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28):甄嬛為安比槐求情,卻被皇后截胡

2020-09-03 甄嬛傳十級研究員

點擊右上「西瓜玉米大桃子」

關注大桃子,獲取更多劇情分析

學習幸福婚戀經驗


本期導讀:

1.蘇培盛為什麼攔著沈眉莊,還替她找了5個理由。

2.曹貴人在安比槐被囚事件裡,充當了什麼角色。
3.華妃對自己和他人都缺乏正確的認知。4.皇后替安比槐求情,意在收編甄嬛。
5.皇帝在什麼情況下,會說出甄嬛是他的妻子。
6.甄嬛借力打力,順利幫安比槐求情。
7.剪秋利用語言暗示和信息差,截胡了甄嬛。8.寶鵑到底是不是皇后的人。
9.安陵容已經對眉莊、甄嬛不滿。10.浣碧第一次勾引皇帝未遂。


眉莊去探皇帝口風,被蘇培盛攔在殿外,並且暗示了事情的重要性:1.安比槐丟的是西北的糧草,影響的是華妃兄長。2.連張廷玉和隆科多都來了,事情很嚴重。
3.皇帝已經大怒了。
4.為首的蔣文慶已經斬立決。

看眉莊的表情,已經有些害怕了。我猜眉莊當時想的是,寫信是肯定不能了,或許可以跟皇帝求個情。

但蘇培盛還是攔著眉莊不讓進,並且找了五個理由。我們後面會說到。

為什麼蘇培盛這樣攔著眉莊呢?蘇培盛最了解皇帝,眉莊如果前去求情,皇帝再生氣也會為了眉莊的「身孕」而寬容些。但如果這事傳到華妃耳朵裡,華妃一定會針對眉莊。

這就是信息差了。蘇培盛以為眉莊是真的有身孕,站在蘇培盛的視角,眉莊已經被皇帝內定為協理六宮的人選,又「懷孕」了,一定是華妃的重點打擊對象。如果華妃鬧起來,皇帝頭大不說,也會怪蘇培盛沒攔住眉莊。

如果皇帝為了華妃責罰了眉莊,眉莊後續生了皇子或公主也一定會再復寵,到時候眉莊會不會為難蘇培盛?與其讓皇帝和自己兩難,不如提前賣眉莊一個人情。



蘇培盛為眉莊找的第一個理由:皇上不喜歡後宮過問政事。其實對於妃嬪來說,這一條已經足夠勸退了。可眉莊並沒有這個靈敏度(她後續真的給她爹寫信了)。
甄嬛就有這個靈敏度,她分析案子時第一句就是後宮不得幹政。眉莊可能覺得這條理由說不過去,還是表現得很猶豫。



蘇培盛為眉莊找的第二個理由:事關西北,一開口就是和華妃過不去。

眉莊和華妃是大仇,怎麼會在這裡認慫。這條也被她否了。



蘇培盛接著找第三個理由:如果眉莊的家書被人發現,抓住這件事小題大做,恐怕影響眉莊父親的前程。我覺得眉莊從這一條開始,已經決定不幫這個忙了。前兩個理由時,眉莊還說「可是...」、「這不是...的問題」,到了這一條已經洗耳恭聽了。這個時候就在思索怎樣拒絕安陵容了。



第四個理由,眉莊懷著身孕,馬上就要有協理六宮之權,恐怕這件事會影響了她的寵愛和權力。

眉莊的表情還是為難。



善解人意的蘇公公終於給出了最後一條最有力的理由:如果眉莊找皇帝求情,被華妃知道了,恐怕華妃會找皇帝進言或者找年羹堯上摺子,到時候安陵容的爹不死也不行了。這個理由十分充分,說動了眉莊。後來華妃也確實是這麼做的。但安陵容當局者迷,著急擔心之餘根本沒聽進去,所以才和眉莊第一次生分了。



