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一個星期,是因為得了場不大不小的病。至今還在服藥治療中,借著恢復些了力氣寫寫近況。
上周某天起來一早就覺得渾身癱軟無力,腰腹劇痛,本想著在家休息但前一晚答應了娃去波波池不想讓她失望,便硬扛著陪娃去了商場遊樂園。等中午出來時已經疼得大汗淋漓,腰都伸不直了。
阿姨見狀讓我不要硬撐,下午趕緊去醫院。中午飯也沒有胃口吃,胡亂塞了一點躺在床上動彈不得。掛專科是來不及了,打算去了就直接往急診跑。叫了個滴滴一上車就昏倒在後座上,把司機嚇得不輕。包裡塞了一瓶水沒扣好蓋又灑滿裙子和座位,渾身溼冷顫抖著給司機賠不是,司機到了醫院把我從車裡扶出來,說沒事沒事,他來收拾。後來回想我當時已經在高燒了。
到了醫院急診門口,特殊時期自是不能大搖大擺走進去,在門外的涼亭填信息篩查表,自報過去十幾天內是否有發熱等症狀、和疫區人員接觸。等進了門量體溫無礙後方可同行,再到分診臺報導量血壓。連量了兩次高壓90都不到,護士還以為血壓計壞了,一隻手伸出來慘白得毫無血色。當時已經有點不太清醒的我被分診為4級內科病人(有胸痛、腦卒中也就是中風病人優先)我這種還有自主意識沒外傷的就在外面候診。
雖是急診,前後等了也將近一個小時,對此我沒有絲毫不滿。要知道曾經在英國經歷過車禍,被汽車撞到頭部完全昏迷的我在急救通道外的擔架上等得比這還久。更別提普通的醫院門診了,沒有什麼大問題你都沒有去醫院的資格,要社區醫院層層轉診,等上三四個月都情有可緣,新聞裡經常說英國人做個闌尾手術等不及都要坐飛機去法國西班牙做,真不是誇張。
急診醫生詢問過病情後就是開單檢查,手裡拿著五六張化驗單,頭暈眼花出了診室都不知道往哪走。驗血在二樓、驗尿在三樓、B超又是某一層的某一區,打針輸液又要回一樓,動線設計非常之迷,不讓病人在短時間內迅速了解該醫院的科室和病區分布誓不罷休,有種玩角色扮演類RPG遊戲的體驗感,拿著一個東西往前走兩步,又有新的任務和指令,去哪再領個能量包,還要及時解鎖暗藏的關鍵角色給你提供關鍵路線信息,要不然完全就是迷宮裡的耗子,瞎轉。
感謝現在科技時代網絡的進步和發達,繳費和拿檢驗單基本可以在手機上搞定,不然過去還有個隊專門是排人工繳費開單的,對於一個急診病人來說排完隊以後病情恨不得原地立馬再升一級。
最終初步確診後去急診室打針輸液,腰疼得直不起來的我無論如何也坐不進去直挺挺的硬板凳。只能擔在一邊熬過漫長的幾小時,心想慘了,這個體力怎麼看娃,幸好是白天發病有阿姨在能幫我照顧,到了晚上可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回了家以後測體溫果然是在高燒,一邊迷迷糊糊想起前幾天還跟朋友探討過,我們這種一個人帶娃的媽媽如果大人生病或者孩子生病要怎麼辦,有沒有什麼醫療陪護服務?哪怕是幫忙看會兒孩子,或者交個化驗單,精神上情感上有個照應都好。果真被我先真實地體驗到了,去醫院看病,一個人打針輸液化驗住院原來就是網傳的十級孤獨,比一個人去海底撈對面放個玩具熊還孤獨。
久病床前有哪吒,兩歲的孩子能懂什麼,看到我生病了就開心地演戲,把樂高塞到我耳朵裡和嘴裡說自己是小醫生給媽媽看病,也算是一片孝心感人。
以為生病了就能不陪玩嗎?Naive!照樣需要。實在起不來就破例允許她把積木拿到床上玩,因為平時玩具是不能上床的,人家還特開心地試探問了幾次,確認後狂撒了一床積木立刻變成她的戰場。
