿有沒有錢,能不能養得起她這個家。也就是說,女兒出嫁前,她壓榨女兒,女兒出嫁後,她還靠女兒。

你看她是怎麼跟曼楨說出心裡話的,每一句都是考慮這個家,並未替曼璐的幸福著想過。

顧母:「他這人呢她覺得還靠得住----至少她是拿得住他的。他錢是沒什麼錢,像我們這一份人家的開銷總還負擔得起。」

曼楨:「媽,以後無論如何,家裡的開銷由我拿出來。姊姊從前供給我念書是為什麼的,我到現在都還替不了她?」

顧母:「這話是不錯,靠你那點薪水不夠呀,我們自己再省點兒都不要緊,幾個小的還要上學,這筆學費該要多少呀?」

曼楨:「媽,你先別著急,到時候總有辦法的。我可以再找點事情做,姊姊要是走了,傭人也可以用不著了,家裡的房子也用不著這麼許多了,也可以分租出去,我們擠點兒也沒關係。」


她母親從一開始就指望曼璐找個有錢的男人,可以承擔一家大小的開銷,經過曼楨的點醒和反對之後,又覺得用曼璐的錢不是滋味。

怎麼說呢?她母親就是那種,既覺得用女兒的錢,在情感上虧欠了她,但又從不會考慮實際辦法,去解決生活問題的女人。她是一個矛盾體,左手伸手拿錢,右手給自己一巴掌,考慮得挺多,但沒一樣是行得通的。

就跟樊勝美的媽媽有點相似,一邊勸樊勝美找個好人家嫁了吧,年紀不小了,另一邊又不斷壓榨樊勝美,讓她掏錢貼補家庭,填補無底洞哥哥,是一樣的道理。

這就是人性的貪婪。

曼璐能找到合適的人結婚,顧母又不太滿意,一方面嫌棄他沒什麼錢,另一方面嫌棄他娶過老婆,曼璐嫁過去只能當姨太太,雖然祝鴻才說不當她是姨太太,但到底還是個二房。

顧母又覺得曼璐的脾氣不好,跟大房處不來:

「她現在能夠好好的嫁個人,當然是再好也沒有了,當然應當將就點兒,不過我的意思,有錢沒錢倒沒關係,人家家裡要是有太太的話,照她那個倔脾氣,哪兒處得好?現在這姓祝的,也就是這一點我不贊成。」

曼楨道:「你就不要去跟她說了!」

她母親道:「我是不說了,待會兒還當我是嫌貧愛富。」

我們來分析一下顧母的思路,她打從心眼裡是看不上祝鴻才的,原因有二:一沒錢,不夠富裕,二有老婆了,曼璐脾氣不好處不好關係。

她的兩個思考點,都是從別人身上出發,找最有利於自己和家庭的。她為什麼總說曼璐脾氣不好,跟大房會處不來呢?

以我的理解來看,在舊時代,姨太太要是不好,假如大房又是個厲害角色的話,分分鐘會讓丈夫把姨太太休了,趕回娘家也不是不可能。

到時候,對於娘家來說,又是一個負擔。那時候的曼璐,人老珠黃,根本無法再去當舞女,連養活自己都困難,別說養活一大家子。

反過來說,曼璐只有脾氣好點,哄得祝鴻才開心,才能保住姨太太的位置,才能享受榮華富貴,娘家也能跟著吃香喝辣。

存在這種思想,想想都覺得背後發涼。

如果說,曼璐的悲劇,是命運使然,沒得選擇,後面曼楨的悲劇,卻是顧母間接造成的。

因為,她從未停止過榨取女兒血液的手。

-end-

【深情解讀】:一個有深度、有態度、讓你更幸福的專業自媒體帳號!