再次反駁網上「甄嬛對安陵容不真心」的觀點,我覺得甄嬛在這時候是真的為安陵容著想。
經過了裝鬼嚇麗嬪的事情,甄嬛已經知道皇后並不是她表面樹立的安靜賢惠、與世無爭的人設。如果去找皇后求情,皇后不會好心到不計回報去幫她們。而如果皇后幫了忙,不管有沒有成功,終究欠下了人情。安陵容能還?還是要甄嬛來還的。況且這時候安陵容已經覺得沒有辦法了,如果甄嬛對安陵容不是真心,大不了陪著她哭一場,或者多給她點銀兩讓她去疏通關係,已經說得過去了。但甄嬛還是提出了找皇后求情的辦法。去的時候肯定已經做好準備要還這個人情了。難道這是安陵容所謂的「施捨冷飯」?



皇后果然不願放過這個機會,在甄嬛和安陵容找她的時候已經去找皇帝了。甚至已經吩咐剪秋準備茶水。安陵容聽說皇后去求情時,表情放鬆,甚至笑出來了。
其實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知道皇帝對皇后只是表面上敬重,沒有把她放在心裡。而且皇帝不喜歡後宮幹政。皇后這一次求情肯定沒什麼用。但安陵容當時並沒有這個觀察能力,只覺得皇后求情就有救。



分析一下曹貴人的心理。其實安陵容父親的事情和曹貴人沒有任何利益相關。就算獲罪,曹貴人也不會有實質上的好處。可曹貴人偏偏要拱火,本來華妃只是幸災樂禍而已,但曹貴人拉上年羹堯,說什麼大將軍徵戰在外,後方連這點小事都顧不好,就是想激起華妃的戰鬥欲。又聰明又壞的人是最可怕的,你根本沒有得罪她,可能她一句話就把你害了。而且害你是沒有理由的。她就享受這種掌握別人命運的感覺。另外,曹貴人也是借著安陵容的事情討華妃的好,雖然她不能扳倒甄嬛,但順帶打擊甄嬛一黨,華妃也會對她好一點。
華妃根本不信後宮中有「情同姐妹」,可能是端妃紅花事件給她造成了陰影。不過她後面說的話就是笑話了,「勢弱依附勢強」是真的,「愚笨聽從聰明」?曹貴人三歲時就能有你三十歲的智商信不信。可華妃這段話真的不能說給曹貴人聽。曹貴人一直跟著華妃辦事,華妃應該多多籠絡,才能讓曹貴人安心為她辦事。華妃這番話讓曹貴人知道了,自己只是華妃的奴才罷了,而且曹貴人的驚鴻舞樓東賦+眉莊假孕這計劃已經順利實施了,華妃卻還以為她倆的關係是「愚笨聽從聰明」,難道曹貴人心裡不會計較?曹貴人本性固然壞,但她的不忠心也有華妃作死的緣故。所以還是我之前的觀點。不會說話的人,就少說話或者不說話!說多錯多,不如不說。



華妃後來又發表了自己的治理後宮的看法,重刑之下,後宮中人才不敢罔顧法紀。這也說明了華妃根本不是一個好的領導。鐵腕固然有好處,但一味鐵腕就會失盡人心。華妃後來倒臺的時候簡直是牆倒眾人推,這也是她任意妄為的下場。但是像皇后那樣一味立賢惠人設也不行,容易被人看不起。要說治理後宮,後期甄嬛、端妃、敬妃的小集團倒是比較合適的。



皇后到底是怎麼求情的我不知道,但皇帝只說了一句事關朝政就不再說話,正常人都能推斷出來,皇后的求情是沒用的。連皇后都安慰安陵容,說看你父親自己的運數,這不就是說「輪到你爹倒黴了我也沒辦法」麼。另外皇后也說了「看皇上那邊有沒有轉圜的餘地」,後來皇后也沒再想辦法,反倒甄嬛去了以後皇帝才改變了主意。推斷一下就能知道,這個「轉圜的餘地」是甄嬛為安陵容爭取來的。可安陵容已經鑽進了牛角尖,認為眉莊是虛情假意,只有皇后真心對她好。還情真意切地感激皇后。皇后本來只是想通過這件事讓甄嬛徹底依附於她,安陵容這個表態算是意外收穫,皇后也抓住了這個機會,慢慢收編了安陵容。不過那都是後話了。在當下的劇情裡,皇后最想要的,還是甄嬛的表態。



皇后先是明示甄嬛,後宮風波頻起,本宮疲於應付。希望莞貴人能分勞解憂。

後來又暗示,死灰復燃了該怎麼辦,暗指華妃復寵了,你是不是需要做出表態?



