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臨沂有一張姓貧民,某天在路上遇到個道士,道士擅長相術,看了看老張,說:「你以後會走技術致富之路。」
老張說:「啥技術?」
道士又仔細看了看,說:「從醫。」
老張說:「我僅認識『之、無』兩個大字,能做啥醫生?」
道士笑著說:「要不要這麼老土啊,老闆不必學歷高,名醫何需多識字?做就是了。」
老張回家後,窮得不知道幹什麼好,就只能在街上擺了個地攤,撿了些魚牙蜂房之類的玩藝,打著醫治頭疼腦熱的旗號,暫且餬口,也沒人關注他。
青州太守犯咳嗽病,久治不愈,徵集全境醫生。臨沂偏僻的小地方,沒什麼醫生,縣令害怕上司問責,就責令鄉裡務必報送一個。鄉裡一看沒辦法,就將在街上擺地攤的老張報上去,縣令命令他馬上出發去青州給太守看病。
老張也在咳嗽,而且咳得要死要活,正愁無錢醫治,聽說讓他去給太守治咳嗽,更是嚇得半死,拼命推辭。但縣令好容易找到個醫生,哪能放過,派衙役送他去。
一路行來,經過一座深山,口渴,咳得更厲害。入村求水,誰料村子缺水,水貴如金,求遍全村也無人給水。有個農婦在洗野菜,菜多水少,盆中的洗菜水綠綠的像口濃痰。老張又渴又咳,實在受不了,請求將這洗菜水讓他喝一點也好。一口氣灌下,不渴,也不咳了。老張心裡明白:這可算是治咳良藥啊。
到了青州,各地名醫已先行醫治,但太守之咳並未好轉。老張進去後,請求給他一個密室,假裝配藥,又派人到民間去找那種野菜,淘洗乾淨,搗汁進奉太守。太守一喝,病即痊癒,大悅,傳令重賞,還送了個金匾。
從此老張聲名大噪,門庭若市,所有疑難雜症,均手到病除。
有個傷寒病人,請求藥方。老張喝了點小酒,沒聽清,誤以為是瘧疾,酒醒後才知錯,但不敢告訴別人。提心弔膽三天後,有敲鑼打鼓來拜謝的,一問,就是那個傷寒的人,吃了他的藥,一番上吐下洩後居然意外痊癒。這種陰差陽錯的事情一多,老張也以神醫自許,自恃身份,沒有重金和華貴橋子迎接,輕易不出診。
無獨有偶,成都有個姓韓的名醫,沒出名前,走江湖四處販藥。晚上找不到客棧,求宿於人家,那人家裡有個兒子傷寒將死,主人看他身背藥材,就請施治。老韓遲疑不決,不治,不好意思借宿;治,確實不知從何下手。
沉吟再三,來回踱步,以手搓體,成片的汗垢被搓成櫻桃小丸子。突然靈光一閃,就把這丸子給他吃了,應該也沒啥害處吧,即使天亮後發現沒有效果,至少也賺得安睡一晚與飽餐一頓。就將那櫻桃小丸子交付主人,囑咐溫水送服。
半夜時主人突然用力敲門,以為他兒子被醫死了,恐怕被逮住暴打一頓,甚至抓住賠命,頓時驚起,翻牆狂奔。主人直追數裡,老韓氣喘籲籲無路可逃,只能束手就擒。
誰知病人吃了他的櫻桃小丸子,汗出如漿半夜即愈。主人樂不可支,挽著老韓的手恭迎回家,隆重款待,臨行時還贈以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