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住在山裡,剃頭是有上門服務的。剃頭匠擔著剃頭挑子,挨個村落巡迴過來。吃飯住宿各家各戶輪流著來,一家子剃頭的錢年底一起結算。
剃頭匠是個四五十歲左右的小個子,說話永遠都細聲細語。跟現在的託尼老師同源共流,他跟村裡每個伺候著剃頭的主兒,有一搭沒一搭,都能聊得火熱。遇見我們這些娃兒抗拒剃頭,他也能幫襯家長在邊上哄逗。後來上小學,每回剃頭他都會手裡一邊操作著,嘴裡一邊問這問那,學習成績如何?在學校乖不乖云云。剃頭的技術不敢恭維,其人卻給我們這些娃兒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溫順,良善,有耐心,沒見有發脾氣的時候。
就這麼一個人,卻強j了自己親生的女兒。這事是我長大後,在父輩們的口中得知,一時毛骨悚然。剃頭匠中年喪妻,留下一個年幼的女兒跟他生活。在女兒十三四歲時,在某天夜裡,剃頭匠強j了她。第二天清晨,女兒就跳水自盡了。我想該去死的是她這衣冠禽獸的父親。這事給成年後的我震撼極大:原來有人是能幹出無視道德倫理的禽獸行徑的。有人做了惡,還是能沒羞沒臊地照常活著的。有些魔鬼是帶著面具的,或許就生活在我們的周遭!
荀子曾提出與孟子截然相反的論述:人性本惡,是後天禮儀教化才去惡起偽(約束克制住惡的一面,「偽裝」起仁義禮智信)。比起孟子的人性本善,我更贊同荀子的觀點,也更經得起推敲。我們出生伊始,就帶著「飢而欲食,寒而欲暖」的本能和欲望。比如嬰兒一出生就懂得向母親索取乳汁,不高興時會用哭泣刷存在感。
關於善惡,我想惡就是本能和欲望的無節制擴張,善則是對本能和欲望的克制。母親會教會孩子不可以無節制地進食與哭泣。讀書的意義,在於擴充知識,修持道德與性情。而律法會告訴你作惡的代價。正是後天這些家教,教育及法律約束,一步步規範了我們做為人的行為準則。而那些規範失敗的人,就是潛伏在我們身邊的惡魔。
人性本惡,我們無法保證每個人都已經成功被教化成人,去惡起偽。會存在極少數教化不成人的人間禍根。人性與生俱來帶著貪婪,妒忌,傲慢,殘暴與色慾。沒有好家教的孩子,看到小動物被折磨會有快感。成年人會喜歡血腥的打鬥畫片,那是壓抑在內心裡,被約束著無法自己親自體驗的代入式快感。女人會因為妒忌心,下手毀了另一個女人。男人會為了色慾,偷偷向熟悉或陌生的女人下藥。富人會為了目的,做出罪惡的原始資金積累。窮人會為了溫飽,鬥米動手殺人。
或許每一個人心底都蟄伏著一隻魔獸,而天使時時在把著門兒。我們相信世界大致是美好,人心多數向善,但也要提防一下人間有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