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說《壞小孩》拍成網劇《隱秘的角落》的時候,整個故事裡的角色背景和人物形象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但無論是在小說中還是在網劇裡,朝陽都是一個核心角色。
相較於原著《壞小孩》,《隱秘的角落》中多了幾分人性的溫情,而那些罪惡著實顯得更加隱秘了。劇中朝陽所面臨的每一次抉擇,都仿佛是被命運推著、逼迫著所做出來的決定。
朱朝陽是一個成績優異,智商很高是家境又不是特別好的小孩子,卻在無意間被捲入命案當中,這樣的他是否值得所有人的深切同情,從這一場場罪惡的浪潮中全身而退,不留一個汙點,考取好的大學,贏得光明的人生呢?
劇中的朱朝陽值不值得,觀眾心下自有定論。原著中的朱朝陽,卻是另外一個人,有一樣的生活背景,不一樣的心態,不一樣的做派,帶給人不一樣的觀感。
相較於網劇,朝陽在原著中的生活環境顯得惡劣得多。父親不僅不關心他,還一次次的傷害他的內心。
沒有朋友的提醒,他的父親甚至根本記不起他,也不記得幾個月都沒有給他拿生活費。當朱晶晶出現的時候,他父親的第一反應,居然是讓朱朝陽不要叫他爸爸,而要把他叫叔叔——以此保護朱晶晶的內心世界。
想得到給女兒內心不造成傷害,就想不到這樣的行為會給兒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嗎?這樣的厚此薄彼,也算是展現得淋漓盡致了。
莫怪十一二歲的少年,眉間常有沉鬱的神色,怕是任何一個成年人,都不太能忍受這樣的委屈與冷待。
朱朝陽在劇中的父親還想到在朱朝陽生日的時候特地為他點上一桌筵席,哪怕他並未陪伴。而在原著中,連他記得兒子生日的行為也沒有過。
這樣的父親角色足夠讓人感到心中陰冷了嗎?他還可以做得更讓人絕望。
小說當中,朱晶晶死後,王瑤一直相信是朱朝陽所害,因此一直不放過朱朝陽母子。走在路上被潑糞,回家之後發現家門口被刷紅漆等等,惡劣行徑不一而足,而這一切惡劣的行為都是針對所有人眼中的孤寡母子。
無論是街坊鄰居還是警察,都看不慣王瑤對朱朝陽母子所採取的極端行徑,但朱朝陽的父親仍然選擇無條件站在王瑤的身邊。
早慧的朱朝陽顯然就意識到了自己和母親在父親心中的分量,但這還不夠,這還不是壓死他心中底線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父子倆坐在一起,聽到自己父親說相信自己的那一瞬間,他的心中還是有所軟化的,但是他看到了他父親包裡的錄音筆,像瘋子一樣的王瑤也衝了過來問:他承認了嗎?
