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甄嬛能回宮復寵,僅僅因為皇帝舊情復燃?其實,另有隱情

2020-09-22 娛氏影視

導語:一個英明的君王,再怎麼刻骨銘心的愛一個女人,也不會因感情用事而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一旦這個女人的家族勢力威脅到他的江山,他就會毫不猶豫地痛下殺手,華妃就是一個例子。儘管皇帝很愛華妃,但該賜死的時候,絕對不會留情。

電視劇中的甄嬛,真的是個例外嗎?皇帝僅僅因為對她念念不忘、動了真情,所以才要不顧一切把她從甘露寺接回皇宮?其實,真相沒那麼簡單。

1、甄嬛其實是另一個華妃

在原著中,甄嬛還有一個手握兵權的哥哥,名叫甄珩,在消滅親王和權臣的行動中立了大功,然後和「果郡王」——也就是原著中的「清河王」關係密切。

正因為他們關係密切,才被皇帝深以為然,唯恐這位「清河王與甄珩」又是另一個親王與權臣勾結的朋黨,所以要把他們這股「惡勢力」狠狠打壓下去。

皇帝先來了一招調虎離山,把清河王調離到外地,隨後再處置甄珩;以便徹底瓦解這夥疑似對朝廷不忠、對皇帝不利的的朋黨。甄嬛因「誤穿純元皇后的舊衣而獲罪」,不過是一個由頭罷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皇帝忌憚甄家會以功造過,恃寵而驕,更害怕甄珩手握兵權與清河王聯手架空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一舉剪掉清河王的羽翼和利爪。具體操作是:迫害甄珩,誅滅其野心。

待把這一切處理完之後,皇帝才「舊情復發」心安理得地去甘露寺看望甄嬛了。崔槿汐的謀劃回宮,不過恰好給了皇帝一個臺階而已。

眉莊去甘露寺看望甄嬛,就是為了把這個消息告訴她,讓甄嬛多加防範:下一個受害者可能就是甄嬛本身。

眉莊到甘露寺屬於「出公差」,表面的使命是護送自戕嬪妃的靈柩。實際上是在給甄嬛報信,告訴她哥哥甄珩遭遇暗算的消息——讓甄嬛也多加防範。原文如下:

眉莊道:「瑞嬪是自縊而死的。宮嬪自戕本就有罪,又加上安陵容一意挑撥,坐實她挾君的罪名,所以她死後梓宮一直停放在延年殿。正月初的時候昌貴嬪的和睦公主突然高熱不止,通明殿的法師說是有妃嬪亡靈未得超度所致,只得把靈柩送來了甘露寺。」

甄嬛道:「這事在正月裡辦終究不吉利,怎麼交給了你?」

沈眉莊:「通明殿的法師說要長久沒有被皇上召幸的女子身心清靜才能辦這樣的差事——當然不止我一個,只是其他的妃嬪嫌晦氣不肯,才輪到我來的。瑞嬪是個可憐人,也想著可以來看看你。」

甄嬛總覺得哪裡不對勁,為一個沒有什麼交情的嬪妃來招惹晦氣,實在不是什麼明智之舉,也不是眉一貫的風格。於是,一再追問眉莊的真實來意。眉莊見甄嬛已經察覺起疑,只得如實相告。

「既然你察覺了,我也不能再瞞你,這次出來見你我是煞費苦心。我給和睦公主下了點發熱的藥,又買通通明殿的法師說起瑞嬪梓宮要超度一事還要長久不得寵幸的妃嬪護送到甘露寺,才能想法子見你一面。是你的兄長,甄珩——他瘋了!」


2、甄嬛的哥哥瘋了,「清河王」死了之後,皇帝才來接甄嬛

在電視劇中,對於甄嬛的哥哥甄珩,並沒有提及,為的是突出皇帝對甄嬛的「真情」。但如果沒有對甄嬛哥哥的描寫,皇帝突然對甄嬛大發雷霆、輕罪重罰,是說不過去的,太突兀了。只有究其背後的原因,才能讓劇情更合理。

皇帝來甘露寺看望甄嬛的時間節點就是在——甄嬛曾經手握兵權的哥哥瘋了、果郡王(清河王)也傳出「死訊」之後。

只有在這些隱患和威脅都消除之後,皇帝才肯「舊情復燃」來看望甄嬛。畢竟,甄嬛只是一名弱女子,沒有她哥哥在背後撐腰,她再怎麼折騰,也掀不起風浪、成不了氣候。朝中最怕前朝與後宮聯手,裡應外合,動搖江山。

