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丹妮莉絲生活在韋賽裡斯的陰影下,是個膽小而不自信的女孩,簡單地嚮往安定的生活。嫁給卓戈卡奧,她心中對這個陌生的異族人是充滿恐懼的。
書中卡奧與丹妮的第一次,卓戈對丹妮是比較溫柔的,這多少減輕了丹妮的恐懼。而丹妮這個女孩也足夠聰明和努力,她向自己的女僕學習男女之道,很快獲得了卓戈的寵愛。這個階段她也尊重多斯拉克的人的傳統和習俗,與哥哥韋賽裡斯的愚蠢言行形成了鮮明對比。被寵愛、被尊重,尤其是喬拉爵士對她的肯定,讓年輕的卡麗熙漸漸自信起來。
反抗韋賽裡斯可以說是丹妮打破規則的第一步。原本在丹妮心中有一條根深蒂固的規則,那就是韋賽裡斯是她的國王,她不可以違抗他。然而如今卡麗熙被多斯拉克人護衛著,韋賽裡斯卻一無所有,他不再能輕易對她動手,她也讓他為自己的舉動付出了代價:讓他乘坐馬車,被所有的多斯拉克人嘲笑。
但丹妮對哥哥還是有感情的,她為他準備了禮物,邀請他共進晚餐。韋賽裡斯脆弱敏感的神經卻因女僕的措辭不當而被觸動,他氣勢洶洶地跑來又想欺負丹妮。這次丹妮還手了,她用銅腰帶打了他。
另一項重大突破發生在卓戈卡奧劫掠羊人城鎮的時候。多斯拉克戰士們衝殺奮戰,他們也優先享有對戰利品的權利,不管是搶奪財物還是強暴女人,都是多斯拉克傳統和規則的重要部分。但這項傳統和規則卻被丹妮打破,她因看到女人被強暴而泛起了同情心,一路上便將見到的女人都收為自己的奴隸。
丹妮認為自己是在制止暴行,但在多斯拉克人眼中她卻是不公平地搶走了別人的戰利品,這招致了戰士們的強烈不滿。龍媽這一行為出發點是她的善良,而憑恃的只是自己卡麗熙的身份、卓戈的寵愛,和被預言為"騎著世界的駿馬"的腹中胎兒。
接下來,她又不顧反對,堅持讓被自己解救的羊 人女祭司為卓戈卡奧療傷。這個名為彌麗·馬茲·篤爾的女人被多斯拉克人稱為"巫魔女",對魔法這種不可解說的東西,人們心存畏懼和懷疑,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規則,更何況這個女人還是來自敵對陣營。無論最後卓戈傷口感染是女祭司有意為之還是由於他本人不遵醫囑,對敵對者保持戒心卻是每個徵服者都應具備的常識。
通常來說,強行打破規則的行為必將種下惡果。卓戈傷重墜馬不省人事,他龐大的卡拉薩四分五裂,這個代價沉重而慘痛。此時的丹妮只得飲鴆止渴繼續尋求巫魔女的幫助。禁忌的血魔法令她失去了孩子,卓戈卡奧也變成了一副不死不活的樣子。
按照多斯拉克的傳統,卡奧死後卡麗熙便該由血盟衛護送,加入多希卡林的老嫗。十幾歲的姑娘丹妮莉絲自然不甘接受這樣的命運,她再一次選擇了不遵守規則。她孤注一擲,抱著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氣,架起火堆召喚神龍,——哦,是孵化了龍蛋。然後她就成功了。
成為龍之母的丹妮莉絲帶著她小小的卡拉薩穿越紅色荒原,來到了魁爾斯。黑龍卓耿幫她粉碎了不朽者的陰謀,巴 利斯坦為她擋住了遺憾客的刺殺,伊利裡歐派來三艘商船接她回潘託斯。
龍媽與不朽者
龍媽在某些方面尚且天真幼稚,但至少有兩點她的認識還是很清楚的。更多人看重的並不是她丹妮莉絲本身,而是想要她的龍;她不可以聽任別人來擺布自己的命運。這樣的認知讓她接受了喬拉的建議,中途轉向奴隸灣去購買無垢者,充實自己的力量。這一次的中途轉向,令丹妮莉絲走上了一條革命者之路。
