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端妃愛皇帝嗎?她的一個行為表明,她早已對皇帝恨之入骨

2020-08-17 L娛音嫋嫋

導語:《甄嬛傳》中的端妃真是因為愛皇帝、得知甄嬛害死了皇帝才與甄嬛疏遠的嗎?其實,這麼猜測的人,簡直太不了解端妃了。在整部劇中,沒有任何一個女人,比端妃的感情更複雜。

端妃對皇帝的感情,既恨之入骨又無可奈何。而她的「抱病」,不僅僅是為了躲避宮鬥,更是為了躲避皇帝的召幸。端妃的內心裡,對皇帝的涼薄與虛偽早已恨之入骨,所以,她沒有辦法在君前承歡。因為她無法面對自己的心。

她的病是心病,無藥可救的心病,因為太聰明、看得太透。所以,她沒有辦法接受這樣一個男人繼續跟他逢場作戲。

1、端妃有著一雙犀利的慧眼,對於宮中陰謀,她洞若觀火

甄嬛第一次懷孕失子後,曾經去端妃的宮中拜訪過端妃。端妃一席話早已點明:真正害死你孩子的人,並非華妃,而是另有其人。可惜,甄嬛當時竟不明所指。原文如下:

甄嬛去看望端妃時,彼時的端妃正睡著,須臾,端妃呻吟一聲醒過來,見甄嬛陪在床邊,卻並不意外,輕聲道:「你來了。」

甄嬛在她頸下墊一個軟枕道:「偶然經過娘娘的居處,聽聞娘娘不大好。」

她微微苦笑:「老毛病了,每到秋冬就要發作。不礙事的。」她微微睜目,對甄嬛道:「長久不見,你也消瘦成這樣子。身子好些了麼?」

甄嬛聽她這樣開口,乍然之下很是驚異,轉念想到她宮中並無伏侍的人,很快明白,道:「娘娘耳聰目明,不出門而盡知宮中事。」

她淡淡笑:「能知道的只是表面的事,譬如人心變化,豈是探聽能夠得知的。這些雕蟲小技又算什麼。」

甄嬛聞得「人心」二字,心中觸動,遂默默不語。端妃病中說話有些吃力,慢慢道:「孩子是娘的命根子,即便未出娘胎,也是心肝寶貝的疼愛。你這樣驟然失子,當然更傷心了。」

端妃說這些話時,似乎很傷感。而她的話,又在驟然二字上著重了力道。甄嬛自然曉得她的意思,但歡宜香一事關係重大,甄嬛又怎麼能說出口,只好道:「我小時吃壞過藥,怕是傷了身子也未可知。」

端妃點了點頭:「那也罷了。只怕你更傷心的是——皇上對年世蘭的處置吧?」

甄嬛想起此事,瞬間勾起心頭新仇舊恨,不由又悲又怒,轉過頭冷冷不語。

端妃亦連連冷笑:「我瞧著她是要學先皇后懲治賢妃的樣子呢!她的命還真不是一般的好。我原以為皇上會因為你殺了她,至少也要廢了她位分打發進冷宮。」

端妃此話,既是說給甄嬛的,也是說給自己的,當初,皇后讓自己給華妃端了一碗打胎藥,自己替帝後背了黑鍋,卻被華妃反手灌了一碗紅花湯。皇帝卻並沒有問責華妃,竟這樣不了了之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給自己灌紅花湯的罪魁禍首並非華妃,而是皇上啊!皇上貌似在故意激怒華妃來懲治自己,這顯然是在借刀殺人,而華妃不過是皇上手中的那把刀。所以,端妃今日對甄嬛說這話,顯然是在挑起甄嬛對皇上的恨意,暗指皇帝在姑息縱容華妃。

2、端妃的話大有玄機,句句暗指兇手另有其人

甄嬛問端妃:「從前的賢妃也是久跪才落胎的麼?」

端妃輕輕恩一聲,道:「先皇后在時賢妃常有不恭,有一日不知為了什麼緣故衝撞了先皇后,當時先皇后懷著身孕性子難免急躁些,便讓賢妃去未央殿外跪著,誰曉得跪了兩個時辰賢妃就見紅了。這才曉得賢妃已經有了快兩個月的身孕。只可惜賢妃自己也不知有了身孕才跪著的。」

片刻,端妃語氣冷靜:「不過,依我看來,年世蘭還沒那麼蠢,要在她掌管後宮的時候讓你出事。以她驕橫的性子不過是想壓你立威而已。恐怕知道你小產,她比誰都害怕。可知這回是弄巧成拙了。」

