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娶媳婦,五塊月餅做彩禮

2020-10-03 霸州文藝

這是發生在我們村裡的一件真人真事。

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那個困難時期,村裡幾乎家家吃不飽飯,尤其到了青黃不接的春天,很多人家都無米下鍋,只能靠去地裡挖野菜充飢。

要說當時我們村最困難的就是劉鳳香家了,鳳香比我大八歲,我喊她姐。她家姊妹三個,她是老大。父母身體都不好,因為經常有病,在生產隊也掙不了幾個工分,所以一家窮得吃不上穿不上的。

這一年又到了青黃不接的春天,鳳香姐和兩個妹妹天天在地裡捋野菜。有一天,姐妹三個正在路邊挖野菜,也許真的餓極了,三個人一邊挖野菜,一邊掐野菜的葉子吃。

此時,我們村的單身漢老扁正巧下班從這過,口袋裡裝著兩個玉米面窩窩頭。老扁在公社的食堂當大師傅,天天和柴米油鹽打交道,方便時常常蹭點東西回家。別小看這點東西不起眼,在那年月還真能解決生存問題。

老扁看見面黃肌瘦的鳳香姐仨在路邊掐野菜葉子吃,出於同情便從口袋裡摸出一個窩頭遞給了她。鳳香餓急了,接過窩頭,連聲謝謝都沒來得及說,把窩頭掰成三塊,快速把其他兩塊窩頭遞到兩個妹妹手裡,自己的一塊急忙放進嘴裡,嚼完了,目光還可憐巴巴地望著老扁。

老扁嘆了口氣,拿出口袋裡的另一個窩頭,遞到她手裡,然後轉身走了。

第二天老扁又經過那裡,看到鳳香姐仨還在那坐著等他,眼睛裡流露著乞求的目光。他摸出口袋裡的兩個窩頭遞給她,急忙轉身離開了。如此一連十多天,鳳香姐妹仨人每天都能吃到老扁的窩頭,肚子見了糧食,臉色也終於比以往好看多了。

後來有一天,老扁對鳳香說:「你們不要在這等我了,讓村裡人看見難免會有閒言碎語…」

看著鳳香驚慌失措的目光,老扁接著說:「別擔心,每天晚上七點,我會把食堂裡的剩菜剩飯拿一些,放在你家牆頭上,這樣你家五口人就餓不著了」。鳳香聽後,撲通一下跪在地下,拉著劉二的衣角懇求說:「老扁哥,謝謝你。」

一直到麥收來臨,由於有老扁的剩菜剩飯接濟,鳳香一家人總算渡過了難關。村裡收下麥子後,雖然糧食還是不夠吃,但是加上老扁每天送的剩飯剩菜,勉強可以吃飽飯了。

轉眼就是中秋節了,一天老扁下班後,看見鳳香在路上等他。鳳香說:「老扁哥,求你個事,你能給我家弄五塊月餅嗎?我想讓一家人過個快樂的中秋節。」

望著鳳香乞求的目光,老扁點點頭。

「只要你弄來月餅,我就嫁給你當媳婦,這月餅就算彩禮了!」

「鳳香你說的啥呀!我比你大十多歲,按年紀我是你長輩啊。」

鳳香說:「我不嫌你年紀大,我爹娘也不會反對的,他們正為讓我們活命發愁呢。你八月十五一定要把月餅送我家裡去,不然我就死給你看!」說完鳳香轉身跑了。

老扁雖光棍一條,卻是個厚道人,他知道鳳香家日子實在困難,就在中秋節晚上送去三十斤玉米面和五塊月餅,然後轉身就走了。鳳香的爸媽拉住他說:「老扁啊,就讓鳳香做你媳婦吧。」老扁說:「我比鳳香妹子大得多,這不害了她。你們過了這難關,給她找個年紀相當的吧。」

鳳香爸媽說:「你是個好人,把她嫁給你,我們放心,年紀大小有啥關係,俗話說得好,不怕兒孫來得晚,只怕人生壽命短。」

就這樣鳳香姐嫁給了老扁哥。那年她十八歲,老扁已經三十二。後來經濟好轉,老扁和鳳香開了一家飯店,生意很火爆,日子漸漸富裕起來。雖然生活好了,在生活上兩個人依舊非常節儉,絕對不浪費一粒糧食。