甄嬛撲滅了香灰,表明自己會為皇后效力。甄嬛說話的藝術「智者勞心,臣妾卑微只能勞力」,這不就是恭維皇后是智者嗎?又用「繞樹三匝有枝可依」來表明對皇后的依附。

甄嬛真的依附皇后了嗎?並沒有,只是表面上和皇后一起對抗華妃罷了。甄嬛的內心,是把自己當皇帝的「妻子」的,對皇后也並沒有多少尊重。



皇后這時候倒是有了氣場,說後宮從來都只有一棵樹,只不過亂花漸欲迷人眼罷了。你這不挺明白的嗎?你才是後宮的主子,華妃沒有子嗣,兄弟也被皇帝猜忌,根本成不了氣候呀!



甄嬛去向皇后求情的時候,就知道皇后求情沒有用,她只是想借力打力,等華妃進言後,利用這兩個人的矛盾做文章。

連槿汐都沒想到這一層。




甄嬛先是活躍氣氛,讓皇帝心理保持放鬆。體貼地說「四郎好睡,嬛嬛不忍驚動」,讓皇帝覺得暖心,又以華妃來過的事情來打情罵俏,逗皇帝一樂。注意,甄嬛這裡陰了華妃,表面說華妃「善體君心」。其實華妃打扮得那麼精細,連扇子上都沾染了脂粉香味,卻只為了一己之快,求皇帝嚴懲安比槐,這才是給皇帝添煩惱呢。

甄嬛和皇后的水平不一樣就體現在這裡。皇后向皇帝告華妃的狀,每次都嘮嘮叨叨引人厭煩。但甄嬛就能調動氣氛,不知不覺中引起皇帝對華妃的不滿。下面那張圖,皇帝拽甄嬛袖子的場景很家常很溫馨。我和老公打情罵俏時候也經常這樣哈哈哈!



皇帝摳摳耳朵,用很不耐煩的語氣說皇后和華妃都為了同一個人來聒噪。又問甄嬛「那麼你呢,你是為何」。我覺得皇帝肯定知道安陵容和甄嬛交好,覺得甄嬛是來替安陵容求情的。甄嬛偏偏和他預期的不一樣,說讓嬛嬛來猜一猜,接著把皇后和華妃的做法都猜了出來,引起了皇帝的興趣。皇帝問出了第二句「那麼你呢」。



甄嬛利用皇后華妃的矛盾,引起皇上的興趣。為什麼同一件事情,兩個人有不同的建議?說明這件事值得推敲。皇后為安比槐求情,還可以理解為體恤妃嬪。而華妃進言懲罰安比槐,就是完完全全的任性了。甚至還會讓皇帝懷疑年家的野心。



甄嬛這段話就像皇帝說的那樣,「句句不涉朝政,卻句句以史明政」。甄嬛能以「不幹政」為前提,為安比槐求情,這一點是後宮諸人都做不到的。而且甄嬛這段話,和皇帝站在了一個角度,也說動了皇帝的心。所以皇帝第一次主動提及,「若朕單獨在一起,朕便是你的夫君」。我一直很不喜歡ayawawa的「高MV低PU」觀點。我們可以看到甄嬛傳中,妃子各有所長,像安陵容祺嬪甚至皇后也都努力投皇帝所好,但真正能讓皇帝愛上並好好對待的只有甄嬛(華妃雖然得到皇帝的愛,但是在一起時其實皇帝多數是不耐煩狀態)。這是因為甄嬛的能力、內心都能獨立。她的目光可以與皇帝達到同樣的高度。這一點上後宮無人比得上她。



