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玉和樊勝美是兩個在重男輕女家庭中長大的典型代表,但她們不幸中萬幸,至少還能上大學。現實中很多女孩,別說上大學,能讀完初中畢業就不錯了。
她們往往被教導:家裡窮,讀不起書,你要早點出來打工貼補家用,賺錢給哥哥弟弟上學。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沒用,終究是要嫁人的。
這些重男輕女思想,不知殘害了多少渴望成長,渴望成才的女孩。她們在尚未認知覺醒的時候,還在朦朦朧朧中,還沒學會判斷是非的時候,就已經被剝奪了繼續上學的機會。
這於她們而言,不公平。
哪怕她們就算勉強上了大學,也會身上戴著枷鎖,長期遭受道德和親情綁架:我們好不容易地供你上大學,你哥弟都沒上,你就是欠這個家的,你就應該賺了錢報答父母,就應該無條件幫扶哥弟。
在這種思想壓榨下成長起來的女孩,忍辱負重,心理壓力過大,她們一邊痛恨這個吸血的原生家庭,一邊又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愛,用自己賺來的錢,換取家人的關注和關心。就這麼矛盾。
樊勝美覺醒得很晚,若不是遇到曲筱綃這個富養大的鄰居,她永遠都不知道,自己身上存在這麼多問題,不懂得為了自己,釋放掉身上的壓力,甩掉包袱。
而蘇明玉,就要聰明一些,她知道母親嚴重重男輕女,對哥哥和她嚴重區別對待,她有骨氣,寧願自己打工兼職也不要母親的錢,她賭氣,也是跟命運抗爭。
結果,她成才了,靠自己的本事賺來了比兩個哥哥還要多的財富,事業成就比留學的大哥蘇明哲還要大。
有錢有事業的女人,就這麼有底氣,想不搭理哥哥就不搭理,不需要唯唯諾諾,委屈自己。
有錢,不僅在婚姻中給自己增加底氣,在親情中也同樣適用。
為什麼同樣是重男輕女原生家庭的受害者,樊勝美和蘇明玉的結局天壤之別,最關鍵的點在於:是否對原生家庭「心狠」,對自己「心狠」。
蘇明玉能做到,而樊勝美卻沒有這種意識。
所以,在重男輕女家庭長大的女孩,想要人生逆襲,只能「心狠」能救你,別無他法。
樊勝美孝順,甚至說是愚孝,父母每次提要求,她都照做,儘管有怨言,但發了脾氣和牢騷後,還是狠不下心去完成。
自己辛辛苦苦掙的錢,給哥嫂買房,給父親治病,幫扶哥哥一家三口,而她那不成器的哥哥除了遊手好閒,虛度光陰,隔三差五給妹妹找麻煩外,一無是處。
樊勝美年過30,擇偶範圍非常小,就算王柏川喜歡得不行,準備結婚買房的時候,還得提防著她的原生家庭,她的哥哥會給他們的婚姻帶來麻煩。
王柏川的顧慮沒有錯,畢竟他也沒有強大到富裕到可以揮手千金。他們分手是最好的選擇。
樊勝美想要真正活出自己,唯有對她的原生家庭「心狠」,不該讓他們成為自己成長路上的負擔,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孝順父母是應該,但連帶著哥嫂弟妹都要一起幫扶,那不可能,我們沒有這樣的義務。
而蘇明玉擇偶根本沒有這樣的困擾,她從18歲開始,就跟家庭決裂,不花父母的錢,靠自己拼出一條血路,對原生家庭心狠,也對自己心狠,你不逼自己一把,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所以,她當上了高層,開著奔馳招搖過市,吃著西餐,品著紅酒,吃得起石天冬做的私房菜,一頓就是好幾百,頂得上樊勝美幾天的夥食費。
有錢,就這麼瀟灑。
樊勝美被原生家庭拖累,王柏川選擇離開她,而蘇明玉與原生家庭抵抗,被母親嫌棄,被哥哥蘇明成欺負,但她沒有退縮,她知道,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哪怕是親人也如此。
蘇明玉被蘇明成暴打的時候,她毅然選擇報警,要求蘇明成道歉錄視頻,是石天冬軟化了她。
石天冬並不是教育她要寬厚,要寬容,要向善,而是告訴她:我支持你,我站在你這一邊。
這便是愛情的力量。
蘇明玉真正需要的是來自別人的支持,她在原生家庭裡得不到的,在男友這裡得到了。
所以,她的結局,要比樊勝美好很多,她有主見,有底氣,有原則。最重要的是,她非常明白自己要什麼,然後沿著自己想走的道路一路奮鬥。
自己內心明白真正的追求是什麼,然後用盡全力去奮鬥,比走所謂的捷徑,去「掐尖」更靠譜。
蘇明玉的經歷,對於在重男輕女家庭中長大的女孩來說,非常勵志,她的精神和經歷都值得學習。
依靠別人,靠不住。指望通過「掐尖」,傍大款改變命運,拯救自己,幫扶娘家,不可能,別人也不會無條件喜歡一個比自己差太多的人,更不會將別人的包袱扛到自己身上。
女人現實,男人更現實。
希望女孩們能儘早明白這個道理。所謂真正的好命,不是嫁入豪門,而是讓自己成為豪門。
-end-
【深情解讀】:一個有深度、有態度、讓你更幸福的專業自媒體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