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餘華夏天躺在太平間的水泥床上午睡,他感受著舒適的清涼

2020-09-03 希裡胡塗的我

餘華的父親是一名外科醫生。當時醫院的手術室只是一間平房,他和哥哥經常在手術室外面玩耍,那裡有一塊很大的空地,陽光燦爛的時候總是晾滿了床單,他們喜歡在床單之間奔跑。

那是他童年的美好記憶,不過這個記憶裡還有著斑斑血跡。他經常看到父親給病人做完手術後,口罩上和手術服上滿是血跡地走出來。離手術室不遠,有一個池塘,手術室的護士經常提著一桶從病人身上割下來的血肉模糊的東西走過去倒進池塘裡。到了夏天池塘裡散發出了陣陣惡臭,密密麻麻的蒼蠅像是一張純羊毛地毯,全面覆蓋了池塘。

他在太平間對面住了差不多10年時間,可以說他是在哭聲中成長起來的,那些因病去世的人,在他們的身體被火化之前,都會在他家對面的太平間裡躺上一晚,就像漫漫旅途中的客棧太平間,沉默的接待了那些由生向死的匆匆過客。

他在很多個夜晚裡突然醒來,聆聽那些失去親人以後的悲痛哭聲,10年的歲月讓他聽遍了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哭聲。到後來他覺得已經不是哭聲了,尤其是黎明來臨之時,哭泣著的聲音顯得漫長持久,而且感動人心,他覺得哭聲裡充滿了難以言傳的親切,那種疼痛無比的親切。有一段時間他曾經認為這是世界上最為動人的歌謠,就是那時候他發現大多數人都是在黑夜裡去世的。

那時候夏天的炎熱難以忍受,他經常在午睡醒來時看到草蓆上汗水浸出來的自己的完整體型,有時汗水都能將自己的皮膚泡白。

有一天他鬼使神差地走進了對面的太平間,仿佛是從炎炎烈日之下一步跨進了冷清月光之下,雖然他已經無數次從太平間門口經過,走進去還是第1次,他感到太平間裡十分涼爽,然後他在那張乾淨的水泥床上躺了下來,他找到了午睡的理想之處,在後來一個又一個的炎熱中午,他躺在太平間的水泥床上,感受舒適的清涼,有時候進入到夢鄉會有鮮花盛開的場景。

他的教育讓他成為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他不相信鬼的存在也不怕鬼,所以當他在太平間乾淨的水泥床上躺了下來時,他對於他不是意味著死亡,而是意味著炎熱夏天的涼爽生活。

曾經有過幾次尷尬的時候,他躺在太平間的水泥床上剛剛入睡,突然有哭泣哀嚎聲傳來將他吵醒,他立刻意識到有死者光臨了,在越來越近的哭聲裡,這個水泥床的臨時客人倉皇出逃,讓位給水泥床的臨時主人。

直到多年後的某一天,他偶爾讀到了海涅的詩句:「死亡是涼爽的夜晚。」

這個消逝已久的童年記憶在他顫動的心裡瞬間回來了,像是剛剛被洗滌過一樣清晰無比的回來了,而且再也不會離他而去。

餘華之所以能冷靜地寫出《活著》這部享譽海內外的苦難史詩,跟他童年的這段經歷很有關,見慣了生死,已對生死產生了超然的態度。

餘華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細雨中呼喊》

《活著》創作於1993年,曾榮獲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最高獎項和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等獎項。2004年,餘華更是憑藉這部作品,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

1994年,著名導演張藝謀將《活著》搬上銀幕。2006年, 33集電視連續劇《福貴》和觀眾見面。2012年,著名導演孟京輝執導了話劇《活著》。

餘華認為:作家的使命,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裡所說的高尚,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是對善和惡一視同仁。

於是,便有了《活著》。

《活著》的主人公叫福貴, 年輕時家庭富裕, 但他吃喝嫖賭, 輸光了所有的家產, 父親氣悶而死。不久, 母親操勞成疾, 福貴去縣城給母親抓藥, 被國民黨抓去做壯丁, 差點送了性命。當他回到家裡, 母親已經離世。十幾年後, 兒子有慶抽血過多而死, 又聾又啞的女兒鳳霞結婚一年難產而死, 妻子家珍得重病去世, 女婿二喜意外身亡, 七歲的外孫苦根因多吃了豆子脹腹而死, 老去的福貴只有和那頭也叫「福貴」的老牛作伴, 度過餘生。

