愣子姓甚名誰,小區沒人知道。大夥給他起外號「愣子」,大概與他的二愣子脾性有關。
十幾年前,愣子從鄉下搬進某系統新建的小區。原本沒有購房資格的愣子,是掏了差價從別人手中購買的二手房。
小區住戶相互熟喚有個過程,但愣子一家很快便被大夥認識了。一是隔三岔五的晚上,從三樓愣子家開著的窗戶裡,就會傳出吵架聲,愣子日娘到老子胡噘亂罵,夾雜他媳婦還嘴對罵,時不時還有拳腳相加、摔碟子拌碗之聲。當愣子嘴裡不乾不淨地從樓上下來時,被樓下乘涼的幾位大爺對上了號。二是有段時間,愣子家每天早上都會傳出震感強烈的音樂,人們猜測是他媳婦在跳舞,而且見折騰就是大半上午。那天,當穿著衩開得很高的裙子、渾身憋得像肉粽子似的愣子媳婦,哼著舞曲下樓,被在花園聊天的兩位老太太撞了個正著。一位說,愣子媳婦就像吃了油炒石頭的踢騰騾子,咋有那麼大的勁,她家舞曲一響,我的心臟震得就受不了。那個道,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兩口子真是「癟癟鍋扣了個癟癟鍋蓋」。
時間長了,人們從愣子兩口子吵架中,捕捉到了他從前的幾件糗事:開城市垃圾運輸車,愣子不按規定傾倒垃圾,還打了垃圾填埋場的管理人員,被單位辭退了。開計程車,愣子追了別人轎車的尾,還把那車主的兩顆門牙打掉了,被公司解聘了。跟師傅學安座便器,愣子內急就用新座便器,不巧碰上有潔癖的女主人,非得讓他賠新座便器不可,愣子一氣之下,砸了自動座便器,賠了人家五千多塊,師徒分道揚鑣。由此人們判斷,愣子脾氣不好,容易發急發躁。
要說愣子的壞脾氣,他媳婦領教最深。為防止愣子出去做事惹是生非,他妻子在小區外的街面上,開了家小小的成衣店。白天怕愣子出現影響生意,只讓他晚上過去幫著看店,就這還是捅了簍子。一次,一對小情侶反覆試穿幾件衣服,愣子躁了,吼道:「你倆看上就買,看不上快滾,挑來挑去的,煩死人了。」兩位小年輕哪還敢再試,拉起手往外衝,男青年臨出門扔下一句「兇的像藏獒!」類似小事發生幾次後,小店門可羅雀,不到一年就關門了。
城裡人在青石板上過日子,沒有收入,生活就得停擺。愣子和媳婦商量,叫來外地她的表弟,一塊販菜賣。按照分工,愣子負責往回批髮菜。每天早上,愣子的電動三輪車「嗵嗵嗵」發動,大部分鄰居就被吵醒了。這還不算,粗心的愣子,經常人到了樓下,才想起沒拿這忘了那,喊媳婦送到樓下,鄰居們真是不勝其擾。等愣子把菜拉回來,再由他媳婦和表弟拉到菜市場去賣。這樣的生意做了兩年多,日子逐漸擺脫了棲惶的境況。可當愣子無意中聽見別人議論後,回到家就炸了鍋,他指著媳婦說:「你和你表弟出雙入對,太日眼了,這生意沒法做了」。媳婦聽完他陰陽怪氣的話,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蒙在鼓裡的表弟被打發走了,無事可做的愣子無聊透了,從市場上逮回兩隻小狗玩。愣子可精心了,天天六點左右,準時到樓下遛狗。在那寂靜的小區,愣子仿佛回到了鄉下的曠野,忘情地和小狗嬉鬧:「丟丟,過來」,「王子,衝!」愣子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鄰居們甭提有多煩他。時間長了,狗屙的都成了愣子屙的,連不懂事孩子拔自行車氣門芯、往小車上扔爛菜葉子等沒名堂的事,人們都認為是他幹的。
愣子覺得周圍的人一直瞧不起他,兒子考上一本大學,總算讓他揚眉吐氣了一回。他最期待周末兒子回家,一家人能度過最快樂的時光。先是三口人吃飯乾杯、胡吹浪諞至很晚,然後父子倆開始遊戲比賽,「噢,耶!」「太棒了」,無節制的聲音在寂靜的夜空傳得老遠,有時要持續到凌晨。鄰居們剛被上一聲吵醒,又等著受下一聲折磨,睡眠不好的壓根兒整夜就甭想合眼了。別人還能將就,住在樓上老秦的女兒面臨高考,根本無法學習和休息。老秦實在憋不住了,這晚怒不可遏地衝到樓下。老秦敲愣子家的門沒有任何反應,想打手機又不曾問過號碼,只得勸女兒繼續忍耐。第二天,老秦等到下午,才見到無精打採的愣子下樓,便趕忙湊上前提醒,誰知愣子兩眼一瞪:「嫌吵,有本事搬曲江住別墅去啊」。老秦又向小區物業反映,也是不了了之,愣子該咋地還咋地。
兒子上大學後,家裡的開銷更大了,愣子做夢都想賺錢。他發現賣魚生意不錯,便從三樓水龍頭接管子拉到地下室,用幾個大塑料盆接水養魚,再和媳婦拉出去賣。說來也是該他們倒黴。那天,愣子和媳婦拉魚出去之前,樓上停水,便忘記關水龍頭。等他們回來,地下室的水足有一尺深,把鄰居家的十多間庫房全淹了。鄰居們對愣子長期的擾鄰行為早就受夠了,這次不能饒了他。那天中午,受害的住戶把駐片民警和物業管理人員叫來,將愣子和媳婦圍在大太陽下的水泥地上,你一言我一語,像開批鬥會一樣,「我家庫房放的家具泡變形了,你們得賠我。」「我地下室的被子衣服成了水疙瘩,你們說咋辦?」「我存的幾袋麵粉大米結塊發黴,你們幹的啥事。」愣子把曬得發燙的頭夾在褲襠間,恨不得有個地縫鑽進去。突然,在大夥沒有任何提防的情況下,愣子的火爆脾氣又上來了,他對準那個站在面前喋喋不休的女鄰居腰上就是一拳,那女的「哎喲」一聲窩在地上。人們驚呆了,幾位男士上手,幫助民警按住愣子,有人打起了120。正當大家把女鄰居抬上救護車,民警正準備把愣子帶往派出所的時候,從樓口踉踉蹌蹌走出一個老頭,「撲嗵」一聲跪在大夥面前,聲音顫抖地說:「我兒子沒上下學,脾氣暴躁,時常禍害鄰居,今天又惹了這麼大的爛子,我這老臉給大夥賠不是了」。可老人的善意舉動,終究無法挽回愣子衝動的後果。愣子因打折女鄰居的肋骨,後來被判刑三年,為他的行為付出了沉重代價。小區恢復了本該有的安寧與平和。
其實,愣子只是少數進城務工人員的一個縮影。他們人雖然進城了,但缺乏立足城市的一技之長,習慣修養與城市文明格格不入。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進入城市後的就業和養成問題,促使他們儘早融入城市,做文明城市的主人,是需要引起足夠重視的社會問題。
作者簡介:汪清龍,陝西省散文學會、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