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缺少堅持下去的勇氣,那麼請你一定要看完這部電影。《荒島餘生》根據著名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改編,而《魯濱遜漂流記》的創作也是受到1704年的一個真實事件的啟發。誰說人生沒有奇蹟,只要選擇相信它就一定存在。
《荒島餘生》講述了一個聯邦快遞公司高管察克,在南太平洋上空遇難墜機漂流到荒島並在荒島求生的故事。與其說是一個荒島求生的故事,更不如說是一個男人的成長史,只不過這段成長的遭遇極端了些。
在查克遇難的瞬間首先想到的就是女友送他的懷表,落入荒島醒來之後馬上撿起公司的包裹,這也不難看出他有多敬業。幸運的是他流落的小島沒有毒蛇猛獸,也沒有什麼毒物蟲子,察克成為島上唯一的大型動物,沒有其他動物的威脅。島上溫度適宜經常下雨,即使沒有衣服禦寒也不會凍死,更不會因為氣溫忽高忽低引起感冒等疾病。要知道在沒有藥物支持的情況下,一個小小的細菌就可能引發疾病甚至感染。
島上有巖洞可以遮風擋雨,給察克提供一個安穩睡覺的地方,雖然沒有動物可以獵食,但是島上有植物,包括椰子、樹木這些給查克提供了裝水的容器和生火的材料。淺水區還有有充足的魚,給察克提供了足夠的蛋白質和生存能量。
一開始的察克整個人都很懵,電影彈幕中很多人都說為什麼他不拆快遞,是不是傻?我想此時的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還不能離開這個島,當他找到一名同伴的殘骸時他絕望了,終於下決心拿掉了同伴的鞋子和手電,把他埋在島上,自己在山洞裡過了一夜,醒來後的他終於決定拆開快遞。
捕魚的紗裙、冰鞋、紙張、錄影帶和精神支撐排球,幾樣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在查克手裡變成了生存下去的工具。我們發現他最終留下了一個快遞沒有動,有人說萬一裡面是手機呢?是打火機呢?其實不管裡面是什麼東西,對於察克來說未拆封的快遞裡面就是希望。
很快他決定鑽木取火,嘗試了幾種方法都不成功,於是急躁不安,在雙手流血的時候終於暴怒,一度想要放棄。
這時一個最聰明的行為發生了:察克把那隻不知道用來做什麼好的排球用血跡畫成一張人臉,然後把排球放在旁邊並給它取名威爾遜,讓它看著自己生火,他也不時看看威爾遜,跟它說話,以此來激勵自己繼續嘗試。
後來他終於成功了,全靠他想出這麼一個方法來激勵自己—那就是在這個荒島上想像出一個夥伴,並通過與它交流來加強自我暗示,也解決了他的孤獨和無助。試想一下如果自己就是此時的察克,也不一定能和他一樣堅持下去吧。
此後的查克每天默默地看著懷表中女友凱莉的照片,並在山洞牆壁上畫像,但查克並不與照片交談,那不是此時此刻與他共患難的夥伴,而是他活下去的希望,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就這樣時間一晃一直過了四年,察克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他擁有強大的忍耐力,在毫無希望和目標的情況下也一直堅持,也可能是受到了威爾遜無聲的鼓舞,也可能是懷揣著對女友的愛,想與她再次相見,他始終抱著回家的信念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孤零零的夜晚。
終於事情有了轉機—海面上飄來了一塊鐵皮!這使得察克有了坐船的想法,他利用了島上的木頭和藤條,甚至找到了自己當初準備上吊的繩子,利用所有資源做了一艘木筏,帶著威爾遜漂離了荒島。
但終究是低估了海浪的力量,他的木筏幾乎被衝垮,昏迷中的察克醒來卻發現威爾遜被海水衝走,他奮力地去營救威爾遜不成,自己只能孤苦伶仃地躺在被海洋折磨得快要散架的木筏上哭泣。威爾遜的離去又讓他經歷了一波痛徹心扉,他喊著威爾森的名字和他說了無數遍對不起。
而此刻好運也隨之而來,過往的貨輪發現了察克將他帶回了熟悉的城市。
失蹤四年朋友們都默認察克已經死亡,甚至還為他舉辦了葬禮,連深愛的女友凱莉也已嫁為人妻。這些種種的經歷讓察克變得成熟、堅毅、回到現實世界之後對待所得所失,即便是面對自己最愛的凱莉,也是冷靜理智把她送到了她丈夫的身邊。
最後一個鏡頭察克下車,站在一個四周全是農場的十字路口,他告訴路人:我可能是迷路了。在十字路口上他的茫然,不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前往他的目的地,而是用十字路口的方法側面的強調了他的內心世界:我該如何去接受新的生活,一無所有只有一人一車,曾經擁有的一切已經不再屬於我,我該如何重新融入這個我曾經熟悉的世界。
漢克斯寫著「活著」兩字的眼神停駐在空曠的十字路口上,有些愛,無法繼續,有些思念,無法中斷,不過經歷過這一場的他,無論做什麼也一定會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