端妃雖然憎恨華妃,卻知道華妃並非是罪魁禍首,幕後真兇另有其人,就像她當年的冤案一樣。華妃把自己當成兇手,豈知自己只是個背鍋俠。

如今的華妃也在步她當年的後塵,又要替那個幕後真兇背鍋了。端妃早就知道那個人是誰,但她不敢明說,只能暗示甄嬛:「你應該把線索擴張一下,放大懷疑範圍,不要只鎖定華妃,真兇應該另有其人。」

可惜,當時的甄嬛並沒有懷疑到皇后頭上,也並不曾懷疑舒痕膠有問題,她只知道那歡宜香有問題,並且也知道歡宜香是皇帝賜給華妃的。間接害死孩子的兇手應該是皇帝,與其他人無關。

端妃也只能點到為止,並不敢多說一句,因為老謀深算的她深知「禍從口出」的道理。

3、皇帝傷透了端妃的心,端妃心裡只有恨

華妃死後,皇帝曾經賜華妃諡號為「敦肅」——以皇貴妃的禮儀下葬。甄嬛對端妃感嘆道:「看來,皇上還是很顧念舊情的。」

端妃在聽到年世蘭這個諡號後輕笑出聲,向甄嬛道:「敦肅?她何曾敦厚過,這諡號真讓人覺得諷刺。皇帝如此行事,也不過做給活人看的,怕被人議論他涼薄罷了。」

也就是說,端妃從頭至尾都如眉莊一樣,徹底看透了皇帝的真面目:涼薄虛偽、假情假意、心狠手辣、借刀殺人。對待這樣的男人,端妃怎麼愛得起來?

不能愛,卻也無法恨,因為家族的榮耀,都繫於皇帝一身,而自己卻是能夠撬動家族榮辱的關鍵槓桿。所以,即便對皇帝恨之入骨,也不能顯露分毫,還要表現出十分關心的樣子。

在這樣的心態下,她唯有「裝病」,常年抱病,無法侍寢,也不參與「宮鬥」,既能保住滿門的平安榮耀,亦能避開與皇帝過多的親密接觸。

至於後期她為何與甄嬛疏遠,根本與皇帝無關。是因為端妃看透了甄嬛也是一個虛偽冷酷自私而過河拆橋的人,自己又掌握著她大量的犯罪證據。如今她稱霸後宮,一旦重翻舊帳,自己難逃一劫,索性故伎重演稱病示弱,避免再度捲入是非兇險之中。

