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挑結婚對象,要看一個人的品性最低處。
在顧廷燁之前,明蘭最有可能的結婚對象是中醫世家出身的賀弘文。
賀弘文家境殷實、為人溫良純厚,唯一的缺點就是心軟,對那些幹擾到生活、影響家庭和睦的麻煩親戚沒法直接拒絕。
在和祖母討論這門親事的時候,明蘭提到:
「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最低處。」
「是,品性的最低處。淑蘭姐姐嫁的孫秀才,品性最低是無恥,弘文哥哥的最低處,至多不過是那心軟。」
「與人相守幾十年,終究還要看看最低處的那兒,能不能忍得下去。」
「品性的最低處」是指什麼呢?
是指一個人適不適合與之結婚,值不值得託付終生,不能只看他在人生高處的樣子,更要看他在人生低谷的樣子。
你不能只看他心情好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更要看他情緒失控、行為失序時是什麼樣子;
你不能只看他對你好,對你殷勤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更要看他和你有利益衝突,不能化解的時是什麼樣子。
人們總是很容易被美好的表象所迷惑,卻對那背後的「最低處」沒有戒備。
多少有被婚後家暴經歷的受害者表示:對方從前好的時候恨不得把自己捧在手裡,要什麼給什麼,婚後遇事卻翻臉不認,拳腳相向?
結婚是人生中最大的一場賭博,結果只能在漫長的時間中展示。
挑結婚對象要看品性最低處,就算最後輸了,也不會輸得太慘。
02 已入窮巷,當及時止損。
《知否知否》裡有一段講的是明蘭在宥陽老家的堂姐盛淑蘭的婚後生活。
盛淑蘭嫁給了一個秀才,沒想到卻遇人不淑,日日被婆婆和丈夫折磨不說,還被逼著同意丈夫迎娶妓女過門做妾。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有錢有貌的盛淑蘭,要嫁給無恥猥瑣的窮秀才?
盛家從商,而商人在古代社會地位很低。孫秀才雖然窮困潦倒,但十二歲就中了秀才,這在當時的人看來如若神童,前途不可限量。只是這孫秀才品性極差,生性無恥。吃盛家的用盛家的,還看不起盛家,折辱盛家的女兒。
明蘭的觀點是: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為什麼許多人明明困於痛苦不幸的婚姻中卻依舊無法下決心脫身呢?
並不是因為她們都不願意放過自己,而是因為她們總在考慮兩個因素:一是可做代替的plan B,第二個是做出選擇後要付出的代價。
就拿盛淑蘭來說,於家族而言:不管是選擇和離還是被休,勢必要影響家中其他未嫁姐妹的婚事。於她自己而言:因此事和離改嫁也絕對不會是件光彩的事情,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
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鱷魚效應」,它的意思是:假定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試圖掙脫你的腳,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愈掙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有點類似虎怒決蹯。
面對失敗、不幸的婚姻時,是讓自己的人生繼續在痛苦中被消磨殆盡,還是及時止損,釜底抽薪,另尋一番天地?
03 女人要獨立,切莫為了男人變成面目可憎的「瘋婆子」。
林小娘為了在男人面前能爭一席之地,做盡了壞事,最後的下場極為悲慘;朱曼娘把自己折磨成了瘋子,最終以死結束了自己悲慘的一生;小秦氏也不例外,最終活活把自己燒死在顧家祠堂;墨蘭如果不是最後幡然醒悟,恐怕結局也不會怎麼好看。
婚姻中兩個人在一起要過的長久,還是要學會經營自己。讓自己活成「有對方錦上添花,沒有靠自己也能行」的樣子,千萬別到頭來丟了自己,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