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歲老爺子怒打六十幾歲兒媳婦,罵其不孝,將兒子一家告上鄉鎮府
人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多數後人對待長輩也都是孝順的,就連久病床前無孝子,也是有著些原因的。
1、
我們這地方盛夏多雨,有時會接連下著一二十天的雨,每逢雨季,人們對地裡的莊稼蔬菜什麼的都會格外的上心。
村裡的劉嬸每逢陰雨天,那腿都是在地上拖著走的,走幾步捶捶腰,六十幾歲的人,帶著四個孫子孫女,還照顧著一個近九十歲的老公公,本就辛苦,家裡老公兒子都在外面打工,每年也不少掙錢,可這劉嬸是辛苦了一輩子的莊稼婦人,一刻也閒不得,哪怕是自己腿腳不便,仍是種了幾塊田的玉米,芝麻,紅薯的,都是自己用鐵鍁一鍁一鍁挖出來的,還種了很多蔬菜瓜果,逢集就去賣些蔬菜瓜果貼補家用。
2、
那天難得天晴,劉嬸做好晚飯安排後幾個孫子孫女後,便趁著天好,提著一大筐紅薯藤插紅薯去了。
他家老太爺子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回家以外,其他多數時間都在村頭和著一群閒散老爺子打牌玩,近九十歲的人了,有個地方散心也是好的,可這老爺子卻不是好相處的,天天打牌那是沒贏過,每天輸個三五十的,也不多,劉嬸省吃儉用,確從來沒短缺過老爺子花銷,在那片,算是個孝順兒媳婦了。
老爺子明明自己手腳能動,打牌遛彎身體都好的不行,跟人吵起架來聲音洪亮,簡直不像個九十歲的老人,可就偏偏愛犯渾,經常屎尿都往床上衣服整,劉嬸有時也會發發嘮叨,也僅僅是發發嘮叨。
3、
村裡的李奶奶風風火火的跑到地裡去喊劉嬸,說是她家老爺子回家門鎖了,進不去,正在砸門呢,劉嬸也顧不上田地裡的活了,拖著泥巴靴子就往上跑,邊跑邊說鑰匙就旁邊的小框裡放著呢,我不放心幾個孩子在家裡,孩子都在家又該亂禍害了,這才鎖著門我就怕他回去進不去生氣,誒呦,這老爺子又不是不知道鑰匙不是經常給他留那麼?
劉嬸回到時門口已經一堆人了,老爺子年紀大,身體確壯實的很,鄉鄰也只敢遠遠勸說,有的知道劉嬸習慣的,直接就在框裡拿出鑰匙確不敢上前,老爺子罵罵咧咧的,誰上去拉就直接用拐棍甩,反正他年紀大了,別人也不敢拿他怎麼著。
劉嬸上去喊著:爹啊,鑰匙我給你留著呢,你這是咋了呀
老爺子一把將劉嬸甩出去老遠反手一拐棍直接敲在劉嬸腦袋上罵道「你個壞婆娘,又想餓死我了是吧,我死了你就省心了是吧,我偏不死,你個壞婆娘還不想讓我進門,看我不打死你」說著就再次掄起拐棍就往劉嬸身上抽,劉嬸腿腳不便,好在是被鄉鄰攔住了。
4、
村裡人勸著老爺子,有的開了門,有的則進去搬椅子,老爺子站在門口死活不讓劉嬸進去,罵其不孝,劉嬸捂著被打出血的頭,村裡人要拉劉嬸去醫療點處理傷口,劉嬸不走站在外面說「爹呀,飯做好了啊,就等著你回家吃呢,不信我進去端給你」
老爺子仍是不許劉嬸進屋,揚言她只要敢進去,他就打死她。
幾個小孩子在門口哭,老爺子自是不管,只是罵罵咧咧不依不饒,村裡有人將幾個孩子領了去,劉嬸坐在門口垂著腿,半邊臉上都是血邊說邊哭「我六十幾歲的人了還經常挨老公公的打,天下還有這樣的事麼?挨自家男人打就算了,說我哪裡做的不對也好呀,我這是橫豎讓人不順心就要挨打啊,你還不能說啥,一說他就要尋死啊」
老爺子罵道:沒一個孝順的,我打不得你?我打死你又該咋地,你對我不孝順,看以後你兒子讓你睡大街不。
劉嬸的大兒媳婦王娟在鎮子上上班,這一天恰好上晚上,聽到鄉鄰打電話急急慌慌的請假回來了,看婆婆受了傷,便帶著人去處理傷口,回來時老爺子還在門口坐著抽著煙便道:爺爺啊,進去吃飯了,今天這事就算了,媽也那大年齡了。
老爺子罵道:我心裡不舒坦,你們誰也別吃飯。說著就掄起拐棍,作勢要打
孫媳婦王娟也是個潑辣的女子,在老太爺面前還是挺孝順的便說:爺啊,你還想打我麼?