如今他們已經兒孫滿堂,每到中秋節全家團圓之時,鳳香總不忘告誡大家:「我那陣和你爺爺結婚,就是五塊月餅做的彩禮。說實話,那個年代糧食對大家太重要了,你們現在的年輕人真應該體驗一下挨餓的滋味啊!這樣就知道珍惜糧食了…」

(作者:王英,霸州民協主席,著名作家,當代類風溼病名醫,男,1958年7月12日生,中國共產黨黨員,中醫副主任醫師。現任河北省霸州市類風溼病專科醫院院長、黨支部書記、政協第三、四屆霸州市委員會委員、河北省中醫內病外治專業委員會委員、華夏中醫藥學會理事、美國中醫藥***客座***、世界中醫藥研究會終身會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溼類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防治風溼類疾病聯盟副主席、河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溼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北省中醫藥學會風溼骨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西醫臨床雜誌》編委、《科技轉讓集錦》編委會編委、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藥外治十科百病千方》編委、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腫瘤科病較新中醫治療》主編、華佗醫藥研究會會員。發表學術論文53篇,並著有《當代中藥外治十科百病千方》、《尋醫問藥四百家》、《腫瘤科病較新中醫治療》、《中西醫結合治療風溼四病》、《中西醫結合臨床精粹》。自1992年以來,共參加大型學術會議60餘次,發表論文79篇。其中***級刊物8篇;***論文6篇;獲獎論文3篇。並榮獲中國中醫藥***學術成果一等獎。1997年11月被河北省霸州市***平評為科技拔尖人才。1996年8月17日中央電視臺第4套節目《鄉音》欄目中以中華名醫薈萃形式報導了其事跡,並被《健康報》、《中國衛生信息報》、《河北政法報》、《河北科技報》、《廊坊日報》、《滄州日報》、《科技轉讓集錦》等報刊多次報導,同時被收入《中國特色名醫詞典》、《現代臨床醫學研究精要》、《中華管理要論選集》、《中國中青年人物年鑑(1996)》、《中國新時期社會科學成果薈萃(第三卷)》、《中華成功者》、《中華名醫大詞典》。參加編著了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現代基層醫學文選》;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尋醫問藥四百家》;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醫特技精典》三部大型中西醫結合科技書籍。