而現在的甄嬛,孤掌難鳴,作為純元的替身,皇帝還是很惦念她的。

得知甄嬛懷孕,皇帝更是大喜,甚至把甄嬛接回宮中高價豢養。標準的「打一棍子給個甜棗。」

這就是君王的「恩威並施」,只有這樣才能讓他的嬪妃或臣子們五體投地。對於一個已經不存在任何政治威脅的女人來說,皇帝還是蠻「憐香惜玉的。」

由此可見,華妃臨死前詛咒甄嬛的話沒錯,甄嬛會步她的後塵!皇帝既然能對華妃做初一,就能對甄嬛做十五。帝王雖然愛美人,但卻更愛江山,作為一個英明的君主,這確實無可厚非,甚至是明智之舉。

相關焦點

  • 《甄嬛傳》眉莊直接點破甄嬛回宮「隱情」,甄嬛:姐姐不要聲張
    導語:甄嬛與眉莊才是「真愛」,溫實初與皇帝只是一個「意外」。她們彼此默契,心有靈犀,就連對方想什麼都能猜得出來,自幼的髮小感情就是不一樣。就拿甄嬛回宮這件事來說。其實,眉莊早就知道甄嬛回宮的目的不單純,根本就不是為皇帝而來,而是「另有隱情」。
  • 甄嬛傳原著:甄嬛梅園與皇帝偶遇,小像和詩詞喻示了怎樣的命運?
    important}甄嬛裝病躲避侍寢,卻在新年前與皇帝在梅園偶遇,兩人見面不相識,似見非見是緣份,也為以後的正式相見埋下了伏筆,這其中的小像和詩詞是重要線索,竟然喻示了甄嬛以後的命運。「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出自兩漢卓文君的《白頭吟》,白頭吟:樂府《楚調曲》調名,卓文君是蜀地巨商卓王孫的女兒,與司馬相如相愛,私奔賣酒為生,傳為佳話,後司馬相如做官想要納妾,卓文君傷心欲絕,用這首《白頭吟》讓司馬相如放棄了納妾的念頭,隱喻了甄嬛被棄,後來重新回宮復寵的情節。
  • 《甄嬛傳》蘇培盛權利有多大?為何能抗旨杖殺祺貴人?
    在《甄嬛傳》中,祺貴人瓜爾佳文鴛受皇后宜修指使,誣陷熹貴妃與溫實初有染,上演滴血認親的大戲。祺貴人首先拉出安琪拉小分隊的證人——霏雯等人,以細節打動皇上,讓皇帝懷疑甄嬛的心開始動搖。其實一開始,崔槿汐只是為著幫助甄嬛回宮復寵,才找上了蘇培盛。
  • 《甄嬛傳》:皇帝生性多疑,薄情寡淡,為什麼對甄嬛這麼好?
    01《甄嬛傳》中皇帝和甄嬛的分分合合的情感故事,讓人看透了男人突如其來,加倍的對女人好,其實另有隱情。 甄嬛在後宮之中,那麼小心,卻還是沒能保住和皇帝的孩子,這也讓甄嬛和皇帝產生了隔閡,因為甄嬛那個時候不顧朝政,只想找華妃討公道,只想要華妃一命抵一命。
  • 甄嬛傳:甄嬛最初回宮對皇上還有些舊情,目睹這情景時卻殺心頓起
    導語:甄嬛最初回宮時,其實也是想好好與皇帝過日子的,只要自己腹中的孩子能平安降生,只要皇帝不再疑心自己。那她也願意再給自己和皇帝一次機會,畢竟,他是朧月的親生父親,是自己名正言順的夫君。這一切,果郡王是做不到的,就算果郡王能給他全世界的愛,也做不到皇帝能為她做到的一切。所以,權衡利弊後,甄嬛還是決定與皇帝好好過日子,從此歲月靜好、兒女繞膝。
  • 甄嬛傳:甄嬛獲罪真是因為宜修構陷?錯,甄嬛獲罪是因為出了內奸
    導語:大家在看《甄嬛傳》的時候,是否覺得甄嬛因為一件純元故衣而獲罪,十分冤枉?甄嬛明明是被皇帝當替身的,甄嬛若穿了她的衣服,豈不與原型更像?皇帝驚喜都來不及,為何還會發怒?甄嬛獲罪的真正內因,並非因為這件衣服,也並未因為宜修的構陷。如果沒有「別的事情」,皇帝根本不會因為這點事就小題大做,降罪甄家的。皇上更在乎的是他的江山社稷的穩固,唯恐再出一個年羹堯那樣功高震主、結黨營私的權臣。而甄家卻恰如「後起之秀」,令皇帝不得不忌憚。
