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語法解成語(27)·愚公移山
愚公的精神,終於感動了上帝,便派了誇蛾氏二子把山背走,「一厝(cuò,安置)朔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屬於主謂結構。這個成語是比喻作事要有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鬥爭精神。關於成語,大家其實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它們是現實語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數量以萬計數。
-
成語故事160篇(一)
有的說李白晚年遊覽洞庭、嶽陽和金陵(現在的南京)等地,有一天夜晚他的小船停靠在採石江邊(採石,今安徽當塗縣境內,北臨長江),月明如晝,李白在舟中對月暢飲,喝得大醉,見水中月影,竟探身去捉,便落江而死。因此在採石便出現不少以李白的事跡為主題的名勝,不但有李白墓,還有謫仙樓、捉月亭等,引來了很多的文人雅士前來參觀。但是也有一些人在李白墓胡胡言胡言亂題,留的詩十分可笑。
-
「轉」 成語故事160篇(二)
(原文是:『不遇盤根錯節,何以別利器乎?』)」他到任之後很快就平息了動亂,得到了皇上的信任和嘉獎。 後來,「盤根錯節」就成為一句成語,比喻事情複雜,頭緒很多,難以辦理,不容易解決。 拋磚引玉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小有名氣的詩人,名叫趙嘏(ɡǔ)。他的詩寫得很有特色,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也十分欣賞。
-
——學會成語
畫龍點睛這個成語,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若問你這個成語的來源,你也會說上兩句。後來,這首詩流傳開了,大家都誇「一」字改得妙,稱鄭谷是「一字師」。再後來,便延伸出「一字之師」這個成語。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千分之一,我想,他作文分數也會令人捏一把汗。為此,還有一位學者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題目是《屈原,在我高三的作文裡一次又一次的跳江》,引發了一片共鳴,因為考生閱讀甚少,素材知識缺乏,只能一次又一次的重複使用,而在高中那個如此緊張的時間段,再去積累,似乎已為時較晚。
-
成語故事:烏合之眾
【成語】:烏合之眾【拼音】:wū hé zhī zhòng【解釋】:象暫時聚合的一群烏鴉。比喻臨時雜湊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一群人。【成語故事】:西漢末年,王莽(邯鄲市大名縣人)被打敗後,劉玄稱帝。扶風茂陵(今陝西省)人耿龠隨其父耿況投奔了劉玄。沒過多久,邯鄲人王郎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與,在西漢宗室劉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為帝,建都邯鄲。這時,耿龠手下的孫倉、衛包便勸耿龠投歸劉子與(王郎)。
-
成語新體驗
※令人髮指※小時候有一次,騎車走在一條小土路上,一拐彎,突然看到地上有一條蛇,就在路中央,盤成一團,昂著頭,差點兒軋上。(其實那是條死蛇,被前面的車碾死了,蛇的屍體扭曲成一團兒,我猛一見還以為是活的。)因為事出突然,一點思想準備沒有,當時只覺得頭皮一炸,右半邊兒頭皮一下就麻了,這半邊頭髮感覺「蹭」的一下就豎了起來,我當時差點兒驚了。
-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編輯搜圖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成語 後人根據這段歷史,引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一成語來,比喻事情的成敗或好壞都由於同一個人。【成語一點通】 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
惡搞江湖系列:邢捕頭和白展堂的江湖路(一)
惡搞江湖系列:邢捕頭和白展堂的江湖路(一) (本文純屬杜撰,如有冒犯敬請諒解!)老邢驚了一跳,正在尋思著要不要下去救人。 那個黑漢忽然露出了頭,兩隻手各抓著一條肥魚。 「哪裡來的毛賊?敢偷你「波裡無紋」李四爺爺家的魚,看打!」一個赤身精壯的漢子劃著個圓形的水盆,甩出一個綠皮大西瓜,正準無誤砸到了那黑漢的頭上。 黑漢一躍,躍到岸邊,怒罵道:「我哥哥連皇帝老二的褲衩都偷得,我偷你兩條魚算什麼?」
-
成語典故——羊續懸魚(一條魚的清廉故事)