相關焦點

  • 《半生緣》:被姐姐和母親毀了一生的曼楨,為何選擇原諒
    《半生緣》是張愛玲的長篇小說,裡面的主人公有顧家兩姐妹顧曼璐和顧曼楨、沈世均、祝鴻才。張愛玲的小說大部分是用悲劇揭示人性,《半生緣》也是一部悲劇。沒過多久,祝鴻才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開始花天酒地、拈花惹草,還覬覦著曼璐妹妹曼楨的美色。曼楨是獨立的女性,這時候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愛情,她與沈世均很快就陷入了愛河。
  • 《半生緣》:曼楨被強暴後,只愛錢的母親選擇見死不救,可悲可嘆
    無論幾次讀《半生緣》,最不喜歡讀到的便是曼楨去祝家看望假裝生病的曼璐,自己卻因此先被祝鴻才強暴,後又被囚禁在祝家一年,直到生下了祝鴻才的孩子。人生的分水嶺跨過去,有些人見到的是天堂,有些人見到的卻是地獄。曼楨最後雖然逃了出來,她的人生卻再也回不到過去了。無論是和曼璐的姐妹情,還是和沈世鈞的愛情,都成了回憶。曼楨在逃離祝家後,終生沒有原諒母親。
  • 張愛玲《半生緣》:考驗人性最低處,沒什麼特別方式,錢便是答案
    考驗人性最低處,沒有什麼特別的方式,張愛玲早就在《半生緣》裡給出了答案:錢。錢能暴露一個人的本性,沒錢時,他會怎麼樣,有錢時,他又會怎樣?態度會有多大差別?差別之處就是人性。祝鴻才就是一個暴發戶,曼璐終究還是看走了眼,嫁錯了人,一輩子都過得很苦。她的真心,到底還是錯付了。
  • 半生緣:姐姐的罪與罰,人性最大的試煉不是未曾擁有,是得而復失
    也許愛不是熱情,也不是懷念,不過是歲月,年深日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半生緣》1950年,時年30周歲,已經名滿滬上,發表過《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等名作的張愛玲,開始創作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十八春》。
  • 《半生緣》:祝鴻才真的是拆散世鈞和曼楨的"罪魁禍首"嗎?
    即便沒有祝鴻才,也沒有石翠芝,但沈世鈞有他的母親,顧曼楨有他的姐姐,這種親人之間的以愛為名的操控遊戲才是這場愛情當中最大的悲劇。,更加沒有什麼天災人禍,而都說在了人性的懦弱上。如果把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統計出一個錯率的話,那麼婚姻肯定高居榜首,而導致婚姻高居榜首的,是人性上的懦弱。人們結婚的理由千奇百怪,為了面子結婚,為了錢結婚,為了父母結婚,為了孩子結婚,因為到了年齡而結婚,因為順手而結婚。
  • 《半生緣》3:太扎心,姐妹親情,敵不過人性的貪婪和自私
    今天,花醬和大家共讀《半生緣》第三部:不如意才是人生。曼楨仍舊像往常一樣,談笑自如。世鈞心想:如果她是愛他的話,那她的鎮靜功夫是太可驚了。女人有時候冷靜下來,簡直是沒有人性的。而且真會演戲。世鈞第一次對一個姑娘表示他愛她,他所愛的人剛巧也愛她,這也是第一次。他相信他和曼楨的事情跟別人的都不一樣,跟他自己一生中發生過的一切事情也都不一樣。
  • 《半生緣》深度解讀:曼楨和曼璐,誰更悲劇?
    張愛玲曾給夏志清寫信,提出「《半生緣》戲劇性強,拍電影可由一人兼飾姊妹倆」。雙生花設置,是張愛玲的生花妙筆。曼楨曼璐,不僅外貌相似,命運也都很悲劇。她們的悲劇同根同源,皆因原生家庭。曼楨但凡有一點良知,都不會同意世鈞的建議。為了維護曼璐的存在,曼楨懟跑了世鈞。
  • 張愛玲《半生緣》中哪個男人最愛曼楨
    張愛玲《半生緣》中顧曼楨是一個有顏值,自立自強,性格溫柔,並知書達禮的女人,最值得男人愛的女人,如果被娶為妻子,她一定是個「入得廳堂,下得廚房」的賢妻良母,然而她的命運很悲慘。有四個男人,許叔惠、沈世鈞、張豫瑾、祝鴻才。哪個是真正愛曼楨呢?
  • 《半生緣》原著:她是毀掉曼楨的幫兇,看似傻白甜,其實是真小人
    阿寶和浣碧有這樣的野心,一點都不奇怪,這是人性深處的陰暗面。看著自己的主子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自己卻要卑躬屈膝,生活在她們的光環之下。主子的生活越是風光,越是刺痛她們的心。同樣是女人,為何自己就要活得這麼低賤。阿寶的野心,曼璐是有警惕的。曼璐結婚後,沒有帶上阿寶。直到意識到阿寶的重要性,才又把她叫回身邊。
  • 淺析《半生緣》,曼楨與世均的錯過,告訴我們一個扎心的真相
    他和曼楨從認識到分手,不過幾年的工夫,這幾年裡面卻經過這麼許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樂都經歷到了。 -----《半生緣》張愛玲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半生緣》,改編成了電視劇。很多人看完都會同情曼楨的遭遇,也會譴責曼璐的自私與狠毒。但是,我卻只記住了大結局的最後一句話;「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 《半生緣》扎心啟示錄:有愛情的窮人,不配結婚
