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南陳常勝名將:不懼羅士信親爹,卻鬥不過尚師徒父親,只因一件事」這樣一個標題,熟悉隋唐小說主線故事的朋友,對書中的羅士信,尚師徒都不會陌生,可是他們的父輩都是誰呢?那個所謂的南陳常勝名將,又是誰呢?這些人和事兒,其實都是隋唐小說衍生作品裡出現的人物,而且在不同版本裡,姓名也不一樣,比如《陳隋演義》中,羅士信的父親是北齊大將羅鮑威,而在《興隋傳》裡,羅士信的父親又變成了南陳第一猛將,鎮殿大將軍羅融。那麼,講相關的故事,也只能選取一個版本,以免造成混亂。而在《陳隋演義》中,沒有尚師徒父子的故事,所以接下來的內容就以《興隋傳》為基礎。
在《興隋傳》中,羅融手使大棍,悍勇異常,所以羅士信的天賦也是家族遺傳,而在羅融還為國效力的時候,羅士信只不過是個嬰兒,所以南陳更倚重這位鎮殿將軍。當然,南陳也有其他不少戰將,除了出名的秦彝和程友德以外,還有一個叫馬應舉的勇士,他胯下馬,手拿一把三尖兩刃刀,也是萬夫不當,曾經在南陳內部的人才選拔中,跟羅融打成了平手,因此,陳後主將其安排在全椒城鎮守。然而,這個馬應舉雖然實力出眾,但人品不怎麼樣,除了跟陳後主的寵臣孔佳臭味相投外,自己也仗勢欺人,縱容兒子馬鈺,四處搶男霸女,所以他們父子的名聲非常差。
結果,馬鈺得罪了一個最不該得罪的人,此人名叫尚司朗,也就是後來威震天下的四寶大將尚師徒的父親,馬鈺要搶的美女,自然是尚師徒的母親,雖然尚司朗保護了妻子,但全家也因此得罪了馬氏父子,他只能領著老母嬌妻逃走。不幸的是,老太太沒受住風霜,半路上一命嗚呼,這讓尚司朗對馬氏父子更加仇恨,最終,他在機緣巧合下,跟老隱士寧祿臣學武,並且在武藝練成後,得到了四寶,也就是夜明盔,唐猊鎧,吸水提顱槍以及呼雷豹,而第一代「四寶大將」也就此誕生。本來就力氣大,武功高的尚司朗,再有這一身裝備加成,眼下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差報仇了。
因此,尚司朗主動投靠了正在跟南陳作戰的隋軍陣營,跟隨著靠山王楊林,打到了全椒城下,面對著不可一世的馬應舉和馬鈺父子,尚司朗當然是鬥志昂揚,主動請戰。面對著尚司朗這位盔甲鮮明的大將,目中無人的馬鈺,怎麼也沒想到,這是當年的「情敵」,倒是很輕敵地催馬上陣了。尚司朗跟他動手前,先是大罵一通,把自己的仇恨全部講明,馬鈺一聽,更加狂傲,根本不在乎這個昔日的手下敗將,二人不用再多說,直接動手。
這場單挑的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地,尚司朗很快就槍挑馬鈺。馬應舉看到兒子陣亡,當然滿腔悲憤,新仇舊恨讓他放棄了一切理智,舉三尖兩刃刀就衝向對手。這馬應舉不愧是南陳的常勝名將,跟尚司朗大戰了二百回合,不分勝負,二人打到天黑,也沒有罷手的意思,畢竟彼此的仇怨太深,於是便挑燈夜戰。但這樣一來,馬應舉就吃虧了,因為尚司朗也是四寶大將,他頭上的夜明盔,反光效果最好,特別是在夜間,一旦得到機會,反射火光,敵人被晃到雙眼的話,肯定要閉眼。所以,正是利用這樣一個機會,尚司朗藉助著頭盔夜明珠奪人二目的「附加屬性」,打了馬應舉一個措手不及,成功出了一口惡氣。
因此,老樂才說,強如馬應舉這樣的大將,就因為對方盔甲更有優勢這一件事,讓他在戰場上分心,進而敗亡。當然,這些故事不過是小說家杜撰,真正的隋陳戰爭史上,根本沒這幾個人,更沒有這場大戰,但故事背後折射出的道理確實真實的——馬應舉即便英勇無敵,可是他做人太差,所以他兒子在戰場上的殞命,其實還是他自己家教不嚴的後果。而這些變故,也會讓他著急報仇,迷失心智,否則的話,面對尚司朗,以他的勇武,也不至於吃大虧。所以說,做人如果太過自信能力,卻忽略了對自己的修養,以及對兒女的管束,最終引發的連鎖反應,造成的後果是後悔也來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