世界上就有皇后這樣的「邀功婊」,做一分的事,領十分的功。在皇后的後面,甄嬛去求了情,皇帝又下令重審安比槐一案。我猜皇后這時候對甄嬛也有了忌憚。皇帝向來不喜歡後宮幹政,卻為了甄嬛改變了看法,這很恐怖,但甄嬛還要留著牽制華妃。為防止甄嬛一家獨大,需要在她身上安排內應,而現成就有一個對自己感激涕零的安陵容。所以皇后讓剪秋去邀功。剪秋是這麼說的,皇后娘娘親自求情,皇上自然會給娘娘面子,而莞貴人,「好像也去求情了」,說得可有可無。安陵容此刻智商下線,被帶進了溝裡。同志,皇帝當面都沒給皇后面子,事後還能給?



剪秋這時候提到沈眉莊,誇讚一聲姐妹情深。可安陵容這時候,對剪秋這個外人就開始抱怨眉莊了,可見內心已經很不滿了,還說眉莊只是順水推舟做人情。再次被剪秋挑撥。眉莊這次真是「幸運」,如果華妃沒有策劃她假孕,一定會抓她勾結家人幹政的。如果換了甄嬛,情況已經有好轉,這封信可有可無,就一定不會寫。



安陵容在宮中被她原生家庭耽誤了太多。出身低微被嬪妃們看不起不說,還總指著她補貼家裡。到最後還被她爹坑了一次。
這時候安陵容又犯糊塗了。寶鵑說莞貴人送給安陵容的東西不少,挑出好的來寄回去就是了,安陵容居然說「再好的東西又能怎麼樣」。能怎麼樣?能換成錢讓你家經濟轉得過來,能讓你母親日子過得好一點啊親!實實在在的錢你居然覺得「還能怎樣」,你覺得不夠好,那就別用啊!就算在她的視角裡,誰的話都沒皇后管用,但皇后的「話」和甄嬛的「錢」也應該是平等的地位啊!


我們講講寶鵑這個宮女,很多人說她是皇后的內應。我認為寶鵑肯定和皇后搭過線,但肯定不是從一開始就被皇后安排到安陵容身邊的。皇后是個什麼人?勢利、目光短淺、只會討好皇帝。四阿哥是皇帝的親兒子,就因為不受寵,皇后就不肯收養。更何況安陵容這樣不受寵、長得不好看也沒什麼家世的人。皇后最早看到甄嬛被福子嚇病,而安陵容安然無恙,本打算抬舉安陵容一次,提醒皇帝寵幸。但安陵容不爭氣搞砸了。估計皇后已經放棄她了。哪怕安陵容在家宴上唱了歌,表現很不錯,皇后都沒再理安陵容。安陵容真正被皇后看上,應該是從被華妃折辱,卻沒哭沒鬧開始的。應該是從那以後,皇后才搭上了寶鵑。但我覺得寶鵑應該不是奸細,只是為了讓安陵容更好,才聽皇后吩咐。比如寶鵑會為了皇帝去富察貴人那裡而給富察貴人的丫鬟臉色看。比如安陵容說自己家困境的時候,寶鵑的眼神都是很關切的。比如寶鵑說莞貴人倒是對小主真心,如果是皇后的人,就算不挑撥,也不至於說甄嬛好話吧。甄嬛出宮後,安陵容應該已經知道了皇后是什麼人,是她對不起甄嬛。如果寶鵑背後是皇后,安陵容還感覺不出來?就算安陵容不敢動她,也會重新培養另一個心腹,不至於對寶鵑說「受制於人,不能生孩子,你不知道我有多恨」這種話。


浣碧已經把自己當副小姐了。一個勁兒地指揮流朱,先說怎麼不給小主扇扇子,又讓人家去外面院子粘知了。你咋不幹呢!