    ​《半生緣》是一部讓人傷心的小說。世鈞曼楨,叔惠翠芝,曼璐豫瑾,都是有情人,他們都是半生緣。乍一看,他們的愛情悲劇是原生家庭的鍋,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也是窮惹的禍。張愛玲在原著中,不斷用居住環境來強調沈家對世鈞的壓抑和控制。限於篇幅,僅舉一例。世鈞第一次回南京時,剛進門就被母親發現了。
  • 《半生緣》:強暴曼楨的不是姐夫,是女人的嫉妒心
    《半生緣》裡,顧曼楨不但長相漂亮,更為寶貴的是她獨立能幹、自力更生。《半生緣》裡,顧曼璐在做舞女前,是有一個初戀情人的,他就是張豫瑾。兩人也經歷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歲月,那是珍藏在顧曼璐心裡最純淨的美好,是她唯一的念想。但不幸的是,這份純粹的念想被妹妹顧曼楨破壞掉了。初戀情人張豫瑾愛上了妹妹顧曼楨。
  • 《半生緣》原著曼璐搬走,曼楨迫不及待打扮自己,更顯得姐姐命苦
    《半生緣》原著中,隱隱地覺得,曼楨和姐姐曼璐的感情,並沒有像改編的電視劇那麼姐妹情深,更多是曼璐對曼楨的照顧和周到祝鴻才其實算不上很好的選擇,曼璐也不見得喜歡他,只不過,曼璐著急結婚,有自己的考慮,更多的還是考慮曼楨的處境,不得不說,曼璐真的很愛這個家。祝鴻才第一次跟曼楨打招呼,是在曼璐的房裡,曼楨從外面回來,弟弟傑民在踢毽子,一不小心就把毽子踢到曼璐的房間裡去了。曼楨就建議傑民讓女傭阿寶進去拿,剛好這時候祝鴻才出來了,見到姐妹倆在說話。
  • 《半生緣》原著:顧曼楨沒那麼完美,3個細節,撕開她的真面目
    這樣的顧曼楨,很多人愛她。沈世鈞為他瘋狂,張豫瑾對她一見鍾情,祝鴻才對她念念不忘。在劇版裡,連家教的客戶都傾心於她。可是,顧曼楨真的有那麼完美嗎?我一直堅信,人性都有兩面,陽光的背後必定是陰暗。只是有些人展現得多,有些人隱藏得多。我從原著裡,找到3個細節,足以窺見顧曼楨面具背後的陰暗。
  • 《半生緣》5:看不懂曼璐的狠毒,說明你還不懂人性
    曼楨忽然把手上的戒指脫了下來,要還給世鈞。世鈞愣住了,臉色也變了,把桌上的戒指拿起來,順手就丟到紙簍裡。二、意外世鈞走了後,曼楨趴在床上哭了好久。直到母親回來,告訴她曼璐病得很重,恐怕時日無多。曼璐見母親鬆動了些,趕緊趁熱打鐵:讓母親搬去蘇州,省得沈世鈞找來麻煩。再過幾年,讓祝鴻才出錢送弟弟出國留學------一番話,說得顧太太心裡迷迷糊糊,尤其是描繪兒子的錦繡前程。錢這樣東西,確是有一種微妙的力量。
  • 《半生緣》曼璐之所以害曼楨,原因竟是因為這個!
    《半生緣》中,開頭就寫的是曼楨和世鈞、書惠三人一起交往的情節。曼楨和書惠陪世鈞拍照時,丟了一隻手套,世鈞幫曼楨找了回來,兩人暗生情愫,開始往來,慢慢成為情侶。是情侶了,勢必會談起彼此的家庭。世鈞是沒什麼好說的,就是家裡有鋪子的少爺。可曼楨呢!一開始,借著書惠的口,就把曼楨的家引向一個神秘地帶。
  • 《半生緣》為何世鈞深愛曼楨,而叔惠對她無感?答案在三人性格裡
    近期月半把電視劇《半生緣》及張愛玲女士的原著小說《十八春》看完了,兩相對比之下,覺得原著暗示曼楨和張慕瑾可能會結合在一起的結局還算有一絲溫暖在。然而不知道有沒有讀者或者觀眾會有這樣一個疑問?那麼究竟為何世鈞深愛曼楨,而叔惠對曼楨沒有戀人的感覺?這要從他們三人分別的性格說起:一、顧曼楨:外柔內剛、內心堅定,即使躺在汙泥中也有勇氣和力量掙脫的獨立新女性。
  • 《半生緣》曼璐對祝鴻才卑微的愛,不但坑了自己,也害了妹妹
    本期話題【《半生緣》曼璐對祝鴻才卑微的愛,不但坑了自己,也害了妹妹!】,原本應該識人無數,看盡世間百態,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但是曼璐卻陷入愛情的漩渦,不但對丈夫祝鴻才卑微的愛著,她的這份卑微坑了自己,也害了妹妹曼楨。
  • 《半生緣》是什麼導致相愛的兩個人曼楨和世鈞,再也回不去了?
    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那麼一個人。這是曼楨寫給世鈞的情書。如此深情的一對戀人卻沒有走到一起。時隔許多年,兩人再度相遇,物是人非,一切都太晚了,曼楨對世鈞說:「我們回不去了。」
  • 再看《半生緣》發現,自私又無能的顧太太,比顧曼璐還可恨
    看張愛玲《半生緣》小說的時候,心裡無數次在思考同一個問題:顧曼璐和顧曼楨這一對姐妹花,到底誰的命運更悲情呢?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始終覺得顧曼璐最後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亦姐亦母,努力偽裝堅強,被嫉妒心蒙蔽了,最後在悔恨中抱憾而終,始終沒有得到妹妹顧曼楨的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