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與貪婪的對決:評《審判與被審判》

2020-10-10 老劉頭侃科幻

自從讀過李憶仁的科幻小說之後,我便斷定,這是一個出手不凡的科幻新秀,而事實也同樣證明了這一點。

按照作者的說法,《審判與被審判》(《科幻世界》2001年11月號)是一篇舊作,而且作者本人也認為這篇作品並不能完全代表自己的水平和創作風格。然而,即使如此,在橫向的比較之後,筆者認為完全有理由把這篇作品劃入「成功作品」的範疇之中。

在筆者看來,《審判與被審判》相較於其他科幻作品,除了技術性描寫的細緻周到以外,最令人稱道的是作者用對親情的珍視和對醜陋人性的剖析構成的深切人文關懷。

父子親情是這篇作品的一個感情基調。在小說的一開始,作者通過「我」的回憶,向讀者展示了「我」和父親之間真摯的情感和父親對兒子疼愛,給人以溫馨的感覺。而就此作者突然將故事導入轉折,父親因為涉嫌經濟犯罪而被捕入獄,母親在那以後因為操勞過度而英年早逝。帶著對父親的猜忌和誤解,「我」對父親的愛,漸漸的變成了怨恨,而最終導致了親情的疏遠。然而,與生俱來的親情怎麼可能如此輕易的被抹殺呢?當「我」得知事實真相和幕後元兇的貪婪與卑鄙之後,「我」註定要站在父親的身邊支持他,與他一起抗衡罪惡的野心。畢竟,「我」是父親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故事發展到這裡,小說的感情重心有了轉移,從單純的父子親情的描繪,轉而上升為對於貪婪和偽善者的猛烈抨擊。作者借「我」的口,把那些以「社會公益」為標榜的偽君子們,揭露的淋漓盡致。並且一針見血的指出:這些人才是社會和人類進步真正的絆腳石。在文章的最後,作者並沒有交待審判的結果,因為「公道自在人心」,小說的每一個讀者都是最終的裁判者,而由親情和良知鑄成的正義,是終究能夠戰勝貪婪與偽善的!

這裡唯一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所涉及到的某些法律和審判方面細節處理還不夠妥當。而控辯雙方的法庭辯論更像是交替進行的朗誦,缺乏應有的激烈和亢奮,而且作為辯護律師的「我」,最終的結案陳詞似乎也有些力度不夠。如果能夠在這些方面有所改進的話,那麼這篇或許有望進入佳作的行列。

過去的相當一段時期內,大量的「愛情科幻」充斥於科幻媒體之上,頗有泛濫成災的勢頭。而似李憶仁這樣言「兄弟情」、言「父子情」的親情科幻可謂是獨闢蹊徑,對於我們開拓思路、擴大藝術視野是相當有幫助的。


(2001年10月18日)