前面那部分回顧丹妮的歷程,可以看得出,她來到奴隸灣之前對奴隸制度並沒有太多的牴觸情緒。多莉亞、伊麗和姬琪三個女孩被當作結婚禮物送給她,丹妮給了她們女僕的名分,但她們實質上就是奴隸。多斯拉克人甚至可以說是奴隸貿易的源頭,他們徵戰劫掠,大部分俘虜就作為奴隸被賣到各個奴隸制城邦;奴隸灣的三座城市,是最大的奴隸培訓基地;經過培訓的奴隸們價格自然水漲船高,再被賣往世界各地。
龍媽是衝著無垢者來的,而無垢者是批發出售的,通常以一百或者一千作為單位。喬拉的建議是購買一批無垢者作為丹妮的護衛。但是在購買無垢者的過程中,丹妮了解到無垢者的培訓是多麼慘無人道。
這些奴隸男孩幼年即被閹割,訓練中不僅要學習戰鬥的技巧,更要抹殺情感和自我。他們沒有固定的名字,每天的名字隨機抽籤決定;他們長期使用藥物(勇氣之酒)來消減痛感;第一年每個男孩都要領養一隻小狗,而第一年訓練的最後,他們必須奉命掐死這隻親自養大的小狗;最後的"畢業考試"內容是到奴隸市場買下一個嬰兒奴隸,然後當著孩子母親的面殺掉他。
這樣的罪惡令丹妮震驚,讓她對奴隸制度感到厭惡和痛恨。她答應用一條龍來換取所有的無垢者,交易完成後她手握象徵無垢者指揮權的長鞭,向自己的小龍卓耿發出指令,龍向阿斯塔波的奴隸主噴出火焰,隨後丹妮命令無垢者攻佔了這座城市。阿斯塔波的所有奴隸都被龍媽解放,她還下令處死了全部十二歲以下的奴隸主。
無垢者
被解放的奴隸們追隨龍媽,一路又徵服了淵凱、攻佔了彌林,過程我不詳細說了,總之她所到之處一律廢除奴隸制。最後龍媽在彌林停留下來,決定在奴隸灣練習一下統治之道。
說句實話,龍媽在阿斯塔波的作為看起來讓人覺得很爽,從三條龍誕生到平推至彌林,這一段但拿出來看,怎麼都有種網絡爽文的味道。龍媽從多斯拉克海一路走來,一路在不斷地破壞和推翻"她認為不合理"的規則、秩序和制度。在三條龍的加持下,她的破壞力和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丹妮莉絲·坦格利安走的是一條革命之路,但是她自己對自己的革命行為卻並沒有足夠的認知。她的出發點極為樸素,甚至說是十分幼稚的,那就是她自己眼中的善良和公正。拆一座樓遠比蓋一座樓要容易,龍媽認為名為"奴隸制"的這棟摩天大樓充滿了罪惡和不公,把它給推了,現在面對一地磚頭瓦礫,非但沒有如她所願地消除罪惡,反而滋生出了新的罪惡和新的問題。
因而龍媽只是一個不成熟的革命者,武裝奪權的勝利並不等於一場革命的最終成功,"革命的第二天"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革命就是打破舊秩序,建立新秩序,龍媽的革命只完成了一半。
她的第一個革命成果阿斯塔波並沒有按她的意願成為一個消滅了奴隸制的城邦。丹妮離開阿斯塔波時,為這座城市留下了一個三人議會,由他們負責管理。但是她離開不久,一個屠夫出身的阿斯塔波人就奪取了政權,三人議會的三個人都被處決了,而且阿斯塔波恢復了奴隸制。不過這一次卻是"翻身農奴做主人",原來的奴隸們現在成了奴隸主,從前的奴隸主(12歲以下的沒有被殺)都成了奴隸。翻了身的奴隸們重新開始閹割男孩訓練無垢者。
第二個奴隸城邦淵凱甚至都算不上是革命成果,因為丹妮只是經過這裡,她打敗了淵凱軍隊,淵凱向她投降,並且即刻釋放了所有的奴隸。可是龍媽在這裡連三人議會都沒留就直接向下一站彌林進發了,於是她前腳走,淵凱人後腳就恢復了奴隸制度,並且開始聯絡自己的盟友們,迅速成為對抗龍媽的核心力量。
龍媽這場革命,她打算推翻的是一種階級秩序、一種社會制度、一種經濟體系。大家都學過歷史,這樣的革命,有誰能夠憑藉一個人、一支軍隊就辦到的?即便她有三條龍也不行。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