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漢亮|微型小說《月餅》

2020-09-06 心語文化

作者:黃漢亮 上海市崇明人,早年就讀於崇明大同中學,在職中央農業廣播學校畢業。曾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83302部隊服役。長期在家鄉農村工作至退休。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授權(微信:anxinlu)。

「外婆,家裡的兩盒月餅是誰送的呀?」上小學三年級的外孫女晶晶瞪大眼睛問我。

「是你姨媽送的。」

崇明島雖然遠離市區,自從有了上海長江大橋以後,商品流通更加便捷了。離中秋節雖然還有一個多月,但各色月餅早已充斥各類超市和食品商店。看來,今年的送月餅活動和市區一樣,又一次提前拉開序幕了。

「外婆,今天又多了二盒月餅,是誰送的呀?」過了幾天,外孫女又問。

「是你外公的外甥送的,你叫伊寄爺的那個。」

……

三個星期過後,家裡月餅一大堆。

「晶晶,恁多月餅,你吃呀!」我動員晶晶。

「我最多吃兩、三個,吃多了要蛀牙的。你看我小時候貪吃月餅多吃糖,已經蛀掉三個牙齒了。」晶晶張大嘴巴給我看。

「外婆,你吃呀!你不是說牙齒吃來像木蹬頭(義結實)麼。」

「嘿,抝瞎話(義別瞎說),外婆年紀大了,甜的麼事(義食物)吃多了,人要變胖,血糖要升高。」

「哪怎麼辦呢?」外孫女耷拉著腦袋想了片刻。「外婆,我有辦法了!」

「啥辦法?」

「常言道,有來無往非禮也,我們也還還禮啊!」

於是,人家送給我們的月餅,我們也調換一下品種送給人家。

……

一日,外孫女驚奇地說,「這兩盒月餅好像來過了,怎麼今天又回來了?」。還是外孫女記性好,我是禮尚往來的有點眼花繚亂了。我琢磨,大概月餅也演變成體外循環了吧。

親戚朋友互相送月餅,總是笑臉相迎,絕對不會拒之門外的。由此,人際來往頻繁了,彼此聯繫增加了,個把月的勞神費心也經歷了,做月餅生意的商家高興了。

……

「明天中秋節啦!」外孫女放學回家,一蹦一跳地跨進門檻,放下書包大聲說。

明天中秋節了,怪不得路上拎著月餅送禮的行人戛然而止,商店裡月餅打對摺賣也無人要了。我暗暗自喜,好在脫手快,家裡只留下兩盒月餅,中秋節吃吃正好。

中秋節那天,在私營企業做門衛的老伴拎著一盒單位發的月餅回來了,在市區工作的女兒女婿也拎著二盒月餅回來了。

快嘴的外孫女做了一個鬼臉說,「外婆,外公和爸爸媽媽單位也有月餅發,留的兩盒月餅多餘了。」

「噢,做一趟烏(義傻)子學一趟乖,外婆到明年汲取教訓。」

東方的圓月亮慢慢升起。我們把桌子、凳子搬到院子裡。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邊,我把忙碌了半天準備好的食品端上桌。有煠芋艿、煠長生果、煠毛豆莢、煠杜(義玉)米、蒸蕃瓜、蒸蕃芋,還有切成小塊的兩盆月餅……我怕大家吃不掉整隻月餅,刻意把月餅切成小塊。

院子裡月光皎潔,環境幽靜,空氣涼爽,月季花飄來陣陣清香,紡織娘在「瞿、瞿、瞿」地盡情鳴唱。「但願人長久,千裡共禪娟」。此時此刻,萬家團圓、溫馨和諧、其樂融融,人們追求、享受的應該就是這種氛圍,而吃月餅僅僅是中秋節的一個載體。

大老爺們邊吃邊咪著小酒,婆孫三個邊吃邊喝著飲料。

席間,如往年一樣,老伴嚕嚕嗦嗦、老生常談地重複講了一遍嫦娥奔月的故事,女兒女婿爭先恐地講了月餅來歷的故事。外孫女說,「我就喜歡聽外公和爸爸媽媽講這些故事,增長知識,了解傳統文化。」

隨後,我和外孫女講了今年月餅送禮風的遭遇。我不無感慨地說,「今年中秋前月餅送來送去,真是一種負擔。」

外孫女思想活躍,雙手比劃著說,「送月餅就像學校裡玩的擊鼓傳花遊戲,『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圍坐成一圈的每個人緊張的心裡呯呯直跳,『停!『花落在誰手裡,誰就得回答問題,回答不出問題的,必經表現文藝節目,總有人出洋相,惹笑大家。八月半,月餅也同樣,落到誰家,誰家就得吃進。」

老伴、女兒女婿聽的笑出聲來。

……

餐畢離席,大家去看中央臺的中秋晚會節目了。我一邊清洗著碗筷,一邊還在擔憂,今晚二盆月餅,大家只是禮節性地品嘗了一下,一盆都沒有吃完,中央正號召大家節約糧食,剩餘的月餅該怎麼處理啊?心語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發布,任何媒體及個人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授權,並在轉載時標明出處及作者,謝謝合作。

本文圖片作者提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合作!歡迎關注陸安心的私媒體「心語」。(微信號:anxin20141124)也可掃描上面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關注。感謝您的支持!