餘華在這部小說裡想要告訴我們的是「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 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的心態, 這種用活著的方式與苦難和死亡抗爭的命運與態度, 其中所滲透的忍受苦難的堅韌不屈, 就是作家餘華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告訴廣大讀者的人生態度。我們生於人世間, 可能都無法抵擋自然災害或是事故帶來的變故與傷害, 這時不悲觀、不言棄, 為了自己也為了家人, 更為了那些愛我的人與我愛的人, 不屈不撓地堅強, 這就是《活著》這部作品給我們的最重要的人生啟迪。

餘華的另外三部代表作《在細雨中呼喊》、《許三觀賣血記》、《兄弟》也同樣精彩。大多是通過描寫血腥、暴力和死亡,達到揭露「人性的惡」與現實的醜陋與殘酷的目的。看了這四部代表作,見慣了書中形形色色的苦難,你會覺得自己的生活原來是那麼幸福,會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滿足,會帶給你心靈的撫慰。原價142元的四部代表作套裝,現在只要88元,值得你擁有。購買請點以下連結:


相關焦點

  • 「夜讀」餘華:醫院養育和教導了我
    這方面我母親要好些,當我從她的內科門診室前走過時,有時候她會叫住我,沒有病人的時候我還可以在她身邊坐上一會。 那時候我還沒有上小學,我記得一座木橋將我父母工作的醫院隔成兩半,河的南岸是住院部,門診部在河的北岸,醫院的食堂和門診部在一起。夏天的傍晚,我父親和他的同事們有時會坐在橋欄上聊天。
  • 餘華《活著》豆瓣9.4分,抖音獲贊62萬,福貴的苦難你能抗幾關?
    我娘彎下身去求丈人:「求你看在福貴爹的份上,讓家珍留下吧。」我丈人衝著我娘喊:「他爹都讓他氣死啦。」家珍有孕在身,為了肚子裡的孩子著想,她只好上轎子回了娘家。家珍走後,福貴就和他娘、鳳霞苦苦地相依為命。
  • 餘華:你並不知《活著》創造的奇蹟
    父親迫不及待給母親寫了一封信,將海鹽這個地方花言巧語了一番,於是母親放棄了在杭州的生活,帶著哥哥華旭和餘華來到了海鹽,母親經常用一句話來概括她初到海鹽時的感受。「連一輛自行車都看不到。」從此,餘華在這個江南小城開始了漫長的童年生活。每當餘華犯了錯,並根據自我判斷有可能招致父母的責罵和懲罰時,他通常的首選方式便是逃跑。
  • 童年夏天記事
    公園裡安靜極了,龍光塔在黑壓壓的樹梢上顯得金碧輝煌,一輪圓月高高掛在飛簷上。我突然想起阿炳的墓可能就在附近,頓生怯意,趕緊退了出來。螢火蟲白天一般不發光,樣子看上去很不起眼,很普通的小蟲子。論顏值還沒有蝴蝶、蜻蜓、牽牛、金龜子等好看。但它那點點星光,卻讓我的童年充滿詩意和夢幻一般的記憶。
  • 路遙《平凡的世界》和餘華的《活著》對比,餘華揭露的生活更苦
    採用第一人稱的手法進行敘述,餘華有自己的想法。餘華認為: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看法。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那麼福貴的敘述不需要別人的看法,只有他自己的感受,福貴講述的是生活。三、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看法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福貴的一生是難熬、苦難的一生。可是對於福貴自己,卻是幸福的。從福貴的角度上來看,他苦難的經歷,實際上充滿著幸福和歡樂。
  • 母親的夏天
    夏天草木茂盛,正是家鄉集中打柴的季節。一個夏天的勞碌換回一個兩人高的柴垛,往往使人有如盼到豐實的年景那般的歡喜,那是大饑荒後母親這代人的孽緣。 嫋嫋的炊煙從各個村落升起,伴著鍋巴飯香四處飄散,這是一幅在今天看來怎麼都美麗的畫卷,於當年的母親卻怎麼也美麗不起來。 不知從哪一年起,我們家就開始了這場宗教徒般的「聖戰」。
  • 故事:天下第一懶漢 躺在床上三年