聽說皇帝來了,又急著往前湊。

流朱是個實心眼的好姑娘。可惜好人沒好報。



皇帝就在屋子裡,浣碧進來之前怎麼可能沒有人提醒她?浣碧說「不知皇上在這裡」時候,甄嬛臉上就露出了下圖中嘲諷的笑。不過甄嬛顧著她爹,也因為親生姐妹的原因,不肯責罰浣碧。我覺得如果甄嬛在早期就懲罰浣碧,可能不會把浣碧寵壞,以至於那麼早得罪安陵容。
皇帝對浣碧沒什麼興趣,讓浣碧放下東西走,浣碧還磨磨蹭蹭不肯,往水裡放荷花,想引起皇帝注意。皇帝雖然覺得浣碧生得俏麗,但有甄嬛在旁邊,浣碧怎麼可能入眼呢。到最後誇她的落腳點也是「不愧是你調教出來的人」,誇得是甄嬛。當然了,浣碧是聽不出來的。
總結:

1.可以多和聰明人結交,但少和那些愛耍小聰明的人結交。

雖說近朱者赤,但曹貴人那種愛耍小聰明的人還是少結交為妙。可以看出曹貴人每次為華妃出謀獻策,都不是全心全意為華妃考慮的。

餘氏下毒,留了麗嬪的線索。木薯粉一案,華妃當場傳喚證人,一看就是陷害的。只有眉莊假孕比較周全。而更多次出謀劃策都是在坑華妃。

和這種人結交,說不定什麼時候就被她賣了。還是少接觸為妙。

不過安陵容也沒和曹貴人接觸啊!這種人還是躲著點吧。

2.幫別人辦了事,不一定要邀功,但至少要讓對方知道。

雖然皇帝重查安比槐的事情是甄嬛主導的,但甄嬛沒告訴安陵容,想必她也不需要安陵容回報,卻被皇后鑽了空子。

我向來討厭「邀功婊」,但我還是覺得幫別人辦了事,至少要告訴對方。不一定是邀功,更傾向於「交待」。

告訴對方,你的XXX事情我幫你做了,我是XXX這樣做的,你看看我做的夠不夠周全?不夠周全的話我再改。不是為了讓別人答謝你的人情,而是至少不被有心人挑撥。

3.儘量不要欠別人人情,尤其是很少打交道的人。

皇后只是幫安陵容說句話,卻要求甄嬛衝鋒陷陣打壓華妃。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儘量少去欠別人人情,尤其是很少打交道的人,一面對方提出不合理要求。

4.夫妻相處時,撒嬌話術都是小巧,只有能站在和對方平等的角度,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

甄嬛的政治才能是她很大的競爭力。也是她能在後宮走到最後的重要武器。

日常生活和另一半相處時,我們也應該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對方的附屬。

5.和他人聊天時,不要跟著對方的思路走,如果對方講你身邊的人的負面內容,要引起警惕。

剪秋作為皇后的心腹,和安陵容說眉莊壞話時,安陵容就該警惕起來,這句話是不是皇后授意說的,有什麼目的。

我們平時也是如此,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說另一個人的壞話,就引起警惕,不要跟著對方的思路走。

6.如果真分不清楚誰對你好,就列表量化,不要憑直覺判斷周圍人對你的好壞。

安陵容直接從求情這件事否定了眉莊對她的好,這是很不成熟的一個表現。如果我們日常生活中想否定一個人,那麼至少列個表量化一下TA對自己的付出。

比如眉莊在安陵容被皇帝「退貨」時呵斥安陵容手下不安分的奴才,幾乎已經是從谷底拉了她一把。日常也不會毫無幫襯。雖然眉莊接安陵容來圓明園也有想抱團的意思,但也是互惠互利,對安陵容沒有任何壞處。