//
掛了第二天的專科去看專科醫生,但持續高熱的狀態不免讓我擔心。是否要上報?不報雖然流程速度會快,但萬一發現瞞報給我刑拘起來怎麼辦?報的話就前途未卜了,抓起來隔離了也不是沒有可能。耳邊回想著北京萬達女子絕望的哭聲。
盡心盡力的老母親在去醫院的路上還在給幼兒園打電話,確認娃接下來上小小班的事情,諮詢課程理念和收費標準,那一刻真是把自己感動到了。心想著,不管最後是怎麼進去了,也得給娃上學有個著落。
誠實(慫)如我,最終決定還是如實上報。醫院門口雖設了重重關卡,但一個高燒39度的我經過時,探溫槍測溫儀竟然安靜如雞。搞得我還心虛得又跑到護士臺問我這種情況怎麼辦,果真把自己玩進去了。護士一聽大驚,你這種高熱病人主樓不接待,要去發熱門診。
於是燃燒得如烈日的我又在烈日下步行了半小時找到發熱門診。被包裹武裝得嚴嚴實實的醫護有點嚇到了,雖然知道自己的發燒是炎症引起而非新冠病因還是有點忐忑。
於是就開始了漫長的填表過程。長得差不多的篩查表就填了三四張,還要在他們值班的大登記本上再寫一次基本信息,把完全一樣的信息手動複製粘貼寫了幾百遍,被告知,還要再來一遍,我們這表是一式兩份的……大哥,複寫紙聽過麼?能不能考慮一下填表的是病人,傳說中的大數據哪去了?連續來幾天醫院,都還「只如初見」一樣所有的信息內容從頭填寫。
寫到最後我體力透支,幾乎虛脫地跪倒在診室外趴在桌上寫,旁邊的醫護問你怎麼了,不舒服你跟我說,跪在這讓我們的監控多不好看,聽聽,是監控不好看。
終於見到了發熱門診的醫生,醫生開了核酸檢測的單,現在核酸也不貴,一次75元,但結果要24小時以後才能出,也就是說如果按照流程我這一天是根本看不到專科醫生,原本掛的號也作廢了。真讓我有點悔不當初,說實話還要承擔實話的代價和成本。但好在醫生看我主訴病情沒有新冠症狀,特允許我先去看專科,排除新冠,後續不適再來複診,我趕忙千恩萬謝地拿著醫囑走了。
附發熱門診患者流程順序
諷刺的是,此時的我再次經過醫院主樓和門診探溫處時都沒有提示高熱症狀,現在的技術和體系漏洞如此之大,真要是有症狀的發熱病人也一樣能暢通無阻,全憑西城大爺般的自覺。
到專科門診門口護士量了個體溫36度多,看我病歷上38度多的體溫惡狠狠問這是誰給你測的,只好作答是你們醫院的發熱門診。護士臉色一變:那你不能進這裡,我說醫生說可以,病歷上寫了,她說不可以,我沒看見。我說真寫了,她說哪寫了?沒寫!
我壓抑住怒火只好又帶她把她手裡拿著的病歷讀了一遍,用筆圈出來,第二行第五個漢字開始麻煩您讀一下,排除新冠建議急診或專科就診。
全程就像在跟小學生吵架。
距離早上進醫院到真正見到專科醫生已經兩個小時過去了,醫生詢問過病情後說安排住院,老母親立馬又上演苦情戲份:醫生我家裡還有個兩歲的孩子,我住院了孩子一個人沒人帶啊,求求您想想辦法吧。醫生一聽,噢。大筆一揮在病歷上寫:病人拒絕住院。
真不想住院麼?其實也不是的,這不是客觀條件不允許嗎?!而且現在特殊時期住院據說不能陪護,裡面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成了真實的白色圍牆。
也曾經想過自己帶孩子快三年,真是一天假期都沒有過,恨不得有什麼辦法把自己隔離了清清靜靜休息幾天。結果真是求仁得仁了。但娃又沒人帶,阿姨也說要帶回家貌似也不太現實,在現階段其他治療方案允許的話還是不走住院這條路了。
後來廣東人問我,你真想住院了被隔離麼?求之不得!