相關焦點

  • 李現森|半塊月餅
    奶奶知道我們心思,說,等月亮出來了咱就吃月餅。語氣裡仿佛她在做著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我們一個個流著口水圍坐在奶奶身旁,眼巴巴地等著奶奶給我們分月餅。奶奶很看重這一天,一家老老少少坐在一塊,有說有笑,團團圓圓,這也是她一年當中最開心的事兒。年年如此。在分月餅前,奶奶總不忘問爹一聲:「娃們都來了吧?」問後仍不放心,再眯著眼兒「……三、四、五……」再數上一遍,生怕拉下了誰。早些年,月餅是稀罕物。
  • 中秋節•父親和兩個月餅的故事
    父親上班的第一年中秋節,糖廠發給每個人兩個月餅,父親並沒有捨得吃,一個口袋裝了一個,回家孝敬了我的祖父祖母。後來,父親在鎮上當供銷社領導,母親帶著我和我的弟弟妹妹便一直和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那個年代,生產隊的社員靠的是每家出勞動力掙工分,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還有四姑,家裡算上她也就是三個勞動力:祖父,母親,四姑。年底決算,掙工分多的可以分紅,缺少工分的則要向生產隊裡上繳錢糧。
  • 往事之中秋月餅
    中秋節是傳統三大節日之一,給外公家人送禮品是必然的,70-80年代也就是送幾塊乾巴巴餅另外加一塊錢放在餅上,而現在已是幾百元,送餅主要是包裝精緻廣式月餅,月餅價格也不菲,但吃的人少小孩更是挑剔,從一塊月餅看到我們生活翻天覆地變化。
  • 故事:兒時過中秋節,要幫父母幹完農活之後,才能夠吃月餅
    文:遠方的心月圖:來自網絡前幾天去了附近的超市,雖然離中秋節還有些時間,但月餅的氣息卻鋪天蓋地了,購買的人也蜂擁而至,不少人又要為走親戚開始做準備了。看著眼前的一切,我油然想起當年在蘇北沛縣農村過中秋的日子。
  • 陳情令趣事39:魏嬰做的月餅,很不一樣,有誰敢吃?
    (蘇小妹/文)中秋佳節,各地有著吃月餅的習俗。我們常見的月餅也分地區的,比如蘇式、京式和廣式等月餅。月餅裡的餡料也是不一樣的,有五仁、有綠豆、有紅豆、有蓮蓉等等。小蘇今年是早早吃了月餅,不知道你吃月餅了嗎?這中秋節是傳統佳節,古代人早早就開始過了,還留下了不少動人的故事和詩詞呢。
  • 瞞著妻子借10萬給弟弟結婚,中秋節帶回一盒月餅,丈夫哭紅眼
    就在那年,張華認識了妻子紅梅,紅梅不嫌棄跟他回家住土坯房,也不介意沒彩禮,心甘情願嫁給張華,他們結婚那年,弟弟也大學畢業了。紅梅脾氣潑辣,說話直來直去,在家裡說一不二,張華覺得她不嫌棄自己,願意跟自己過苦日子,也就處處遷就她,事事聽從她的安排,好在紅梅全心全意為家,一心一意對張華,兩人婚後一起進城打工,日子雖說不富裕,可也算簡單快樂,幸福美滿。
  • 《枕上書》番外100:中秋東華心血來潮做月餅,眾仙大呼莫害我
    很快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到了。夜華自從連續做了三個娃的爹之後,又在白淺的薰陶下,越發覺得做神仙也不必過於孤傲冷清,還是有點人情味好些。為此趕在中秋佳節,他特意在瑤池設宴,還請了月宮的嫦娥仙子為大家一舞助興。
  • 原創小小說 月餅
    每年父親來城裡看我,都是在端午節的時候,在我們家鄉,一直流傳著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母親做的月餅色、香、味俱全,好吃極了。每到中秋節,父親都要把母親做的月餅給我送來。最讓我心疼的就是父親送來的那些月餅,我和妻子忙於工作,在家吃飯的時候很少,所以,父親跑百裡之遙送來的月餅,大部分都變黴扔掉了。我勸父親別再送了,城裡什麼都能買到。
  • 官場小小說:《月餅》
    「走訪貧困戶得買點實惠的東西,這樣吧,你去咱們局定點的蛋糕店多買幾箱月餅,現在農村正是秋收大忙季節,哪有工夫做飯,月餅又甜又香又頂飯,實惠方便。」「局長,這中秋節都過了再送月餅合適嗎?」「咋不合適,貧困戶還會講究這個。再說現在月餅便宜,而且花樣多質量高,那些貧困戶恐怕見都沒見過,別說吃了。」
  • 年滿18歲後,我終於嘗到了芝麻月餅的滋味
    放入生薑後燒開一鍋滾水,然後用手拿起那塊生薑給我擦洗身體。奶奶說藥浴效果相當給力,只見那塊生薑擦到哪,哪裡就變紅,後面又給我灌了半碗藥湯後,我終於的「哇」的一聲哭出了出來,奶奶才緊緊地鬆了一口氣。但是芝麻卻是極為難以克制的,每年家裡過年過節都會油炸各種餈粑,上面會撒上芝麻,自家做的米餅子為了添香也會撒上芝麻粒。剛開始奶奶會另外給我做一份,後面發現周圍的親戚做的都是撒芝麻的就沒法單獨做了。
  • 黃漢亮|微型小說《月餅》