安陵容父親出事,眉莊確實沒有幫她,但這件事實在危險。綜合對比一下眉莊的付出,至少不應該直接被否定。

如果姑娘們戀愛遇見了家長和男生有分歧,也可以理智地列表量化。不要跟著直覺走。在婚戀的方面,除了伏地魔家庭,大部分家長和孩子才是利益共同體,而不是男友。

相關焦點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26):驚鴻舞
    本期導讀:為什麼甄嬛明明會跳驚鴻舞,卻表現得很猶豫。後宮中只有欣常在肯為甄嬛說話。老五和老十其實是一黨。草包老十名不虛傳。皇后這時為甄嬛解圍,不是顯示賢惠,而是不想讓別人把甄嬛和純元放在一起做對比。雖然我覺得劇情三觀不正,但是這樣的女孩子真的很迷人啊。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32):甄嬛助安陵容上位,浣碧作妖
    甄嬛也是用這方錦帕,勸安陵容給皇帝侍寢的。電視劇省去了甄嬛哥哥的內容,所以安陵容說「與其繡一隻寒鴉」,大家看著有點突兀。不過安陵容這次話說得很漂亮,很有甄嬛的風格。甄嬛也在發愁自己孤立無援,正好為安陵容打扮一番,幫她引來皇帝的注意。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33):甄嬛的知己,觀眾眼裡的綠茶,果郡王
    關於佩兒,我以前寫過分析,有興趣的可以看看:甄嬛傳人物之佩兒——端妃的眼線在這裡給各位觀眾提個醒,聰明人和蠢人的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蠢人幾乎相信每句聽到耳朵裡的話,言外之意都忽略。而聰明人只在對話中抓取有用信息,把無用的奉承、寒暄都忽略。
  • 甄嬛傳:明明自己救了安陵容父親,為什麼甄嬛卻任由安陵容誤會?
    楊角風談《甄嬛傳》第20期:可以說,安陵容跟甄嬛集團愈走愈遠的標誌性事件,就是其父親松陽縣丞安比槐運送軍糧入獄事件。一方面安答應是甄嬛和沈眉莊的好姐妹,辦了她,能沉重打擊甄嬛集團,甚至能挑撥離間她們之間的親密關係。另一方面,是因為皇后去求了情,華妃這個人可不管合適不合適,凡是你皇后不喜歡的,我都要幹,你願意當好人,我就當這個惡人:「換做本宮治理(後宮),必定鐵腕鐵拳鐵石心腸!」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23):甄嬛曹貴人第一次交鋒
    皇后看到步搖的第一眼,愣了,有些不快。可見皇后開始的計劃,並不想讓華妃跟著去圓明園。後來曹貴人抱著溫宜拍馬屁時,皇后已經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我想這時候,皇后已經打定主意,讓華妃去圓明園,再挑撥甄嬛團隊和華妃團隊,讓她們內鬥。這也是對於皇后來說最好的辦法。如果讓華妃留在紫禁城,去了圓明園就變成甄嬛團隊獨大了。甄嬛佔著寵愛,沈眉莊佔著權勢。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37):私闖閒月閣
    我分析,就算甄嬛真的去探視眉莊,被華妃抓住,皇帝內心也是怪華妃的。劇情發展到這裡,皇帝只看到華妃各種作妖,他內心對華妃的愛都被不滿掩蓋了。甄嬛隨著敬妃走出來,華妃嚇了一跳,問甄嬛,你怎麼在這裡。甄嬛人畜無害地說否則嬪妾該在哪裡。其實就是在暗示皇帝,華妃想陷害自己。
  • 既然是甄嬛救了安比槐的性命,安陵容為什麼要去報答宜修皇后?