  • 《甄嬛傳》:甄嬛回宮後生的雙胞胎,有多少人知道不是皇帝的
    《甄嬛傳》劇中,甄嬛因為皇帝把甄家一家下獄流放,又因為知道了自己在皇帝心裡不過就是純元皇后的替身,灰心失望之下,生下朧月就自請出宮修行。在宮外甘露寺受到寺裡的姑子欺負,大冬天生著病還被趕到荒無人煙的凌雲峰。便是在這個時候,果郡王趕到,救了甄嬛。
  • 《甄嬛傳》:如果沒有這個人,甄嬛的下場或許跟餘答應一樣
    不,正是她的聰明之處,因為她的目標很明確:安穩度日。其實崔槿汐之所以選擇甄嬛,哪能不做功課呢?選秀當日,安陵容被「西季姐」夏冬春羞辱,其他秀女敢怒不敢言,只有甄嬛打抱不平,替安陵容出面,順帶把夏氏擺了一道。
  • 《甄嬛傳》甄嬛回宮:王者歸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槿汐一次次的將甄嬛要走的路的利害關係都分析到位,使甄嬛在心中斷絕情愛,只留下無心和狠!皇帝的舊情難忘和槿汐的幫助,打開了甄嬛回宮的第一扇門。甄嬛的一貫作風就是一旦打算做,就勢必破釜沉舟,不留後路。要做就一定要做成功!所以立刻就啟動了第二步—乘勝追擊。
  • 甄嬛傳:端妃愛皇帝嗎?她的一個行為表明,她早已對皇帝恨之入骨
    導語:《甄嬛傳》中的端妃真是因為愛皇帝、得知甄嬛害死了皇帝才與甄嬛疏遠的嗎?其實,這麼猜測的人,簡直太不了解端妃了。在整部劇中,沒有任何一個女人,比端妃的感情更複雜。所以,端妃今日對甄嬛說這話,顯然是在挑起甄嬛對皇上的恨意,暗指皇帝在姑息縱容華妃。2、端妃的話大有玄機,句句暗指兇手另有其人甄嬛問端妃:「從前的賢妃也是久跪才落胎的麼?」
  • 甄嬛傳:甄嬛貌似贏得滿面風光,其實輸得一無所有
    可是有些人的人生在外人看上去滿面風光,可只有他自己知道,其實是輸得一無所有!說到這裡小編想到了《甄嬛傳》裡面的甄嬛,她大概就是看上去贏得風光,其實輸得一無所有的典型例子吧。可是這個願望也沒有達成,甄嬛的一生起起伏伏,在後宮得寵失寵如履薄冰,幾次死裡逃生,深陷後宮又怎能獨善其身呢?而且後宮女人的命運都跟皇帝的恩寵息息相關,得寵之時雖風光,但也是集怨恨於一身。失寵之時,在拜高踩低的後宮,還能安然度日那簡直就是笑話,甄嬛的後宮生活實在算不上平安,所以這第二個願望也破滅了。
  •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這時甄嬛還是非常拘謹的,雖然有御花園討論曲譜的情分,但更多的還是把皇帝當成君主來敬畏。有一次皇帝下棋輸給甄嬛,要替她抄寫詠梅的詩詞,當時氣氛大好,甄嬛把皇帝當成夫婿一般開玩笑。甄嬛不幸小產,皇帝因為前朝局勢又不能立刻嚴懲華妃,甄嬛因此而心生怨恨,對待皇帝也不復笑容。不過此時甄嬛依然不是那麼注重禮節,皇帝走時她賭氣沒有起身恭送。
  • 《甄嬛傳》中,皇后在後期為什麼被甄嬛碾壓得毫無還手之力?
    看甄嬛傳有一點挺好奇的,自從甄嬛回宮之後,皇后的手段似乎變弱了好多,被甄嬛碾壓得毫無還手之力。難道真是主角光環?還是,另有隱情和蹊蹺?在皇宮裡有了子嗣的皇妃的地位,便不一樣了。更何況像甄嬛這樣有兩個孩子的?皇后最大的用力便是在她的雙生子上做文章,而沒能一擊潰敗,對皇后來說,以後再想撼動甄嬛的地位就不容易了。
  • 甄嬛傳:果郡王明知會死,為何還要赴宴?原來是為了成全自己