    離中秋節雖然還有一個多月,但各色月餅早已充斥各類超市和食品商店。看來,今年的送月餅活動和市區一樣,又一次提前拉開序幕了。「外婆,今天又多了二盒月餅,是誰送的呀?」過了幾天,外孫女又問。……三個星期過後,家裡月餅一大堆。「晶晶,恁多月餅,你吃呀!」我動員晶晶。「我最多吃兩、三個,吃多了要蛀牙的。你看我小時候貪吃月餅多吃糖,已經蛀掉三個牙齒了。」晶晶張大嘴巴給我看。「外婆,你吃呀!你不是說牙齒吃來像木蹬頭(義結實)麼。」
  • 呆狸育兒故事:呆狸的中秋節禮物
    每年的中秋節而今年,狸媽讓呆狸幫忙準備中秋節的禮物。呆狸拿著媽媽給的錢,前往集市採購,他想買些特別的禮物。呆狸一邊想著一邊走著,沒有發現迎面而來的美美豬。呆狸伸手將美美豬拉起:「 我媽媽讓我準備中秋節禮物,但我不知道該準備什麼。」美美豬站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不如我們找上長長兔他們,一起商量?」
  • 中秋節俺帶女友回家,女友送俺母親一盒月餅,母親拉著俺讓俺娶她
    圖片來自網絡在我開著車帶我女友回家過中秋節的路上對於我母親的堅持,瑤瑤也沒有辦法,只是每次回去都會給他們買很多東西,這次也不例外,買了很多月餅。我雖然有自己在做生意,但是現在還沒開始賺錢,所以她也有自己在上班。除了我母親每次給她的紅包之外,她幾乎沒怎麼花過我的錢。
  • 故事:月餅挽救我的愛情
    從小我就喜歡爸爸做的月餅,甜香,酥軟可口。製作月餅非常麻煩,可是爸爸很有耐心,我常說爸爸做的月餅有味道,那是爸爸的味道。爸爸年事已高,我不用爸爸做了,可是爸爸只是嘴裡答應著,每到中秋節前期,依然是忙個不停,他說:買來的月餅有啥吃頭?
  • 中秋節我帶女友回家,女友送我母親一盒月餅,母親拉著我讓我娶她
    在我開著車帶我女友回家過中秋節的路上,我拉著她的手說,瑤瑤,等會,我母親要是送給你錢的時候,你可千萬不能收知道嗎?她停止了吃蘋果的動作,從我手中抽出了她的手,瞥了我一眼說,我知道了,說得你媽會給我多少錢一樣,說得我很不懂事一樣。我立馬就解釋說,不是你想的這樣,我不是這個意思。
  • 關於月餅的故事
    《月餅》晚上,9點。睡覺前,小兒子非要吃月餅,我說:「中秋節都過去兩個月了,哪來的月餅買也買不到啊。」還是孩子媽媽有辦法,給兒子出主意說晚上睡著了可以做個夢,夢裡有,不同的形狀,不同的味道,想吃啥吃啥。兒子再三確認無誤後,出於對媽媽的無比信任,滿意的睡著了。
  • 淮南人家︱我家的中秋節故事
    庚子年的中秋佳節恰逢十月國慶節,雙節相遇的熱浪一波連著一波……記得小時候的中秋節,母親會烙很多糖餅。這個糖餅只有中秋節才能吃上一次,以至於我們每年都非常盼望過中秋節。臨近節日母親買來芝麻,淘洗晾乾後就開始炒了,整個屋裡都溢滿了芝麻的香味。炒好芝麻,放進對窩裡碾碎,再用白糖或紅糖攪拌均勻做成餡。
  • 那年的中秋節,我家被逼得賣豬還學費!
    一個多月後,中秋節到了,但欠學校的學費根本沒有籌到,沒辦法了,父母親商量了一下,決定把養來過年的一頭豬抬上街賣了應急,中秋節吃了早飯八九點,我和父親就把一百斤左右的豬抬到了街上的賣豬行中午母親送了午飯來給我們,吃完後我們又繼續等買家,直到下午四點多鐘,父親終於降價到兩塊三一斤把豬賣了,一百零八斤賣了兩百四十八塊四毛錢,父親花了十塊錢左右買了點豬肉和月餅,滿臉愁容回家了。晚上吃完團圓飯後,我和父親帶了點禮物,去我的班主任家,把欠學校的一百五十七塊錢給了班主任。唉!回想起一九八九年的那個中秋節,又難忘又傷感啊!
  • 「微小說」 送月餅
    昨天,張興剛把單位工會發放的福利一盒月餅送給姐姐張月;今天張興從同學李大春手裡收到了一模一樣的月餅一盒月餅原封不動地回到張興手裡。張興拿起手機就給姐姐打電話,「姐,為什麼你把月餅送給別人啊?」「阿興啊,姐也吃不了,所以就送給閨蜜黃燕了。」張月在電話裡給張興解釋道。張興坐在椅子上發呆,黃燕又怎麼會把月餅送到同學李大春手裡呢?這中間可能轉了不少親戚朋友!張興走到窗前,面對圓圓的月亮,自言自語道:「送的月餅連盒子都不願打開,中秋節送月餅,僅僅是送月餅嗎?」
  • 周樹林Ⅱ月餅
    剝到最後露出一個圓圓的,大大的月餅。 經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是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期,三年嚴重自然災害使民眾難以溫飽。月餅,在那時只有中秋節才能見到的稀有食品,竟然在寒冬臘月見到。我不顧一切地從姑姑手中接過月餅,就送到嘴裡大大咬了一口。雖然月餅很硬,還是被我給咬下了一大塊。姑姑笑著連忙說:「放久了,硬了,慢慢嚼,別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