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嘉靖年間,松江府青浦縣城東有一個婦人吳氏,自二十一歲一直守寡,獨自撫養兒子,靠給人縫縫補補,刺繡挑花養家餬口,母子二人相依為命。
說起這吳氏,可以說非常不容易,一輩子守寡,既要撫養孩子,又要做工餬口。辛辛苦苦把兒子養到十六歲,央人在商鋪給兒子找了個活計,每月的工錢雖然不多,但也夠母子二人生活了。但是吳氏卻仍然每天不停做工,說是要攢錢給兒子娶媳婦,這樣又勞碌了數年,積攢了十幾兩銀子。
窮門小戶,房屋非常的破爛,與鄰居只有一板之隔,而且那個年代社會治安也不好,經常有賊偷入室盜竊。吳氏生怕自己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錢財丟了,所以時刻不離身,睡覺都纏在腰裡。
吳氏心地善良,篤信佛教。每年四月初八是佛誕日,青浦縣的善男信女都會去慈祥禪寺祈求佛祖福澤,消弭災難。這一日慈祥禪寺周邊非常熱鬧,進香的香客,賣小吃的攤販雲集,當然也有那趁人多行竊的小偷。
吳氏也要去慈祥禪寺進香拜佛,但她又怕自己身上那十幾兩銀子被小偷摸了去,就把腰裡纏的錢解下來,託請胡同口綢布店掌柜的代為保管,自己也好安心去拜佛進香。
待到吳氏進香回來,來到綢布店取錢,誰料掌柜的卻翻臉不認帳,言道:「你這瘋婆子莫胡言亂語,誰收了你的錢!」吳氏一聽大驚,嚎哭著和掌柜的理論。兩人爭論不休,很快四鄰八舍都過來圍觀,大家也不知道誰是誰非。
掌柜的指天發誓道:「我若是收了你的錢,讓我天打五雷轟,不得好死。」當時吳氏來寄存錢財時,剛好鄰居劉三在綢布店買布,吳氏便喊著鄰居劉三可以作證。有那好事的街坊,去尋來了劉三。誰料劉三來到店裡,卻對吳氏道:「你莫非是活見了鬼,我剛從城外親戚家回來,你我今日連面都未曾見過,我哪裡知道你有沒有在此存錢。」
圍觀的街坊聽了劉三之言,便都七嘴八舌議論起來,只道吳氏想訛綢布店錢財,皆言吳氏不對。吳氏又急又氣,但是既無字據,又無人證,百口莫辯。
吳氏含怒回到家中,越想越憋屈,想自己清清白白守寡二十多年,今日裡不但丟了辛苦攢下來的錢財,還被人誤會德行有虧,一時想不開,竟懸梁自盡了。待到兒子放工回家,屍體都已經涼了。
兒子悲痛無比,哭得死去活來,把母親收斂入葬後打聽緣由,才知道母親應該是含冤自盡。自己又去找那綢布店掌柜理論,不想卻被痛毆一頓,趕出門外。
失母之痛外加被打一頓,又急又氣,一下子病倒了。昏昏沉沉之中,夢到母親吳氏,對他言道:「兒啊,為娘含冤而死,已在城隍老爺處將那黑心掌柜和劉三告下,明日午時,此二人必遭天譴,到時我的冤屈也自然大白。明日晌午,你應該抱病去胡同口看看。」
第二日將近中午,兒子帶病來到胡同口,不多時,突然變了天,烏雲湧起,雷聲大作。只見綢布店掌柜打店裡送劉三出來,突然一聲巨響,咔嚓一道閃電落下,正劈在掌柜和劉三身上,二人瞬間倒地,應該是被當場劈死了。
緊接著,雲開見日,天竟又晴了。綢布店門口被雷劈倒兩人,慢慢的人都圍觀過來。過了一會,劉三竟然醒了過來。對圍觀的眾人道:「我真是作孽啊!當日吳氏把銀子確實寄存在了綢布店,我也在場,乃是掌柜的起了貪心,想昧下那十幾兩銀子。又怕我給吳氏作證,所以定下了今日裡與我四六分贓。誰料想我倆已犯了天怒,剛才城隍爺因見財起意之罪在掌柜,所以饒我一命,將我放歸,命我向眾人宣說實情,並要我將銀子如數歸還吳氏之子。」眾人聽完此言,都大為驚奇。剛好吳氏之子就在一旁,劉三忙將銀子如數歸還,再三磕頭賠罪。
兒子收回來銀錢,回到家中,將銀子供在母親牌位前,大哭一場。劉三被雷劈後,回家就臥床不起,半年之後才能下床,不過一隻手和一條腿已經斷了,此乃後話。
這正是:做人不可昧良心,天理昭昭饒過誰!
這裡是「琅琊一胖」,為你講述更多的民間傳奇故事,看盡人間百態,歡迎大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