朱朝陽瞬間什麼都明白了:他的父親,並不相信他。父親在為王瑤向他做了一個圈套。這一刻,他對他父親的愛已經死了,而他父親也在他心中死了。
這也是小說中朱朝陽徹底黑化的節點。之後便是他一步一步將自己的親生父親與那個令人憎惡的繼母送向死路的過程。
人們常說父愛如山,但顯然朱朝陽所得到的父愛不僅涼薄,甚至是巨大的傷害,而他的繼母更是將他視為死敵,無一絲對小孩的憐憫。
黑暗的土壤總是能滋生出罪惡之花來。在朱晶晶身亡事件發生之前,矛盾便已經存在了,即使沒有被如此赤裸裸的擺在陽光之下,但也已經在暗中對朱朝陽的個性進行了種種的雕琢,使他的心態慢慢地開始扭曲,思想也走向偏激。
與朱晶晶在少年宮的遇見不是偶然,而是刻意為之。是在普普和餘浩(劇中的嚴良)這兩個從孤兒院跑出的殺人犯子女慫恿下,他默許了教訓朱晶晶一頓的提議。少年心中那一團滋拉著陰暗的小火花被引燃了。
沒想到朱晶晶還是發現了朱朝陽,而她不客氣的言語更是讓朱朝陽大驚失色,原來她知道自己是她的哥哥,原來她被王瑤教過要惡劣的對待自己,而這樣討人的母女倆還一直為朱朝陽的父親所庇護。
一瞬間朱朝陽情緒失控了。等他清醒過來,朱晶晶已經被他推下了樓。
朱朝陽並沒有想過要了結她的性命,但朱晶晶還是為他所害。而這樣的行為,只是一個開端,而不是結束。
普普和餘浩以視頻為威脅,向張東升勒索30萬。朝陽一開始是不贊同這樣的勒索行為的,但現在,他為了殺死自己的父親,他不僅加入勒索張東升的行列中,甚至算計到了其後的每一步。這算計當中,不僅有張東升的性命,還包括了普普和餘浩的性命。
如若說,張東升是殺人兇手,所以是死有餘辜;而朱長源的父親和繼母對朱朝陽的冷漠刻薄,對朱朝陽造成諸多傷害,那麼他們的死亡對朱朝陽來說也算是罪有應得。那麼普普和餘浩的死亡對他意味著什麼呢?尤其是餘浩。
普普是個很有心機的小女孩,開始提出教訓朱晶晶的是她,後來毫不猶豫地應允朝陽共同殺害他父親和繼母的也是她。但餘浩不願意加入這樣的殺人計劃,他可以說是完全被脅迫、被命令、被控制著,去完成這樣的行動。
朱朝陽算計到,張東升不會放過他們三個小孩,於是便在張東升實施新一輪殺人計劃之前,開始準備自己的日記。
在這本日記裡,普普和餘浩是可怕的,張東升更是罪無可赦的,而朱朝陽本人則顯得既無辜又無助。
朱朝陽縝密的思維幾乎瞞過了所有人,直到嚴良通過筆跡鑑定,認定了他的日記為一個月內寫成。
是要對朱朝陽所做的事情視而不見,還是指認他?小說截然而止,也留下我們每個人心中自己的思考以及希望嚴良做出的選擇。
毫無疑問,朱朝陽經歷引人同情,但我們不能因為這樣的同情去放縱他的罪惡。誠然,他對父親繼母以及繼妹所實施的犯罪有著受害方對他情緒的引爆。但普普和餘浩兩人,在為他殺人之後,卻又在他的算計中被張東升所殺,實在是讓人膽寒。
在張東升殺了他父親之後,他又能一個人去墓地裡挖出他父親的屍體,露出破綻引警察來查,以此獲得父親遺產的繼承權,此等行為也讓人心驚。
這樣一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便可以放棄自己夥伴的性命,為了自己的目的,便可以不擇手段,他真的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嗎?或許他的未來是光明的,可是他這片光明未來的背後會有多少人為他所害呢?
朱朝陽的生命裡最缺失的東西便是愛,正是因為沒有這份愛,所以他孤寂冷漠,視別人的性命為草芥,這樣的他放在普通的社會環境中,真的合適嗎?
他需要好的價值觀引導和正確的教養。或許有人會說,因為他年齡很小,因為他遭逢諸多不幸,所以他的很多行為是該得到些許寬容的,難道他不會得到這些寬容嗎?正因為他未滿14歲,所以哪怕揭露了他一切的犯罪事實,基於對未成年人的寬容,他也不會被判處死刑,只是會得到特殊的教養。
更何況受到傷害並不就是能夠接著去傷害別人的最佳藉口,如果社會秩序變作如此,那麼以暴制、以殺止殺將屢禁不絕,文明社會當中的文明註定將變成野蠻。
希望故事的最後,嚴良還是將朱朝陽所做的一切揭露出來,給予他正確的嚮導,讓他明白,任何罪惡的黑暗,都將袒露於陽光之下。
祖國的花朵需要呵護。陽光之下,我們可以拯救被風欺雨壓的向日葵,但是我們絕不能去種植一株裝作弱小的食人花。畢竟來說,示弱正是某些品種的生物進行捕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