    宜修皇后為安比槐說情之後,甄嬛就放出風聲讓華妃知道了這個消息,華妃為了跟宜修作對立刻也跑去皇帝面前要求他下令處死安比槐甄嬛清楚皇帝最討厭後宮幹政的舉動,而皇后和華妃都為了一個小小的安比槐跑到他的面前試圖幹預政事,實在是令皇帝不喜,甄嬛就趁著這個機會在侍寢的時候在皇帝面前當和事佬,勸皇帝秉公處理,放過無辜受累的安比槐,這才保住了安比槐的一條性命。
  • 甄嬛傳:明明是甄嬛救了安陵容父親,為什麼安陵容卻找皇后報恩?
    另一方面,是因為皇后去求了情,華妃這個人可不管合適不合適,凡是你皇后不喜歡的,我都要幹,你願意當好人,我就當這個惡人:「換做本宮治理(後宮),必定鐵腕鐵拳鐵石心腸!」可以說,這句話神預言了安陵容對甄嬛集團的叛變,也從側面看出,華妃對皇后去幫安陵容求情一事,已經猜出來安陵容將來會投靠皇后。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38):西施與甄嬛
    3.為什麼果郡王最後冒死帶兵救甄嬛。4.浣碧不是被甄嬛感化歸隊的,是甄嬛開夠了條件後再相認的。5.甄嬛槿汐重新分析敬嬪價值。6.皇帝仍把甄嬛當成純元的替身。7.皇后的悲劇。甄嬛毫髮無傷地回來了,正常忠僕應該謝天謝地,看看門外有沒有人跟著,再趕緊伺候甄嬛換上衣服。浣碧還要很疑惑地問甄嬛此行是否順利。甄嬛說皇帝斥責了華妃,浣碧一驚,說「皇帝責罰了華妃娘娘?」我的天,你至少演演戲啊。你主子去探望禁足宮嬪,還遇到了華妃,你不為你主子緊張,居然為「華妃娘娘」緊張。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30):眉莊禁足後,眾人段位高低一目了然
    ,眉莊在禁足中卻想著讓甄嬛千萬保全自己,不要急著求情。皇帝看到了芳若的遠山黛,想起了甄嬛。要來碎玉軒。流朱建議甄嬛為眉莊求情。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對流朱是很有好感的。其實流朱不僅是個忠僕,也像甄嬛的閨蜜、姐妹。閨蜜之間還是會介意誰和誰好一些的,比如安陵容後來就和淳兒老乾仗。但流朱對沈眉莊也很關心,也不會計較甄嬛偏愛浣碧,有個這樣的朋友太溫暖了。
  • 甄嬛傳:安陵容懷孕能救安比槐,為何甄嬛懷孕卻救不了甄遠道?
    安陵容為救身陷囹圄的父親,不得已鋌而走險,在宜修皇后的建議下,強行懷上一個註定生不下來的孩子,皇帝為安撫安陵容,不僅不再追究安比槐的罪責,還賞賜了黃金百兩叫安比槐返鄉養老。,何況是冒犯了純元皇后之後的甄嬛呢?
  • 如果《甄嬛傳》是部職場劇6:看看皇后是怎麼搶功勞的?
    而經過上次皇上的敲打以後,甄嬛已經學乖了,她已經學會碰到緊急事情要先走程序,所以她一開始的辦法是,帶著安陵容先去求皇后。而到皇后宮裡的時候,發現皇后已經先一步去找皇上為安陵容的父親求情,這倒有點出乎人的意料,平時八風不動,遇事就往後躲的皇后,這次怎麼那麼積極的為安陵容這個小答應出頭?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21):甄嬛眉莊扮鬼嚇瘋麗嬪
    但為什麼這裡為皇后祈福到半夜呢?我猜皇后在開始一定拉攏過富察。齊妃和富察交好就是個證據。連夏冬春的出身,富察都懶得和她說話,為什麼和齊妃關係好?難道因為都傻?沒那麼簡單,一定是皇后有意拉攏,齊妃再去親近,兩個人才有機會組成傻妃二人組的。
  • 《甄嬛傳》:甄嬛對安陵容那麼好,為什麼安陵容還會投奔皇后呢?