這則成語出自南朝•宋•範曄《後漢書•羊續傳》,形容居官清廉不受賄賂。羊續(142-189年),字興祖,兗州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市)人。東漢大臣,司隸校尉羊侵之孫,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廉吏。他想了想,便把魚附在一根繩子上,掛在庭中(羊續懸魚)。
-
成語故事:咄咄怪事
【成語】:咄咄怪事【拼音】:duō duō guài shì【解釋】: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成語故事】:殷浩雖有學問,但不善打仗,結果北徵失利,被撤職流放到信安(今浙江衢縣)。他被流放後,從不抱怨,但常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有人發現他對空寫的是「咄咄怪事」幾個字。原來,殷浩是藉此抒發內心的不滿和煩悶。
-
成語故事:殺雞駭猴
【成語】:殺雞駭猴【拼音】:shā jī hài hóu【解釋】:傳說猴子怕見血,馴猴的人便殺雞放血來恐嚇猴子。比喻用懲罰某個個體的辦法來警告別的人。【成語故事】:>這個成語,出自清代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
-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出奇制勝)
出奇制勝【成語田單利用這一時機,襲擊燕軍。他徵集了一千多頭牛,在它們的背上披上畫有龍紋的紅綢,在牛的角上綁上鋒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紮上用油浸泡過的蘆葦。一天夜間,田單挑選了五千名精壯的士兵,他們跟在牛的後面,點起火來。這群牛帶著烈焰,向燕軍兵營狂奔而去。燕軍兵營頓時起火。
-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成語【成語一點通】 心與膏肓膈膜之間的病,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
-
成語故事:坐享其成
【成語】:坐享其成【拼音】:zuò xiǎng qí chéng【解釋】:享:享受;成:成果。自己不出力而享受別人取得的成果。【成語故事】:趙國國王趙候(即趙籍)想拒絕魏文侯借路的要求,大臣趙得知道了,便趕忙勸說:魏國攻打中山國,如果不能勝,也必然消耗重大,造成國力疲憊。魏軍如果消滅了中山國,由於我們趙國居中間,他們想保留中山國的土地,勢必難。趙利見趙烈侯還在猶豫,便進一步說道:大王還猶豫什麼?
-
從源頭學成語06:閉門思過
孕兒健長推出從源頭學成語,每周跟讀者們分享幾個有趣的成語故事。今天講的成語是「閉門思過」。具體信息如下: 成語:閉門思過讀音:bì mén sī guò 後引用為成語。本義為關起門來思考自己的過錯,比喻自我反省,改過自新。過:過失。 事件過程: 西漢昭帝時,燕人韓延壽在左馮翊擔任太守。有一次,他到高陵縣巡視,碰到兄弟倆向他告狀。其中一個說:「我弟弟佔了我的耕地。」另一個說:「這地本來就是爹媽在世時分給我的,哥哥不講理,硬說是分給他的。」
-
成語小故事——唾面自乾
該成語源自唐朝女皇武則天統治時期掌管天下大事的宰相婁師德。 婁師德,唐鄭州原武(今河南省原陽西)人。上元初,任監察御使。後任同鳳閣鸞臺章事,掌管朝政,一人之下,萬人之上。8%E 當時,婁師德在朝庭為相,他的弟弟因為資歷高,被委任到代州都督(刺史兼任軍事首腦)。
-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出爾反爾)
出爾反爾【成語出自《孟子》【成語一點通】你怎樣對待人家,人家也怎樣對待你,現在用來比喻言行前後矛盾,反覆無常。
-
成語故事:卜宅卜鄰
)嬰。字仲,史稱「晏子」,夷維(今山東省高密市)人,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有一年,齊景公問晏嬰家住哪裡?晏嬰說他的家是祖上傳下來的,已經住了幾代,家裡雖然舊了些,但是住著十分舒適。後來晏嬰的這句話演變成了一個成語叫做「踴貴屨賤」,「踴」是假腿的意思,「屨」是鞋子的意思。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嚴酷的法律。不久後晏嬰出使晉國,齊景公便趁著晏嬰出國的這段時間選擇了一處好地方為他修建新宅,同時拆掉了晏嬰的舊宅,希望造成既成事實,使晏嬰不得不搬進新居。
-
每天一個成語故事(伯樂識馬)
伯樂識馬【成語【成語一點通】 伯樂能夠識別馬。比喻善於識別和發現真正的人才。
-
成語故事:不識時務
【成語】:不識時務【拼音】:bù shí shí wù【解釋】:時務:當前的形勢和潮流。指不認識當前重要的事態和時代的潮流。現也指待人接物不知趣。【成語故事】:(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暑假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