//
接下來就是天天在急診輸液區打吊針,浸淫了幾日也見過了各色各樣的病人和人間故事,覺得持續蹲點幾天真可以寫部大型情景喜劇《急診室的故事》
護士的態度也是極不穩定,忙起來對病人們吆五喝六,極其惡劣。直到有天我實在忍不住跟他們提了意見懟了護士,跟她說如果心情不好態度不好、不喜歡這份工作完全可以辭職轉行。
「要你管!」—— 一剎那間又感覺像在跟小學生吵架。
一會兒一個看起來級別高一點的護士拿個小本噔噔蹬跑過來,說聽聞我對他們服務態度有建議,解釋說可能是環境嘈雜護士說話大聲一點,我說不是,就是根本的服務態度和服務意識缺乏。人與人溝通態度情緒對方都察覺得到,外面廣播還很大聲,怎麼沒人說廣播態度不好?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也要從良性溝通開始不是?她頻頻點頭,奮筆疾書。
我們是病人不是犯人,何況病患的身體狀況和心理承受能力本來就比常人要弱,我們也去理解體諒醫護人員工作繁重,人手缺乏,都換位思考一下吧。看來現如今即使是公立醫院也逐漸重視患者的反饋和就醫體驗,也算欣慰。
終於熬到廣東人周末回來能陪我一起輸液,畫風才沒有那麼悽慘。兩人好不容易有點交流時間,精神稍好的我又強撐著給他科普幼升小知識,掃盲什麼叫公民同招和民辦搖號規則,再看看新出的樓盤廣告研究有什麼學位,那一刻真是又把自己感動到了。
晚上回家,親爹照顧娃,娃是不要的。除了陪玩看動畫片,換尿片刷牙洗臉樣樣還要親媽來,親爹唯一的作用就是大吼幾句:你給我乖乖躺下睡覺,著急來句去你娘的,我躺在一旁面無表情說她親娘就是我。
給娃刷牙起不來就娘倆一起躺著我反手刷,讓廣東人幫看著刷乾淨了沒,他看了一會說我給娃寂寞刷牙的樣子像極了在刷廁所……
然而號稱陪床的爹也不那麼讓人省心
事後算了一下我這幾天的工作量,除了每天早上的溜娃因病暫時赦免以外,白天去醫院輸液吊針,晚上回來其他的陪玩讀繪本哄睡等工種一樣沒少,我還少了四分之三的體力,周末阿姨休息還要勉強抱住一個三十斤的娃洗澡。
可見有了娃以後生病完全是個hard模式,也後悔當初低估了帶娃的難度,沒有一步到位請個住家的全職保姆。不過不幸中的萬幸就是病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自己病最多就是身體受苦,孩子病可是心都要跟著遭罪了。
前一段時間還在抱怨說生活真無趣,經此一疫後再不敢隨便嘰歪抱怨了。身體好,能吃能喝能帶娃比什麼都強,當媽的再累也不能倒,留口氣也要帶娃去波波池啊!
END
作者簡介:馬背上的民族,旅英工作生活十餘年,現定居廣州,全職帶娃兼職寫稿,日常分享育兒話題、教育觀點、生活感悟及文藝評論。《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專欄作者。頭條號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數次青雲獎獲得者。合作推廣請添加微信:mayauk
馬背上的女超人
一個學商科的文藝女中年
一個有點勵志的家庭婦女
育兒心路|讀書電影|生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