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不覺間又到中秋佳節了。庚子年的中秋佳節恰逢十月國慶節,雙節相遇的熱浪一波連著一波……
記得小時候的中秋節,母親會烙很多糖餅。這個糖餅只有中秋節才能吃上一次,以至於我們每年都非常盼望過中秋節。臨近節日母親買來芝麻,淘洗晾乾後就開始炒了,整個屋裡都溢滿了芝麻的香味。炒好芝麻,放進對窩裡碾碎,再用白糖或紅糖攪拌均勻做成餡。這個芝麻餡我們都叫它芝麻鹽,做糖餅時,先把面劑捏個窩窩,再挖一勺芝麻鹽放進窩窩,然後攏好口按壓成形,糖餅就做好了。看著母親做好的糖餅,我們只希望母親能離開兩分鐘,哪怕一分鐘也好!或者母親能打個盹,我們就能偷偷挖上一勺芝麻鹽,以最快的速度倒進嘴裡,芝麻鹽入嘴入喉的瞬間,仿佛整個世界都是香甜的味道。若是看到母親迴轉身,我們又匆忙的走開,裝作對那個芝麻鹽不感興趣的樣子。其實母親怕我們偷吃,事先已讓我們吃過一勺。噴香的芝麻鹽誘惑著我們的味蕾,我們似饞貓一樣捨不得離開半步,瞅個空就想偷吃一口……
看著母親在廚房置上鍋,為了早點吃上糖餅,我們也配合著把做好的糖餅送到廚房。然後看著母親烙糖餅,烙糖餅是個熟練活。必須不停的翻動糖餅,還要注意火候。火大了糖餅外糊內生,火小了又烙不熟。就在這翻翻轉轉,不緊不慢節奏中糖餅就熟了。輕輕咬上一口,那就是幸福和甜蜜的滋味……
中秋節不單單有糖餅,還有豐盛的午餐。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買上一隻公雞,不似現在殺雞在街上就可以輕鬆搞定。那時候都是在家燒開水殺雞,自己薅毛,然後把雞內金收起來,留著換火柴。這一天小姑娘也來攪局,她們都纏著大人薅幾根公雞毛做毽子,或者收藏一些漂亮的雞毛夾在書本裡……
中秋節本地習俗,戀愛成熟或已訂婚的男方,必須去女方家送禮。禮品有月餅,成箱的酒,還有大約8-10隻紅公雞等等。分別掛在自行車把上。當然了也有送4-6隻紅公雞的,淮南人要面子,尤其是未婚男子,生怕被丈人家看輕!都恨不得買光養雞場,比著拼著都要買最好的酒。若不是節日,那時你遇見這樣的場面,你會以為老闆為小吃店批發進貨呢。
中秋節就是團圓節,每家都會聚齊了才開始大塊朵頤。父母看著滿桌的酒菜,一臉幸福的笑著。我們一邊吃著,一邊調侃著父親不會殺雞。又沒找到會殺雞的人,父親勉為其難的拿刀殺雞,沒想到沒割斷雞的氣管,扔在地上的公雞負痛又跑掉了。大人小孩都慌忙圍截,後來路過的鄰居看到了,攆上去補上一刀,那隻雞才結束了雄雞一唱天下白的一生……
中秋節似乎是裁縫掉了剪子,只剩下尺(吃)了。中秋夜才是詩意的,有趣味的。我們家照例會擺上月餅等物,這月餅裡面有青紅絲和花生,還有冰糖。那時誰吃到了大塊冰糖,都會像中大獎一樣高興。吃著月餅賞著月亮,母親對我們說:"今晚月亮這麼亮,你們仔細看,還能看到王母娘娘在磕碓窩子,一彎腰一抬頭的。過去在農村若看到誰亂動亂晃的,都調侃那人:你看你像王母娘娘磕碓窩一樣~前仰後合的!月亮裡面有王母娘娘種的梭梭樹,這樹少一枝丫,是王母娘娘和她老儂(老閨女)打架打斷的。民謠講,天上梭梭樹是王母娘娘栽,地下黃河是老龍王開。"聽著母親講的這些,我們都拼命睜大眼睛看著月亮,月亮裡似乎有影影綽綽的人影,是不是王母娘娘就不得而知了……
我的姐姐們喜歡做詩,姐姐們提議賞月必須做詩,才不辜負那一輪明月。哥哥那時大約有10歲多的樣子,姐姐非要哥哥做詩。哥哥推辭著說做不好詩,姐姐笑著調侃哥哥說:"你應該這樣做詩,公子有心把親投,不知小姐在哪繡樓?"一家人都笑了起來,哥哥被調侃得臉也紅了起來……
夜越來越深,月涼如水。父母催著我們早點休息。其實不用父母催,我們也有些倦了。這時的我會起身,讓月亮隨我進屋,伴我入眠……
撰稿:姜雲霞
2020年9月29日於八公山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八公山視界」,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