相關焦點

  • 甄嬛傳,皇帝為什麼面對病容不堪的端妃還喜歡寵幸她
    甄嬛傳每次看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對每一位的宮嬪娘娘有著不同的感覺,今天想聊聊端妃,在開場就是一個謎一樣的存在,端妃的存在雖然戲份不是很多,但都是關鍵時刻助甄嬛扭轉乾坤,救甄嬛於危急時刻。端妃本名齊月賓,人生如自己的名字,月中的賓客,一生都是在廣寒宮中為客,也正如端妃所居住的宮殿延慶殿,本意是延續喜慶的雅居,實則是等不來的歡喜,一生都是孤獨陰冷的居所,正如甄嬛第一次去看望端妃時,甄嬛都用手絹遮著鼻子,不見陽光,簡陋樸素,陰暗不堪,只有一個侍女扶持陪伴。
  • 甄嬛傳:端妃常年生病,為什麼皇帝還願意親近她
    甄嬛傳:端妃有個不可告人的秘密,雖常年生病,但皇帝還願親近她要說在「甄嬛傳」裡受寵的人,端妃絕對排不上號,不能說她是才疏學淺,但至少在鶯鶯燕燕的後宮之中,她不是什麼不可或缺的人物,為什麼這麼說呢?,進了宮,原本心思單純的她,在發現事情並非如所想一般以後,也漸漸地對皇上,對這後宮失望了,這些失望更是在得知自己在皇上心中,不過是純元皇后的替身以後,演變成了絕望,她不再奢求了,因為她是甄嬛,不是第二個純元,她也不想依附別人成為影子,來博取這後宮之中的一席之地,她對皇上充滿了失望,又怎會將自己的愛再傾注給他,在她看來,這份愛,皇上根本就不配擁有。
  • 甄嬛傳:端妃如果真的深愛皇帝,怎麼會對甄嬛說出這樣的話?
    華妃,還在登基之後縱容華妃對端妃的肆意辱罵和欺壓,對此端妃當真能夠做到不恨不怨,依舊對皇帝愛得深沉嗎? 很多人在看到端妃被皇帝捏了一下肩膀之後的激動和皇帝駕崩後與甄嬛疏遠,就把這兩個舉動都歸結於她對皇帝的深愛
  • 細數《甄嬛傳》裡甄嬛、皇后、華妃、端妃對皇帝愛的程度
    宜修愛皇帝,可是愛情不是一個女人生命的全部,尤其是這個女人經歷了奪位之恨喪子之痛,寵妃覬覦聖心淡漠。再多的愛也溫暖不了她的心,不如大權在手來的快活!我只能說,如果一定要我選,皇后是四個人裡,愛皇帝愛的最少的那個。
  • 甄嬛傳:當年華妃小產卻是皇帝的一箭雙鵰,歡宜香長期避孕藥
    今天談一下當年華妃小產和歡宜香如何一箭雙鵰,真正高段位的宮鬥王者——皇帝和太后。甄嬛傳,前42集有個重要的角色,你一定對她的驕橫跋扈、明豔動人印象深刻,沒錯,這個人就是年世蘭(寵慣六宮的華妃娘娘)。今天華妃娘娘的其他種種都不講,來剖析一點,華妃的小產。
  • 重溫《甄嬛傳》發現,端妃計謀不輸甄嬛,但卻敗在一件事上
    第一次出場是在溫宜公主的生日宴上,她就看準了甄嬛,之後就跟甄嬛聯手,扳倒華妃。這一點比起沈眉莊來,端妃顯然更沉得住氣。所以,最終,端妃站隊了隊伍,領養了溫宜公主,也被封為皇貴太妃。如果端妃能夠敞開心扉,也能開開心心地盡享富貴,但是,她不是甄嬛,因為,端妃是愛皇帝的。
  • 《甄嬛傳》中活得最通透的女子不是甄嬛,而是不受皇帝寵愛的她
    甄嬛傳中活得最通透的女子,大家覺得是誰呢?有人認為是甄嬛吧,她最後成為了太后,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利,她美麗,聰慧,但是她經歷過大喜大悲,經歷過皇帝的薄情,經歷過心愛的人被毒死在面前,也經歷過與自己的親骨肉分離。甄嬛經歷了所有的痛楚,才能登上高位。
  • 火了九年的《甄嬛傳》,原來全劇的贏家是早已去世的她
    有的人說在這甄嬛傳中最後的贏家是甄嬛,也有人說端妃才是那個謝幕最漂亮的人,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甄嬛雖然最後貴為皇太后,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他快樂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在這場爾虞我詐的深宮遊戲裡,他失去了太多的東西,身邊的人走的走散的散,只留她一人在這紅牆內一身孤寂。 而端妃雖然在最後與甄嬛身份地位不相上下,又保住娘家權勢,更有溫宜繞於膝下,表面上看她確實是一個贏家,但實則不然。
  • 《甄嬛傳》:端妃後悔幫了甄嬛,害得自己最愛的人死不瞑目!
    《甄嬛傳》的最後,甄嬛順利當上了太后,除了瑾汐、蘇培盛這些忠心耿耿的手下外,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她就是端妃。在《甄嬛傳》的前期,端妃是一個只存在於傳說中的妃子,只知道她身體不好,常年臥病在床,不出來見人走動。但是一出場就幫了甄嬛一個大忙,之後又幫助甄嬛除掉華妃和皇后,為何最後最恨的也是她?
  • 《甄嬛傳》端妃韜光養晦,「又病了」的避世哲學演繹得淋漓盡致
    只恨華妃而不是始作俑者皇帝矛盾的點就是端妃只恨蒙在鼓裡的華妃而不是恨始作俑者皇帝,我能理解端妃人在屋簷下不能對皇帝做什麼,但是內心應該很恨皇帝了。但是距離愛皇帝這點不能理解。所以我喜歡敬妃,她知道皇帝拿她當制衡華妃的棋子,所以她內心深處大概是怨皇帝的,至少並不會若無其事繼續愛著皇帝。
  • 這四點表明端妃已知曉甄嬛私通和雙生子的秘密