Copyright © 2014-2020 心語文化

相關焦點

  • 黃漢亮|微型小說《二畝半稻子銅鈿》
    作者:黃漢亮 上海市崇明人,早年就讀於崇明大同中學,在職中央農業廣播學校畢業。曾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83302部隊服役。長期在家鄉農村工作至退休。本文經授權後發表,轉載請聯繫本公眾號編輯授權(微信:anxinlu)。
  • 故事:微型小說《月餅的故事》楊續平
    記得60年代有一年過中秋節,我們姊妹6人共食一隻月餅,但最後還是沒有吃成。  這隻月餅是在外地做工的父親給我們帶回來的,父親所做的那個工地上的老闆在這一天破例地給他的夥計們打了一次」牙祭」,於是父親就得到了一塊小小的蘇式月餅。蒼老而勞累的父親得到這隻月餅後自己卻捨不得吃上一口,就把它拿回來給了他的這6個兒女。
  • 李現森|半塊月餅
    我們一個個流著口水圍坐在奶奶身旁,眼巴巴地等著奶奶給我們分月餅。奶奶很看重這一天,一家老老少少坐在一塊,有說有笑,團團圓圓,這也是她一年當中最開心的事兒。年年如此。在分月餅前,奶奶總不忘問爹一聲:「娃們都來了吧?」問後仍不放心,再眯著眼兒「……三、四、五……」再數上一遍,生怕拉下了誰。早些年,月餅是稀罕物。
  • 【遼河之水:閃小說】月餅
    月餅(閃小說)文/楊繼廷張三在小區打更,中秋節在外地工作的孩子郵來兩盒單位訂製的月餅。張三收到月餅很高興,沒捨得吃。另花12元買了二斤月餅自己吃。第二天,張三送給了管物業的頭頭。張三對頭頭說:「這是我兒子單位訂做的月餅,包裝盒上印著孩子單位的名稱,你這一年來對我沒少照顧。我孩子特地給你郵兩盒月餅並祝你中秋快樂。」頭頭很高興,心想:「張三打更就個差事我沒白讓他幹,懂得感恩會來事。」於是對張三說:「好好幹,往後我再給你找點輕巧活幹」。
  • 亢流渚:伏筆|小小說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小說天地:午後。窗外,新蟬鳴綠蔭,室內,煙霧共繚繞。李立的煙一支接一支地抽。他在為設計一個出乎意料的伏筆而苦思冥想。
  • 原創:微型小說《年味》
    原創:微型小說《年味》年味淡了、親情淡了、歡笑少了。。。(作者原創微型小說《年味》)。
  • 「微小說」 送月餅
    昨天,張興剛把單位工會發放的福利一盒月餅送給姐姐張月;今天張興從同學李大春手裡收到了一模一樣的月餅一盒月餅原封不動地回到張興手裡。張興拿起手機就給姐姐打電話,「姐,為什麼你把月餅送給別人啊?」「阿興啊,姐也吃不了,所以就送給閨蜜黃燕了。」張月在電話裡給張興解釋道。張興坐在椅子上發呆,黃燕又怎麼會把月餅送到同學李大春手裡呢?這中間可能轉了不少親戚朋友!張興走到窗前,面對圓圓的月亮,自言自語道:「送的月餅連盒子都不願打開,中秋節送月餅,僅僅是送月餅嗎?」
  • 七竅通六竅(微型小說)原創
    一日,阿儂在後臺看到一篇微型小說。於是,忙乎編輯開來,許久,阿儂覺得編輯按語寫得不錯,就把這篇微型小說發了出來。接著又跟了帖……幾天後,阿儂再看這篇文章後面作者跟了帖否。果然,作者跟了帖,帖子是:「七竅通了六竅!」阿儂回到家裡,沾沾自喜地把今天自己編輯了篇微型小說的事跟學文科的愛人說起,呀!作者說我的按語寫得好!
  • 兩個月餅丨小說
    順子一邊寬慰著老人,一邊示意妻子從車上拿來一包月餅,遞給了桂花嬸子。「不要不要,你還是拿回家看你娘吧,你娘還在家等著你們呢!」老人抬起頭,看著順子手上的東西有些侷促。「嬸子,您快拿著吧!小時候沒少吃您家的飯,淨給您添亂了,算我孝敬您的!」順子不由分說,將月餅塞到了桂花嬸子的懷裡。 「等過幾天回去,我見到他,讓他抽空回來看看您。放心吧!」
  • 關於月餅的故事
    《月餅》晚上,9點。睡覺前,小兒子非要吃月餅,我說:「中秋節都過去兩個月了,哪來的月餅買也買不到啊。」小兒子委屈的大哭:「媽媽是大騙子,我做夢了,夢裡什麼都沒有,我要吃月餅,我要吃月餅……」凌晨,3點35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媳婦兒終於哄睡了兒子,再次畫了一個大餅,等爸爸白天上班回來就可以買月餅了,等著吧。我一愣,沒搞錯吧,這可是11月了啊?「先這麼著吧,趕緊睡吧」傳來了寶媽那迷迷糊糊的聲音。第二天,晚上,7點。