    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安陵容最後成了甄嬛最大的敵人之一,還害過甄嬛的孩子,可是起初安陵容和甄嬛是好姐妹的。在選秀之前被夏冬春刁難,是甄嬛出面給她解圍,甚至連安陵容的入選都因為甄嬛送她的一朵花;入選後更是住在甄嬛家裡一段時間,相處了很長時間。
  • 《甄嬛傳》中的安陵容為何非得依靠皇后,依靠甄嬛豈不是更好?
    安陵容為什麼要去冷宮,為的是給自己和甄嬛出一口惡氣,甄嬛不屑於痛打落水狗,于氏的死也是板上釘釘,早晚的事情,安陵容這個舉動頗有邀功請賞的味道。事後,安陵容懷著滿滿的期待,等著被甄嬛誇獎,結果回宮的時候,事與願違,她聽到了眉莊和甄嬛背地裡的議論,原本打算邀功請賞的安陵容,聽到這樣的評價,惱羞成怒,內心裡覺得甄嬛和眉莊不識好歹,不領情,辜負了她的一番苦心安排。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27):曹貴人的後招,何止樓東賦
    一方面,皇帝不傻,肯定能看出來,從曹貴人抽中甄嬛跳舞,到樓東賦,都是華妃一黨設計出來的。而且一向倨傲的老十都為她求情,不知道有沒有和年羹堯暗中勾搭。這一點上,皇帝對華妃和背後的年羹堯已經有所忌憚了。但另一方面,華妃向來不在詩書上用心,這次把樓東賦背得滾瓜爛熟,還寓情於景,可見對皇帝是真的用心了。皇帝對華妃也是有感動的。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20):想「為TA好」,也要看TA願不願意
    2.甄嬛一開始就知道麗嬪有份參與害她。3.如果甄嬛在這裡說出一件事,恐怕甄嬛傳要提前劇終了...4.只要起內訌,團隊必受損。無論皇后陣營、華妃陣營、還是甄嬛陣營。5.安陵容本就是重視手段超過底線的人,和甄嬛眉莊不是一路人。
  • 甄嬛傳分集劇情分析(34):端妃出手,穩準狠拿下甄嬛
    曹貴人給自己安排的臺詞滴水不漏,她沒有像華妃那樣給甄嬛扣屎盆子,而是用示弱的方法提供甄嬛的作案動機。曹貴人想讓皇帝相信兩件事,第一,她只是個疼愛孩子的母親,她對整件事情不知情,只是下意識地想起曾經得罪過甄嬛。所以求甄嬛放過孩子。第二,甄嬛陷害溫宜,是為了當初勤政殿的事情報仇。畢竟溫宜是女兒身,威脅不到甄嬛這種寵妃的地位。
  • 甄嬛傳:擁有主角光環的她滿是讚譽,這個人被她利用下場悽慘
    電視劇《甄嬛傳》的劇本脫胎於小說,而小說的作者也參與了編劇工作。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小說,《甄嬛傳》中的女子們似乎都圍繞著一個「情」字。聰慧機變如甄嬛,心思深沉如朱宜修,囂張肆意如慕容世蘭,還有小家碧玉的安陵容,端雅大氣的沈眉莊,自傲矜貴的胡蘊蓉,寧靜溫雅的徐燕宜。這些鮮活的,美好的女子們,一腔心思都在一個「情」字上。
  • 甄嬛傳:誰能比她更慘?懷孕卻被嘲諷是只鳥,更被甄嬛用改名羞辱
    安陵容憑藉冰嬉(小說中為驚鴻舞)重獲恩寵,風頭蓋過了後宮眾人。不久之後因她的父親安比槐受賄被捕入獄,安陵容脫簪跪在養心殿外求皇帝開恩。原本皇帝看到她的形貌已經有所動搖(小說中安陵容在殿外跳驚鴻舞打動了皇帝),而因為她現在所作所為都有目的,「玷汙了純白的本意」,所以在甄嬛高超話術的打擊之下,皇帝拒絕了安陵容的求情,將安比槐羈押。為救父親,安陵容去求皇后,皇后要求她用猛藥懷孕,以身孕使得皇帝放過安比槐。皇后打算用這個註定生不下來的孩子拉甄嬛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