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晴
(作者:心晴 原創文章)
同是位列四妃,與動不動就被皇帝懟得無言以對的小透明齊妃不同,端妃雖然久病,卻得皇帝敬重。
皇帝雖不寵幸她,卻對她另眼相待,常年病痛,不爭不搶,但後宮卻一直有她的一席之地。甄嬛曾這樣評價端妃:常年不出門,盡知宮中事。
網友也戲稱端妃是靠「一格電」走到了最後,更有人說,端妃是「宮鬥大戲」中唯一看過劇本的人。
可在我看來,端妃可不是躺贏,她王者人生的背後,有她的隱忍和智慧,更有心酸......
在後宮眾嬪妃都在結黨營私,抱團取暖的時候,端妃就有了一個十分可靠的靠山---太后和皇帝。
她替太后和皇帝辦事,並且守口如瓶。任憑華妃恨了她這麼多年,她也沒有說出華妃墮胎的真相。
皇上為什麼會選擇端妃給華妃拿藥呢?
首先,端妃本來的存在感就比較低,看起來與世無爭,這樣的人容易讓人不設防。
華妃自己也說過:「端妃看起來與世無爭,年世蘭才相信她。」
其次,端妃是制衡華妃的一股重要力量。
端妃和華妃同是將門之後,皇帝權衡利弊之後,也只有端妃背後的勢力能夠與當時風頭正盛的年羹堯相抗衡。
所以皇帝選擇端妃,其實是想讓二虎相爭,相互牽制。
果然,端妃送了華妃一劑墮胎藥,華妃轉手餵了端妃藏紅花。就這樣,皇帝不用親自動手,就解除了未來最大的兩個隱患。因為一旦這兩個人若生了皇子,將來若心術不正,外戚幹政,將對大清來說是災難。
端妃其實是知道皇帝和太后的用心的,但是這麼多年來閉口不談,不止忠誠還甘願為皇帝背鍋。這麼懂事的合作夥伴,皇帝怎會不對她另眼相看呢。
女子嫁入夫家,娘家的靠山固然重要,可是最好的靠山莫過於自己和丈夫。
華妃不知是皇帝的歡宜香使自己一直懷不了孩子,一直以為是端妃的一碗墮胎藥傷了根基。在宮裡一直視端妃為眼中釘,常年打壓端妃。後宮中但凡誰有了孩子,華妃心氣不順,就會找端妃發脾氣。
後宮爭寵,經常會有人向皇帝告狀,令皇帝頭疼不已。可端妃從不告狀,即使一次次被華妃無理找茬。
久病不出門的她知道,年家的實力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即使她再委屈,皇帝也會因為顧全大局而不去動華妃。
在實力欠缺時,隱忍才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甄嬛查出華妃陷害眉莊假懷孕的事情,皇帝也只是象徵性給華妃降為了嬪位,還沒幾天就找個藉口復位了。
如她去告狀華妃,也只是讓皇帝徒增煩惱,反而會讓皇帝厭惡。反之,年氏兄妹囂張跋扈,皇帝養精蓄銳,收拾年羹堯是遲早的事情。而端妃為皇帝背鍋多年,自然會得到更多優待。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端妃從不站隊。她深知皇帝最恨結黨營私的行為,所以她在宮中一直都是獨來獨往。即使後來成為甄嬛的神助攻,也是有理有據,深思熟慮,毫無破綻。
所以長久以來,皇帝對端妃,雖沒有恩寵,但卻不缺禮遇,該給她的名分一樣不會少。
端妃第一次見甄嬛,是在溫宜公主的周歲宴上。她對恭喜皇帝「又得佳人」。此時她就注意到了甄嬛酷似已故純元皇后的一張臉。
眉莊失寵被禁足以後,甄嬛把安陵容引薦給了皇帝,安常在也很爭氣,在家宴上一展歌喉,瞬間驚豔了皇帝,惹的一眾嬪妃非常嫉妒。
端妃在聽到安陵容歌聲的時候,就知道了她的歌聲也很像純元皇后。她知道,但凡和純元皇后有點相似的女人,皇帝都會寵幸。
於是端妃在心裡和自己下了一盤棋,最後她選擇了甄嬛團隊。於是她開始不動聲色示好甄嬛。
在華妃為甄嬛設計的「木薯粉」事件中,如果沒有端妃出面為甄嬛作證,甄嬛想要全身而退恐怕真的沒有那麼容易。而端妃冒著做偽證的風險為甄嬛證明,其實是一石二鳥。
端妃心裡跟明鏡一樣,她知道在風雲變幻的後宮,她想安度晚年,必須要有個孩子和一個靠山。
於是,甄嬛的「純元之臉」和溫宜公主就進入了她的視線。
其一,便是為溫宜公主出手。
溫宜公主的生日宴上,端妃送的大禮是自己陪嫁的銀項圈,連皇帝都很震驚。可端妃說:溫宜她那麼可愛,給她是極好的。
一出場她就給皇帝營造了一種她很愛溫宜這個孩子的表象。可以說,這個孩子一出生,端妃就為她設了一個局。
其二,這是她進入甄嬛團隊做的第一件事情,也讓甄嬛認清了自己的實力。為以後的強強聯手,打下了很好的感情基礎。
最後,她果然和甄嬛聯手神級打怪,大獲全勝。從病懨懨的青銅,到壽終正寢的王者,端妃步步為營,審時度勢。
正是端妃身上的這三種特質,使她一生榮耀,晚年溫宜承歡膝下。端妃的這盤大棋,她下了大半生,但是值了。
我是心晴,寫世間溫情,聊百味人生。你若心晴,歲月無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