    大福村有個陳大懶,那是懶到家了,大火燒了門框他也捨不得起來端水,每天就喜歡躺在床上閉眼休息,實在躺得身子不舒服了才捨得翻個身,就連吃飯也是他父母送到嘴邊,拉撒都在床邊解決。這天,父母算算他已經三年沒有起床下地了,頭髮鬍子長得老長,像個李逵和張飛一樣。他母親說:「大懶,你好歹起床洗個澡曬個太陽,我再叫剃頭匠來給你理髮剃鬍子。」
  • 讀餘華的《兄弟》,說下我的感觸
    題記:這兄弟倆,一個發跡了,一個消亡了,但這不妨礙他兄弟二人的最終命運都成了畸形。自己初識餘華先生,還是因為一部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著》。這部由葛優和鞏俐主演的電影給我了很深的印象,於是我就看了電影的同名小說《活著》,也就從這時知道了餘華這個人。
  • 我是天帝私生子:玄幻小說作家潘小安太平間莫名重生他要查明真相
    那一刻,我就像一個殭屍一樣突然坐直了身子,在某個醫院的太平間裡。我的動作機械而毫無預兆,就像剛剛甦醒的殭屍,或者剛打開開關需要直起身子的原始機器人。我睜開眼睛後好久沒有反應過來。我就殭屍一樣坐在一張窄窄的盛放死屍的小床上,蓋住我臉的白布已經掉下在胸腹處,形成一個令人驚駭的褶皺。一束耀眼的光突然在我記憶的無盡深淵中亮起。
  • 我的凌亂童年
    每天的午睡是讓父母最揪心的,往往在我睡醒睜眼的那一瞬,父母就會把當時堪稱珍貴的蘋果塞到我手裡,要問原因,那就是每天午睡醒來我都會哭,這可不是一般小打小鬧的哭,那是哭天搶地,天昏地暗,我的哭聲在不大的林場盤旋,將整個林場從前到後、從左到右地包圍、轟炸,哭得整個林場人心惶惶,什麼也幹不了。
  • 「黏黏書怪」今日推薦-餘華《第七天》死無葬身之地
    今日推薦的小說是餘華的《第七天》,提到餘華,他的《活著》被放在了神壇的位置上,他還有《兄弟》《許三觀賣血記》等佳作,像《第七天》似乎暗淡了許多。餘華的作品,充滿了絕望,壓抑,荒誕與死亡。就像餘華自己說過,從小住在太平間旁邊的他,對死亡有另一種認識。但是在餘華構建的絕望世界中,卻總能看到一點點光,如火苗般向上掙扎著。
  • 餘華《活著》:這個敗家富二代,他是一個英雄!
    不禁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本書,餘華老師的《活著》。餘華老師筆下的富貴,是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少年時家境殷實,生活富裕,娶了個又美麗又賢惠的好老婆家珍,但卻又嫖又賭,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餘華老師樸素的文字,將富貴這個人物一層層扒開,絲毫不留情面。
  • 今日書單推薦:《長皺了的小孩》我們的身上有一個不可戰勝的夏天
    村裡人夏天多半在屋外過夜,除非老人、婦女。木架子撐起的繩編床,炕席往上一放,清涼又透氣。沒經歷過的,不會有那個生活感受。夏天雨也不少,一場過後,會有好幾天都要踩泥巴的。水泥路是城裡才有的稀罕物,那時候村裡沒有任何一塊地面是水泥的,包括屋內。雨天大家都赤腳,我開始不習慣,覺得泥巴會滑得腳心痒痒,後來越來越覺得有趣,特別是腳掌踩下去的時候,軟泥漿會從腳趾之間柔柔往上鑽。跟現代人形容巧克力的滋味類似,那也是一種連著心的滑爽。
  • 他抱著頭躺在床上的那一刻,我後悔了
    我的那個他,不善言辭,不會關心別人,自律性也不強,經常玩手機,為此我經常生氣。但是他也有他的優點,善良孝順等等。中午回家,我和他商量著點外賣。我說我要點一個上次吃的土豆絲,之後他就開始點了。30分鐘後,外賣到了,可是卻不是我說的土豆絲,是酸辣的,我就不高興了,說:「怎麼不是我說的土豆絲呀!」他說:「酸辣土豆絲也是土豆絲呀!」我說我要家常的。原本因為工作不高興的我更加生氣了。轉頭進了臥室。他繼續吃,而且還看手機挺高興。
  • 餘華《第七天》:我們的社會,苦難與溫情並行
    荒誕下的苦難,是社會轉型時期的陣痛在《第七天》裡面,我們看到餘華的寫作融入了很多社會新聞,比如暴力強拆、暴力逼供、瞞報謊報、公款吃喝等等。面對這些新聞素材的植入,很多人說餘華不行了,說他已經枯竭,但是,我卻從中看到了餘華的寫作正在向民生問題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