  • 官場小小說:《月餅》
    「走訪貧困戶得買點實惠的東西,這樣吧,你去咱們局定點的蛋糕店多買幾箱月餅,現在農村正是秋收大忙季節,哪有工夫做飯,月餅又甜又香又頂飯,實惠方便。」「局長,這中秋節都過了再送月餅合適嗎?」「咋不合適,貧困戶還會講究這個。再說現在月餅便宜,而且花樣多質量高,那些貧困戶恐怕見都沒見過,別說吃了。」
  • 原創小小說 月餅
    月餅 文/紫荊花開我出生在東北平原的偏僻山村,幾代人都是靠天吃飯的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父親也是其中的一個。他每天都長在自己的承包田裡,把日頭從東扛到西。 每年父親來城裡看我,都是在端午節的時候,在我們家鄉,一直流傳著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母親做的月餅色、香、味俱全,好吃極了。每到中秋節,父親都要把母親做的月餅給我送來。
  • 首獎10000元:「武陵杯」微型小說徵文大賽啟事
    微型小說是海內外讀者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學體裁,短小精悍,乾淨好讀;為了繁榮這種文體,促進海內外的文化、文學交流,繼續發起2020「武陵杯」世界華語微型小說年度獎徵集評選。凡2020年在海內外正規華文報紙、雜誌上發表的微型小說(含閃小說),都在徵集評選範圍之內。
  • 李立綱:不能不說的故事|小小說
    《文學天空》網刊首發原創優秀作品,是文學雙月刊《琴臺文藝》及其他雜誌的選稿基地,主發青春、情懷、鄉土、都市、親情、留守題材的小說、散文和詩歌類作品。原創聲明: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文學天空,侵權必究。
  • 周樹林Ⅱ月餅
    剝到最後露出一個圓圓的,大大的月餅。 經過那個年代的人都知道,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是我們國家最困難的時期,三年嚴重自然災害使民眾難以溫飽。月餅,在那時只有中秋節才能見到的稀有食品,竟然在寒冬臘月見到。我不顧一切地從姑姑手中接過月餅,就送到嘴裡大大咬了一口。雖然月餅很硬,還是被我給咬下了一大塊。姑姑笑著連忙說:「放久了,硬了,慢慢嚼,別噎著。」
  • 故事:月餅挽救我的愛情
    從小我就喜歡爸爸做的月餅,甜香,酥軟可口。製作月餅非常麻煩,可是爸爸很有耐心,我常說爸爸做的月餅有味道,那是爸爸的味道。爸爸年事已高,我不用爸爸做了,可是爸爸只是嘴裡答應著,每到中秋節前期,依然是忙個不停,他說:買來的月餅有啥吃頭?
  • 一塊月餅拆散的情緣
    趁中秋的月餅還沒有吃完,我給大家講一個和月餅有關的故事。我娘家樓下住著楊大爺一家。我媽指了指我拿去的月餅,嘆了一口氣道:喏,就是因為一塊月餅。一個嬸子說:快到八月十五了,該準備點兒月餅了。楊大娘慢悠悠地說:哎呀,月餅是早就買了的,那就下午一起再去買點兒吧。
  • 另類正常人微型小說《百態人》
    另類正常人微型小說《百態人》連載114 -作者/她有著寬廣的胸懷
  • 微型小說 《父母》
    微型小說《父母》 接到女兒打來的電話,說;「媽,我們周六晚上回家吃飯。」 老太太一大早就對老伴說,女兒說她們晚上要回來吃飯,你一會和我一起去菜市場買些菜……… 女兒雖說嫁的不遠,就在本市,但一個城南,一個城北,來回一趟也要兩三個小時。
  • 往事之中秋月餅
    中秋節是傳統三大節日之一,給外公家人送禮品是必然的,70-80年代也就是送幾塊乾巴巴餅另外加一塊錢放在餅上,而現在已是幾百元,送餅主要是包裝精緻廣式月餅,月餅價格也不菲,但吃的人少小孩更是挑剔,從一塊月餅看到我們生活翻天覆地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