    原來是為了成全自己在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場合,比如項羽舞劍的鴻門宴。正因為有那麼多小心機和軍事策略在裡面,才會有後來的各種兵書。其實在這本書裡頭,用得最多的應該要數美人計。他在看到甄嬛的第一刻雖然心裡知道她應該是眾多小主當中的一個,可是看著一個在湖邊踩水形同頑童一般的女人,他的心徹底被徵服了。
  • 甄嬛傳:浣碧屢次搶甄嬛所愛,僅是因為自私?其實這才是真正原因
    導讀:甄嬛傳:浣碧屢次搶甄嬛所愛,僅是因為自私?其實這才是真正原因看過《甄嬛傳》的人,應該都知道甄嬛有一個婢女,其實是甄嬛同父異母的妹妹而在甄嬛獲得皇帝寵愛的時候,浣碧就想去勾引皇帝,也想得到皇帝的寵愛。之後的甄嬛喜歡上了果郡王,果郡王也喜歡甄嬛的時候。浣碧又想去勾引果郡王。反正只要是甄嬛有的,想要的,浣碧也想要。但是甄嬛沒有想這麼多,可能沒想到和自己一直長大的好姐妹,會這麼有野心。不管是浣碧靠著自己的小像嫁給果郡王的,而浣碧嫁給了甄嬛自己心心念念想嫁的人,也沒有說什麼。
  • 泰國上演《甄嬛傳》,廢妃出獄後又成寵妃,豪門的戲劇性深不可測
    是這部劇的主角,甄嬛因為外貌酷似皇帝心愛但已逝的皇后,所以格外的受皇帝寵愛。但最後還是因為跟皇帝之間的有了很多的誤會,心死之後,也明白了皇帝的無情。於是就去了寺廟帶髮修行了。自己也充滿了對皇宮的厭惡碰巧的她的父親又犯了事,被發配了,這個時候,也只有自己皇帝能救自己的父親。
  • 甄嬛傳:皇帝在甘露寺寵幸甄嬛,卻差點成了甄嬛的刀下鬼
    經過蘇培盛從中牽線搭橋悉心「誘騙」,皇帝果然來到了甘露寺、凌雲峰,見到了精心裝扮卻不露痕跡的甄嬛。甄嬛假裝不知情,跪在佛像前為皇帝祈福,為朧月祈福,裝出一副舊情難忘,悔不當初的姿態來。皇帝一見十分動容,當即扶起甄嬛,擁入懷中,像找到了失而復得的珍寶一般。
  • 甄嬛傳:都說甄嬛和果郡王是真愛,但你以為果郡王真的愛甄嬛嗎?
    相信看過《甄嬛傳》的朋友都知道,在故事的中後期,甄嬛已經對「大肥橘」皇帝失望了,反而愛上了皇帝的弟弟果郡王,而且最後果郡王最後也因甄嬛而死,這樣的感情也是感動了眾多的觀眾。但是當小編我N刷甄嬛傳的時候發現,果郡王貌似也不愛甄嬛,甚至只是拿甄嬛當了替身。相信大家在看劇的時候都會甄嬛在梅園雪景拿著自己的小像掛在樹枝上許願的場景記憶猶新吧。
  • 他愛:孫藝荷薩姆舊情復燃?薩姆還是老套路,而陳南是欲擒故縱
    》中孫藝荷偶然遇到薩姆,是有舊情復燃的跡象的,薩姆作為老司機,太知道如何撩到孫藝荷了,而孫藝荷在那段卑微的感情中,又太容易被薩姆牽著鼻子走,所以說孫藝荷薩姆表現出來的舊情復燃之象,本質上是孫藝荷掉入了薩姆製造的幻覺中。
  • 詩妮娜復寵,貌似甄嬛從甘露寺回宮復寵,她們哪個會更幸福?
    反觀甄嬛傳裡面的甄嬛,被皇上從甘露寺接出來,跟詩妮娜的這種狀況何其相似,同樣是被廢,同樣是被華麗轉身,不知結局是否會相同。為使甄嬛順利回宮,皇帝決定為甄嬛改姓鈕祜祿氏,由漢軍正藍旗(下五旗)抬為滿軍鑲黃(上三旗),封為熹妃,並稱其為皇四子弘曆的生母,生下四阿哥後自請離宮前往甘露寺。為國祈福祝禱,不僅不是廢妃,還是有功之人。但甄嬛只比四阿哥大七歲,皇帝索性為甄嬛添了十歲,稱三十二歲,甄嬛這才得以回宮。甄嬛等人回到甘露寺,準備從此地起駕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