相關焦點

  • 15、末日的審判
    有一天我們都要站在永遠的神面前,要接受神的審判。人受審判之後,或者永遠去天國,或者永遠去地獄。這就是我們人最終的結局。神怎樣審判我們?雖然我們還沒有站在神面前接受審判,但神已將審判的過程和審判的內容都寫在了《聖經》中。神是按照他提前所告訴我們的來審判的。啟示錄20章講了神的審判,當審判過去之後,在21章講了新天新地。
  • 我固罪孽深重,卻輪不到你們來審判
    前面劇情中諦聽同隗知一路追尋刀馬的路線,終於在沙漠中的客棧相逢,高手的巔峰對決終於上演。本想著能夠大戰三百回合,打鬥個數話,結果讓粉絲們大跌眼鏡的是,來勢洶洶的諦聽帥不過三回合……不過好在許大大在微博說了,真正的對決才開始呢,這不,殘血的諦聽真正覺醒了!
  • 讀《審判》
    貫穿整個故事的審判,就好似一種莫須有的栽贓,可你卻似還無從反抗。 那種感覺,就像你憋足勁去打一個沙包,卻突然被錯移了位置。審判,於法而言,是一種堂而皇之的幹預;於己,便是一股發自內心的質問。 或許,K也無數次的問過自己——我到底何罪之有?
  • 山海圖 第十九章 審判開始
    第十九章 審判開始這十八人緊緊盯著蕭歌,看著蕭歌這一副&34;的樣子,他們很好奇,這就是巫師說的&34;?不過他們也並沒有流露出對蕭歌的任何懷疑,因為身為先知者,只有保持足夠的理性才可以審判別人,不然早就被部落從先知者的隊伍裡給剔除出去了。看了蕭歌好一會兒,他們才開始按位次坐定。
  • 一個房間( 第十四章:第一個審判日)
    六聲回頭匆忙回答了一句:今天是審判日。 審判日?審判誰?誰審判?不用著急,答案馬上就揭曉。 就在我們都端坐好不到一分鐘,窗戶旁邊的整面牆移動開,我第一次看到牆外的場景,你首先看到的還是一面厚實的白牆,只不過有一個白色石塊地面走廊。從走廊的光線看,外面也是亮著燈。看來還是無法知曉時間的概念,白天還是黑夜,陰天還是豔陽都被這面該死的牆擋住了所有一切。
  • 《虛無的十字架》:罪行都會受到審判,十字架就在你心中
    審判的主角失去了真實感,似乎忘了是在審判自己。 二審多次開庭,最終宣判,撤銷一審判決,判處被告蛭川死刑。 蛭川看似得到了應有的處罰。中原與小夜子卻因為愛美的死,中間產生了無法彌補的隔閡,兩人最終以分手告終,開始了各自的生活。 小夜子加入了遺族會,這是受害者家屬組成的集會。
  • 《局外人》陽光意象的荒謬:因陽光而殺人,卻受到倫理道德審判
    看似不合理的情節,荒謬的行為,卻在法律的操控下,默爾索被迫接受道德審判,送上斷頭臺。作品的偉大之處在於被世俗認為冷漠無情,麻木不仁,思想頹廢的默爾索,卻是一個「懷有一種執著而深沉的激情,對於絕對和真實的激情的人。」默爾索只是不願違背自己的心願,拒絕說謊,只想做真實的自己,他敢用一己之力對抗荒誕的社會,縱使身死,也不向世俗低頭,去迎合社會遊戲規則。
  • 一個房間(第三十篇:第二個審判日)
    「鬼」跟審判一樣的開始說話。不對啊,不是說滿一個月才是審判日嗎?怎麼今天就提前了?此時我們都已經自發的面對著他們的方向並排坐著,這樣才能方便說話。我看了看五味,五味目光中透露著堅定:酸甜苦辣鹹,即使你吃飯也是有偏好的,有人就是不喜歡吃辣的,有人卻派偏喜歡辣,吃飯都這麼挑何況是做人。我有想法有委屈不是最正常的!五味的回答好機智,我又感覺回了那個完全深不可測的五味。
  • 《無人生還》:若無人審判,我便是唯一的法官
    可這些人都能夠安然地生活著,因為沒有證據,連法律也審判不了他們。看來有人要聲張正義,替老天解決這些自私鬼!
  • 日本明治時期文壇宗師:保衛國家權益,唯一的審判機關「打」
    這兒是唯一的審判機關:打!」唯一的審判機制就是戰爭。我們翻開歷史,每一頁都是如此。今天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也是如此,利比亞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就是個例子。
  • 是遲到的公義還是私刑的審判?讀東野圭吾新作《沉默的巡遊》有感
    因為審判的缺席,才會有了後面令人悲傷的故事。這本書延續了東叔一貫的社會和人性的思考,又重新回歸了他擅長的推理。 一個狡猾貪婪又冷血的傢伙,居然猝不及防就死了!對,這本書最多的筆墨並不是揭示女孩如何被殺,而是解密兇手如何被殺,又是被誰殺死?
  • 《局外人》無處容身的世界,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封面上這句話深深震撼。加繆的這部偉大的作品同時被翻譯成《異鄉人》和《局外人》,我卻覺得《局外人》更為貼切。
  • 法國版《隱秘的角落》:所謂的完美犯罪,都逃不過自我審判的命運
    可是,他逃脫不了自我的審判,因為,他已註定與無數謊言為伴。像朱朝陽、安端,都很難逃過自我的審判。
  • 他把自己幻想成審判罪人的法官,實現一次完美犯罪後發文激怒警方
    他為什麼要審判這些人?」陸明飛一臉期待。「這種人肯定長得比豬八戒還醜,不僅從小受人欺凌,還沒有伴侶,也沒有性生活。」於風吟手捧一瓶冒著熱氣的藍山咖啡,若有所思地說道,「當然,如果他帥到爆炸,那我很願意替他收屍。」果不其然,沒過多久,正義使者又在論壇發起了一則新帖子《有罪者死》。陸明飛點開一看,頓時覺得晴天霹靂。帖子的內容竟不是投票,而是一個審判視頻!
  • 《審判日[無限]》:戲精年下攻vs混血美人受
    《審判日[無限]》by十權扮豬吃老虎的戲精年下攻vs淡定混血大美人受強強無限流,有點恐怖/正劇冒險向/非金手指純爽文一句話簡介:撿來的小可愛變成了野男人
  • 「亂港頭目」黎智英獲准保釋,專家:他遲早要面對法院審判
    《環球時報》記者當時採訪了一位熟悉香港事務的專家,他表示,保釋不等於釋放,司法程序擺在那裡,他遲早要面對法院的審判。來源: 環球時報
  • 故事:顯赫一時的大老闆被閻王爺審判後,過起了生不如死的生活
    他拿起紙條看了看,愣了,印著自己的照片上竟寫著「幽冥界通知」幾個大字,再看照片下方還寫著一行小字:「馬耀武,你壞事做絕,五月初五持此通知單到幽冥界接受審判!」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剛出門就遇到了這噁心的事,氣得他把紙條「噌噌噌」撕成了碎片。
  • 無限流文推薦:《畫怖》《七天七夜》《審判日》燒腦恐怖搞笑皆有
    書名:《審判日[無限]》作者:十權
  • 悍匪·張君(二十結局)正義的審判
    在押進審判大廳、推向刑場前夕,法院錄下了他的臨終遺言。此刻,他這個農民出身的惡棍,對於自己犯下的滔天罪行毫無悔意,對於被他殺害的28個無辜群眾,沒有任何道歉;此時此刻,他想到的仍然是女人和孩子。希望兩個兒子對妹妹不要有偏見,在親情上、感情上要接受妹妹。記錄人:戴曉東張君面對法官,似乎再也沒什麼可講了,這時,幾個法警將他和他的團夥押上審判臺。張君、李澤軍、陳世清、趙正洪、嚴若明、許軍、李金生、秦直碧、全泓燕、嚴敏、莫金英、納波、朱加武、王俊等十四人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警車呼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