    端妃是隱藏在甄嬛傳裡的王者榮耀。她出場戲份不算多,卻沒有一個空鏡頭。她說的每一句話,背後都有水月洞天,智商不在線的華妃從來沒有讀懂過她。在這場重頭戲中,端妃不僅以最強輔助的姿態幫助甄嬛逆風翻盤,痛擊宜修,而且洞悉了甄嬛與人私通的重大秘密。以下四點表明端妃已然洞悉了甄嬛私通和雙生子身份的秘密。
  • 甄嬛收拾華妃扳倒宜修氣死皇帝,每一步似乎都是在達成端妃的目的
    《甄嬛傳》總的來說就是講述了關於一個叫甄嬛的女生進宮後升級打怪的故事,17歲進宮37歲當上太后,中間卻只花了10年的時間,就整垮了華妃鬥贏了宜修還KO了皇帝,簡直就是當之無愧了天選之子啊!是由始至終一直無條件幫助甄嬛的人,甄嬛也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最大程度的回報了她,可是你知道嗎,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端妃只是協助甄嬛對付華妃、宜修和皇帝,但是實際上甄嬛收拾華妃扳倒宜修氣死皇帝的每一步都是在達成端妃的個人目的。
  • 難怪端妃靠1%電量活到結局!甄嬛欲殺端妃,她才是端妃的保命牌
    導語:《甄嬛傳》中,端妃無疑是其中最悲情的人物,以將門之女的身份嫁入皇家,一生鍾愛皇帝,結果被皇帝利用,以一碗「保胎藥」斷送了她和華妃的友誼,由此被 不爭不搶,性子安靜,儘管出身於將門,但是和跋扈囂張的華妃相比,性子更溫柔,在全劇中,她才是愛慘了皇帝之人,為了皇帝,甘願默默無聞,在雍王府的時候,別人說端妃從來與世無爭,連華妃都敬佩她幾份,所以才會信她,也正是這樣,被皇帝利用,以端妃的名義,將一碗安胎藥送去給華妃,導致華妃流產,端妃也成了眾矢之的,儘管在雍正登基後,她成了端妃,
  • 《甄嬛傳》:從甄嬛對皇帝的恭敬程度,看她對皇帝的感情變化
    電視劇《甄嬛傳》中,女主甄嬛對皇帝的態度,從一開始「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的甜蜜愛戀,到最後「無比噁心」、「恨毒了你」的仇恨憎惡。情感轉變這樣劇烈,自然是經歷過很多事情的。小編今天並不打算細說導致甄嬛情感轉變的具體劇情,而是想換一個角度,從甄嬛對皇帝恭敬程度的變化,來看她對皇帝情感的轉變。
  • 《甄嬛傳》大結局時,端妃為何稱病不肯再見已成為太后的甄嬛
    在《甄嬛傳》的大結局中,新皇帝即位,普天同慶,只有 端妃 暗自神傷,她知道皇帝之死與甄嬛有關,但無法阻止。端妃對皇帝的愛不像華妃,她可以接受皇帝愛其他女人,並可以幫助皇帝愛的女人在偌大的後宮中,只有端妃能做到這一點。說到底她是愛極了皇上,在皇上病危時端妃就和甄嬛之間的「友誼」產生芥蒂。
  • 《甄嬛傳》端妃:病重終生不孕卻贏到最後?其實她的心機深不可測
    看《甄嬛傳》時,很多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皇后、華妃、甄嬛甚至安陵容等人身上,感慨她們心計之深,手段之狠毒,卻經常忽略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端妃。《甄嬛傳》中出場較遲的一位,直到第13集,在溫宜公主的生日會上她才正式出現,而原因就在於她的病重:這既是她身體的客觀因素,也很成功的被她用來當成了各種陰謀算計的擋箭牌。
  • 甄嬛傳:端妃多腹黑?曾與她交好的3位小主,被她放棄的都死了
    《甄嬛傳》是很多小夥伴都喜歡的一部宮鬥大戲,這部劇講述了後宮中女人為了皇上爭風吃醋,進而不擇手段爭寵的故事。,其實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女人,她擁有極強的觀察能力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口才,而且極擅隱藏和忍耐。
  • 甄嬛傳:一個項圈換了一個孩子,端妃從一開始便想要撫養溫宜
    甄嬛傳:一個項圈換了一個孩子,端妃從一開始便想要撫養溫宜端妃是《甄嬛傳》中一個不起眼的角色,在劇情的前期她一直被華妃壓著,所以在後宮中沒什麼存在感,雖然位至妃位,卻一直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她空有位分卻沒有皇帝的寵愛,得不到丈夫的心,更是失去了生育孩子的能力,在端妃心中其實還是想要有一個孩子的
  • 甄嬛傳:怪不得宜修會被打入冷宮,你看她整天讓皇帝喝什麼?
    怪不得宜修對純元恨之入骨,你看純元對皇帝叫,直稱她賢惠,更是一口氣喝了三碗,在要續第四碗的時候,宜修攔住了他,告訴他食不過三,皇帝喝多了對身體不好的,這種鴨湯裡有特殊的藥品,男人喝了容易犯錯,這讓皇上大失所望,掃興得離開了景仁宮,轉頭去了華妃那,而宜修整天給皇帝做這種鴨子湯,是在是太壞了,她明明知道鴨湯喝多了會上火,還每天讓皇上喝,最後難怪被打入冷宮,我要是皇上支持滅九族了
  • 常年病痛卻得皇帝禮遇,端妃憑什麼靠一格電撐到了最後
    皇帝雖不寵幸她,卻對她另眼相待,常年病痛,不爭不搶,但後宮卻一直有她的一席之地。甄嬛曾這樣評價端妃:常年不出門,盡知宮中事。01.不爭不搶,選對靠山在後宮眾嬪妃都在結黨營私,抱團取暖的時候,端妃就有了一個十分可靠的靠山---太后和皇帝。她替太后和皇帝辦事,並且守口如瓶。任憑華妃恨了她這麼多年,她也沒有說出華妃墮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