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事:十多年前,鄉下的舅舅、舅媽家蓋了三層的新房,喬遷之喜的進屋酒,我當然參加了,順便也參觀了他們的新房。且不說鄉下的房子因為面積大,加上裝修,簡直就是一個讓城鎮人羨慕已久的小別墅,門前有河、旁邊有田地的田園生活,簡直就是讓人嚮往的愜意。
參觀完新房之後,了解到,舅媽和舅舅將二樓東首的房間給了表弟住,十多年前的表弟尚未成年,還在讀初中,按理說,東首為尊,是應該讓父母,也就是舅舅舅媽住才對,但他們卻心甘情願的讓出了所謂的主臥,自己住到了西首的臥室。
多年過去,表弟升學、當兵、就業,沒有理想當中的,考取大學,按部就班的工作,只是當兵回來自己發展,謀出路。每每表親之間聊起,表弟說的最多的便是:舅媽每每都會說起,最好的主臥都讓給你住了,怎麼就沒有好好學習,考上大學呢。
每談及於此,表弟是一種無奈的回覆,就因為住了主臥,似乎一切不應該就要被歸咎於此,他往往只能無奈地表示:既然如此,當年何必把主臥讓給我住呢,住了主臥就應該順理成章考上大學嗎?可我現在也混得不差啊。更何況,對於東首的主臥,除了位置不同,其餘,大小、結構、設施都一模一樣,我又佔到了什麼便宜呢,但每每都要被綁架在這樣一種無形的壓力中。
以愛之名的綁架,是很多人,當然更多的是媽媽們常常會說會做的,他們以自我感動式的付出,以為能夠感動子女,不想往往卻增加了子女更多的思想負擔,甚至有點不厭其煩。
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夏天酷熱難當,很多老人在家,明明熱得不行,卻不開空調,等子女下班回家後,卻跟子女抱怨說,他們是節約用電,所以整個白天都不開空調;子女一再表示,電費不用他們擔心,甚至會將電費提前預充費用,然而父母還是一再堅持,自己能夠扛過這個夏天,但就怕到頭來,子女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是:還不是給你們節約電費。還有人在吃的問題上也斤斤計較,螃蟹上市,享用美味海鮮的時候,明明6隻螃蟹,三口之家,母親能夠表示自己不喜歡吃,一隻都不吃,事後說起,卻是:我為了讓你們吃得開心,自己一隻都不吃呢。理解這樣的母親的一番心思,然而往往總以這種愛的名義來綁架,試問,這樣教育出的孩子,是想讓他背負沉重的思想包袱呢,還是想讓他也同你一樣,長大後如此這番以愛綁架呢。
每個人的付出,都是尋求回報的,然而,以愛之名為綁架,在你看來是付出了,在他人看來,不過是一場「強買強賣」。能力範圍內,該享受就享受吧,不要冠以寵愛之名,綁架讓別人難以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