老爺子喝道:我打不得麼?我想打誰就打誰,打不死你們。王娟沒防著老爺子真敢打她,結實的挨了一拐棍,王娟忍著疼上去奪拐棍,老太爺子年紀大,仍是很有力氣,作勢還要打王娟,王娟人小力薄又怕真給老爺子弄出個好歹,又咽不下氣,拽著老爺子的胳膊就咬了下去,劉嬸邊哭邊喊人,才將二人拉開。
5、
老太爺不願意了,坐在地上罵開了,王娟就要騎車回娘家,劉嬸勸著王娟,讓她忍著,八九十歲的人了,撒潑你又能咋地他啊,給娘家人喊來,不能打不能罵,這個家不能搞散了啊,村裡人也都勸著王娟,千萬不能這時候回娘家,王家人那可是個個都是潑辣人,這若是知道了,非得給劉家砸了不可。
王娟道必須得讓公公和她老公回家處理這事,她這打不能白挨。當即打了電話通知老公讓他必須回來。
劉叔和兒子劉輝打工的地方離家也不是很遠,第二天一早就回到了,老太爺不理兒子和孫子吃了早飯罵罵咧咧的去了鄉鎮府,坐在鄉鎮府的大院子裡,罵開了,說落著兒子兒媳的種種惡習。
派出所來人將劉家父子帶去了解情況,說是了解情況,其實也不過是讓他們去接回老太爺子,那麼大歲數的人了,誰也不敢上前去拉扯他,這劉家的情況,十裡八村的誰人不知?
現在孫媳婦王娟是怎麼著就是不鬆口,不許老太爺子跟他們住一個院子了,這打她婆婆也不是一回兩回了,他們是打不得罵不得,還得好吃好喝的供著,年輕時的劉老太爺本就是村裡一霸,就是個二流子,非要說他對這個家有什麼貢獻或者做過什麼事兒,無非就是這一脈有了血脈傳承。
兒子媳婦一把年紀還被老太爺子管的死死的,不管何時只要心情不好,非打即罵,好在兒媳婦老實不予計較,否則他兒子這個家早幾十年就散了,可孫媳婦卻不是個軟棉花。
6、
好說歹說,老太爺子才同意回去,他也不願意跟兒子一家住一起,說是一大把年紀了還受兒媳婦管制,要分出去單過,柴米油鹽所有吃的都得給他準備好,定時送去,每個月還得給他兩千塊零花錢,劉嬸雖不情願每個月給那麼多錢,他們一家每個月開銷也不過幾百塊,為了兒子一家和睦,還是答應了,便開始四處找房子,年紀太大,租不到合適的房子。
沒辦法,劉叔和其兒子便在他們房子旁邊起了兩間兩平房,裡面水電廁所一應俱全,前後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有人開玩笑說這爺倆個把月少掙不少錢啊,劉叔就嘆氣,自己還有一家人要養活,兒子也各自有各的事,他這不會事的爹也真是沒辦法。
7、
老太爺子搬出去單過之後,那小屋也就成了村裡一群老爺子集聚點,不管颳風下雨,裡面都是笑哈的,三五成群在裡面打個牌說個閒話,空調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人甭提多自在。
劉嬸雖然心疼錢,但落個自在,不用給老爺子做飯洗刷的,還沒清閒幾天,老爺子又作妖,說自己想吃肉了,讓劉嬸給他燉點肉吃,劉嬸不樂意了,你要單過,說啥都不用我們管的,柴米油鹽水電費是我們的,每個月給的兩千塊錢還不夠你買肉吃麼?
老爺子罵罵咧咧的也就不了了之。沒過多久,眼看農忙了,劉嬸幾乎天天下地去幹活,老太爺子也是很少做飯,逢集便上街去買吃的喝的,反正他有錢,沒錢了就去跟兒子撒潑。
那天雨特別大,老太爺子睡到自然醒又去上街了,半道上摔了跤,雨天路人少,被發現時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好在老人平日裡身體好,生命無礙,確落個半身不遂,左半邊身子幾乎不聽使喚,偏袒了。
劉叔劉嬸在救治老人上花了不少錢,只要老人沒事,也算是放心了,老爺子雖然偏癱了,可腦子清醒,成天可勁作妖,劉嬸叫苦連天,清淨日子沒過兩天,老爺子又落個偏癱,她自己還有一家子人要照顧,就想著花些錢伺候老爺子,前後請了三四個護工沒一個呆夠三天的,工錢都不要就走了,都說這老爺子太難伺候了。
劉嬸一人也照顧不住,劉叔便也回家了,兩口子一起照顧老,照顧小的。醫生說老爺子雖然年紀大了,這偏癱還是能好的,只要堅持鍛鍊,劉叔劉嬸便每天早晚拖著老爺子出門,一邊一個架著老爺子走,老爺子罵子不孝,罵媳婦惡毒,兩口子忍著不予計較。
那樣罵罵咧咧磕磕絆絆的過了大半年,老太爺子能自己杵著拐棍慢慢走了,嘴上仍是不饒人,雖然還住在小屋裡,劉嬸確是一天三頓送到面前,給他清洗灑掃。
人都說劉老太爺上輩子積大善了才得了今生這樣的兒子媳婦。
劉嬸確說她是上輩子造了大孽才尋到這樣一家子。